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从灭霸到林泰,从3星到5星
本书概括一下就是一个在生命 “最后阶段” 的顶级医生(廖伯岩),引导前警察钟宁,让其误以为自己绑架小孩做活体实验治愈癌症,希望能弥补自己女儿因为癌症没有走下手术台的怨恨,实则最后反转为大爱无疆、展现神性的故事。1. 本书内容上前半部分和《复仇者联盟》的灭霸以及丹布朗《地狱》中的反派初衷一致,描述了一个试图以恶的手段(绑架孩子作为活体实验样本)进行善的事情(试验用来治愈癌症)的医学大神。生活中总有些以恶为名的善和以善为名的恶相互交错,旨在引起读者对于善和恶的思考。后半部分的反转尤其惊艳,有点类似《全民目击》中孙红雷饰演的林泰为爱顶罪,郭富城和孙红雷之间顶级智商的拆招较量也与廖伯岩和钟宁的对决如出一辙,只不过廖伯岩比孙红雷饰演的林泰更加大爱,在本书中也只有钟宁棋逢对手理解他,因为廖伯岩何尝又不是过去自我牺牲前途的钟宁。有几个思考:①如果没有最后的转折,廖伯岩真的是以 “大爱” 为名的试验,该如何看待?第一层,想起了《我不是药神》,应该算是这个故事的镜像世界,药神我称之为【小是大非】,此书的试验如果为真我称之为【大是小非】(这里的大和小指短期和长期),前者以短期救人为名会扼杀医药公司的创新研发导致长期瓶颈,毕竟无环境无创新;后者以短期伤害为名会促进人类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标准的 “电车悖论” 难题,当问题不再是显而易见的大是大非,我们又何去何从?众多国家的纲领性文件说:任何践踏人权的行为和做法都是不被理解与原谅的。但丁的神曲却说:地狱中最黑暗的地方是为那些在道德危机时刻皂白不辨的人准备的。有为还是无为?如何为?另外再往下看一层,如果科学家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私利做了有益的事情(如刘慈欣的《朝闻道》)vs 廖伯岩以大爱的公心做了成功未果的事情,到底公私是以初心还是以结果为评判?但很遗憾,最终实验还是失败了。对于理性经济主体为单位、以等价交换为原则运行的现代社会,这条试验的价值约等于 30 秒的小新闻。而当奇迹降临的时候,这场试验的价值就会突变。而这种突破常人认知的非等价交换则是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即便是应用成功的场景,如刘慈欣的《乡村教师》,老师用生命换回了孩子们背会了牛顿三大定律,看似不值,后期孩子们用,死记硬背的牛顿三大定律从外星舰队换回了人类的幸存,实则超值。这种非等价的冲击是对现有人类观念的质疑、解构和探索。②我们是否真的时刻有的选?依然假设最后的转折没有发生,我在想廖伯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否有的选?如在网上看到抗美援朝时期的冰雕连,看似可以选择的背后是否真的有的选?我始终认为,当我们认为我们始终有的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自由意志,只是因为我们的责任还不够大。③善恶的裁决权在阵营。小时候我们一直在探寻善恶的边界,后来发现原来都是想象共同体。战争片中抗美援朝的美军是挑起争端的美国佬,科幻片中抵御外敌的美军是保卫人类的美国大兵。电影如此,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善恶与国界,科学疯子和怪才,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历史的注脚是阵营而非善恶。2. 本书上形式和《恶意》、《无证之罪》一样,也是一个以悬案为谜面,以动机为谜底的推理小说。第一页就告诉凶手,后面就是作案手法和作案动机的解密。不愧是紫金陈推荐,情节延续了他完美犯罪的风格,同时也延伸了密室犯罪的边界,不断制造震惊体验,推理融合了夏洛克的细节影子,人物特写之间的两极跳切都是为了描写故事结构里的根本反转,对日常价值的颠覆也让观众的注意力时刻聚焦在正负手间蛙跳式的飞跃,而根本无法有余力想象最终的彩蛋,和《字母表疑案》一样最后 20 页让本书从三星上升到准五星,作为作者的处女作已属上乘,推理在线,反转惊喜,情理皆有,值得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完美嫌疑人》故事真的很精彩,直到最后才明白最后的故事。可是有一点不明,如果坚定,聪辉,睿智,果敢的人,为什么不能活着走下去呢?成为 “悬案” 不应该是对于这些孩子更好的交代吗?还有就是之前的刑警到底要不要把这个世界的真相解开来,让这个 “肮脏污秽” 的现实世界看看?应该不会,不然也就不至于收养那个以自杀来赚取孩子治疗费的母亲留下的孩子。可是,这个社会的痛一直都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既然如此,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真实和真相呢?越发的发现,现实的世界充满了无奈,而这些基本都是当时人处在那种环境中的最好的应对方法,虽然达到当时的均衡,但是太过于脆弱,一碰就会粉碎化为一抹尘埃,随风随雨,等不到黎明的光亮,只能忍受夜的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