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份认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表现为现实,表现为历史,也表现为神话。实际上,作为世界各民族都有的文化遗产,神话和传说绝非碰巧的偶然存在。人类创造它们,无非是要借助神和神话传说人物,弄清来历,记录历史,解释现象,回答问题。有此履历和档案,焦虑才会克服,冲动才能满足,身份的认同才有了可能。有此认同,我才是我,我们才是我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部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书

      这部书从中华文化的起源一直讲述到大清帝国。但大清晚期的历史还没有讲到。估计后续易老师应该会陆续补上吧!      整部书只能算作历史类大纲的书籍。这部书只是针对每个历史的阶段的关键事件进行了讲述和学术分析。也能理解,要想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个点都讲到。确实无法做到。应为确实体量太大了。      本书虽讲述的不够全面,但可以从阅读中感受到易中天老师还是花了很大的心血。里面的内容部分还是很多值得参考学习的地方。不少观点也是很客观的。      本书是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推荐书籍。值得那些想学习中华历史的人阅读。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到底是中华史还是世界史

        看了快 300 页了,文中大谈希腊、夏娃。你这个是中华史还是世界史。不是说不可以用更全面的视角看世界,那您就别起名叫中华史啊。

          转发
          9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唐宋的精彩无语伦比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套从说让我知道中国一词的来源。华夏历史从易老师这里娓娓道来,易老师闭关这的这套书,有温度、有角度、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而且有个性,非常了不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棒了终于看完

              跟了这部书也很多年了,大家文字,文笔流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易中天是缺关注了吗

                写的跟亲身经历一样,真能摆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崖山之前的华夏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78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0)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五部朱明》大家好!今天阅读易中天老师的第十二本作品《易中天中华史:第五部朱明》,易中天中华史系列完结版大套装。从入门到入迷,侦探小说一样好看的历史读物。学者易中天潜心撰写,历时九年,全部完成,共 24 卷。跟随 “易中天中华史” 远航,我们将开始寻根之旅,发现祖先的足迹,破译诸神的秘密,知道 “最早的中国” 在哪里;我们将体会夏的质朴、商的瑰丽和周的早熟,感受春秋战国的英雄气质,汲取先秦诸子的卓绝智慧;我们将惊叹两汉两罗马双峰并峙,领略魏晋风度和南北朝风采,看大唐四海一家八方来朝,见两宋超群绝伦一枝独秀,探索元明清何以制度定型又治乱循环。我们将边走边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2、精彩内容:①杀意因何而起朱元璋称帝二十三年后,李善长被杀。李善长可不是等闲之辈。早在朱元璋参军一年,还只是起义军中一名小将时,两人就结为生死之交。据《明史》的记载,他们在闲时甚至还聊到了未来的规划。朱元璋问:四方战斗不已,何时能够安定?李善长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以一介布衣而奋起于草莽之中,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只用五年就成就了帝业。如今国家土崩瓦解有如秦末,明公起义之地又近于汉高祖的沛县,山川王气,受之无愧啊!如此这般,岂非滥杀无辜?恐怕是的。原因之一,是朱元璋出身卑微,比当过亭长的汉高祖刘邦还不如,当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气度和雅量。相反,作为政治暴发户,他严重缺乏自信,总怀疑别人看不起他,结果 “稍有触犯” 便 “刀锯随之”,某个御用文人甚至只因为马屁拍得没有创意,也被砍头。于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便成了高危职业。当时,文武百官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诀别,安排后事。晚上回家则喜出望外地欢聚一堂,庆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伴君如伴虎啊!洪武十二年十二月,监察部门向皇帝举报: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朱元璋闻讯大为震怒,同时也暗自庆幸总算没有丧失警惕。事实上,权力欲和控制欲都极强的皇帝早就发现,六年半以来,胡惟庸越来越野心膨胀,自己则越来越大权旁落。官员的升迁,案件的处理,胡惟庸都不经请示就擅自做主,甚至对皇帝封锁消息,以至于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云集于他的旗下,胡惟庸的相府竟门庭若市。是可忍,孰不可忍!②废除宰相胡惟庸被杀五天以后,中书省被废。废除是永久性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为此,朱元璋下了一道严令: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若有敢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作为真正的一代枭雄,朱元璋很早就在思考和琢磨:强大的元王朝为什么会分崩离析?未来的新帝国又该怎样治理?这两个问题他一定想得很透,因此在他刚刚自称吴王时,便胸有成竹地向李善长等人说出了结论: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乱。朱元璋说:建国之初,当先正纪纲。换句话说,宰相们必须摆正位置。如果总也摆不正,就只好废了那制度。也许,朱元璋是慢慢发现这一点的,但时间不长,最多十三年。十三年来,他用过李善长,用过汪广洋,还重用过胡惟庸。然而怎样呢?要么专横跋扈,要么尸位素餐。在他看来,这就不是用人不当,而是制度有问题了。朱元璋的办法之一,是将六部升格。六部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从隋唐到明初,它们一直就是宰相机构的下属职能部门,起先属于尚书省,后来属于中书省。那个时候,六部官员奏事都要通过宰相,皇帝甚至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中书省被废以后,六部没了领导,只能直属皇帝。皇帝没了宰相,处理政务只能依靠六部,也得提高其待遇,增加其权力。于是,部长(尚书)便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副部长(侍郎)则由正四品升为正三品。皇帝有政令,直接批示六部执行;六部有想法,也直接报告天子,就连各司的司官都能直接向皇帝上书,用不着任何中转。③制度改革最高监察机关原本叫御史台,后来改名都察院。都察院长官叫都御史,正二品;副职叫副都御史,正三品;再次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又称总宪,副都御史称副宪。他们和佥都御史一起都称为都堂,而且都分左右。右职多半作为特派员的加衔,总督和巡抚就是那样的特派员。六部尚书和都御史,合称七卿。然后是最高法院大理寺。长官大理寺卿,正三品;副职左右少卿,正四品;再次左右寺丞,正五品。明清两代,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朱元璋的办法是:改省为司。这里说的省和司,都是指机构,不是指区划。区划仍然得叫省,比如河南省或江西省。但省政府得叫司,而且不能只有一个,得有三个,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俗称藩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使司,俗称臬司。都指挥使司,俗称都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易中天中化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总序)

                    刚开始看的时候,发现他说世界的未来划分为西方现代、伊斯兰、中华,我以为是宗教最终起作用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但是看下去才知道他的划分是以大陆农耕、游牧商贸、海洋工商,但是这种划分我觉得似乎不是现代和未来的格局,而应该是古代的传承。中华精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不是儒道释其中之一,那要如何概括呢。当然不是,儒道释与中华精神相比都太年轻了。这个还是比较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的,对于历史的理解也很好,不像古文的史书,如史记等,直译的看真的很难看,原版又过于艰涩,年代、人物太过庞杂,抓不住重点看过就像流水账。我想这个中化史是易中天研究历史后的解读,或许在有些人眼中还是不够的,但对于我来讲已经是很够很够了。另外,对于用色彩表示文明有点意思,就像乐嘉的色彩性格一样。宇宙的目的就是人,这点似乎不敢认同,如果将人作为一个大的概念,那或许是,毕竟宇宙中除了人之外,也许还是有外星高智慧生物,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好棒的概括: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开阔、宋的纤细、元的空灵、明的世俗、清的官腔。伊斯兰教很不凡,但是却不是新疆回民那般的野蛮,我想只是因为我们忍让了,我们不明白这个宗教的真正教义,所以被他们有机可乘,有利可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一个多月,近 75 个小时,一部中华文明的历史,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像一位老先生在娓娓道来。讲述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当下。感恩遇到这部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华史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冯仑的推荐进到了本书的世界。发现可读性很强啊,充满了思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见解独到,说理透彻,诙谐幽默,引人深思

                            尤其是讲中国先秦思想史,儒墨道法谈人性,透彻啊!老先生希望他能通过中华史破解人类制度以及文明的密码,这种努力非常难得!中华文明,源自于自生与外在的融合乃至碰撞,重组,再兼收并蓄,这一点尤可以借鉴而用之于今。而更为开阔的是勿以中华为本位,跳出以我为尊的现实,世界的开放和开放的世界或许就在眼前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4 卷读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秋战国,看到当时的士人之气,百家争鸣,看到先祖贤人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国人不断思索、前赴后继,内心汹涌澎湃,充满感动!感谢这片土地,感谢曾经生活及正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国人,感谢易中天先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笔流畅,故事精彩

                                阅读本书的前提是要对历史有大概的了解,才能对本书历史故事进行深刻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俗易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让我对自己所处的国家和土地历史来源有了更深的了解,使自己更能明白我从何而来,并且对去往何处也有一定的启发。另外本书通俗易懂,读来有趣,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浩瀚

                                      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囫囵吞枣一样的过了一遍。易中天先生历时九年的时间完结了这套巨作。上下五千年,朝代此起彼伏,中外古今的结合,真的不是一下子就能理清楚的。学习这套书,可以大概理清历史脉络,可以对于历史有些大概的了解。当然对于政治,文化,艺术相关的分析,作者总会有不一样的见解。比如说,对于邦国帝国的划分,总是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又循序渐进的娓娓道来。诚然,你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至少对于各朝各代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真不容易读!中西合璧,古往今来,细微处,还需慢慢品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态度 很真诚

                                        去年十月三号看到 今年六月二十三号 八个月的时间看完看完人很踏实 看书就是交流的过程 不期待有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

                                          这一本书是专业人士的参考,这一本书里干货多多,是一本值得我们读的好书。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