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谓父子情,就是长久的陪伴情

    良多、绿和庆多一家,雄大、里子和琉晴一家,6 岁时才发现自家长大的孩子原来不是亲生的。抱错孩子这种剧情很俗套,但是枝裕和的文字细腻温和,读在其中,不知不觉被人物的情绪所感染。比如这一段 “他从未因自己想要传达什么感情而拥抱庆多。这是第一次,良多想要通过拥抱把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传达给庆多。良多拥抱了庆多那小小的、纤细的身体,用尽全力地抱紧他。庆多的身体绷得僵硬,就像一根小小的木棍。良多只是抱着,一直抱着,他想要永远抱下去。” 那孩子是交换还是保持不变呢?小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让读者自己思考。面临选择,良多一家着实经历一番心理斗争,这也让良多有机会重新审视父子之情。有些人本能的懂得爱,比如雄大;有些人需要学习,如何去爱。小时候,大人们总说,血缘更重要,是斩不断的;抱养的孩子,无论多大,最后都会远离养父母。一转眼,已是 6 岁孩子的母亲,6 年的点滴生活,已然刻在心中无法抹除,有没有血缘关系似乎没那么重要。比血缘更重要的是彼此间的亲情,我们对孩子倾注的时间和爱,都会一点一滴存在孩子的大脑里。看《如父如子》,也许我们对如何去爱,会理解得更多一点。推荐值:4 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血缘也好,教养也好,爱最重要

      是枝裕和的小说一直都能紧抓我的心,包括从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都是在描写处于社会阶层比较低的人的家庭情感生活。是枝裕和的小说特点就是特别写实,你读不到非常耸人听闻的情节,也看不到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感纠葛。在他的笔下涓涓流淌的是那种藏在人性本能之后的相互依赖与慰藉。不管是对于自己的父亲、母亲、祖父母还是儿子孙子,任何年龄层的人都能在是枝裕和的小说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一个家庭条件很好,就是那种 “成功人士” 的家庭。一个则很普通,父母更像是挣扎在社会边缘的 “混子”。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原生家庭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以前特意弄过的《变形记》一类的节目。但是两个孩子在交换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情景。如果换做是你,你会选择怎样的童年?你更希望有一个怎样的童年?这的确是一个灵魂拷问。“爱” 和 “血缘” 的终极博弈,你很难说谁是最后的赢家。“不好的地方都是教养的错,好的地方都归功于‘血缘’”。这能分得开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因为有了孩子,才真正成为父亲

        是枝裕和的电影几乎是出一部看一部,真正了解他的成长和创作轨迹,却是因为最近看的手记《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一句话引起我的注意,“比起血缘,更重要的是一起经过的时间。”


        说的应该是《如父如子》这部电影的剧情,电影先不重温,来读一读原版小说好了,结果就一路被导演 / 作家给惊艳到。比起已经足够细腻的电影,小说则像个温柔的水炸弹,随处都埋伏着催人流泪的段落和情节。
        光看简介的话,会以为又是一个老掉牙的苦情剧,抱错孩子这种戏码早在几十年前就演烂了,根本写不出任何新意,只有愈加走向《蓝色生死恋》般的造作。但是枝裕和就是有办法,把一手烂牌写出一台好戏,既细腻还有深度。仅仅用知名电影导演去衡量他的才华,实在不够。
        会写故事的人,通常都掌握一种天分,那就是完美地制造出迥然不同的许多个分身,而且浑然天成。两个背景截然不同的家庭,因为一场 6 年前的医院事故,被莫名联系在一起,性格全然不同的两个孩子,也莫名背负上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沉重使命。
        亲情是所有读者都会很有带入感的主题,其实本质上,《如父如子》说的就是原生家庭给人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更喜欢斋木一家,虽然经济不够宽裕、生活不够精致,但是温馨、有烟火气,还有父母更多的陪伴。孩子的想法最天真也最无杂念,一个指挥建起四亿日元高楼的爸爸,比不上会帮自己修电动玩具的爸爸。为人父母虽然不用考试,却需要你发挥前所未有智慧去应对,或许正是孩子帮助了自己成长也说不定。
        值得玩味的是,大多数抱错孩子的情况下,父亲通常会决绝地选择血缘,而母亲却会深深纠结和摇摆。侧面也讽刺了日本的丧偶式育儿环境,与孩子产生羁绊更多的是母亲,“孩子就是时间” 这句话的真谛也只有母亲懂得。连医院也说了,过往碰到类似的情况,双方家庭百分百会选择交换,但《如父如子》却给了一个没有明说却最温暖的结尾。
        是枝裕和拥有一股沉稳、温和的思辨力,再狗血的剧情、再悲惨的戏码,在他笔下,还是能散发出理性、克制又动人的光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陪伴才是核心

          忘记了在哪里听的一个实验。让你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十个人,然后划掉一个,再划掉一个,...,划到最后只剩下家庭,甚至到最后只剩下自己的伴侣。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是谋生手段而已。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为父亲都应该看看的书

            书中的两个父亲:精英阶级的良多对孩子的爱更多表现在对孩子的 “教养” 上,也可以说是自私的把孩子作为个人附属的 “严父之爱”。平民阶级的雄大却更愿意把爱融入到点滴陪伴上,把孩子作为朋友陪他快乐生长之 “慈父之爱”。作为父亲,在良多和雄大两个极端父亲的身上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种幸运,幸运之一是从他们的自私和不负责上面看到了自己所谓的教养有时候也是自欺欺人之举,幸运之二是证明了自己并不是那种极端的父亲,那就给孩子留了更多的可能性。需要反思的是,作为父亲是否对孩子的陪伴还是不够,表率作用做的还不到位。需要坚定的是:1. 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是关系,好的关系是我们生命彼此相遇最好的礼物;2.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你怎么说、怎么创造条件、怎么要求,而是你怎么做,言传不如身教;3.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后几页哭的稀里哗啦,温柔敏感的庆多真是让人心疼的小天使啊,良多也懂得了理解与爱。支撑爱的不是血缘,生活也不是战争,不必总是争输赢,而唯有爱才能冲破一切桎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父如子

                很感人的一本书,很多只有有孩子的人才能体会和共情的内容,值得推荐!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该书非常值得一读!父与子面对选择时,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支撑的是爱还是血缘,什么才是完美的选择,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答案。看到故事最后被父子的和解所感动,也许这就是最好的戛然而止,揪心的游戏考验终于结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久没有看一本书开始这么沉重,始终隐忍的感情最后迎来排山倒海的释放,感觉前面的不快都消散的一干二净,我们何尝没有做过良多,可能到了生儿育女的年纪,其实仍然是个孩子,感觉本质上讲述的是良多的成长,最后长成雄大这样的父亲,感同身受,也深刻反省自己也是良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父如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好一直在…

                        美好一直都在身边,偏执和习惯了的惯性,驱使着一个个本该快乐的灵魂禁锢在精神的牢笼中。请用心的感受下当下的一切,放下执拗,美好会不请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父如子

                          周日早上一醒就想着把剩下的部分看完,最后眼泪难以自已。细节真的打动人,比如庆多第一次对着由里子眨眼睛,但很青涩地两只眼睛都闭上了;好像庆多这个乖巧懂事,不会跟人抗辩,默默隐忍着的小男孩就在眼前,让人生怜。血缘和陪伴到底哪个重要?是不是真能无视血缘地全心全意对孩子好?知道之后心里的那层疙瘩是否能化解?即便是结局有了大致的走向,但时间还在继续,生活还在继续,中间是否有变数转折也全然未知。只求当下的心安和快乐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儿子相处

                            书和电影都看了,恰巧我也有个儿子,我也在心底尝试问自己如果我也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样,血缘和亲情真的很难,可能书中的结局是最好的吧。书中其实还讨论了其他一些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些的问题,良多对庆多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吗?到底是希望儿子能活成爸爸希望的样子?还是能活成儿子自己希望的样子?就算儿子对钢琴没有天赋,那还要强迫他学吗?这个答案可能很多人会说 “那就放弃呗”,要是把钢琴换成学习呢,也放弃吗?我好想成为雄大,却一直做的是良多。良多还因为工作很少陪伴庆多,在庆多哭着说出来后,良多也觉得内疚想要弥补和改变,这其实是一个父亲是否要陪伴儿子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一定要陪伴,不然换台 ATM 机,它不香吗,别以为只是爸爸陪伴了儿子成长,其实儿子也在陪伴爸爸变老,有些人总说以后有的是时间,其实呢,没多少时间了,满打满算也就 18 年,这大概率还要再减去叛逆期,如果算有效时间的话,还要减去儿子上学的时间,一天也就只能见到 3,4 个小时,一共就没几年,还剩多少?要趁机多留点跟儿子在一起的回忆,至于工作嘛,倒真的是:以后有的是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父亲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父亲的成长,我们在成为父母后都忘了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只有真正回归到孩子的身份才能成为真正的父母。每个父亲都不完美,但请允许他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终答案都在,最初的地方。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