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觉醒: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

    乔恩卡巴金是很有名的正念心理指导师,其作品包括《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正念父母心:养育孩子,养育自己》等。一看作者就迫不及待打开了。我现在缺的就是卡巴金说的 “坠入” 的状态,我一直很向往 “活在当下”,可思绪总如风一般难以把握。沉浸式状态,一直没有找到要领。但这个 “坠入” 让我瞬间想到了温泉,也迅速明白什么叫沉浸式状态了。让温暖的水流包裹着的那种状态。卡巴金的作品旨在帮助读者通过正念疗愈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拥抱当下的力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是一本很实用的正念之书📚💖真正的 “看” 不仅仅是视觉的感知,更是理解、抱持、吸收、留意关系并感知此时此地的实际情况💖被看见是童年记忆中的美好时刻💖在童年时期,人们会被成年人完全看到和接纳,这种被看见的时刻会迅速而生动地浮现,给人带来放松、平和与舒适的感觉。💖这些被看见的时刻大多是没有言语的,常常在静默中出现,如眼神的交换,一种凝视、微笑或被拥抱的感觉,也可能只是你的手被握着的感觉。💖被看见是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让我们无论在孩子哪个年纪都全然接纳他们。💖在某些时刻去真正看到自己的孩子,超越我们的期望、恐惧、评判,甚至超越我们的希望,如此这般去看到孩子,这些时刻可能转瞬即逝,但如果有人栖居于此并拥抱它们,那么它们就是深深的滋养。💖看到 (seeing) 和被看到 (being seen) 完成了一个神秘的循环,这种存在的相互性被一行禅师称为 “互相存在”(inter-being)。💖如果 “我们实际上是谁” 这一点已经被看到、被 “认出” 并被接纳,我们核心的存在主权就已经得到了承认和接受。💖孩子在被别人看见时能知道并感觉到这份注视的品质和意图,成年人也能感受到。动物也知道这一点,并且能感觉到我们是如何看待它们的。💖作者认为,正念进食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与整个世界之间的关系,了解世界并与之保持联结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嘴巴、舌头精细的能力,来品尝、辨别食物。💖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 “坠入” 当下并在觉知中停留,在整个体验的领域中保持完全觉醒💖没有哪一种体验是永恒、持续不变的,一切都在来来去去、不断变化,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无数机会来了解无常、我们自己的渴望和执着的习惯。💖心之景包含了 “身体之景”、所有感官的体验,在本质上是智慧、慈悲的💖无边无际,可以容纳一切的觉知本身,远远超越了我们的身体,驱使我们去认识宇宙中一切的相互联系,从而认识到他人中的自我、自我中的他人。💖心之景中的冲突、不接纳、撕裂和拉扯是人性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会逐渐发生变化💖我们的内心从拥有更多内在冲突变得拥有更多安宁,从拥有更多愤怒变得拥有更多慈悲,我们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变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真正的样子。💖持续地熟悉心之景,可以帮助我们朝着觉醒的方向倾斜,更加明智地采取行动或选定立场💖当下是我们此生唯一 “活着” 的时刻💖除了当下,没有任何其他时间,生命在此刻是最丰富的,比其他任何时刻都更加丰富。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生活为老师,感觉、感受、不执着,观察、经历、不评判,勇敢坚定地追寻本自明澈的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式冥想练习最常见的阻碍是 “不想做”。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冥想练习是个好主意,但当你有冲动(比如一些想法或者感觉)去静坐或者做其他正式练习(比如身体扫描或者正念瑜伽等)时,其他的想法和感觉也会马上涌入,例如,“不是现在”“谁有时间呢”“我宁愿阅读或去跟其他人联系”“该吃饭了” 或 “我现在工作量太大”“我以后会做” 或 “我明天会开始”“我只需要正念地做我正在做的事情就好了”。大脑总是在产生想法,这些想法可能在瞬间制止或改变我们最初的冲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正念就是专注于体验当下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以及食物味道。就目前,我能够听到鸟叫声,唧唧哇哇的,乍一听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慢下来仔细的听,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感觉那只鸟就像在很欢愉的说话或者唱歌一般,虽然旁边有机器工作的声音和人说话的声音,但不妨碍我们仔细倾听,只要运用正念,听你想听,看你想看,尝你想尝,闻你想闻…;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每次进班都会经过一条充满绿葱的小路,旁边都是🌲,有一次我刻意放缓脚步,专注的看树和阳光打在树上的阴影,觉得这种风景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景色,在那一刻我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官世界:你唯一狂野而宝贵的人生

            感官世界:你唯一狂野而宝贵的人生如果我们希望有好的未来,那么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珍惜未来之前的时光,即当下,因为未来也会是一个个当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认出每一刻都是一个分叉点,并意识到这会使这个世界、你的世界、你唯一狂野并宝贵的人生变得不同。我们把握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握好当下。最近有机会参加公司组织的正念疗愈八周课程,每周固定两小时和班级同学在专业正念老师带领下练习正念。除了练习还有案例分享和讨论,都是公司同事大家都开诚布公,很真诚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第一次惊讶的发现,原来大家都如此关注内心,也感恩自己接触过的正念知识护持着我。很感恩有一群正念积极快乐平和乐观善良的朋友们,为我疗愈心灵。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愈发感觉到本书包括卡巴金博士的系列书籍疗愈治愈的力量。似乎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我不再纠结于意见的不同,能从其他角度观察事物,要知道不带情绪和个人观点的观察这有多难(我需要不断练习),很感恩班级同学的无私陪伴,聆听,大家彼此间畅所欲言真诚聆听,本身就是极好的疗愈,过程充满启发~正念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 栖居于自由空间的可能性,这个空间远大于你的好恶,远大于你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转或不运转的理解。因此,即使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正念也会邀请你以自己当下本来的样子存在 —— 超越了你的名字,超越了你创作的 “我的故事”,超越了你的想法。这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 栖居于自由空间的可能性,这个空间远大于你的好恶,远大于你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转或不运转的理解。因此,即使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正念也会邀请你以自己当下本来的样子存在 —— 超越了你的名字,超越了你创作的 “我的故事”,超越了你的想法。在外面寻找真相,它会越来越远。今天,独自行走,我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它。它和我一样。但我不是它。只有你明白这一点,你才能与真相合二为一。—— 东山(807—869)对于正念练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身体的稳定性,而是心的稳定、开放、明晰以及我们对练习真诚的态度,所以坐在哪里并不重要。甚至,练习时的身体姿势也没有那么重要。坐在椅子上冥想也是一种同等有效、有力量的方式,如果椅背是垂直于地面的,就可以帮助你坐直,这样的姿势切实体现着觉醒和尊严。不过,我们不需要太执着于 “尊严” 的概念或者某种特定的坐姿。真的,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态度,而非外在的姿势。最近迷上戴着耳机静音行走,不听音乐也不听课,突然就开始体验到安静聆听内心的感觉,一种新的觉察。甚至对 “觉察” 这两个字都感受到一种能量~愿我们都平安、健康、自在、祥和、友善~晚安🌝2024.11.27 于辽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整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概念就是无为。甚至我认为无为是一切烦恼的解药,无为是充满爱和慈悲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觉醒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758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十)心理学 - 自我认知《觉醒》(302)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领域开始,选择自我认知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觉醒》,正念大师、正念减压创始人卡巴金作品,带你入门正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完整性体现为觉醒,体现为全然的觉知。觉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暂停一刻,就一刻,然后 “坠入” 觉醒。就在此刻,“当下” 的永恒时刻,是我们能够真正拥有的时刻,你都已经足够好、足够完美。2、精彩内容:①当下的正念暂停一刻,就一刻,然后 “坠入” 觉醒,这就是全部。暂停与 “坠入”—— 即使是在最短的瞬间里,你也能 “坠入” 此刻的体验,并如其所是地觉察这份体验。就在此刻,这个被我们称为 “当下” 的永恒时刻是我们唯一能够真正拥有的时刻。正念并不需要我们去 “做” 什么。实际上,它是一种彻底的无为。在每一个无为的瞬间,都有着平和、洞见、创造力以及人们在面对旧有习惯时所迸发出的新的可能性。在此刻,或者在任何无为的时刻,你都已经足够好、足够完美。因而,在此刻,你已经在以一种深刻的方式,处于真正的 “家” 中。正念关乎此时此地的生命本身,你要通过觉知来拥抱生命本来的样子。不论你有怎样的体验,都要学会在此刻的体验中栖居,而不必相信它是 “你的”。毕竟,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你” 也只是思维建构出来的。你可能会发现,你所认为的自己是很小的,并非真正的你。在一瞬间,你就可以认出你存在的全部维度有多广。你已经足够完整。②复杂的世界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的日子不仅充满了无尽的待办事项 —— 随即便需要完成这些事项,还有许多不得不做些什么的时刻。如此,我们越来越容易被我们头脑叙述的故事带走:关于在这一切中,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我们是谁;关于我们正去向何方,希望自己去哪里或者害怕自己也许并未在路上。我们如此轻易地让自动导航成为我们的默认模式。我们进入熟悉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化的生活,被卷入一个又一个议程,并通过我们的电子设备和所谓的 “无限的连接”,变得越来越沉迷于那些让我们分心的东西。于是,我们看不到展现在自己眼前的事物,看不到 “此刻” 所召唤的。日常生活不需要排除任何事情,包括在任何时刻我们可能会出现的想法和情绪。本质上,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的。因此,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那一刻正念 “功课” 的一部分(如果它反复出现,那么它就会在很多时刻里都成为 “功课” 的一部分,有时候 “功课” 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正念是安住,因此我们的心能够坚定安稳,被深切的关怀滋养。正念是一场与生命的内在之爱,超越了关于 “我们是谁、世界是怎样的” 这些微不足道的叙事。③感官世界 “雨水可以勾勒出万物的轮廓,它给以前看不见的东西盖上了彩色的毯子,这不再是一个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世界,不断落下的雨滴创造了听觉体验的连续性…… 同时展现了整个场景的整体性…… 让人感觉到一种远景,感觉到世界上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的实际关系。” 萨克斯所说的 “从未关注过” 说明了一点:对于缺少一种或多种感官的人而言,必要性会促成这种关注。然而,我们不必经历失去视力或听力或任何其他感官能力,就可以增强这种关注。这是一份正念的邀请:在与世界接触时,与我们的感官印象相遇,并全然了解感官世界中的一切,徜徉于它的丰富性之中,而不是通过忽视、习惯性的感官迟钝以及赋予它们和我们自身意义的方式来减弱它们。走在这些小路上,当我保持全然的临在,允许自己进入并活在感官中时,我与我看到的风景之间的 “分离” 就越来越少。在看的瞬间,主体(看者)和客体(所见之物)彼此融合,否则就不是真的看到。有一刻,当我在脑海中进行描述时,我和风景是分离的。下一刻,没有场景,没有描述,只是存在于此,只是看到,只是通过眼睛和其他的感官来进行深度感知。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