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真诚有余,深刻不足
这本书能写出来并出版,可能已经非常不易。其中一些观点未必认同,例如作者似乎对 “哲学” 一词有非一般意义的理解。但作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当局者,清醒地指出其中的诸多问题,真诚和勇气值得钦佩。但我认为,本书很多地方并未写透,描述问题和直接原因居多,深层原因提及不多。当然这可能有些强人所难。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本书的讨论对象从中国社会科学换成欧洲中世纪绘画,本书指出了绘画水平的缺陷,不像不美,并归结于没有掌握先进的绘画技法;而另一些声音则认为就应该有独特的绘画风格、文化自信,而不是盲目采用以画得像为目的的透视法等技法。但实际上中世纪绘画之所以是这样,与绘画的目的、为谁绘画是分不开的。如果目的是画得像,只是缺乏方法与技巧,因而没有进步,这样的问题是相对容易解决的。但如果目的就不是画得像呢?回到本书讨论的主题,很多时候不少课题研究都是在做证明题,而不是解答题。本书在讲解题要符合规范,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要基于公理体系,不能靠尺子量甚至眼睛看。问题在于,如果要符合这些规范,要证的结论就证不出来,甚至被证明为错误,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轮到 “哲学” 大显神通了。其实西方和自然科学,也会受到研究目的、为谁研究的干扰,商业、政治因素从未放弃对科学的影响和渗透,只是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方法论规范,为科学守住了底线吧,至少目前为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