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0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工匠精神

    发明一种事物,例如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靠的并不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那种突然降临的灵感,而是对勤奋研究的明智追求,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因为才华是做研究的先决条件这一观念而气馁。研究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试验,要接受甚至享受失败,但还要继续试验,遵循从观察中获得的结论进行研究。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在这里先说一下关于设计师跟工程师的区别:设计师是通才,工程师是专才。设计师是一个多面手,就像交响乐队的指挥家指挥着持有各种乐器的演奏家。设计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同样总是在协调着设计项目团队参与的各专业同步推进。而工程师就类似于在设计师协调下的各专业能手,在自己的领域里有着独立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的问题是,在没有设计师的干预下,工程师的解决方案是单一有效的。随着设计师的介入,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了被干预和限定的问题,比如一个空调工程师规划的安装位置被设计师否定,否定的理由是认为其影响了设计造型或者空间布局。那么空调工程师的解决方案就需要在设计师的干预下重新整合。在单一领域,工程师是更专业,解决问题也更深入一些。但是在项目中需要服从设计师的要求进一步解决问题。广义上来说戴森是个发明家,但是更准确的说法,他应该是个能坚持的设计师 + 工程师。书中详细叙述了戴森的试错过程在这其中,日本工匠精神,也对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戴森之所以能够得出革命性的发明成果,其实也可以追溯到他的成长过程中,从日本摩托车巨头企业本田的创造改进案例中得到的启发,以及他本人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戴森本人说,很多人在科学家与艺术家、理科与文科之间制造出鸿沟,两类群体、两类学科之间相互看不起,这其实是误区所在,科技只有与艺术、设计、时尚、文学等偏感性、直觉思考的体系、内容相结合,才能赋予科技以更具温度的内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好久终于看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确的思维方式塑造伟大成功者

        这是詹姆斯。戴森爵士的自传,之前对他和戴森公司没了解,可能就是网上一个梗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吧。搜了搜的确他家的设备会贵一些,但能用的起的人认为是很好的。当然最大的启发还是从他身上看到了爱迪生的影子。也分几点谈一下吧:1⃣首先就是发明家和企业家,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可以是个很好的发明家但不是个好企业家。这其中就是因为做发明家很容易,只要敢于失败不断尝试,就有机会成功,爱迪生发明灯泡就是个例子。而相对来说做企业家就很难了,因为他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远比发明家要大。简单地说就是不光要把东西发明出来,更要能够有价值被市场认可批量生产出来。所以就想到了学校很多时候就会让研究生去申请专利,这其实就是发明,但很多专利就是在专利局躺着了,一辈子也找不到被运用的机会。但是如果要做一个发明家兼企业家,那就更是加难上加难。这一点戴森做到了,他也就成功了,尽管九败一胜、历尽艰辛。2⃣有工程师思维造就的好产品真的不需要过度宣传,更不需要参与价格战。戴森的产品很贵,但一样畅销,主要是大家认可它是个好东西。背后的原理就是工程师思维,这其中包含三方面:结构、约束和权衡。能够有好奇心去真正的考察大众需求而不是自以为的,不断设限来迭代产品,精确利弊直面取舍,从而使得能够面世的产品都是不差的。而爱迪生亏就亏在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直流电,从而被交流电打败了。3⃣戴森十分重视年轻人,因为他知道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而要想让年轻人来自己的企业那就需要和自己企业价值观一致。于是就有了戴森工程技术学院,来培养符合自己企业观念的学生。而且也十分看重创新力,通过允许试错和举办比赛来更好的寻找。最后对于我们自己也要向戴森学习,一方面就是要有发明探索精神,只要是对的赛道就走下去吧。另外就是锻炼自己的多元思维,这就需要保持好奇心,从而真正选择出那条对的赛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要成为一个发明家,你就要始终关注如何改进。

          许多在专业、学科以及生活种种方面中被视为经验的东西,往往代表了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目光狭隘的态度。戴森并不特别看重经验。经验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最好避免什么。当我们对不该做的事情更感兴趣时,经验就变得无用武之地。如果你想开创和发明新技术,你需要踏入未知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经验可能是一个障碍。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实干

            每日一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研究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试验,要接受甚至享受失败,但还要继续试验,遵循从观察中获得的结论进行研究。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成为实干家,而不是空谈美德的人,帮助他们努力解决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问题,同时展望更美好的未来。当别人都感到筋疲力尽时,那就是加速的机会,不管有多痛苦,加速就能赢得比赛。我妻子常说我继承了母亲的决心和勇士精神。母亲确实对我期望很高。她的胸襟也很宽广,能和不同年龄段的天主教徒成为朋友。她有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对各行各业的人都很宽容,也很乐意讨论任何事情。戴森并不特别看重经验。经验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最好避免什么。当我们对不该做的事情更感兴趣时,经验就变得无用武之地。如果你想开创和发明新技术,你需要踏入未知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经验可能是一个障碍。我抛弃的那 5 126 个原型机,也就是那 5 126 个所谓的失败,都是发现和改进过程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我在第 5 127 次设计中得到正确的结果。正如我在球轮手推车公司的经历中学到的那样,失败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有必要重申,我们确实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们也应该自由地犯错。我相信,不断改进,永远不要因为一款产品销量很好而满足,这是至关重要的。永不满足是工程师应该有的感觉。如果你对自己的发明有信心,你必须尽力为它付出,这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又是为了改变市场,让市场接受它。走与众不同的道路,在成为制造先锋的过程中将遇到重重障碍,然而,创造和解决那些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十分美妙。但创业艰难,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你会走得跌跌撞撞,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振作起来,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这个过程也很可怕,我一直都对此感到很害怕。不过,运动员们的经历证实了,恐惧可以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激发肾上腺素和动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被淹死总比做笨蛋强

              原来想换换脑子,快速阅读,结果还是花了 8 个多小时。也许是因为我也是技术人员,非常认同戴森对于技术,工程的态度,沉浸其中的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就像他在书中所说 “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有强烈的愿望去这么做。而且,和我成千上万的同事一样,我发现发明、研究、测试、设计和制造的过程既有高度的创造性,又能让人获得强烈的满足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人都需要有点发明家精神

                发明不是人们常认为的灵光一现,而是无数次失败,依然无数次勇敢尝试的结果。真正的发明家永远不会满足于当下的荣誉,而是会不断的追求卓越,永远走在 “让下一个产品比现在的更好” 这条不断创造的路上。发明者需要永远保持 “对勤奋研究的明智追求”。耐力和耐心观察是发明的必备条件,而不是灵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的当下,人们难免焦虑,难免受到 “成功学”、“暴富学” 的蛊惑,不再沉稳。这本书正好能让大家放下这些情绪,戒骄戒躁,潜心修炼,沉下心来去走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一夜暴富真的很有吸引力,但现实更多的是聚沙成塔。就像作者说的 “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成为实干家,而不是空谈美德的人,帮助他们努力解决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问题,同时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令人兴奋的企业家之路

                  大家应该都熟悉 dyson 的产品,我对戴森的认识始于戴森扫地机。戴森的创始人是一个发明家,他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而是一个有耐力和耐心的人。而创新往往都是这样,大部分创新不是靠一时的灵感迸发,而是靠持续的尝试和学习,厚积薄发。在戴森所从事的机械创新领域,更是如此。戴森从跑步中学习到了成功的秘诀,就是当所有人都感觉极其痛苦时,我们在咬住牙坚持一段时间,痛苦就会过去,而你会领先于其他人。对于任何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来说,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发明和创造,还要同时兼顾工程和行动,我们要能够同时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和制造商。因为,无论发明本身多么美妙和令人兴奋,如果不能通过工程和设计转化为能够刺激或满足社会需求的,可售卖的产品,它将一文不值。除了以上几点,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我们要掌握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掌握一个创意从想法到落地的整个过程,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与此同时,企业家也不完全是风光的一面。戴森创业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负债累累,这就需要你相信一件事情,只有相信它,才能坚持跑完整个长跑,等到胜利的果实。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要时不时的停下脚步,不断质疑自己和专家。真正好的产品都是在不断的质疑和打磨当中产生的。戴森也非常注意收购的问题,他会先在自己企业内部培养相应的团队,然后再进行收购,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收购的团队。他也很重视工程师的教育,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学院。边走边学是戴森的原则,终身学习,追求科学,工程和技术的生活,无疑是一场令人兴奋的创造之旅。这个过程也充满挑战,因为我们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成一名真正的企业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制造业的另一篇章

                    读完本书的收获是 冒险精神 这种冒险精神去探索发现未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求解无畏精神 在戴森出吸尘器的时 专家对 灰袋 对可见灰尘的建议 生产的 g1 同时也反问如果当时戴森有很充足的资金会拒绝专家相信直觉吗 不一定也不猜测对于技术有秘密有护城河 有改进有变法 技术是核心 护城河保卫核心 改进更迭和新 变法扩大核心 每一步必不可少又必须一步步的走 反思现在自己所在的单位 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有什么专利 有什么新的专利 又有什么变法 可以前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造者的成功之路

                      你以为的发明是潇洒的灵光一现,其实更可能是灰头土脸的失败堆出来的;吹风机,气旋吸尘器,空气净化风扇,你是不是也用过戴森的产品?这本书讲述了他的创新成功之路,50 多年的发明人生,经历无数失败和挫折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通过他的故事我们能够学到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天真的想法比经验更重要;永远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荣誉上;只要打开正确的大门,加上热情,天赋就能闪闪发光。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科技创新人士、工程师、设计师,教育者,还是坚持追梦的普通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通过制造东西来学习和通过课本知识学习一样重要,真切的体验是强大的老师。不断改进,永远不要因为一款产品销量很好,而满足。很多时候倾听客户说什么可能比看报道宣传更重要,再伟大的营销活动也很难取代伟大的产品,戴森一直致力于用更少的资源,制造性能更高、经久耐用的机器。发明是人类的当务之急,为了生存,公司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变得越来越好。没有比满足现状更危险的事情了。注意力就是生产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多一点创造,多一点价值,让发明也能够为你带来成果,带来财富。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坚定并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一本让人振奋,且阅不释手的好书,从轮球款花园小作业车开始,到那 5126 次实验革新式吸尘器,再到后来的全球化发展,打入美利坚市场,再到扎根亚洲新兴市场,开拓美容产品线;设计制造电动汽车,新冠肺炎肆虐英国伊始勇挑重任生产救急呼吸机,以及进一步的投身新科技农业和工程科学教育。。。这一路走来的波澜壮阔,充分诠释了戴森先生本人对于自己天赋的发挥,对于各种困难挑战的坚持,对于心中梦想的实践,还有,对于未知前途的无畏探索。对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一定能从本书中汲取灵感和启发,获得新的勇气和动力!加油吧,“少年”,无畏前行,循着心中的路,向前冲冲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戴森的创意你学不会

                          创意是教不出来的
                          像学功夫。天天看师傅练拳深读武功秘籍也无法悟出一招一式,只会按照书本的介绍做做样子,照着师傅的动作比划比划。真刀真枪时刻什么都忘了什么都不会。这就是詹姆斯戴森说的:死板教育。为了成绩抱着书本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只会考成绩,创意……ta 学不会。我最喜欢书中针对教育的一章。乍看一下又臭又长,从介绍了自己创办戴森大学的初衷,再到英国政府多么不靠谱,最后又说了自己如何排除困难,将英国这片 “没创意” 的土壤施肥的过程。年轻人都有一个发明的脑子,可是死板的教育让他们丢了他。而詹姆斯为何没丢?这是我看本章时思考的问题。内卷是创意的癌症书中控诉了英国教育部的死板与不靠谱的同时我也看到了我国的影子。英国的大学都是校考难度颇高,尤其是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他们拔高了学校的生育,充实了学府的荷包,看似提高了全民的教育水平。但这难道不是一种内卷吗?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分数,让他们抱着书本啃,直到考上家长认为好的学校为止,学校也积极配合家长将考题设计的越来越难,孩子的书本随着眼镜一起越来越厚,孩子家长得到了自尊与吹牛 P 的资本,学校赚了名声和钱双赢啊!可是这都是用孩子的创意脑换来的。毕业于也属院校的詹姆斯深刻地认识到本国创意人的缺失。他在书中无数次感叹英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对于现在的英国人安于现状求稳的心态表示唾弃。或许稳定可以不犯错,但是不犯错怎么会进步呢?于是他创办了戴森大学一所可以免学费的设计大学。回望中国同样死板的高考,却被 GJ 牢牢控制着。无论谁建立学校高考是一条必经之路。无论在怎么减负,再怎么要求补习也没用,因为高考就在那里学业它减不了!若詹姆斯先生生在中国也会绝望吧。书本确实能给予知识,但不能教授创意。只有将自己的灵魂浸入混乱之中才有创意。创意并非 “尤里卡时刻” 而是通过失败和不断尝试找到的。或许这是一幅画,一篇文章,或者是设计草图。它迸发出大脑不是因为突然来了灵感,而是累计的失败们将这个成功的作品从大脑里挤了出来。一切内卷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特点,永远关注别人的行为,这点创意人士正相反,因为创意来自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电动车就是个好例子,制造电动车的难度让詹姆斯戴森这种完美主义者犯了难,原型车都做出来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最后竹篮打水,因为量产化就不能依靠自己而得依靠供应商与供应链,这是个庞大且复杂的工序。虽然他花钱了好千万英镑,好几年的时间,而且最后一分没挣,他失败了吗?大多数国人会认为他失败了,因为没有回报的努力就是一种失败。可是在发明人的眼里,制造发明的过程才是一种回报。就像之前他发明球轮手推车时发现了真空电机一样,手推车失败了,但他得到了更有用的启发,为他开启了新的大门。产品是创意人的孩子之前我看 iPhone4 的发布会,乔布斯说 iPhone4 是他们(Apple)的 new baby,或许我认为这是一种亲切的比喻,但看完本书后我有了新的理解,我能理解为什么詹姆斯对待自己的作品这么珍贵,当他的产品所有权被他人抢走时,他对此毫无应对策略只能时候发毒誓自己的公司永不上市,面对他人偷取他的产品外形与技术时,他戴上法律拳套重拳出击将那些混蛋们绳之以法。发明专利法到底有多重要母庸质疑,因为有了专利法人才会放心地去创造而不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打无限的官司。所以发明是危险的,所有对手都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你与无形的猎物搏斗,等你放到猎物后那群豺狼会一拥而上吃掉你的努力成果。例如 Apple 造出了 AirPods 系列,结果随便哪个小厂都在产这种磁吸式独立耳塞耳机。在中国聪明的大脑们聚在一起研究如何让其他人点击广告,更快速地让顾客买单,制定那些合规却不合理的规定从而拒绝顾客退款…… 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发明新产品上,颠覆已有的企业。就是因为发明风险太大,还不如把这点脑力用在增加提成上。他们视产品不是孩子,而是一种可以立刻变现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创意呢?就像我之前说的,创意需要用失败去挤。这需要付出大量的实践与失败后的思考。可是实践哪有抄袭容易啊!赚钱多开心,谁喜欢失败啊?创新难搞是因为我们固有观念的遏止。把自己推进危险之中才能发展创新,可喜欢冒险的人有多少?大多数人就像詹姆斯先生说的一样,公司上市后赶紧把公司卖了早早退休。而他没有,因为他不上市。相比之下马斯克年轻时做了 zip2,最后卖掉公司后他也没 “退休” 而是做了全球第二的移动支付平台 X.com (第一是 PayPal,这方面 Alipay WeChatPay 就是俩弟弟),当他再次成功后又卖掉了 X 拿到了巨额现金后又又创业搞了 SpaceX,随着火箭多次失败深陷经济困境时又又又收了特斯拉。詹姆斯和马斯克的区别是一个是注重发明的英国绅士,一个则是善于开疆拓土的星际牛仔。相同点俩人都有着同样的好胜心,同样的进取且不服输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绝不退缩且长大后依然做着小时候想做的事。他们在创业路上拼荆斩棘也是在儿时梦想之路上尽情奔跑。所以,为什么创意学不会?因为你本来就会,只是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教唆,旁人的指指点点让你墨守成规成为 nobody。最后书的内容很多,开始我还以为是戴森的创业遭遇史跟其他名人传记差不多,可看到一半才发现居然还夹带私货。尤其是产品介绍部分,给人一种他在为戴森打广告的感觉。【你为什么不来戴森官网和微信商城看一看呢?】这话一出下方就应该有个二维码一键关注才对。以上我只讲了关于【教育】章节里的几点,有必要还是应该细细品读一下各大名人传记。尤其是这本《发明》,鸡汤虽然有但不多,因为作者实在是太理性务实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们读名人传记最最重要的目的是 “与他的暂时思想同步”。暂时像大佬一样思考,我们才会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些对我们来说的艰难险阻在别人眼里只是一马平川。转载自 作者自己的豆瓣书评 豆瓣 ID:陈虎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发明的秘诀,在不断的努力 ——牛顿

                            当别人都感到筋疲力尽时,那就是加速的机会,不管有多痛苦,加速就能赢得比赛。尽管我们不得不假装学业很重要,但相对而言,它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你不受那种无聊的、充斥着书本知识的学位束缚,你会做得更好。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发明家可能无法将先进的或革命性的产品推向市场,或者他们无法自己控制这一过程。如果不能成为一名企业家,发明家就必须将技术授权给其他公司,任由其他公司摆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是戴森吹风机的用户,这本书完全不像传统的自传,之前看的自传基本都是从管理视角来谈的,唯一例外的是马斯克和乔布斯,戴森的经历没有这么传奇,但却真实的阐述了一名喜欢动手的工程师如何缔造优秀的作品。没有夸夸其谈,没有第一性原理,就是不断的冒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我和戴森这个品牌的第一次邂逅是六七年前在英国给家里买了一台戴森的手持式无线吸尘器,当时全家人都赞不绝口;再次相遇是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读硕士时,在戴森楼里上过课也考过试;如今通过这本最新的传记,第一次真正了解这家公司背后的掌门人詹姆士戴森爵士和他创业路上的艰辛,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深耕钻研核心技术,敢于冒险与创新,在不断的失败中涅槃重生,拥有改变社会和世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商业传记无论你是否想创业,因为书中总有一个镜头或者故事会在你经历绝望的时候成为你的灯塔,让你有勇气坚持下去,去继续书写属于你的人生传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心深处的动力

                                  善于发明的工程师永远不会满足于他们的最新发明。他们往往会疑惑地看着它说 “我知道怎么让它变得更好了”——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这是他们革新的开始,标志着产品性能将再次飞跃。然而,如果未来的年轻发明家能够认识到,发明一种事物,例如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靠的并不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那种突然降临的灵感,而是对勤奋研究的明智追求,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因为才华是做研究的先决条件这一观念而气馁。研究的过程需要做许许多多试验,要接受甚至享受失败,但还要继续试验,遵循从观察中获得的结论进行研究。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而非灵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技发明是勇气、毅力和兴趣的集合

                                    看完本书才知道一个人兴趣、好奇心引发的科技创新是多么的有力量,当然,一个人坚韧的性格也极为重要。无数次的失败和背叛,不会磨灭一个人内心的喜爱和动力,这就是人对于事物内驱力的力量。永不止步是成就自我的力量源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工匠精神

                                      这本书是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亲自讲述戴森哲学 12 个关键里程、50 多年的创造之旅,洞见工程师文化与发明家精神,让发明预见未来。50 多年的发明人生,经历无数失败和挫折后,詹姆斯・戴森开辟了一条颠覆现有产品的创新成功之路。气旋吸尘器、吹风机、空气净化风扇..… 戴森陆续发明和设计的产品不仅包含革新的科技,也是设计中的经典。在本书中,戴森创始人与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亲自讲述了精彩的幕后故事一 5127 个气旋吸尘器手工原型,更小、更轻、更高效的马达…12 个关键里程,让我们得以窥见独特的工程师文化、启迪人心的发明家精神,与独到的戴森哲学:从不害怕失败,天真的想法比经验更重要,永远不会让自己停留在荣誉上,激励下一代工程师,相信工程师和年轻人可以改变世界.… 无论是创业者、科技创新人士、工程师、设计师、教育者,还是坚持追梦的普通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灵感、信心与方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新的热爱

                                        创新不仅需要持久的投入和坚持,更需要足够的热爱,只有热爱,才能面对遇到的一切困难,想方设法的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实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新

                                          一部戴森的创新历程,5127 很是显眼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