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6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人喜欢用 “迷信” 二字来给科学之外的说法盖棺定论,我倒觉得这其实是他们在掩饰自己认知的失衡。真正内心平静的人,是不需要通过厚此薄彼来获得归属感和优越感的。科学也好神学也罢,都是我们用于了解世界、获得内心自洽的工具,而不该用来嘲讽、贬低,甚至于迫害他人。如果宗教、轮回、算命这些玄学,能让一个人在不干预他人的情况下,获得内心的升华、意志的坚定,以及对生活的热情;或者能让一个饱受抑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折磨的人,有勇气重新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那么它们就是好的、有价值的。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了解灵魂的书

      我们可以带着批判思维来读!!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轮回转世,每个人都需要做回溯治疗或去找通灵人,甚至静坐,那些有困扰的人才需要。对于我们活在当下,保持一颗开放心灵才是最重要的。要了解生命不只有眼前所见的,生命在我们的五种感官之外还能延续。对新知识及新经验要持接受的态度。“我们的目标就是去学习,经由知识成为像神一般的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相信都是真的。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放在更长的轮回长河里,能可以更平静地面对生生死死,珍惜每一寸当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前世今生

          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打开这样一本书,或许是突然而来接二连三的隔离令内心有所不安,恰巧看到这样一本书偏偏在得到上有就打开了。以前对前世今生的说法是以迷信以待之的,后来觉得似乎是佛教为了劝人向善而编造的。可看了本书以后,对其持不偏不倚态度了。毕竟这种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总要有个说法,而这个说法,还能让人心态端正,也没什么不好。至于书中科学家与心理患者的故事,应该是真有其事,但不排除催眠诱导。且单一结果偏误也不足以取信于人。于是乎,权当多一种思路,且对待当下要以平常心,与人为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超赞

            人生是急不得的,不能像许多人希望的时间表一样。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人生是无尽的,我们不曾真的死去,也从未真的出生。我们只是度过不同的阶段,没有终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知道写什么

              内容超过我的认知,暂时无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缩放视角,认真活在当下

                当审自己生命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视角,比如我说我的一生,那就是以当下的数十寒暑为长度依存。然而,如果生命有【轮回】,那么,我们就不仅有一生,而是很多很多生,如果那样,我们再谈及生命,可以缩放视角,当下的一生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在自己生命长河中的一瞬罢了,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丰富和成长。从前也好,以后也好,又都不同于我们此刻的当下,因为,我们真切的感受的是每一个现在。我们要怎样度过当下每一个现在?当下,要活的清醒,要开怀,要通透,要怀揣着好奇与慈悲,去充实的过着每一天。了解前世今生也好,饱读诗书也好,最重要的是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要与它接壤自己最用心的感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实讲,书里介绍的有点颠覆我的认知。但是,没经历过的不代表从不发生,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不代表不存在。所以,我想无论如何还是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灵魂不断转世,不断轮回,是为了学会一些东西,从而跳出轮回。

                    《武志红心理学》说过同样的话: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断轮回,重复童年的苦难或者幸福,可见《前世今生》这本书,并非迷信,它正是心理学更高层面的解读,只有学会了你此生该学会的东西,你才能跳出轮回,否则,你此生,甚至接下来的每一世,依旧在重复此生的苦难。


                    人们习惯躲避苦难,或者忍受以期待尽快过去,人们害怕改变,未知的恐惧胜过习惯的苦难,可是如果人们知道了,你不改变,同样的苦难会反反复复来寻你,此生,甚至你轮回转世的每一世,直到你学会了,改变了,你才能跳出轮回,这样,你还会再继续躲避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前世今生

                      闲来翻翻也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罗胖朋友推荐的神书

                        看的过程中一度多次怀疑自己是在看的一本小说,但作者反复强调自己科学素养和亲身经历,看完后还是半信半疑。信的是,不得不承认世上还是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科学解释,尤其涉及到灵魂和大脑的。疑惑的是,对于这些神秘的东西不正是科学所需要的态度,保持怀疑,努力求证探索。听说作者后续还写了第二本续集,找个时间再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死亡只是去下一世的必经之路,爷爷和爸爸肯定在他们的下一世过的更健康更快乐了,这样想或许就能好受点了。也许我的下一世仍然能和他们遇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的读物

                            非常好的服务,一天一夜看完!希望得到可以更多收入更多的好书,让人们对身心灵的理解进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过好此生

                              2017 年在国贸附近的小店里,大约看了三分之一纸质书。今天把这本电子书看完了。我是一个普通人,对于科学的探索认知有限,读过圣经,也结缘过法华经,在电子书里看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不盲目信服,也不作批判,无论作者描述的内容是否 “怪力乱神”,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的慈悲,一位医生的责任心。若我真的能活一百岁,已经用掉了将近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我将更敬畏,更谦卑,更感恩,今生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期一会,转眼就如参星和商星。好好的做人,做一个美好明媚温暖坚韧的女子,降服内心何种杂乱无序的念头。缘来不推,缘走不求。正念。怜取眼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读者不需要执着于真假,是否对自己有启发,触发自我独立的思考,体会作者想要分享和表达的核心才是价值所在。不客气的说,后面几个人的讨论一塌糊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结尾的那段辩论妨碍我对整本书优美的回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前世|轮回

                                    "为什么我们要回到尘世里学?"" 那是不同层次的学习,有些是必须在血肉之躯里学的,必须让我们感受到痛。成为灵魂时是没有痛的,那是一个更新的时刻,你的灵魂会恢复元气。当你在血肉之躯里,会觉得痛、会受伤。在灵魂形式里则没有感官,只有快乐、幸福。但它对我们只是一段恢复的时期。人在灵魂形式时,彼此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在肉体状态时,你可以体验人际关系。"————" 总共有 7 个平面,每一面由许多层次组成,其中一个平面是记忆。在那个平面里你可以收集思想、想法,得以观看刚才过去的一生。那些在较高层次的人可以看到历史,他们可以回过头来教我们,但我们较低层次的人只能看到自己刚过完的一生。"我们都有必须偿还的债。要是没有还完,就得带着这些债到下一世去好让它们还掉,你在还债中能得到进步。有些灵魂进步得比其他的快些。当你在肉体状态还清了债务,就结束了一生。要是有什么事打断了你还债,你就必须回到记忆的平面,等待你所欠的那个灵魂来见你。当你们两人能同时回到肉体状态时,才能再转世。" 但是由你决定何时回去,以及回去后该如何做。你不会记得其他的前世,只会记得刚过完的这一生。只有高层次的灵魂 —— 那些‘圣者’—— 才能记起历史和过去的事件,来帮助我们,教我们该怎么做。"在我们回到肉身前需要经过 7 个平面。其中之一是过渡的平面。我们在其间等待。这个平面决定你会带着什么到下一世。我们都会有一个主要的特性。可能是贪婪可能是色欲,不过一旦决定,你就需要对那些人‘偿债’,而且要在那世中克服这个特性。" 如果没有做到,将来还要带着这个特性,外加另一个,到下一世中,负担就更重了。你过完的每一生若没有偿清这些债,下一生就变得更难;要是完成了,就会有容易的来世。所以等于是你自己选择会过什么样的人生。在每一个阶段,自己过的生活都是自己选的,要为自己负责。"——-“生命是无尽的,所以我们不会死,我们也从未真正地出生”,那这恐惧就可以消除。如果他们知道以前曾活过无数次,将来也会再活无数次,不知会觉得多有保障。要是他们知道灵魂会在身边给予帮助,而他们死后也会加入这些灵魂,包括他们所爱的故人,不知会觉得多安慰。要是他们知道 “守护天使” 真的存在,不知会感到多安全。要是他们知道对人的暴力和不公都得偿还,可以少掉多少愤怒和报复的欲望。如果真的 “我们借由知识接近上帝”,那么财富、权力又有什么用?它们本身即是目的,而不是接近上帝的方法。如此一来,贪婪与嗜好权力变得全无价值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真的有轮回吗?

                                      真的有轮回吗?没有经历或体验过,不过置喙。附录比正文精彩。这是一本对我来说起码最近几年不会想看第二遍的书,除非是附录。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