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常住
这本书的开头李硕老师就把刘裕和尤里乌斯・凯撒做类比,因为两者的处境很有相似之处。刘裕所处的东晋末期,政治上门阀士族掌握着政治权利,这和罗马共和末期,元老院被罗马贵族掌控是一样的。而刘裕、刘毅、何无忌这三人作为军事寡头也和凯撒、庞培、克拉苏这样的三巨头类似。但刘裕作为终结东晋,开创刘宋的开国皇帝,在这一点上比凯撒似乎更加成功一些。不过他们成功的方式都是类似,那就是对蛮族开战,获取军功,最终通过军功获取了巨大的政治权力。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类似凯撒的《高卢战记》吧。刘裕在作为军事统帅,在带军上的身先士卒,严明令法,让人印象深刻。刘裕所在的那个时期,战争的规模似乎不是很大,连年的战乱,已经让中国的人口减少到了一定程度,一场战役,参与人数可能也就只有一两万人。可以想象,当时的生产力已经严重下降,当时的百姓,生活和生存一定是很不容易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常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楼船铁马无负北府三军,起于微末不舍豪气干云还不错还不错,全书 15 万字左右的体量,正好适合周末的午后玩味品读。对于宋武帝刘裕,我总爱拿他和汉高祖刘邦来比较。品读完这本书后再次发现,他俩的生平和发迹史真是惊人地相似:1. 同样是发起于青萍微末之中,父辈无权无势,自己这一辈的前半生也是在平凡穷苦插科打诨中度过;2. 同样与 “楚” 交情不浅,刘邦攻灭项楚得天下,刘裕攻灭桓楚得天下;3. 同样都没啥文化,哈哈哈哈哈…… 要说不同之处吧,就是刘邦比刘裕更无赖更幸运,刘裕比刘邦更骁勇更孤苦;刘邦的胜负手韩信在自己这边,而刘裕则是面对此起彼伏的环伺强敌。刘宋就像是刘汉的一个 mini 版,刘汉开创了统一中华的大汉王朝,刘宋开创了雄踞江南的南朝。本书更多的是在交代铺陈,而非叙述描写,算是一条线索,无数个切口,而非一幅散点透视的画卷。更多的信息和细节,可能还是需要感兴趣的读者自己再去其他地方查询补足吧。比起刘裕,我更感兴趣的是他身后所率领的北府军,那是一支 “淝水之战” 以一当十击败苻坚的虎贲之师,那是一支攻灭桓楚叛乱的正义之师,那是一支挺进中原克复长安的浩然之师,我认为这是刘裕最大的骄傲和幸运。冥冥之中,无意之间,谢安谢玄把东晋汉民族最精锐最坚实的力量托付给了刘裕,而刘裕一生骁勇善战豪气干云也绝对无负北府三军。—— 这,或许就是属于男人之间的铁血浪漫吧,至少我每每得见如此一段征伐史诗,都总是难免心头一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楼船铁马,冰河入梦#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09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楼船铁马刘寄奴》(86)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南北乱世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楼船铁马刘寄奴》,在历代的王侯将相当中,刘裕的声望和影响并不十分突出,但他的战绩谋略,在中国历史中却罕有人与其匹敌。他出身低微,凭实力在一次次血战中崛起,两个北方政权、两个江南王朝、若干割据势力,先后覆亡在他脚下;他终结了江南士族百年共和政治,建立起血腥、高效的军人政权一而且从战争的紧张程度、从实力与战绩的 “相对值” 来看,刘裕战史的精彩度,不亚于横扫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本书作者以细腻的文笔,书写了刘裕一生跌宕传奇的战争生涯,同时在写法上进行了若干有意识的探索,对此作者也十分有信心,在后记中放话说:“写出这本战史也有点 “打擂台” 的意思,期待能出现和本书较量的战史作品,我们的历史研究和叙事也要进化。2、精彩内容:①尸横遍野公元 410 年,旧历二月五日。慕容鲜卑建立的南燕王朝都城 —— 青州广固城,终于被晋军攻占。屠城命令已经下达。成群结队的晋军士兵在街巷间搜索,寻找还有一口气的敌人。鲜卑人大多皮肤白皙,须发偏棕黄色,被称为 “白虏”,很容易辨认。经过八个月的围城、血战、饥荒和瘟疫,他们大多已经丧失了战斗力,甚至瘫软到无法行走。一百年前,西晋王朝诸王争权,陷入内乱。匈奴人、羯人乘机起兵,攻克都城洛阳。中原大地胡马纵横,生灵涂炭。华北汉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南迁,他们和宗族、同乡结成流民群落,在战乱中且战且行,向南渡过黄河、淮河,甚至渡过长江定居下来。曾经短暂统一的西晋王朝,由此变成了偏安东南一隅的东晋王朝。这些辗转南迁的汉人,还顽固地保留着北方人的习惯。他们在南国土地上集群而居。除了难改的乡音,他们还把家乡的地名带到了南方。一百年来,他们自报家门,填写籍贯,总是北方故乡的郡县。对他们来说,南方只是暂住之地,他们终究要回到乡国。②刘裕王朝刘裕给南朝奠定的政治基础,就是使士族门阀退居边缘,让军人将领成为政坛主导。但这没能构建一套稳定、良性的政治秩序。军人的职业习惯是服从有能力的领导,如果在位的皇帝是幼儿或者低能者,南朝军事将领们就会试图推举更有能力掌控局面的人做皇帝。所以南朝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经常对军事将领阶层进行屠杀清洗,这又会激起新一轮的叛乱和朝代更迭。南朝一百七十年时间,只有梁武帝统治的近半个世纪里,皇帝能够笼络住武将,削弱他们的权力,实现长久和平,但这也造成了梁朝军队战斗力低下,最后被一支来自北方的小规模叛军(侯景)瓦解。随后的陈朝又回归了军人集团的统治,当第一代将领逐渐离世之后,陈朝丧失了抗衡北方的能力。南朝的士族虽然退到了次要位置,不能掌控政权,但在文化上仍然处于垄断地位,他们很重视强调自己的门第优势,还完善了琴棋书画、骈体诗文等雅致文化。那些靠打仗立功出人头地的军事将领们,也很羡慕士族的这种高贵身份,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孙会以军人身份为耻,努力学习文化,想钻营到士族队伍里去。③故国往事刘裕舰队从黄河驶入支流洛水,溯流西行,逐渐驶近洛阳城。再进入洛水的一条支流 —— 阳渠水,它通往环绕洛阳的护城河。洛阳,是周武王灭商后营建的新都,东汉、曹魏、西晋三百年建都之地。中原倾覆百余年来,匈奴人、羯人、鲜卑人、氐人、羌人相继成为它的主人。这是东晋军队第三次开进洛阳:第一次是五十余年前后赵王朝瓦解,第二次是三十余年前苻坚兵败淮南。距离洛阳七里远,有石桥横亘渠水之上,名 “七里桥”。这座桥用大块的条石砌成,巍峨壮观,桥拱是高大的半圆形,大型船只放倒桅杆后也能驶过。昔日洛阳人送亲友东行,经常到此话别分手,所以也称 “旅人桥”。担任舰队前锋的朱超石仔细察看了石桥,桥上刊刻着建造时间和用工量:太康三年(282)十一月初开工,次年四月底完工,每日用工七万五千人。当时西晋王朝刚刚平定东吴,天下一统,国势正如日中天,方能兴建如此规模的工程。屈指算来,已有一百三十五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新锐历史学者李硕书写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一生。在历朝开国皇帝中,刘裕所建立的并非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出身贫苦,凭借卓越的军功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先后灭掉两个南方的割据政权(桓楚和西蜀);两个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南燕和后秦)。通过军功集团替代了江南士族集团的统治,开启了南北朝的时代。从个人经历上来看,刘裕的一生足够精彩,战绩辉煌、战功彪炳,以至于南宋辛弃疾也在词中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从历史的进度看,刘裕只是用一种暴力(军人集团)代替了江南的士族,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秩序。这可能也为南朝四个短命王朝的更迭埋下了伏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为家族传承创建政权,必将迎来失败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区区几万人,灭后燕,克长安,平天师道,为当时南方政权,人臣最大成就。然而,其每次建功立业时,都会后院失火,他的许多同僚并不愿意看到刘裕功高震主。究其原因,是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权力到底应该为谁服务。如果刘裕能在合适的时机,打出为普通百姓争取权力,为人民建立新政权的旗帜,他的成就将是另一凡局面。当然,我们不能苛责,这是时代的局限。同样,民营企业在当下面临类似的局面。许多普通员工,也会在内心面对 “为谁工作” 的问题。如果企业大多成绩被股东个人获取,必然出现员工消极怠工,工作幸福感缺失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创业者,应该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企业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是为提升国家竞争力而受到社会尊敬,创业者决不能为自己而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显微镜下的双层馅饼读北朝史,实在一团乱麻,从晋惠帝开始便是如此,李硕的书读来会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感觉,形象的描写更多类似于小说家笔法。迎风而立,雨中流散,乱民惊惶,身处其中会对自身命运感到茫然不知所往,便急想成为大人物,看全局如何发展,然而突然发现,大人物更可能身首异处,连退场资格都没有,只有死亡一条路而已。这时再回首,一幅全景便豁然眼前,原本的凌乱与嘈杂统统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了悟的宁静。后记中说下笔法显与主题有支离之感,我觉得未必,除开同时、同地、同境遇,更全面的视角不可抛开精微义理,两晋玄谈,佛学入主,千年流变,不正应此理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