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脑教育法》

    能够向中国的读者朋友们介绍人际神经生物学在日常生活及养育孩子方面的应用,我深感荣幸。无论你有怎样的背景和经历,无论你是否已为人父母,只要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兴趣,这个领域对你来说便是很有价值的。人际神经生物学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什么是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根据人际神经生物学的观点,心理既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存在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书笔记

      的确有些培养美感的方法十分耗费金钱和时间,但同时也有一些方法,只需要很少的花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就能收到效果。这些习惯就像层层叠放的薄薄的纸张,只要不停重复、日积月累,改变就会显而易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怎样利用脑科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孩子莫名其妙就发脾气,完全不讲道理;
        上学快迟到了,你紧张得如同打仗,孩子却磨磨蹭蹭;
        两个孩子刚还在愉快玩耍,瞬间就会为了小事发脾气哭闹......
        孩子的情绪为啥如此瞬息万变、难以理解?看完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全脑教养法》。
        关键词一:左脑和右脑
        1. 关于大脑的基本结构,你一定知道左脑和右脑。简单说,左脑负责逻辑思维,讲究秩序和规则。右脑负责形象思维,用于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
        2. 过马路时,孩子为啥会突然蹲下来看地上的虫子?上课快迟到了,为啥一点不紧张?别抓狂,他不是不懂事,也不是故意捣乱。这是由大脑的发育决定的。3 岁前,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发育还不完善,右脑支配孩子的行为,所以孩子会突然被感受 “控制”,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带跑。
        3. 左脑的发育稍晚,但会伴随一个明显的信号 —— 孩子开始不停问 “为什么”。要抓住这个时机,帮他进行左右脑的整合。
        孩子发脾气时,要先做到耐心聆听,让他感觉被理解,再调动理智解决问题。比如孩子因为不爱吃菜而哭闹,你应该做的不是批评他挑食,也不是告诉他吃菜的好处,而是先对他表示认同,然后问 “宝宝喜欢吃什么,以后提前告诉我好不好”,引导孩子用左脑思考。
        关键词二:上脑和下脑
        4. 除了左脑和右脑,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 大脑还分为上脑和下脑。下脑主要负责呼吸、眨眼、愤怒等生存的基本功能,在孩子出生时就非常发达;上脑负责分析思维功能,比如决策、控制力等,要到 20 多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5. 除了受右脑影响,孩子的冲动情绪,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爆炸源 —— 下脑中的杏仁核。它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主动,让表达变得情绪化。孩子经常情绪冲动,在没搞清状况前就发脾气,就是受到杏仁核的影响。
        6. 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使用上脑,帮他们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当孩子情绪激动时,首先让他学会深呼吸,控制过激的反应;同时,要主动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问题,将情绪释放出来,比如 “宝宝为什么生气了”“是什么让你不开心”……
        关键词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7. 我们的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显记忆,即有意识地回想过去经历的事情,比如父母回忆第一次给孩子换尿布的情景。
        另一种叫内隐记忆,是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建立的心理模式,不需要刻意回想,就能对当下产生影响。比如多次被体育老师批评,孩子就会产生 “我没有运动天赋,我不喜欢运动” 的心理。
        8. 当孩子遭遇负面事情时,我们常会说 “别提了,别让孩子再回想起来”。但事实上,越痛苦的经历越不会消失,它会变成内隐记忆,对孩子产生影响。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 可怕的经历被编码为内隐记忆进入大脑,只要遇到类似的场景,就会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触发。小时候被困在密闭房间的人,长大后可能在坐电梯时突然崩溃,就是这个原因。
        9. 当孩子遭遇创伤时,家长最正确的做法,恰恰不是 “别提了”,而是引导它显性化,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这种心理模式,从而学会主动处理。
        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回避运动的孩子,只有认识到是老师的嘲笑给自己造成了心理障碍,而不是天生不行,才能打破 “我没有运动天赋” 的认知模式,去尝试运动。
        关键词四:自我和他人
        10.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不仅大脑内部需要协同工作,孩子也需要学会与他人互动。通过整合自我和他人,培养起边界意识,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1. 很多孩子常把 “我的”“我要” 挂在嘴边,这不是因为孩子自我,而是还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他构建人际关系。
        比如,弟弟弄坏了哥哥的玩具,哥哥大哭,弟弟却毫不在意,甚至觉得和自己没关系。这时候你就可以问弟弟 “为什么哥哥会哭”“如果你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了,你会怎么样”,引导孩子去理解他人的感受。
        12. 让孩子学会理解非语言信息。还是上面的例子,可能哥哥没有哭,而是选择生闷气,把自己关在房间。这说明他非常难过,但弟弟可能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过错。这时候,就要引导弟弟对这些非语言信息进行观察,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
        13. 冲突发生后,除了口头的道歉,引导孩子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比如,让弟弟帮哥哥修复模型,或者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哥哥,不仅能修复哥哥的情绪,也能让弟弟明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要补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孩子的目的在于成为自己,而不是沦为科学的工具

          我们身处在一个只要涉及利益,就要面临 "矫枉过正" 的冲击的时代。就以孩子为例,似乎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就要将其从过往的极端,推向另外一个极端。任何科学研究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人服务。但市面上的很多全脑课,都在把 "脑" 变成目的。而人,反而沦为为 "大脑" 服务的工具。这不仅是本末倒置,从长久来看,更可能会造成许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强迫孩子提前做许多事情。揠苗助长的结果,是在破坏孩子的成长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脑科学为出发点,将其作为辅助孩子情绪的手段,这是一种好的尝试。就像书中的概念,印证式倾听。我们必须首先学会倾听别人的感觉和想法,然后和对方说出自己的理解。而这,是有效沟通的开端。当我们学会了有效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情绪教养。而情绪教养,需要大脑的辅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全脑教养法

            孩子的情绪和感受犹如在一条平静的河流之中,乘坐独木舟安静地顺流而下,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这就是幸福之河。河两岸分别是混乱和刻板,无论靠近河岸的哪边,都不能拥有平静和幸福。作者提出通过整合左右脑、整合上下脑、整合记忆、整合自我及整合自我与他人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避免陷入混乱和刻板,拥有平静和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根据脑科学研究成果写的一本书,让我对孩子尚未发育好的大脑,有了进一步认识。书中提到关于如何应对情绪,通过某些方法把人的内隐记忆,外显出来并接纳它,于我触动较大:我有机会将家族传承的冷漠认清,打破代际相传的魔咒,然后走向一条温暖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受感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推荐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至于在读到 “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 这一章时,突然无法控制的泪流满面。      “在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相处的时光中,孩子发展出重要的人际技巧,比如沟通、倾听、理解面部表情、理解非语言信息、分享和牺牲。同时,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孩子也会发展出适应周围世界、处理人际关系的特定模式。。。简言之,他们会明白人际关系给他们带来的是孤独、被忽视、焦虑和疑惑,还是被理解以及被安全地照顾。” 读完这一段,好多多年盘亘于心的疑问突然间清晰了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掌握大脑的发育的规律,育儿沟通有方法

                    大脑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对大脑进行分层。比如说大脑可以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更擅长于逻辑处理是理智的代表,而右脑更擅长于处理情感。大脑还可以分成上层和下层,下层大脑是更接近于本能的大脑,也被称为动物脑。上层大脑是我们哺乳动物在后期发育起来的大脑。关注于人际交互。我们头脑中不同的部件主宰着不同的功能,只有这些部件的合作才让我们的大脑形成对某一件事的看法。然而大脑中的这些部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合作无间。就像头脑特工队中的五个小人那样,偶尔也会有一个人主宰着全局。所以全脑教养法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大脑的整合。


                    对父母来说,我们并不能够加快孩子大脑的发育速度,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大脑间各种部件的整合。
                    对正常的人来说,在 25 岁之前大脑都是处于发育阶段的。所以在。25 岁之前,孩子的情绪出现他不可控制的波动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将左脑和大脑进行整合,将上层和下层导进行整合,将理智和情感进行整合。
                    怎么做?
                    第一,当孩子的情绪失控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他的情绪。
                    第二,尝试引导她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三,引导他就是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思考可以怎么做?
                    第四,让他了解到他的情绪只是暂时的。让他接纳自己的情绪。
                    第五,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疏导他的情绪,缓解她的负面情绪。
                    第六,注意平时的亲子活动来培养信任。只有这样,前面说的几个步骤才可能有效。
                    孩子可以犯错,父母也可以犯错。要知道,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和互动的机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讲好大脑的知识?

                      作为一名脑科学研究的学术派,真的很难面向大众人群去普及脑科学知识,尤其是很难让家长认识到大脑的塑造和功能在养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近日在筹备脑科学知识相关的课程,知识点很多,不愁没得讲,但关键是从哪儿开始讲?讲什么?怎么讲才能让人听得懂、有感悟?这本书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和思路,真的是雪中送炭。也是从听书打卡中接触到了这本书,如果不是为了打卡,我可能不会主动去搜…… 不得不感慨,用得到,只要坚持,就一定有启发,有得到。书中从左右脑、上下脑的角度简单介绍了一下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没有接触过脑神经这方面的人来说十分友好,类比通俗易懂。本书是讲脑,但不是单纯讲脑,从教育实践和生活经验出发讲解大脑,案例生活化,而且非常有教育意义。搜索发现本书还有专门配套的实践手册,理论 — 实践,阔以。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方面的内容也是正确且接地气。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养育和教育孩子非常有价值,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能更加理解孩子。综上,第一次写书评,可能我的角度不一样,但真的推荐各位看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阅读过作者的《心智成长之谜》、《由内而外的教养》、《心智的本质》、《第七感》、《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实战指南》。可读性强。 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购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很美国的教科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单从养育来看,方法的实践性很高,但是保持长期有效的教育,可能需要花时间去照书养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兼具理论研究深度和可操作性的自我发展和育儿宝典

                              推荐阅读,过几天还会再读,反复消化直至全部吸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育儿必备,成长必备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的最认真,也是最喜欢的育儿书。实际上,不仅仅是育儿,对于自己的成长也多了很多实用的觉察和方法。我们的大脑太精密太伟大了,值得我们花心思去关注去认识。行进在幸福之河中,在混乱或者秩序的河岸之间,自由的前行、觉察、成长。需要我们尊重大脑的特质,整合左右脑、上下脑,先连接,再引导。意识到觉知之轮的广阔外围,在坦诚中自我觉察,与自己、他人、世界更好的互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值得看

                                  之前看过一些和孩子沟通的书,也了解一些技巧,但这本书从大脑结构和发展来解释小孩的情绪反应和大人的应对措施非常明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