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海盗发家史

    中国人所著书籍,文字通俗易懂,地图也不错,但如果世界观不同、观察历史和解读世界的角度肯定不同,本书典型地受到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充满西方史家的曲笔。游牧民族的强盗本性是蛮夷的特点,从匈奴到蒙元皆是如此,财富靠劫掠,对外族种族灭绝是天性,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尔萨斯理论都是西方对种族主义的美化,所以对西方诸国的大航海不必美化,大航海就是为了去东方劫掠,实现发财梦,对郑和航行的 “大陆岛” 航程沿岸打不过,反向发现了美洲,开始没有对中国人民进行屠杀和殖民不是不想是不能,从 1521 年对葡萄牙的屯门海战到 1633 年的对荷兰的金门海战,是因为中国人能打,才没有让殖民者得逞,近代维京势力主导文宣,讲到大航海欧洲殖民者的凶残,会推到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天主教国家的 “罪行”,而对美英在北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就尽力弱化。英国吸取之前 300 年葡西殖民者的教训,扶植日本,争抢中国陶瓷和丝绸市场,再偷取制茶技术在南亚种茶,搞掉中国统治世界千年的三大核心出口产品后,再用鸦片掏干中国的白银,欧洲殖民者用了 400 多年的奋斗,终于在 1840 年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过去为激励中国人奋进,一直宣传 “落后就要挨打”。其实纵观历史,文明都是毁灭于蛮族,从秦灭六国,到蒙元灭宋,海盗民族的各种种族灭绝,都是文明毁于野蛮。自周朝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始终秉持天道,以德治国,倚重勤劳耕作而非征服掠夺,当年若凭借郑和船队的实力,换作他国,早已将南亚印度大陆纳入殖民地的版图,殖民的本质就是奴隶制的延续,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典型的高级状态,正是如此印度统治理念和欧美精英是理念契合的,所以今天的印度才被誉为最大的民主国家。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来海战也可以“借东风”

      作者李不白 (这名字有意思) 在本书中用通俗风趣的文字,为我们讲述大航海时代中一些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将地理格局和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影响串到一起。本书主要时间段聚焦在 15 世纪中后叶至 17 世纪末当时的欧洲对世界航海路线的开拓为线索,清晰地梳理和分析了地理因素对于世界文明的形成与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配有 150 幅全彩地图,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比照这些地图来进行理解,也更容易清楚明白地厘清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影响、人类活动与文明发展的地理因素。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透过地理看历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大航海互为因果,彼此促进,最终让欧洲脱胎换骨,从蒙昧无知一步步走向领先世界。即使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政治格局的依然是源自欧亚大陆的文明。这些文明如何产生,又如何散布到世界各地,大航海是个关键的时期。所以,以大航海时代为时间节点,世界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此之前,世界历史主要是欧亚大陆的历史;在此之后,才是全世界的历史。1445 年,航海世家迪亚士家族中的迪尼斯・迪亚士 (Dinis Dias) 崭露头角,受亨利王子派遣出海,在北纬 16° 附近发现了塞内加尔河河口。然后,迪亚士继续往南,绕过了非洲大陆最西端的一个海角。迪亚士把它命名为佛得角,葡萄牙语的意思是绿色的角,因为这是葡萄牙人穿过撒哈拉沙漠沿海后看到的第一片绿色。巴哈马群岛是西班牙珍宝船回国的必经之路,这里岛礁众多,很适合海盗们藏身,不管是伏击还是打完之后撤退,海岛和礁石都是最好的藏身之地;又因为港湾多,海盗们平时可以在这里聚集,作为栖身之地。这些海盗就是常说的加勒比海盗。战列舰是因用法而非船型命名的军舰。在这次战斗中,英国海军首次对海上作战的舰队队形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作战时英军所有战舰以一定间隔排成一个纵队,战斗开始,第一艘战舰用侧舷炮向敌人射击,其余各舰准备;第一艘舰射击完毕后,第二艘舰接着射击,第一艘趁机装填弹药,依次类推。这种打法可以让一支舰队保持连续火力没有间断。于是,这些采用纵列队形进行作战的主力战舰开始被称为战列舰。因为此时是风帆时代,所以准确的说法是风帆战列舰,它是后世铁甲战列舰的鼻祖。探险队沿着海岸线考察,在 9 月份到达乌利亚河口。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埃文基人(中国称鄂温克人),并强迫他们交纳毛皮税。入冬后,一行人在河口就地过冬。1646 年早春,冰雪还未开化,波雅尔科夫留下 20 人在河口驻守,剩下的 30 多人乘雪橇沿乌利亚河往上游进发,越过分水岭,到达马亚河。他们在马亚河上游造了一艘船,然后沿马亚河、阿尔丹河、勒拿河顺流而下,6 月中旬回到了雅库茨克。波雅尔科夫的这趟探险共花费了 3 年的时间,行程 8000 公里。3 年的时间里,他收集了大量有关黑龙江和库页岛的情报。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情报,波雅尔科夫向雅库茨克的督军建议征服阿穆尔河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东北地区,于是引发了中俄之间的一场战争。事实也证明,清朝作出让步,换取了和俄罗斯 170 多年的和平,而清朝剿灭准噶尔也花了近百年时间,如果此时陷入和俄罗斯的纠纷,天长日久,西域就难以收回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同完成拼图一般,把世界历史从地理的角度又走了一遍,早已习惯了如今国界划分的版本,其实抛开人为界限,地理是更底层且长期的纬度。也终于明白了德雷克海峡、巴芬湾、白令海峡的缘来,明白了为什么现代世界有如此多的西语国家,一定程度上缔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原因,竟然是西方世界想要找到通往东大的路。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偶然与必然下的文明脉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我唯一一本有空就马上拿起来看的书,读起来不费力,推荐

            这是一本读了停不下来的书,而且通过一个航海史的一个线路图把整个全世界都串起来了,最主要的是它是一个世界各国的发展史,同时也把各个国家的形成的来龙去脉和各𠆤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也讲的透彻有趣;我以前对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没有很清晰的了解,现在脑子里有一个很清晰的世界🌏的框架👌好书值得去多看几遍,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 1418 年亨利王子派出第一支远洋探险队开始,到 1699 年俄罗斯人在堪察加半岛建立据点,欧洲人经过将近 300 年的时间,把殖民者的旗子插遍全球,也让全球的特产和物资彼此流通了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航海时代,如果再延长点,还可以把近百年之后詹姆斯・库克(库克船长)在南太平洋上的探险也算上。库克船长的主要成果是确认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东海岸,还发现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但他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橙汁和卷心泡菜可以防治坏血病,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性命。如果说蒙古人横扫欧亚,第一次把旧大陆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欧洲人的大航海则是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全球化。从此,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文明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息息相关。仅仅 300 年的时间,在世界三大文明体系(中国、阿拉伯、欧洲)中,欧洲人成功完成了一次逆袭,从一穷二白到引领世界数百年,世界各地都开始不同程度地欧化。只是,文明的同化从来不是春风化雨,而是充满血腥和暴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理是历史的架构

                一口气读完了作者在得到的所有书,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往读历史,往往缺少空间感,苦于需要在现代地图、历史地图、历史叙事之间反复切换,却仍常常不得要领。这本书恰恰同时解决空间上的建构问题和时间上的跨度问题。有了这几本书的基础,再翻开其他历史类书籍,便有了别样的阅读体验。而这几本书的语言又是极其通俗易懂的,更是不可多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通过地理的视角来看历史中的大航海时代,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都与地理因素紧密相连。以下是对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关系的详细分析:一、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与动因地理大发现的需求:15 世纪至 17 世纪,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欧洲对贵金属(如黄金和白银)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欧洲本土的贵金属产量有限,无法满足需求,这促使欧洲人寻求新的贸易路线和贵金属来源。同时,传统的东方贸易路线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商品转运成本高昂,这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愿望。地理知识的进步: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圆说逐渐被接受,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这为远洋航行提供了理论基础。1477 年,佛罗伦萨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将中国和日本画在欧洲 的西方,这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人向西航行的兴趣。技术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欧洲人已经能够制造多桅快速、载重数百吨甚至千吨的大船,这为远洋航行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并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极大地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二、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发现与影响新航线的开辟: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直达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人哥伦布在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时,意外发现了 美洲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地理发现的影响:新航线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掠夺 积累了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也加速了欧洲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殖民统治和剥削,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地理因素在大航海时代中的作用海洋与 气候:海洋是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们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和气候条件。例如,季风、洋流等自然现象对航行的方向和速度有着重要影响;而海上的风暴、海盗等危险因素也时刻威胁着航海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形与资源:美洲大陆的地形和资源对欧洲殖民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例如,美洲的金银矿产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贵金属来源;而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欧洲殖民者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非洲和亚洲的地形和资源也对欧洲殖民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非洲的奴隶贸易为欧洲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而亚洲的丝绸、香料等商品则成为欧洲市场上的热门商品。综上所述,通过地理的视角来看历史中的大航海时代,我们可以发现地理因素在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新航线的开辟、贸易路线的形成还是殖民扩张的兴起都与地理因素密不可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透过地理看历史 - 大航海时代》         为何大航海的开拓者不是中国?也许不是 “天之下,地之中” 全知思维的禁锢,驱动力的不足才是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世间之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永远是驱动人们去做某件事的第一动力。如果南亚、印度甚至是非洲东岸如果盛产黄金白银的话,即便是朝廷基于统治的能力的原因缺乏扩张的动力,民众的欲望也能鼓满航船的风帆。从单个人的角度看历史,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充满了偶然性,从势的角度去看,历史的必然早已一环一环地扣在了链条上,或许历史不会再重复,但它总是那么的押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航海时代

                      中学历史上几句话就带过了这个激情的时代,而此刻才真正了解他的一部分面貌,希望后续一些影视作品也可以有更多的展现,下一个大航海时代应该就是星际殖民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理决定历史,沟通中西引人发思

                        最近在看李不白写的《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这本书写的不错。中西地理历史结合,介绍了那个时代历史和地理的关系。我们古代要开疆阔土都是官方大队人马,西方甚至包括俄罗斯他们大都是一些私人探险队在海上和陆地上不断的探索,和我们完全不一样。这就可能是我们中央集权和他们那种封建国王统治下不同的一个侧面展示。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区别,也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别。郑和的航海和哥伦布的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的航海是完全不一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随着大航海时代将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文明互通互联,《透过地理看历史》的三部曲也终于读完啦。感悟有二,一是找到了看历史的两个不同的角度,即垂直高度向下看以及拉长时间轴纵深看,高空俯视能够看出历史事件的全局性,眺望回首能够看出历史流变的进程。弄懂这些后发现历史不是单纯的评判是非,撕掉标签后的历史更值得回味。二是学会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从地理的角度看历史,地理因素影响着政治军事、农业发展、国家潜能、国民精神、经济文化、重大事件等众多方面。地理不仅是历史的 “舞台”,更是历史的 “参与者”,它会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和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科普了很多小知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航海时代,史上第一次全球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到全球化的开端

                                好像回到了大航海时代,跟着各国探险家们发现新航路、新大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我是粗略的翻下,大体已经没有印象了。还是更对中国相关的历史和地理更敢兴趣。作为这个丛书中的一本也不能错过。就粗略的看看,加深世界地理的理解。从世界范围来看,哪些是枢纽是必争之地。对全球经济文化也更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透过地理看历史

                                    对大航海时代情有独钟  始于游戏,随着年龄渐长,不断汲取这段精彩的人类地理大发现历史的各种知识。内容引人入胜,也有很多值得深思与反思的地方。致敬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地理来串联历史,又是个好思路。

                                      大航海三百年,桃花源消毁殆尽,世界再无王外之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航海时代连接了全球,也造成了近千年屠杀与掳掠,形成并在持续以及以后几百年降长期留有烙印的文明水平和实力差异。推而广之,科技领域,制造领域,宇宙探索领域,何尝不是要遵循同样的规律?落后就要挨打,开放积极,孜孜不倦地成长才能屹立于文明丛林。愿我们谨记教训,不辍努力,一往无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将整个大航海时代串联起来,从地理发现,到人文背景,值得一读的巨著。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