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基础打好,再求战

    六本决战,总计近 300W 字,前后花了快 1 个月才看完,真是看得太过瘾了。这六部如果按顺序来看,可能有点时空错位。我的个人建议是按 5->6->1->3->4->2 会比较顺畅。 东北在抗战结束之后处于苏军的控制之下,蒋介石大部分的正规军还在云南四川的大后方,时值共产党的部队 (后面统一称解放军) 多在山东、河北... 等华北地区,由于当时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蒋介石的兵力无法迅速输送至东北,给解放军先入东北造成了有利的契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接收东北也是充满了曲折和困难。苏联红军出兵占领东北后,受限于雅尔塔会议文件的约束,不能向中共移交城市,于是中共在东北先期以接收城市为主的方针受到很大的影响,加之东北不是革命根据地,中共依靠有限的干部建立起来的政权和武装实际上潜伏着巨大的隐患。苏联红军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出兵东北,并非为了正义,占领东北后拆走了能拆走的所有工矿装备,运走了所有能运走的战略资源,而且还要求了外蒙独立、租借大连、旅顺等港口,矿山合营等苛刻条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虽然苏联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帮助,但是他们从没有做过折本的买卖,伟大的苏联其实也是好人有限。中共在东北先期的失利主要原因是思想上的麻痹大意,盲目乐观的认为东北是一片空白,可以迅速占领作为大后方,忽略了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艰苦过程,同时国内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人心思定的趋势也是思想问题的根源之一。经过初期的混乱局面,在认真总结敌我实力对比,认清形势之后,东北局果断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了思想教育工作,干部统一了思想,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发动群众,积极剿匪,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好处,解放军才在东北站稳了脚跟。总得来说,东北工作的开展是极其艰难的,并非像原先认识的那样,东北先由我党接收,因而在各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在统一了党的思想及组织、动员的问题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其实已经比国民党蒋介石的部队在各个方面都高出了一个维度,接下来的对抗,基本就是属于降维打击。而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后,装备优于解放军的最后一丝优势,也荡然无存了,至此最终结果已无悬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主席

      苏联对日本宣战了!数十万苏联红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 “关东军” 发起进攻。在此之前,根据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议,苏方对这一重大军事行动采取了严格保密,没有通知中共中央。毛泽东的秘书师哲回忆:“在苏军进入我国东北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苏军的动向。不管是苏联方面,还是在苏军中工作的我方人员 —— 刘亚楼、周保中等同志,都没有向我们透露过任何消息。看来苏联是认真遵守同英美达成的秘密协定,即只同中国国民政府打交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命运的决战

        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伟大意义的决战,它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粟裕是个沟通高手

          看粟裕这段,有四个感触 1 用对方的话语说服对方 2 在沟通前施加前置影响,要结合对方身份考虑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说服和沟通 3 双方都要拿出点诚意 4 话从有分量的人说出来影响力更大讨论过程没说,但粟裕成功了。大致翻译一下,就是主席和我大方向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执行顺序问题。最终都要渡江,但渡江前先剿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扫除后顾之忧,胜算更大,可行性更强。立场一致,还替对方优化方案,对方赚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看不上的阅读方法,却让我一套又一套的完成了大部头的阅读。

            刘统老师领衔的《决战 - 解放战争》全套六册今天终于读完了。对于一本书大概也就读个三四个小时就完成的我,这套书读了七十多个小时。十足的大部头啊。因为平台的原因,虽然对这套书我有千言万语想说,但在这里只能缄口不言了。你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能说的,什么是不能说的。不知道啥是敏感词。那我们就聊聊阅读的方法。我虽然给自己定的 KPI 是,每天读完一本书,可实际上这样大部头的著作每天读一本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就用累积法。每天完成一本相对篇幅小一点的别的书籍,然后将剩余时间用来读这些大部头的作品。通过这样的阅读法,我读完了《哈佛中国史》六卷,读完了《罗马人的故事》15 卷,读完了《第三帝国三部曲》,读完了《二战史诗三部曲》,而今天我又读完了《决战》六卷。至于成套的推理小说我就不在这罗列了。我用的就是听读的方法。两倍速听读。很多人怎觉得这样不是阅读,似乎这样的方法亵渎了读书这件事。我不知道这些人在意的是什么。我在意的是那么多我想读的书,我又没时间靠翻阅纸质书的方式去阅读。那与其常年不能读自己想读的书,为何不能退而求其次,在不耽误工作学习的情况下,将平时用来听相声,听评书,听音乐,听电视剧的时间,用来听智能读书呢?那些觉得自己读书高效的人,你们读这些大部头吗?也许还会有人抬杠,这么读,你记得住吗?我怎么可能记得住呢?一天一本书,一年就是三百多本书。你指望我都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可我就想问,我为啥要记下来呢?西游记、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这些常年暑假反复播放的电视剧,你一定看过不止一遍,你都记得下来吗?可问你里面的细节,你有没有印象?你一定有。别说这些反复播放的连续剧了。就算是只看过一遍的,甚至一遍都没看过,只是在抖音刷过的一些电视剧,和别人聊天时,你有没有印象,能不能更人聊上一两句。比如,流金岁月我就没看,但是王骁演的总经理杨柯和倪妮之间的那些对话我也是耳熟能详啊,栓抖音刷出来的。还有王志文、王阳主演的叛逆者,我也一集没看,但是里面王志文的那些经典桥段我也都知道,有印象,可以聊。不就够了。那么我读的这些书也是这样的。现在我最起码对于整个解放战争有了全面的了解。那些原来只是单摆浮搁的历史符号,在我这都有了生动的案例。比如薛岳、程前这两个国民党的元老,抗日战争的功臣在解放战争时是怎样的解决,我最起码清楚了。然后陈谢、陈粟、刘邓、林罗刘我知道指的都是谁,除了三大战役外,我还知道了济南战役,大别山,解放甘肃、还有一些敏感词战役的过程,这就够了。再加上我好为人师的德性,和专家能聊两句,给小白能讲解,即使记得不扎实,但最起码要用的时候,知道去那本书查阅,甚至比百度来的都精准详实,这不就够了。还要记到什么程度呢?我是一个结果为导向的人。能实实在在把我想读的书读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且,当你给自己立了 KPI,为了完成它,就会让你无论想不想读的时候,都会读下去。只是选择的题材能篇幅不同。累的时候,就读点励志的、传记的、衣食住行的杂书,有心气了,就挑战一些历史的、名著类的作品。有闲情时就翻翻自己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和案侦小说。而且随着阅读量的积累,慢慢的会由点连成线,再由线串起成面,那种收获,只有阅读过和阅读够的人才懂。一个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却又质疑我阅读方法的人,不觉得滑稽吗?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艰苦卓绝!恢宏磅礴!波澜壮阔!气吞山河!荡气回肠!顶礼膜拜!272 万字的鸿篇巨著先说我觉得略有遗憾的地方。1. 战场纪传体,虽然能把一个地区的战场细节全部摸清,但我觉得战争还是要有全局视角的。比如平津战役要等淮海打完再打,李先念中原突围与双十协定到 46 年全面开战之间的时间关系。各本书之间的衔接少了一点,最后也少了对整场解放战争总的总结。2. 而且全书正文部分没有一张图片,需要对着地图看各个部队的战场态势。然后就是我的感受了:1. 印象深刻的有好多元帅和将军。比如林彪在东北有时畏手畏脚,屡次被毛泽东批评,打锦州也是毛泽东三番四次催促才下定决心打。徐向前真的人如其名,一直在勇猛向前进攻,山西诸多重镇都是久围之下猛攻数次,耗尽最后一点力气才取得胜利。粟裕不愧是十大将军之首,没有他精心组织的豫东战役就不会有淮海的条件。当然,还有一些巧合,杜聿明原本想发起国民党版本的淮海战役(叫徐蚌会战,若成功,国民党军将提前发起军事行动,此时我军休息和补给远远不够),但是快策划完的时候被蒋介石调到了东北,然后东北没了,华东也没了……2. 各地区的战略态势变化。一开始比较困难的是东北,华北和西北。东北最困难的时候都快退到苏联朝鲜境内了,但居然就经过剿匪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及苏联红军、日本遗留的兵工厂和友好日本人的帮助(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因素,如新式整军运动,在此只列举我印象深刻的),就逆转了。西北兵力少,一开始 3 万多对胡宗南的 24 万,还有傅作义和马家军,但靠着最好的民众条件,以及中央直接领导,又一点一点地打了回来,后来华北 18、19 兵团 23 万人也来了。大部分时间都很困难的我觉得是华北。最直接原因是在国共谈判时期,该地区的军民的对和平的妄想太多,导致部队大量复员,极大影响了战斗力,聂荣臻和徐向前徐海东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好东北结束得早,而且东野 70 万大军提前 1 个月入关(本来是不想那么早的),才根本扭转了局面。哪怕到了平津战役,华北野战军也只能派出 1 个兵团不足 8 万人参展(另外的 2 个兵团在围着太原打阎锡山)。3. 最最让我感动的,每次说起声音都会颤抖的是,当初 10 万人进东北,最终带出了 100 万的人民解放军。然后从东北松花江一路打到海南岛,后来还打了抗美援朝。真是气吞万里如虎。4. 国民党有没有厉害的将军?有很多,卫立煌、杜聿明、郑洞国、薛岳等等,在日本仔面前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但因为立场不同站在了人民的反面,就不得不落个被消灭的下场。另一方面,傅作义、程潜、张治中、吴化文、高树勋等,虽然之前有做过对不起人民的事,但因及时回归人民的怀抱,大大减少了战争带来的伤害,我们都既往不咎,胸怀包容至极。5. 说到国民党方面的将领,看的时候有个有趣的细节。一开始遇到有点熟悉的名字,就去百度搜,看到写着 “爱国民主人士”,就知道这个人的结局肯定是被俘然后成为解放军的一员或起义投诚,这就等于被剧透一样。后来就不再去搜了。6. 蒋介石和毛泽东的阶级立场、对于人和地的看法,大家都很熟悉了。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信念不同,国民党内部不是地下党员能为中共提供大量情报。但是中共内部没有多少人可以供国民党利用。因此,知己知彼,仗就容易打了。7. 人民解放军长途奔袭的战法实属一绝,国民党经常白天还距离我军一段距离,晚上或者第二天一早就被包围了。这都是解放军克服一切困难奔袭强行军的结果。我觉得这种传统,是刻印在了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中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也许还会是小农经济时的优柔散漫,中国也绝不会有现在的成就。8. 最后 ——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敬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大战役角度看组织系统中,总体决策与局部配合的关系

                两方力量的此长彼消中,处处体现着系统运作的策略不同,处处体现出总体系统目标的指挥决策和执行层面的落实决心,每一个系统和子系统沟通、分歧、讨论、博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到三年,几十万打败了四百万…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放战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啥解放军能赢

                    历史爱好者可以一看,全书内容庞大,但脉络还是比较清晰。最后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决策阶段写的略简单,实际是非常重要一环,尤其是韩先楚如何越级请示一定要打等等内容书中没有描述。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战争

                      真不容易,用了好几天才看完,而且还跳过了很的内容。我党我军一路走来建国真不容易。很多战场不但战争惨烈死伤无数,很多战斗无法进行大多原因,竟是缺少武器弹药,更多的是缺粮食、衣服、鞋子等。有很多战斗结束后,指战员已经疲惫不堪,还要处理尸体与伤员。唉!百姓更是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竟然能读完这么无趣的六本书

                        非常 “官方” 的历史读物。六部作品中,刘统写了三本、袁德金两本、袁立昕一本,刘统写得最好、袁立昕次之,袁德金的意识形态最严重。书里引用了大量的电报、书信、报纸等历史文献,对战争过程描写比较细致。因为 “官方”,所以立场和描述十分鲜明,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判断力辨别,而且全套书有点枯燥,如果不是研究内战和特别喜欢这段历史的人,不推荐阅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描绘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热血征程

                          何帆老师推荐,著名军史专家刘统领衔作品。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 90 周年献礼书 “解放战争” 系列。刘统教授以真实的史料、质朴的语言、宏大的格局、恢弘的气势,客观地分析了国共两党的每一步战略决策、战役部署,详细呈现了指挥决策和实际作战情况,揭示了国民党是怎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滑铁卢,描绘了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热血征程。《决战:华东解放战争 1945~1949》讲述了华东野战军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创新改造俘虏兵化敌为我、充分发挥群众支援战争的优势,以及通过情报、渗透、策反等工作,在华东战场不可思议地吃掉国民党军的精彩过程。重点介绍了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大战、激战孟良崮、山东大反攻、淮海战役、向江南进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紫石英” 号事件、战上海等内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红色中国

                            历史虽会跟着时间沉睡 但不应该被忘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统一思想 培养干部 群众主义

                              1、它完整描述了一场大型战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发生,如何样进行,怎么样结束 2、书中既有战役的大动向、大战略,又有战术的细节 3、它是一本真实的历史书,而不是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本书

                                对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的困难,问题,解决方案,各领导的意见非常真实的记录,还原事实,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老一辈领导人是如何解决组织问题的,非常有启发,很多方案非常务实,即使放在现在也是非常具有参考异议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