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包法利夫人》·渴望爱情的浪漫,羡慕坟墓的安静

    艾玛,农场主的女儿,从小干点儿农活,也接受修道院教育,爱读情爱小说,会弹几支曲子。嫁给二婚头的乡镇医生包法利,梦想的爱情很快变成枯燥的现实。随后她两度偷情,在尝到禁欢的愉悦后,坠入爱河不能自拔,自知不能被世俗接受,奢望以私奔逃离责难。但男人的情爱很少以婚姻为目的,那里只有责任,哪里会有一个男人喜欢责任担当胜过情爱自由呢?可怜的艾玛,对爱情绝望中,却发现自己已积债如山,走投无路之际,她服毒自尽。认了命的包法利医生,原谅了他的情敌们,不久也郁闷成疾随爱妻而去,只留一个孤苦的孩子。无涉中外古今饮食男女,既渴望爱情的浪漫,又羡慕坟墓的安静,殊不知,可以与公众分享或要求见证的,都不可称之为爱情,那只是在公示占有,给所爱之物打上专属标签而已…… 故事很平常,却写的很精彩。小说据说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夏尔・包法利的原型是欧解・德拉玛,1812 年生,1834 年前,在福楼拜父亲主持的卢昂医院实习,同年 9 月 18 日取得行医执照。1836 年和三十岁的寡妇(小说为四十五岁)结婚,寡妇死后,又于 1839 年 8 月 7 日和十七岁的农家女德尔芬・库蒂丽叶(艾玛的原型)结婚。德尔芬长得很美(卢昂博物馆有她的画像),曾在卢昂一家修道院学习,但她生性风流,喜欢交男朋友读小说,羡慕贵族夫人生活,模仿她们,每星期五在家中开招待会,邀请公证人事务所的年轻朋友参加,但却没有人来赴约。德尔芬自视很高,说起话来声音清脆如玉,对平凡的婚后生活不满,又不信教,搞了两次婚外恋,邻居看见过她在花园中吻抱情人。1848 年 3 月 6 日,她搞得倾家荡产,服毒自尽…… 不要说什么批判了,现实了什么主义的,福楼拜也许就想写本好卖的书,这本书在当时可谓是伤风败俗,但很畅销。书上是否有道德承载不得而知,只知道福楼拜写作极为刻苦。好友布耶早死,福楼拜难过时,乔治・桑曾写信劝过。"现在我看清为什么他死得那样年轻,他的死是由于过分重视精神生活,我求你,别那么太专心文学,致志学问。换换地方,活动活动,弄些情妇,随便你。蜡烛不应两头点,然而你却要点点这头,又点点那头。"哈哈,弄些情妇,看看,怎样的一通劝,跟小说一样真实,要不怎么说,一流小说都是直觉而为之呢,敬道德而远之……(石木翻书)

      9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主角名字换成自己的,那包法利夫人是不是自己?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她死后不久,丈夫包法利知道了她的出轨背叛也痛苦地离开人世,留下一个小小的女儿在世间受苦。丈夫儿童时因为上学比别人晚,性格胆怯,胆怯到别人问起名字时,他以 “夏包法芮” 作答;他迟钝,迟钝到学习毫无进步。中学毕业后,他去鲁昂学医,完成了医学专业的学习,并且一步步地取得了行医文凭,但不是医学博士文凭。他翘课,他出没酒馆,另外,他除了喜好玩多米诺骨牌外,没什么别的嗜好。这就是包法利先生。爱玛嫁给包法利,完全是对爱情的懵懂无知,似乎在结婚须臾之间,一夜之后,爱玛突然发觉 “我为什么要结婚呢?” 引证:“后来,她毫不费力地认定夏尔的热情已毫无新意,其表达已成例行公事;他吻抱她总是在固定时刻,这已成为一种无异于其他习惯的习惯,犹如在单调的晚餐之后事先知道要上什么甜食一样。” 的确,包法利平庸,每天的调情都没有创新,看待艺术没有见解,听弹琴只是牛嚼牡丹,看社戏只是观摩剧情,同时对家居布置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他只是个勉强算是医生的普通人,每天忙里忙外应酬老主顾,挣钱养家糊口,没有艺术情操,对爱玛提问的骑术的名词不能解答,不关心文坛艺术类作品,与爱玛的兴趣爱好风马牛不相及。他很爱爱玛,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偏偏还以为爱玛也是幸福的夫人,他沉迷于爱玛,以至于从来没有关注到爱玛的反常举动,或者为爱玛的错误找借口,在心中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爱玛。爱玛心中的浪漫爱情并没有如期而至,她开始怀疑婚姻,并对丈夫的厌恶、对婚姻的瑕疵无计可施,直到拉沃毕萨尔庄园的舞会对包法利夫妇派送了邀请函。上层社会的体验让爱玛无法自拔,从庄园回来后,她忍受不了女仆没有按时准备好晚餐而大动肝火,她解雇了娜丝达茜,对此丈夫展现的是顺从,自此,爱玛占据了包法利家的主导地位,一切家具用品都以爱玛的标准刻量,新椅子,新桌布,甚至新房子仍不能满足爱玛,生活中缺少了激情。她遇见了雷宏,这个年轻俊朗前途光明的公证人文书,他们成日畅聊文学、音乐、作家、政治伟人… 无所不论,他们同频共振,他们互相吸引,他们与夕阳共老,但花无百日红,雷宏正准备赴巴黎修学,这对爱玛来说是美好生活的别离,于是,对肉欲的渴望、对金钱的企求以及情感上的抑郁都混杂于一种相同的痛苦之中。她对这个普通的家庭愈加不满,就像日渐缩水的鞋码,她开始发脾气,指责一盘菜没上好或一扇门没关严,她愈加感到不幸福。改良与发展农业大会上,披着绶带的镇长杜瓦什哈腰,弯成弓形,笑容可掬,结结巴巴,迎接到来的省参议员。这个地方,福楼拜对这些资产者做了统一的外貌描写,引证:“这些先生个个都很相像:松软的棕色面孔,被太阳晒得有点发黑,有低度苹果酒的颜色。他们的蓬松的络腮胡子都露在大硬领外边,白领带上有显眼的玫瑰花结、扎紧硬领。他们的背心全是丝绒料子,圆翻领;他们的怀表都有一条长带,带端系着一枚用红玉做的椭圆形印章,他们两手放在大腿上,小心翼翼地叉开裤裆,裤料闪着光泽,比他们的大头靴的皮革还亮。” 他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甚至这次 “改良与发展农业大会” 是个噱头,其目的所在是让当地的百姓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利益价值,本地的一位老奶奶为这片土地服务了五十四年,而只是在这么一个 “改良与发展农业大会” 上被授予了一枚银制奖章与二十五法郎!评委会委员们对她的不是尊重,不是敬佩,而是轻蔑与玩味。这位高龄的老妇人,在可悲地被授予一块银制奖章时,不是对自己辛勤劳动的肯定而露出满意的微笑,而是咕哝着:“我要拿它给我们的本堂神甫,让他给我做弥撒。” 议员、教会打着国家利益、履行义务的旗帜,统治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思想,于是阶级性、贫富差距渐渐形成,人们脑中的奴性与欲望同时孕育了。改良与发展农业大会结束后,罗道尔便开始死缠烂打地追求爱玛,他带着她骑马,罗道尔的温柔、财富、英俊与成熟征服了爱玛,罗道尔成为了爱玛的第一个 “情人”。爱玛起初是兴奋的,嘴里念叨着 “我有一个情人。” 她开始主动去享受这顿婚外情,同时她开始焦躁不安,每每偷情回来都会对现有的生活感到愈加不满,也就愈期待着偷情的日子,她与商人勒乐保持联系,她出手阔绰,给自己买装饰,送情人礼物,而作为付出的却是一张张期票,勒乐是个奸滑的商人,他嬉皮笑脸的,他说话客气附庸,而记起账来极具凶狠,他总是偷偷塞给爱玛一些 “时髦” 的小物件,不用着急付钱,他为了从包法利家能获得更多利益,就教唆爱玛去做包法利祖上一栋家产的代理人,而哄骗爱玛同意卖出房产,换来的钱也不肯松口,用来垫付高利贷的利息。“我说这件裙料七个苏一米,保证不褪色!他们就信以为真!你知道,我才不对他们说真话。” 他想通过承认对别人的欺骗使她确信他的正直可靠。当爱玛深陷债务危机时,雷宏胆怯了,她对这段腻歪了的关系已经不抱有希望,正如她当初对罗道尔那样,她是多么害怕失去罗道尔,可是与罗道尔偷情并没有给她持续的幸福,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她乞求罗道尔将自己带走,而嗅觉敏锐的爱玛一下子发觉罗道尔并没有那么爱她,充斥着虚伪,她怀疑,她害怕,害怕失去罗道尔,害怕要独自留在这个破屋子里,至于女儿,是无所谓的了,如此无情,背德的行为扭曲了爱玛,她受到了惩罚:“里边闷热,热气透过青石板,笔直地冲下来,压迫太阳穴,令她窒息,她踉踉跄跄地走到关闭的天窗前,她拉开窗闩,耀眼的阳光一涌而入。” 面对罗道尔的决裂,她性命垂危,她提出要求领圣体,这是宗教救了她一命,信仰在爱玛身上荡开涟漪,这是爱玛的一种赎罪方式,但是她固执,仍不能接受 “什么都不懂的呆呆傻傻” 的丈夫,她不是以中世纪的信徒那样鞭笞自己来赎罪,她饱受了心灵上的罪罚,她现在仍然保留着对梦幻爱情的期盼,不甘放弃,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断而不断,必有后患。她走投无路,有想起了当初的罗道尔,可陷入财政危机的罗道尔也拿不出 3000 法郎,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蒙受了耻辱,作为最后希望的罗道尔,她怀揣着卖身的信念想去最后得到罗道尔的同情,可换来一句 “我没有钱。” 她看待罗道尔就像上午的公证人 —— 那个猥琐丑恶的公证人:“因此,他了解(比她更了解)这些期票的长久历史,先是数量微不足道,以不同的名字签署,长期期票,又接连不断地延长期限,直到这一天布商收集了全部拒付票据,委托他的朋友万萨尔以他个人的名义出面提出诉讼,因为布商不想让本地同乡把他看成吃人的老虎。” 公证人象征着当地的司法程序,而勒乐象征着当地的商企,商政狼狈为奸,是使包法利一家破产的促因,而背后吃人不吐骨头的资本运作和人没有边界的欲望是根本原因。雷宏为了自己的前途,也果断放弃了这场不伦之恋,这也是福楼拜对资产者的认识之一 —— 他们唯利是图,引证:“因此,他放弃了浪漫的激情、狂热的情绪和想象 —— 因为任何资产者在其青春血气方刚之时,哪怕是一天、一分钟,都会自以为胸怀满天下,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最平庸的好淫之徒也梦想着苏丹后妃;每个公证人内心总怀有诗人的余兴。” 在包法利夫人的行路轨迹中,有一个人也不可忽视,那就是药剂师 —— 郝麦。包法利初初搬来永镇时,郝麦对他们无所不献殷勤,而当包法利夫人去世、包法利家财政贫乏的时候,鉴于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不同,并不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延续下去。的确,从这里展开看,按社会地位、阶层来看,恋情线可以把地位从低到高化为:朱斯坦 —— 爱玛 —— 雷宏 —— 罗道尔 —— 子爵。人们总是去追求高层次的阶级,去拼命够,去挤,而没有去重视实际付出,这也反映了处于教育缺陷导致的好高骛远,雷宏太高看自己的前途,包法利夫人总以为自己能攀上凤凰枝,这正是律师先生塞纳尔说的:“福楼拜先生想要描绘的这个女人,她不努力使自己适应与她的出身和她的地位相应的生存条件,不努力去习惯属于她的生活,却一直受到从远远超越她本人的教育中汲取的种种外来的欲望困扰,她不努力适应符合其地位的各项义务,做乡下医生的安详妻子,同医生过日子,不努力在家里、在婚姻的结合中寻找幸福,却在无穷尽的梦幻中寻找幸福。” 这在当时的社会当中,还有现在的社会当中,还有多少年轻人天生的轻信与软弱,对这一切都感兴趣,喜欢诗歌喜欢梦幻,而不重视理性与严肃的东西。由此便有了年轻人被风吹离了他们应走的道路,没有找到鼓励与答案,却被各种形形色色的诱骗、情感诱惑,让他们迷了路。是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包法利夫人的影子。那如果把主角名字换成自己的,那包法利夫人是不是自己?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寻名著背后的文学意义,将爱情和婚姻诠释到极致!

        与其说她是一个追求爱情的女人,不如说是一位想要尝试爱情的少女,有一颗情窦初开的心!在爱情里面,她活得更加真实!和每一个平凡女人一样,她有着这个年龄阶段所有的幻想,她喜欢读书,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她追寻更为丰富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婚姻生活里,女人需要经营自我,从内而外,可以很精彩,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一个好朋友可以弥补自己,一个好恋人可以使得自己成长!包法利夫人需要的是成长,读懂生活和梦想,爱情和成长,婚姻和升华!这部作品的文学美,描摹情节,画面场景,语言美,音律美,作品节奏感很好,读起来犹如音乐般美好!为了装扮自己,包法利夫人更是想尽了很多办法,渴望爱情的女人如花般绽放!爱情的归属应该是婚姻,婚姻是爱情的保障,当爱情和婚姻出现不对等,也许包法利夫人是在用尽办法弥补遗憾吧,想用更多美好的事物来填补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梦里不知身是客

          郭老板在他的相声中经常会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实际上,见过了越来越多的人以后,你自己会发现,无论人有多少,人性的底层逻辑从来都没有变过。无论任何文学作品:戏剧、电影、小说、画作,背后关于人的性质的描述从来没有变过,就好像《圣经》中说:“太阳下没有新鲜事”。而文学作品,可以将人的矛盾描述的无比细腻和精彩。1、面纱这本书读起来的感觉其实很像面纱,包法利夫人在丈夫面前一直戴着面纱,她一直认为婚姻是她人生不幸的起点。这本书与面纱一样,都是一个痴情的丈夫面对着一个不满足现状的妻子,她们所梦想的爱情、幸福奢华的生活全都随着丈夫一起湮没在平时的琐碎与平凡中。这本书的译序说,“夏尔的悲剧在于:艾玛不是一个值得痴情的妻子。” 但其实反过来,艾玛的形象也是现实中很多男人的原型,比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画家,也一样厌倦了平凡的日子,就抛妻弃子,完全没有责任心。福楼拜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的确,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分析,都熔铸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中 ---- 她对爱情和生活似乎永远也没有满足的时刻,最后任由自己被欲望侵蚀。其实,类似痴男怨女、或者婚外出轨的故事从来也没有停止诉说过,所以故事本身倒不是很鲜见的,只是福楼拜的福楼拜却凭借现实主义的艺术,超越了浪漫主义的自我。而且无论是指责批评,或是揭露讽刺,福楼拜都不直接发表个人的主观意见,而只做客观的描述,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因此,本书成了 “客观性艺术” 的典范,由此造就了这部文学璀璨的经典文学作品。2、失控书中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商人勒合,他认识艾玛以后,想方设法的激发了她的消费欲,还设下鱼饵借钱给她、借钱给她的丈夫,所以她就老是买东西不付钱,借了钱不还账,签了期票又延期,这样利上滚利,结果给勒合先生送上门来的买卖使他捞到了一大笔本钱。而她的丈夫之所以欠债,以至于后来倾家荡产,都是为了给她治病或者办理丧事。商人勒合的做法让人想起现代社会的信用卡与各种网贷,中年人尚且经不起消费主义的诱惑,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是大学生们就更没有这个定力。债务问题的失控直接导致了包法利夫人的自杀,这也算是个警醒吧,消费主义不可过度,最好的金钱观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3、梦里不知身是客这本书最开始的死亡是夏尔的第一任妻子,寡妇死去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太多悲伤。后来,艾玛死了,福楼拜对于她的死亡描述颇为具体,也讲述了很多细节,真正经历过葬礼的人恐怕都会忍不住想起自己在临死之人面前的样子,死亡又冷酷冷漠又无情,走到了人生最后阶段的场景,即使现在想象起来都忍不住让人觉得战栗。最后夏尔也死了,他带着许多的痛苦走了,我在读书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助。他的身上、他妻子的身上,我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只是也许内心也有一点意难平:在我的观念里,人们完全有权利去找寻新的爱人,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但不可以在婚内。结束之后才能重新开始,一个人却不可以同时有几段关系。想起后主李煜要有首词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们在人间,也不过路过几十年而已。我们都不是归人,都是过客。“她心里万念皆空,不再在乎人世的欺诈、卑鄙的行径、折磨她的无数贪欲。现在,她也不恨任何人了;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她的思想,人间的闲言碎语,她能听到的只是这颗痛苦的心发出的悲叹哀鸣,断断续续、温温顺顺、朦朦胧胧,好像交响乐逐渐消逝的回声。” 一段时间后,也许十几年,也许几十年,自己大概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吧。南柯一梦,大梦未会再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读《包法利夫人》:女人做不到这三点,和谁结婚都是一场悲剧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害怕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得这么好。 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木板七翘八裂,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这是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的一段描述。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婚姻,从完美到不完美。婚前的生活是浪漫的,你侬我侬。婚后却是平淡的,鸡毛蒜皮,以及如死水一般的生活,夏天嫌你热,冬天嫌你占被窝,怎么看都是多余的。浪漫确实迷人,当它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又该如何抉择呢?小说《包法利夫人》,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浪漫主义下的婚姻,不堪一击,唯有回归现实的婚姻,才能长久。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是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农家女爱玛,为了追求浪漫爱情,逐步走向灭亡的故事。女主的一生是可悲的,从她的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女人若不能接受生活的平淡,不能降低对另一半的期望,不能接受另一半的不完美,那和谁结婚,都注定是一场悲剧。01 女主爱玛,自小在修道院学习,接受良好的教育。会跳舞、弹琴、刺绣、素描和弹琴,十足的才女样。她喜欢看浪漫主义小说,幻想着梦幻般的爱情。查理的出现,让她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或许,从这个男人身上,可以得到她想要的爱情。不久后,两人便举行了婚礼。喜欢浪漫的爱玛,希望婚礼在半夜举行,并且点上火炬。黑夜里,穿着婚纱在影影绰绰的火光中穿行,想必是极其浪漫的。然而,浪漫只不过是美丽的泡沫,在现实面前,一戳就破。日子一久,艾玛就厌倦了平淡而又无趣的生活。那个曾经给她带来爱情的查理,也让她感到厌恶。在艾玛眼里,查理不解风情,不懂贵族生活,谈吐穿着庸俗,安于现状。与小说里的情人一比,相差甚远。渴望爱情的爱玛,怎甘寂寞。她开始幻想邂逅一个完美的情人。紧接着,夫妇两人受邀到侯爵府参加晚会。为了面子,爱玛在商人那里赊账,买了最精致的衣服。舞会上,爱玛尝到了贵族生活的滋味,刺激着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她喜欢这种味道,深陷其中,尽情享受。这才是是她想要的生活,纸醉金迷,美味佳肴,纵情歌舞。夜里,她尽力挣扎着不让自己睡着,想要以这种方式来延长豪华生活带来的快感。02 从舞会回来后,爱玛就病倒了。为了给爱玛换一个新环境,查理带着爱玛,搬到了永镇寺。一座并不比道特好多少的小镇,一座仍然无法满足爱玛欲望的小镇。在这里,爱玛遇见了赖昂。比起查理,赖昂更得爱玛欢喜。赖昂和爱玛是极其相似的,都是追求感官刺激的人。两人第一次见面时,便谈天说地,聊人生,谈理想,相见恨晚。不久之后,两人互生情愫,不断交换书籍和歌曲,欣赏彼此在阳台上种的花。然而,生性胆怯的赖昂在表白无果后,便离开了永镇寺。赖昂的离开,并没能使爱玛就此清醒过来,反而变得更加疯狂。没过多久,爱玛的第一个情人,罗道耳弗出现了。罗道耳弗,久经情场的风月老手,轻轻松松便拿下了爱玛。在爱玛眼里,清晨踏着草地奔向情人的庄园,以及夜深人静时在后花园私会,是件浪漫而又刺激的事情。她疯狂地沉迷其中,变本加厉地找商人赊账,给情人送礼物。而对于查理,她却越看越不顺眼。 于是,她向罗道耳弗提出了私奔。然而,就在约定私奔的当晚,罗道耳弗消失了。可怜的爱玛,气得吐血,再次病倒了。03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经过一并大病,爱玛应该能够幡然醒悟,好好过日子了吧。毕竟查理对她一直体贴入微,爱护有加。可是,赖昂出现了。这一次的爱玛,似是学到了罗道耳弗的手段,俨然成了一个风月老手。为了进城约会,她不停地撒谎。甚至多次找商人赊账,以满足她奢靡的生活。然而,胆小怕事的赖昂,因为担心会被爱玛连累,影响仕途,离开了爱玛。而可怜的爱玛,却因为无法偿还堆积如山的债务,选择了服毒自杀。查理也在不久之后去世了。他们的女儿,也因此成为孤儿,被送进福利院。可叹她一个人的错,酿成全家的悲剧。04 福楼拜借着爱玛,揭露了浪漫主义追求和庸俗鄙陋现实生活的矛盾。该小说在连载后被指控 “伤风败俗、亵渎宗教”。更有人称其为国外潘金莲。女主爱玛的行为固然让读者感到不齿,但她脱离现实,一味追求浪漫主义的生活方式,却值得每个人引以为戒。纵观全书,追求浪漫贯穿了爱玛的一生,本是农家女,却像 “巴黎来的”;生活并不富裕,却过着富太太的生活;本该相夫教子,却整日幻想浪漫小说里的爱情。追求浪漫并没有错,错的是她脱离了现实,而这也正是她婚姻失败的原因之一。05 从爱玛身上,我顿悟了,女人做不到这三点,和谁结婚都注定是一场悲剧。①、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平淡。白岩松曾在《白说》中说道:“学会接受 “平淡” 这一生活现实,然后把平淡向幸福那儿靠。” 爱玛在修道院学习的日子,一开始也是认真好学的,修女们认为她很有灵性,有前程。可是爱玛厌倦了安静的生活,她喜欢刺激。从修道院回来后,一开始还高兴管管仆人,可没多久,又厌倦了田野的平静。而查理的出现,搅动了她平静的生活,给她带来了短暂的新鲜和刺激。包括婚后接二连三的出轨,无不是在追求刺激。生活中,每一段感情,无论开始多么的惊天动地,最终都会归于平淡。与其挖空心思去寻找刺激,不如接受生活赐予的平淡,享受平淡中的简单乐趣。②、降低期望值。福楼拜在书中描述查理:“查理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笑或者梦想。” 对于这样的查理,爱玛很是嫌弃,既没有想象中的浪漫,也给不到她想要的爱情。不仅如此,她还希望查理能到大城市去当医生,以满足她的欲望,无奈查理却安于现状。埃莱娜・费兰特曾说过:“对别人不要有太大的期望,要尽量享受你拥有的,这就是规则。” 有时候,我们对另一半感到不满,不是对方不够好,而是我们要的太多。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当对方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时,不防降低期望,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③、接受彼此的不完美。爱玛与查理结婚前,她觉得查理就是她等待的爱情。可是婚后,查理在她眼里却是一无是处。在和罗道耳弗相处之初,充分满足了她对爱情的所有幻想,浪漫、刺激。可时间一久,她也发现罗道耳弗并不是那么完美,身上的也有缺点。还有赖昂,在看到赖昂的住处后,她嫌弃他寒酸,建议他换一些体面的家具。在赖昂约会迟到后,她说他无能,胆小如鼠。接受不了对方的缺点,这样的人无论和谁结婚,都只能以悲剧收场。有人说:“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才是人真实的一面。与其事事追求完美,不如豁达一点,坦然接受对方的不完美。写在最后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女性去阅读,不,不止女性,但凡对婚姻生活不满之人,都应该读上一读。婚姻不是过家家,亦不是演戏,没有那么多的花前月下和海誓山盟,有的只是一地鸡毛。好的婚姻,是能够在柴米油盐中,用一颗平常心,包容心,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實人與浪漫的妻子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福樓拜寫的浪漫主義小說,被譽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主軸寫了一個普通的醫生包法利,娶了一個憧憬浪漫愛情的妻子,妻子受不了丈夫的庸庸碌碌,外遇了兩次,又因愛慕虛榮借了高利貸,最終債台高築自殺的悲劇,譯者在序文中分別描述兩人「庸人滿足於現狀,怨婦卻嚮往未來。」我很久沒有讀經典 / 嚴肅文學了,得到有聽書、何帆有解讀、還有很多人寫了很多心得,為什麼會稱為經典文學,應該就是很多細節和方向值得討論,要我寫個心得反而不知從何寫起,以下就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部份分享。首先是文筆與架構:會成為經典,作者當然很有文采,許多寫心理情境讓我能身歷其境,有時是透過人物動作的細節描寫,有時是透過形象化的譬喻。我覺得特別的是,小說前半段常常分別從男主角夏爾˙包法利與包法利夫人艾瑪兩個角度描寫,可以很明確的看到對比,而且都是無縫轉換視角,讓人猝不及防,落差的感覺更加明顯。例如,寫到夏爾很滿意現在的生活,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娶到她,看著妻子的一舉一動都很幸福,如「兩人單獨用餐,傍晚沿著大路散步,她用手分開頭髮的姿態,她的草帽掛在窗子插銷上的形象,還有數不清的瑣事,夏爾本來沒有想到其中有什麼樂趣,現在卻使他不斷地感到幸福。」這些段落讓我很有感,畢竟我也喜歡這樣平淡確切的幸福。但緊接著換到妻子的角度,變成了對平淡生活的不滿:「結婚以前,她以為自己懂得愛情;但現在卻沒有得到愛情應該帶來的幸福,於是她想,是不是自己搞錯了?艾瑪竭力想要知道:幸福、熱情、陶醉,這些在書本中顯得如此美麗的字眼,在生活中到底是什麼意思?」她在成長過程中讀了很多愛情小說,認為愛情應該「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像,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以前朝思暮想的幸福。」關於角色形象,作者描述夏爾是一個沒有才能的平庸醫生,形象就是我們所說的 "老實人",生活可以說是無聊,沒有興趣嗜好,沒有才華,不善溝通交際,在結婚前聽從媽媽的擺佈,結婚後也不知妻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妻子抑鬱導致生病時,他也看不出原因,只想說是否水土不服而搬家。但優點也是他的忠厚老實,對妻子家人從一而終,甚至在小說末尾,妻子過世後,看到妻子外遇往來的信件,最終也是原諒了她,小說中處處可看到他深愛妻子地描述。說實在的,這樣的 "老實人",或許是上一輩對婚姻另一半的理想型吧?至於主角艾瑪,從小就對愛情有豐富的想像,自從參加了子爵的晚宴後又對現實生活更不滿,一心只想要活在自己想像的生活中,也因此導致她的外遇、借錢買奢華的物品。或許生在那個時代的女性,無法靠自己的能力獲取想要的生活,未接受完整的教育 (小時候被送去修道院,自己偷偷看了各式各樣的愛情小說),在她的觀念中,生活就應該是要光彩奪目,而唯一的渠道是找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何帆老師在何帆的讀書俱樂部中分享,讀小說時應懸置道德判斷,又說應把人物放在網絡中,才能理解人物的言行。對於包法利夫人這樣的題材:出軌,的確很容易有道德的批判,但這樣的批判對文學閱讀有什麼意義呢?若我們能設身處地,知道環境與經驗會造就人的多樣性,是否更能從文學小說中洞悉人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是什么造成了包法利夫妇的悲剧人生?

                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再一次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在电视剧里,苏明玉出生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就被强势的母亲忽视和压制,因此受尽了伤害和折磨。虽然苏明玉凭借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成长为一个精神独立、经济独立的女强人,但内心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极度渴望获得爱与认可。像苏明玉这样的人其实也有很多。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个女性出轨的事件,但是究其根源,其实写的还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包法利和爱玛两个人的悲剧,早在他们出生以前就埋下了祸根。男主人公查理・包法利是一个老实本分、但是又懦弱无能的军医。作为丈夫,查理在生活中,无论大小事,他都极力顺从爱玛的要求,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对爱玛的奢侈消费,他也从来没有任何一句批判和指责。可以说完全是一个顺从型的人格。但是查理对于爱玛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完全不了解爱玛对于浪漫爱情的渴望。用现在的流行语说,查理就是一个直男加舔狗。查理的无趣,让爱玛内心的激情无从释放,因此最终选择了出轨,导致了整个悲剧的发生。
                那么查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呢?从书中我们就能看出,一切的都根源都在查理的父亲身上。查理的父亲老包法利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花花公子,而且即使结婚之后,也依然纵情于声色犬马,对家庭缺乏责任。查理的性格天生比较温和,但是老包法利却想用斯巴达式的严格训练培养他强健的体魄,最终给他带来巨大的伤害。而老包法利对于查理的文化教育问题却漠不关心,任由孩子在村里游荡。直到孩子 12 岁,在妻子的请求下,他才允许孩子开始读书。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面对这样一个不关心家庭、又对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父亲,查理唯一能选择的反抗方式,就是成为一个完全和他相反的人。因此,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麻木无趣、对游泳、击剑这些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运动毫无兴趣。而爱玛,出生与一个农夫的家庭,却在修道院里接受了大家闺秀式的教育,学习了刺绣和钢琴,阅读了大量浪漫小说。因此内心极度渴望上层阶级的生活和浪漫的爱情,但潜意识里又是自卑的。用《红楼梦》里的话来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爱玛不像查理一样有一个严厉又缺乏责任感的父亲,反而是最被父亲所疼爱的。但是这份疼爱,没有转化为她独立、健康的能量,只给她带来了完全不符合她阶级身份的教育,导致她性格的扭曲。就像现在中国的一些家长,明明自己只是普通的小康家庭,却要耗尽家财,给孩子买学区房、进贵族学校、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最终孩子非但没有感激,反而对他的父母说 “你们配不上我这样优秀的孩子。” 这样两个性格扭曲,被错误的家庭教育所伤害的人凑在一起,结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也有人性的原因。因此,书里这些一百多年前的角色,还能够穿透时间的迷雾,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敲响警钟。这本书是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扛鼎之作,具有不可磨灭的经典价值,即使放到现在,里面的角色也依然熠熠生辉,值得致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风浪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不能理解的是,眼前平静的生活,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幸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