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文学视角下的一代女皇
终于读完了苏童老师的长篇小说《武则天》,感觉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篇小说的故事性不是很强,缺少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情节,更没有大段大段冗长的对白。同时,这本小说又与人物传记大相径庭,小说是从历史人物的视角去评价他们眼中的武则天,给人一种置身事内、被历史无情裹挟着的感觉。所以说,作为一个喜欢文学,又兼爱阅读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阅读书目。 这本书记录了武则天的一生,从文学的视角,还原了这一位伟大女性不同寻常的一生。当然,书中还客观真实地还原了宫闱中的血雨腥风,让我们对武则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本书鲜有谈及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更像是一段秘史。通过文学的视角,去审视一代女皇投射在历史中的身影。书中,苏童老师对武则天没有任何的褒贬或评价,而是借助历史人物之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历史中不一样的武则天。 这本书的书名是《武则天》,而苏童老师在整本书中一直称她为『武照』,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以为是作者的疏漏。但是后来发现『曌』这个字是武则天的专利,也是她后来才改的名字『武曌』。而且,书中只有一次称其为『武则天』,那是因为她在则天门登基成帝,后世称之为武则天。这应该说也是作者有意的、历史的还原。 所以说,《武则天》这本书可以把它当做长篇小说来读,也可以把它当做一则密史。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很好地还原那个时代、那段历史的波诡云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万丈雄心难为尼作者对武则天的描绘呈现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武则天侍奉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太宗偏爱温婉柔顺的女子,如徐才人,而武则天因敢作敢为的性格并不受太宗喜爱。李世民,作为后世公认的明君,通过玄武门之变夺位并开创了贞观之治,他对于同样性格强势的武则天,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共鸣。相反,高宗李治这样温柔多情的男子,对武则天的才智、胆识和魄力极为欣赏,家事国事皆听从她的谋划。李治或许并非昏庸,但他绝对是历史上少有的懦弱顺从的君主。武则天遇到高宗,可以说是她人生中的转折点;若仍在太宗时期,武则天可能很难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她的两次受宠相隔十年,若按此速度,恐怕在年华老去之前都难以获得更高的地位。关于女性特质,是温婉顺从如徐才人好,还是敢作敢为如武则天好?我认为,后者那种自己主宰人生的态度更为令人向往。就像赌博,虽然风险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更为丰厚。前者虽然谨慎,不易大亏,但也难以大赚,常常因为容易妥协而命运不由自己,一生的幸福取决于身边男性的喜好,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作者对武则天持肯定态度,近乎于一种绵里藏针的欣赏。他偏爱充满力量的人物,作品多阴暗、压抑,却充满张力,仿佛随时准备喷薄而出;尽管锋芒被压抑,但仍以文字的阴沉预示即将到来的风雨。而武则天则是历史上真正的强者,无情无义、无所畏惧,开创了女性统治的先河。因此,我喜欢武则天,也喜欢一切真正的强者。我认为,强大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相比之下,林语堂在其同名著作中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在我看来显得苍白无力,只能算是儒生的空想,虽然他是一代大师,但在这方面的看法确实令人失望。当然,作者的这本《武则天》也并非完美,他基于史料进行创作,虽然文笔确实很好,但自己也承认没有写出太多新意。不过,对于这段历史了解不多的读者朋友来说,这样的作品仍然能带来新鲜感,也是有其价值的,是少是能吸引人一直想看下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所谓的现实奇迹在五千年的封建王朝下,用算法是不可能有女帝的出现,却在活生生的现实中真实存在。又是十一月的恶雨了,洛阳的天空阴雨绵绵,被幽禁的女皇在上阳宫里临窗听雨。女皇已经白发如雪,枯槁的容颜显得平静而肃穆,几个月来她始终缄默不语,唯有目光仍然保持着逊位前的那份锐利那份威严。上阳宫的庭院里雨声激溅,雏菊的花朵被廊檐上的水柱冲离了枝头,笼中的金丝雀在潮湿的空气中不安地扇动着翅膀。女皇凝望着窗外,宫女们凝望着女皇,她们等待着有人送来新炼的仙丹,但是宦官的黄伞在雨雾里迟迟不见。宫女们窃窃私语,他们怀疑送仙丹的宦官不会来了,上阳宫和逊位的女皇正在被人忽略或者遗忘,重整旗鼓的大唐王室正在企盼女皇的死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苍老的女皇双目微合,茫茫心事犹如檐下雨线一点点地滴落,她的脸上充满回忆之光。宫女们垂手而立,观察着女皇的每一丝表情的变化,在纸灯和烛光的映衬下,宫女们看见女皇的双唇突然启开,一个璀璨的微笑令人惊愕,一句温情的独白使所有的宫女猝然不知应对,过后一些多愁善感的宫女便泫然泪下了。又下雨了,我十四岁进宫那天也下着这样的雨,女皇说。女皇想起了她的传奇式的一生,其实那是一个大唐百姓尽人皆知的故事了,宫女们不堪卒听,而女皇或许也不堪回忆,十四岁进宫,下雨,后来怎样了?女皇没有说。是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夜里,雨停了,七十八岁的女皇在上阳宫溘然驾崩,惊慌的宫人们发现女皇的嘴里含着一只紫檀木球,他们不知道是否该把它取出来,他们在龙床前猜测女皇一生中最后一举的意义,紫檀木球在死者口中的效用是什么?是为了保持遗容的美丽还是为了在天堂里保持缄默?没有人可以轻易猜破最后这个谜,正如没有人可以猜破女皇的一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武则天可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呢!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智略过人,还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让我给你讲讲她的人生经历吧。武则天(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 AD% A6% E5%88%99% E5% A4% A9/61872),本名武曌,624 年出生于并州文水,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文水县。她是荆州都督武士彟(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 AD% A6% E5% A3% AB% E5% BD%9F/6182126)的次女,十四岁就入了后宫,成为唐太宗(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9D%8E% E4% B8%96% E6% B0%91/44058)的才人。不过,她在太宗身边并没有得到太多宠爱,太宗死后,她就被送入了感业寺为尼。但武则天的命运并没有就此沉寂。唐高宗李治(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9D%8E% E6% B2% BB/5399)即位后,她被召回宫中,封为昭仪。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她在 655 年的 “废王立武” 事件后,成功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从此,她开始逐步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为 “二圣”。高宗去世后,武则天(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 AD% A6% E5%88%99% E5% A4% A9/61872)更是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690 年,她自称 “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 AD% A6% E5%91% A8/45224),定都洛阳。她当朝期间,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如殿试、武举等,还在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然而,武则天(https://baike.baidu.com/item/% E6% AD% A6% E5%88%99% E5% A4% A9/61872)的统治也并非完美无缺。她任用酷吏,贬逐老臣,滥杀无辜,晚年更是豪奢专断,渐生弊政。705 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 “神龙革命”,迫使病重的武则天退位,并为其上尊号 “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享年八十二岁。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对武则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前听到武则天三字,只知道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曾侍奉过李世民和李治(属于乱伦,甚至还在网络上被人调侃)、神龙政变,其他的就不知道了。第一次了解这段历史还是从罗老师的一期节目中分析为什么武则天能当皇上了解到相关历史,说李氏有鲜卑血统,属于母系社会,所以女性地位高等等,之后再了解就是从这部苏童老师的书中了。这本书和小说一样精彩,而且还利用了李弘和李贤的视角进行自述,真是妙!而且虽然没按着明显的时间线,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武则天的成长之路,也了解到了很多人物故事,看完以后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李隆基如何扶持李旦登基的,弥补我这么多年的好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好书因为苏童,读完了《武则天》—— 这部关于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的人物传记。苏童以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通过第三人称与武则天儿子的双重视角,讲述了武媚娘从十四岁入宫到离世的数十年风雨历程。书中没有落入俗套地描写那些隐晦的宫闱秘史,而是以小见大,展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图景。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诗人与两篇檄文。 王勃的《讨周王鸡之檄文》堪称古今斗鸡第一奇文:“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 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即强弱互异,信有喙之独长…” 然而这篇才情横溢的斗鸡玩笑檄文,却直接断送了他的仕途。以至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的千古绝唱,竟成了他落寞人生的注脚。 骆宾王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更是气势磅礴:“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可惜这场讨伐最终失败,诗人也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我不禁想到一句话: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在李唐或者说武周这个 “家族企业” 里,看似有完善的企业文化、愿景、价值观、制度规则和伦理纲常,实则一切都取决于老板的意志。有用时,可以大书特书;无用时,便弃如敝履。正如一位领导私下所言:“公司都是老板的,跟他谈制度,是你幼稚了。” 于是我们看到:年号如走马灯般更换,洛阳改称神都,母亲可以弑杀亲子,佞臣当道,男宠如衣服般随意更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切全凭心意。那些掷地有声的檄文,王勃的机锋与骆宾王的雷霆,连同诗人被碾碎的仕途与头颅,不过是权力场中惊起的飞沫,转瞬便湮没在九重宫阙的阴影里。帝王心术翻云覆雨,江山法度不过戏文。她以女子之身登上九五之尊,以雷霆手段打破父权桎梏,却在权力巅峰处,被皇权一点点吞噬了人性和温情。那支九鸾钗依旧簪在发间,珠光流转间,凝固了太多欲说还休的叹息。苏童的笔触轻轻揭开历史帷幕,让我们得以一窥盛衰轮转的大唐图景:在频繁更迭的年号与血流成河的宫变之下,一个女子以非凡意志凿刻时代,最终又被时代洪流裹挟而去,只在史册中留下一道模糊而凛冽的侧影,以及手中那把双面皆刃的权杖 —— 这权杖既映照着帝王的孤独,也折射着诗人的宿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