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5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人生的路口,你会选择做容易的事,还是做正确的事?

    在人这一世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选择,并不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The right wayor the wrong way),我们真正面临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容易的(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哈利波特》2014 年,伊丽莎白・霍姆斯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由于其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 —— 在一滴血上进行两百多项专业检测 —— 在短短十年间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霍姆斯本人更是跻身全美四百大富豪榜,入选《时代》杂志影响全球的百大人物,一跃成为硅谷第一位亿万女性创业家。希拉洛斯的身后隐藏着豪华阵容的董事会成员 —— 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亨利・基辛格,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传奇创投家唐纳德・卢卡斯等。就在人们期待着希拉洛斯成长为下一个苹果或者谷歌时,一个真相逐渐显现 —— 希拉洛斯所声称的革命技术是假的,这个商业神话内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谎言。一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骗局如何被精心打造?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缘何能蒙骗住一众美国政商界大佬?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翰・卡雷鲁不畏威胁、追踪,以冷静的笔触和完整的细节,揭露了这个自安然公司之后规模最大的企业诈骗案内幕。《书单》杂志盛赞道:“卡雷鲁费尽心思地投入于揭发霍姆斯的罪行,确确实实有拯救生命的价值!” 全书看下来几个最大的感受伊丽莎白霍姆斯对成功与荣耀的渴求对权力和名利的狂热对科学和技术的无知对人才和专家的轻慢对规则和法律的不屑对人性和生命的蔑视对自己极度自负,对员工极度压迫,对意见想反者进行威胁和打压,像极了土匪流氓,没有底线。而其他有良知的员工选择披露消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约翰。卡雷鲁不畏艰辛认真调查,《华尔街日报》全力支持约翰,在公司被希拉洛斯起诉时也没有对约翰施压,反而是组织自己的法务部门全力应对,追寻事实真相。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行为和伊丽莎白阴狠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希拉洛斯的技术弄虚作假,错误的检测结果可能导致两种噩梦般的后果:错误的阳性结果会导致患者去做不必要的检查,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一个错误的阴性结果会更加糟糕,情况严重的患者因为信任这种技术,所以就不会去做进一步的检测诊断,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为什么在医疗健康领域,国家的监管非常严格?因为它对应的代价是病人的生命。为什么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对那些不作为,胡作非为的人如此愤恨?对那些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如此尊重和敬仰?就是因为人命关天。而伊丽莎白和希拉洛斯这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又毫不在乎的行为,对质量控制和检测结果的失败视而不见,真真切切地显示出她对病人疾苦的冷漠,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泯灭良知。这种现实真的让人胆战心惊,恐惧万分。征服世界、功成名就的渴望从小就刻在伊丽莎白的骨子里,她将自己视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性的伟大女性,一位现代版的玛丽居里,而希拉洛斯将成为硅谷、成为世界上最具统治力的公司。“我什么都不怕。” 伊丽莎白霍姆斯说,“你必须对自己很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骗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连自己都坚信不疑。而伊丽莎白这些突破法律、道德、人性底线的思想和行为,真的是 “让梦想窒息”。在 HBO 的纪录片中,人们回忆道:“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放你面对她的时候,当你看着她的眼睛时,你就意识到,她是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比尔盖茨。” 她极度自负、顽固,不想听到任何与她观点相左的意见。一旦有这种人出现,就会受到她的冷落和排挤,甚至是威胁和攻击。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骗子,从容自信的魔术师,极富魅力的推销者,懂得人性,拥有扭曲现实的魔力,并且能直击人们的痛点和希望对疾病和死亡永恒的恐惧对金钱和名望永恒的狂热对健康和幸福永恒的渴求因此希拉洛斯和伊丽莎白的愿景和诱惑让众多投资者如痴如醉,激动万分。当年硅谷弥漫着一股激进的投资理念,像 FacebookGoogle 等巨头明星企业的成功上市及迅猛发展,给投资者带来数百倍甚至数千倍的回报,这是在以前无法想象的令人窒息的回报率,于是乎就出现了这么一个古怪的现象:宁可投错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因为哪怕其他投资全都打水漂了,但如果能成功投中下一个 Google 或者 Facebook 的话,那所带来的回报将会远远超过所有投资成本,并且能获得巨大的声誉,可谓是功成名就。Facebook 一些早期的投资人,例如 PayPal 的创始人彼得蒂尔,在初期投资了 1200 多万美元,占股 10% 左右,如果他将 Facebook 的股票持有到今天的话,他的股票价值将达到 500 多亿美元,获得 5000 多倍的回报!这是一个天价回报。在这种狂热甚至盲目的风潮之下,加上希拉洛斯描绘的一个极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未来,快捷便利高效的医药检测的宏大愿景,帮助亿万病患过上更好更轻松生活的崇高理想,一个潜在的上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可谓真真切切抓住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痛点和爽点,再加上伊丽莎白霍姆斯富有激情的演说、极度自信的姿态、扭曲现实的魔力、诚恳而又具有感染力的微笑、刻意训练过的低沉嗓音、独特的个人魅力,各界大佬为她站台背书,社会媒体的吹捧,种种条件叠加在一起,你怎么会相信她是一个毫无底线毫无人性的骗子呢?即便被揭露出真相后,也没有丝毫的慌张和愧疚,依旧自信强大,令人恐惧和窒息。面对这样一位 “成功人士”,投资人会相信她,相信她描绘的梦想,会有意无意忽视希拉洛斯公司的隐患和缺陷,也就不足为奇了。硅谷和媒体的吹捧与包装;霍姆斯家族虽然落魄了,但是在政界、商界和法律界残留的人脉;希拉洛斯对员工的威胁、恐吓及法律震慑,让员工不敢告发,过得胆战心惊,甚至有员工因此而自杀。经济学里面有个概念叫做沉没陈本,说的是当投入资源之后,即便没有产出,投资者也很难斩钉截铁地抽身离开,因为厌恶损失,因为不舍得。但是不能急流勇退的话,也很容易陷进泥潭难以自拔。从这些投资希拉洛斯的公司来看,乐观、自负、盲目和对投资损失的厌恶,致使他们不得不陪着伊丽莎白霍姆斯一起维持这场骗局,一起演戏,一起幻想美好的未来,自欺欺人。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很难让人对他们感到同情。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又能比这些大佬理智多少呢?事后诸葛亮的分析纵然头头是道,可是在当时的状况之下,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仔细想想我们和大佬的区别就是,没有钱去投资她,所以没有上当受骗。从这个角度来说,穷,真的是一种最佳的防骗手段。这种现象是希拉洛斯和伊丽莎白霍姆斯独有的吗?显然不是。就像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书中说的,有些企业家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规则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缺乏对人性的生命的敬畏之心,有着共同的 “职业人格缺陷”,他们胡作非为,最终自食其果。在医疗健康领域,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它对应的代价是病人的生命。但是伊丽莎白并没有雇佣专业的医疗健康专家为自己工作,这是一种非常天真又极度蔑视民众智商的行为,视病人的生命如草芥,想要绕过 FDA 的审批和监管反应出了她对规则和法律的不屑。也许她唯一尊重的人才就是那些为公司绕开监管、欺骗投资人提供法律帮助,并且威胁员工不准告密的律师了。这种蔑视规则和法律的老板大有人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路虎,这种投机取巧的思想深深隐藏在阴影之中,埋下重重危机。在瑞幸事件爆发后,不知道下一个被揭露的骗子又会是谁?何帆老师对此书有精彩的评论:“瑞幸造假丑闻曝光,股价暴跌。一口气读完 WSJ 记者约翰。卡雷鲁的《坏血》,讲到是一度万众瞩目的 Theranos,也就是号称可以用一滴血做各种身体检测的那家独角兽公司希拉洛斯。其 CEO 是个 20 岁出头,斯坦福辍学的女生,号称女版乔布斯。几点感悟:(1)富者愈富。E. Holmes 家族显赫,虽然中道败落,但社会网络还在,这是她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2)老男人好骗。给 Holmes 背书的有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亨利。基辛格,曾任美国国防部长的 “疯狗” 马蒂斯,等等等等。默多克也投了钱。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老男人最经不起小姑娘骗,尤其是成功的老男人。老狐狸也好,疯狗也好,都不好使。(3)产品创新比想象中的难。工程上的难题要解决,比如既要体积小又要功能多,这就很麻烦;比如从原型机到量产,要考虑 “人的因素”,也就是说顾客会不会用,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温度;E. Holmes 显然低估了产品开发的难度。(4)硅谷文化中推崇的 fake it untill you make it 居然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商业理念,只能说这是个极为怪异和特殊的时代。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把这种文化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独有标签。(5)法律暴政。书中花了很多笔墨讲 Theranos 公司聘请的律师大卫。博伊斯如何威胁离职员工,不能公布公司的 “商业秘密”。博伊斯是美国最贵的律师之一,被威胁者无不心惊胆寒。Theranos 的一个科学家因为不敢出庭作证,居然自杀了。(6)制度底线。WSJ 顶住压力,写了揭黑幕的文章,难得。WSJ 背后的金主是默多克,默多克明明会赔钱,事实上他最终赔了一亿美元,但也不干涉记者发文章,难得。马蒂斯是个四星将军,要求手下答应在阿富汗战场用 Theranos 的测血计,居然被一名中校拒绝了,难得。最终制止这一场丑闻的是 CMS 的基层检查员,发现了 Theranos 试验室里的猫腻,难得。” 如果没有人揭露,最后伊丽莎白。霍姆斯会成功吗?为什么越是大人物越容易受骗?公众需要真相,需要这些不畏强权和威胁,追寻真相,揭露事实的记者、斗士,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最后,我想引用远读重洋里一篇分析得非常精彩的文章中的一段作为总结。“为什么伊丽莎白敢用 15 年的时间来编织这样一个泯灭良知的弥天大谎?卡雷鲁分析说她可能是一个患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但是我并不关心她是不是真的有什么人格障碍,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这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故事熊浩老师在奇葩说上引用了《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教授的一句话:在人这一世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选择,并不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The right wayor the wrong way),我们真正面临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是简单的(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很显然,伊丽莎白在每一个岔路口,都选择了最轻松最容易的那条路,而不是正确的那条路。这种选择就像走下一个不断分叉的滑梯,每一次她都选择最滑溜的那条,笔直地冲了下去。而那一条条滑梯,最终带她冲向了地狱。选错了,就再也不能回头了。”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让所有创业者都汗毛倒立的书

      这本书听说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看。这周末打开后,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看的过程中,我一遍遍的告诉自己 “这是真事”,否则里面的种种魔幻,让你觉得这根本不是你认识的真实世界。


      这个故事,像极了所有的硅谷故事,除了结尾不一样。短短十年,一个创业公司成了估值百亿美金的独角兽。但是又在短短两年时间,一切都崩塌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唏嘘之余,说点儿从我这个创业者眼中,最触动记忆的地方吧。
      1. 一人独大
      这家公司从创立到崩塌,其实都是建立在创始人伊丽莎白的梦境上。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那个造福全人类的滴血故事,在任何的细节上模仿乔布斯,甚至连乔布斯穿什么衣服,租车不租带车牌的车都学。但是为啥不学学乔布斯对产品的严苛和投入呢?
      这个闹剧的产生就是因为她在这家公司里一家独大,凡是质疑她的人,无论是创始伙伴还是董事会成员,都会被冷酷的踢出去,剩下的都是只会讨好她的人。
      2. 裙带关系
      二把手是自己的男朋友。自己的弟弟虽然没有经验,还是成为了高管,并且弟弟又把自己的狐朋狗友拉来了一波兄弟会。所以裙带关系,就好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只要打开,就合不上。所以很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为啥要严格限定夫妻不能呆在同一家公司,看起来不通人情,实际上是避免了很多隐藏的风险。
      3. 热衷对外发声
      一直到最后败相已露的阶段,伊丽莎白都还呈现了非常有煽动力的销售天才的状态,如果不是行业专家,普通群众一定会被迷惑的。这里想到了谁?我看的过程中,一直挥之不去的一个人就是贾布斯贾跃亭。各种炸裂的发布会,将公司估值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但是走的太快,技术跟不上,能力也跟不上。
      4. 极度保密
      很难很难想象一个硅谷的公司,里面的氛围如同集中营一般,不同部门之间严谨联系,不允许私下沟通,任何邮件和沟通都处在被人监控的状态。各种严苛的保密协议,和事后的律师高压追责,跟我印象里的硅谷公司简直是天壤之别。
      5. 不尊重专业,不尊重员工
      这样一个公司,像毒瘤一样变大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被有正义感的员工发现端倪,但是由于这家公司的高压文化,和媚上文化,会发现专业人士是不受欢迎的,也是呆不久的。离职之后也会被律师骚扰,毕竟对于很多员工来说,一个单独的个人和一家庞大的公司硬碰硬,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6. 谎话说得多了,很容易自己就先相信了
      无论自己招募的专业人士讲了多少次风险和隐患,但是创始人一直沉浸在自己改变世界的感觉之中,忙于各处做演讲,而不是亲自下到实验室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看到这个公司的耀眼的投资人名单,说明了任何人其实都是可能犯错的,别迷信任何人,遇到事情的时候,坚持独立思考非常重要。
      另外向书里那些不屈于强权的专业人士致敬,从员工到医生到记者。
      人在做,天在看。

        11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坏的何止是血,从心开始。

        一个硅谷神话是如何变成世纪骗局?

        这是我没读本书前看过所有相关信息后最感兴趣的地方,从众星捧月到跌落神坛,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可能不同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答案,容易看见的是一切从人心变坏开始,但我建议从更大的格局来思考。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间传奇公司有着成功者的气质,也有着失败者的问题。或许一切的根源在于过度包装和过度控制等反人性的公司文化,或许是天生销售奇才的伊丽莎白通过掌控人心一次又一次的实现自己商业版图的扩张,或许源于硅谷地区过度承诺文化在医药行业的失利,或许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挫折让大量金钱聚集缔造出化腐朽为神奇的硅谷新星。在我看来,因为时代和行业浪潮的造就,最终通过一个忘记改变世界初心的创始人和她的公司爆出一系列问题,也让我们去思考这背后发生的原因。

        作者调查记者的经历让行文扎实,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虽然在开始遇到了各种难以记住的人名,上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真实世界的纸牌屋》,不过好在和之前经历相似,随着进度条的更新,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尤其是翻到书的结尾,在看似众多的人名和故事之下展现的是一个真实复杂的魔幻世界。对存在于商业世界的这个硅谷神话了解越多,感受到的不是酣畅淋漓,更多是细思极恐。尤其是翻完全书,不免想问这一切为何会发展至此,为何没有看见它的到来。就像麦道夫倒下之后,不禁想问后来者在哪里。

        PS:相关的补充材料建议在得到搜索 “坏血” 和 “Theranos”,尤其是后者,你会发现更多关于这家公司的不同见解。当然也推荐大表姐出演的电影《滴血成金》(Bad Blood) ,不过目前依然未上映。相比之下,另一部去年上映的纪录片《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就非常值得推荐了,尤其是书中对于伊丽莎白等描写使人物更加生动具体。

          转发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

          本书的作者约翰・卡雷鲁是《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曾两度获得普立策新闻奖。这是本纪实类文学书籍,书籍从众多亲历者的角度详细阐述了美国创投行业近年来最为令人惊叹的一场骗局。


          伊丽莎白,一位家世显赫的,极具魅力的年轻女性,聪明而又野心勃勃,向人们描述了一个生物科技改变世界的美好故事。她靠着个人魅力以及家世的支持获得了首批显赫的支持者,随后靠着政商大佬们的相互背书滚雪球般的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将公司一度做到近百亿美金的估值,获得无数的荣誉,赢得 “女版乔布斯” 的称号。这是故事的一面。
          然而她那宏大的构想,在需要专业细节支撑时往往是经不起推敲。期间质疑她的人,无论是公司内部人员,还是外部的质疑者,不管是富有的专业人士还是家世显赫的官二代,都会遭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从被告知不懂得公司的梦想到直接接到来自政商大佬的压力,从各种法律诉讼威胁到私家侦探跟踪,那种个体独自对抗拥有强大资源的组织时的无力与孤独感,真是跃然纸上。
          伊丽莎白的确是个厉害人物,出身显赫而又聪明坚定,具有乔布斯般 “现实扭曲立场” 的销售才能,让众多有头有脸的人为公司的信用背书,深谙美国社会的机密,懂得利用他人害怕错过的心理,绕过监管,运用法律和恫吓设置众多的防火墙。迷人而又冷酷。
          然而她选错了领域,选择了一个需要在技术上到现在或许都无法达成的目标,过度承诺了她做不到的事情,而又偏执到听不进一切反对意见,不择手段的去达成自己的目的,用一个谎言去遮盖另一个谎言,直到最终,一个累积到无比巨大的泡沫轰然破裂。
          书中有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比如某一家投了 1 亿美金的专业投资机构居然在没有合同支撑数据的情况下投了 90 亿美元估值那轮;再比如前国务卿宁可相信伊丽莎白也不相信自己的孙子。但有些地方也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比如主营增长乏力的老牌传统公司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密切渴望合作,亦或不少大佬相信伊丽莎白的理由是因为他们的朋友相信伊丽莎白。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吹嘘你的产品,获取资金,同时掩盖自己的真实进度,寄望于现实最终能赶上你的吹嘘,这种 fake it until u make it 的现象在科技行业中仍然得到宽容。但是伊丽莎白创业的领域是医疗检测设备,在产品无法取得实际效果时就弄虚作假推向市场,威胁的是人们的生命安全。
          总体而言,这是本相当精彩的书。前半部分每个个体角度的叙述或许有些过于细致而显得平淡,但到了最后几个章节,当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着最终报道成型的过程之时,忽然有种之前那一个个孤独对抗着强大组织的个体,终于走到了一起的热血感,畅快淋漓。
          本书推荐给对商业史,创投行业感兴趣的朋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硅谷女版乔布斯的创业骗局

            在这场骗局的故事里,她靠一个子虚乌有的抽血技术,和自己 19 岁从斯坦福辍学创业的故事,把公司吹成了 600 亿市值。


            她通过关系,搞定了美国前国务卿,带来了一批大咖官员加入董事会。
            主流媒体缺故事,利用史上第一位亿万身价的女性创业家这点,把她捧上天。
            她自己出门不讲技术,专门给人洗脑,讲自己的初心,让天下再没有难抽的血,让爱人们长长远远。
            故事外,作者排除各种压力,揭露里面的层层黑幕。
            这本书一推出,登上美国各媒体排行榜。
            虽是纪实类书籍,但写的如小说一般行云流水,同名电影已经在拍摄中。
            读完,我们每个人背后一阵凉意,这个世界,我们还能相信谁。
            成功的故事里,有太多虚假和包装的成分,失败的故事,反倒多了许多给我们启发的真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疯狂

              这个真实的故事比小说家虚构的还精彩,给我的感受是太疯狂了,不可思议。源于美好的愿景,通过主角个人魅力、推销能力推动公司迅速成长,融到大量资金,厚颜无耻的撒谎,毫无道德底线,最终通过媒体披露,企业解散,主角受到指控。作者文笔很好,流畅紧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骗局如何被精心打造?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缘何能蒙骗住一众美国政商界大佬?两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约翰・卡雷鲁不畏威胁、追踪,以冷静的笔触和完整的细节,揭露了这个自安然公司之后规模最大的企业诈骗案内幕。《书单》杂志盛赞道:“卡雷鲁费尽心思地投入于揭发霍姆斯的罪行,确确实实有拯救生命的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为什么说这位年轻创业者的创业,注定是失败的?第二,她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么撑起了这个巨大谎言的?第三,这个谎言是如何被戳破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寻常的硅谷商业故事

                    一位女强人忽悠出 90 亿美金市值公司,后被揭发跌落神坛的故事。这是一本商业故事书,主人公伊利莎白。霍姆斯,父母都是美国政府高官,从小生活优越,人脉广泛,少年时就梦想做亿万富豪。19 岁那年,亚洲爆发 SARS,她在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实习,发现注射器抽血送检要好几天才能出结果,就立志革新落后的血检方式,于是缀学开始创业。因为她性格开朗,外加父母的人际关系,很快就拿到首批融资,开始设计原型机,只需要一滴血几分钟便可返回分析结果。在当时的硅谷创业大潮背景下,这种产品模式非常吸睛,源源不断的资金陆续注入,其中不妨众多政商界大佬。有钱之后,伊利莎白便开始同传统医药公司、广告公司合作包装产品打开渠道,随着她的一系列操作,公司市值一度高达 90 亿美金。但随着时间推移,她也发现这种血检方式不太科学,便对内搞极权统治,监控所有人员电脑数据,辞退怀疑、不认同她的人,对外用真假两套设备欺骗合作方。最后有几位勇敢的前同事站了出来指控她,经过媒体曝光后,面临政府起诉。本书与其它商业故事刚好相反,怀揣梦想,却走上骗取资金满足自欲的道路。伊利莎白起点是好的,失败在于她的贪欲,和当前科技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技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硅谷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本书讲得很细节,如果你正在创业,看的话会感觉更有启发。一个硅谷企业从小长大再到最后的失败,运气的作用很重要。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能在事后被错误归因,有些是幸存者偏见,有些是创始人个人的问题,成功需要具备的因素并不复杂,但由于其他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本身可能不容易做到,所以要成功并不简单。


                      而由于损失厌恶的人类本能,失败则更容易给人冲击,让人学会哪些事是一定不能做,那些品质是不能学的,所以可能效果更好。而且失败的例子 / 事实远多于成功的案例,如果你之前看的都是成功的例子,你可能陷入了一种伪学习的状态,为了心里舒服而 “学习”,做事以后却发现根本没自己想得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坑自己似乎根本意识不到,那就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把时间都花在了哪里,每次都是为了真有成长还是短暂舒坦而进行选择。
                      说回本书,像我们很多中国人不太记得住一串外国人名字的话,看起来会觉得无聊且繁杂,但如果你从事血液检测等医疗相关工作,看这本书会有更多感触。
                      本书会从一个真实的硅谷故事讲起,读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创业中多谈利益少谈关系,不要盲目迷信任何神话,提高自己的眼光和见识,理性批判地看待问题。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监管和执法规程,减少骗子公司对社会的损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邪恶律师

                        l2018 年九月,曾经被估值 90 亿美元的创业巨头 Theranos 关闭了它的办公室。据估计,该公司现在还欠非抵押贷款债主 6000 万美元,而它现在准备将它仅值 500 万美元的资产和知识产权交给专业投资公司打理,以偿还债主。这让许多人都成为了笑话。毕竟这家看起来 “支撑它的权贵够多而不会倒” 的公司的 CEO 伊丽莎白・福尔摩斯曾经是奥巴马的座上宾,在联合国做过大使,与美国军方谈过合作,她的董事会里面更是坐满了美国政要,包括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Theranos 大投资方之一则是传媒巨头默多克,不过有趣的是,揭发 Theranos 造假丑闻的正是默多克传媒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坏血》

                          霍尔姆斯一开始提出了一个美好的改变世界的愿景,靠这个愿景拉拢了一大批名人围绕在自己身边,由此募集了大笔的风投资金。但是对技术的无知和不尊重,导致她讲的故事没有优秀的产品做支撑,只能靠制造幻象支撑谎言。从一开始的无心之失,到后来的明确作恶,霍尔姆斯一步一步靠着谎言和权势,打造了一个高达 90 亿美金的明星公司,但又在登顶的瞬间被戳破谎言轰然倒台。我看完这本书后,有个感想。就是创业者的坚持,要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对自己不懂的技术要有足够的尊重。霍尔姆斯三次教科书般的融资操作,完全是按照硅谷最流行的步骤去操作的。先营造一个好故事、好概念,吸引到名人为自己站台,然后迅速推出产品,占领一部分用户。你拉到的名人越多,你的故事就越容易被人们相信。人们相信你,你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时间越长,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迭代会让你最开始的粗糙产品变得越来越好,最终赢得市场。在这个逻辑链条里,时间是站在创业者一边的,你坚持的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但是这个逻辑,对霍尔姆斯从事的医疗企业来说并不成立。现代医学发展了几百年,形成了一个一个又细又深的分支学科。所以你看医学院的学生课业都是极其繁重的,动不动就是本硕博连读,因为它就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过程。这个行业几乎不存在像互联网企业那样,靠一个天才想法就颠覆行业的可能。而且关键在于医疗产品涉及人命,监管是非常严格的,不可能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可以先推出一个不完善的产品,之后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迭代更新。医疗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监管,确保安全可靠,才能推向市场。从你有一个想法到推出正式的可以面向市场的产品,这中间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时间并不站在创业者这一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吹嘘产品,获取资金,同时掩盖自己的真实进度,寄望于现实最终能赶上你的吹嘘,于是成就一个商业传奇。当这套成功模式遇到一个魅力四射、年轻有为、野心勃勃、被一众大佬追捧、被媒体塑造成奇才的创业者时,这套模式不但没有像以往一样奏效,而且反噬了创业者,让喜事成了丧事。这是一个非常抓马、让读者难以释手的商业故事。特别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字描述扣人心弦 一个极度有魅力骗过硅谷众多商业大佬的年轻女性和她的反社会性形成鲜明对比 刚看始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后面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一种这样的人 虽然少见 而作为被骗的大佬们 也不是说厉害的人就不会犯错 对他们的整体资产来说 不过是个失败的投资 而投资这种事是愿打愿挨的 话又说回来 我觉得这两个骗子本性难移 很难不再施展自己的魅力 而且看新闻 霍姆斯也嫁的不错 期待后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管追求得到关注,但突然而来的声名并不完全是伊丽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她的出现迎合了公众想要看到一个女性创业家在一个历来由男性统治的科技世界取得突破的渴望。雅虎公司的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和脸书的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硅谷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声望,但她们并没有白手起家创建自己的公司。有了伊丽莎白・霍姆斯,硅谷拥有了它第一个身为技术创始人的女性亿万富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坏血》- 霍姆斯堪称硅谷妲己

                                  《坏血》讲述了 Theranos 惊天大案的始末。令人震惊的是如此错漏百出的谎言竟然将一众美国政府高管以及包括媒体大亨默多克、斯坦福大学教授钱宁・罗伯特森、知名律师大卫・博伊斯等众多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中老年男性玩弄于鼓掌之间。究其原因,霍姆斯的洗脑能力可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书中没有对这方面有过多阐述,但是看了 HBO 相关的纪录片,多多少少能感受到霍姆斯对于自己愿景的绝对信心和献身精神,以及她理想的崇高与宏大。可能是她把类似的话重复了太多次导致自己都信了。正是这份坚定以及她绘制出的美好蓝图感染了那些大佬,连同对错失巨大机会的恐惧,在对管理和技术都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大佬们甘愿为她站台。在 B 站的弹幕里,可以看到很多评论觉得她是依靠她的家世,但是事实上,有类似家世、教育背景(在斯坦福入学但之后辍学)的人也有很多,真正能够掀起这么大风浪的也屈指可数。闹剧之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在年轻的时候找到有意义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固然很好,但比起华丽包装外表,坚实的内核才是能真正长久的东西。推荐一看的原因是看看这件事情有多离谱,包括这个谎言的低级、他们管理公司和威胁员工手段之恶毒。还有一些普通的员工在辞职和揭露真相背后的挣扎,这是人性中保持闪亮的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美国大飒蜜在巴基斯坦老炮帮助下忽悠瘸了一群有名的老头儿,然后在他们的追捧下靠坑蒙拐骗想把自己包装成医药界的女版乔布斯却最终阴沟翻船的故事。看完觉得女主角伊丽莎白最大的不幸就是生在了美国,医药业监管太严,不拿领导当回事的人也太多,她要是生在中国,凭这性格和手腕体制内混不到省部级都是屈才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秘光环笼罩在这位 “企业家” 的身上!完美的销售人员,而不是真正的医学生物专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赞作者的写作能力,太强了。就阅读的感受上来说,引人入胜。从故事一开始,作者就不停地在引起我们的好奇心,让人根本无法停下来。最前面的说明,就足以让人坐着身板,认真开启阅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于几年前。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大的影响?这个创始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能量,吸引到这么多厉害的人加入?为什么明明在技术与产品上,都有这么明显漏洞,这个公司还能拿到这么多钱,能存在十几年?为什么如此霸权、不人性的管理方式与企业文化,仍能有这么多精英源源不断地加入?这家公司是如何倒下的?本书后半部分就写的是作者作为《华尔街日报》记者写调查特稿,推动公司接受监管的过程,非常惊险。2、就凭着一个想法和一个梦想,希拉洛斯的创始人就将一个公司推动着发展了 15 年,完成了从 0 到 100 的传奇崛起。她自己也从一个家庭背景不错的大二斯坦福辍学生变成了身价百亿的成功创业者。这中间公司的实际技术和产品实际并没有研发出来,但她似乎并不受此影响。非常期待后续会出现专门关于她的书,也希望听到来自她的声音,她的故事。这整个的发展过程,她有什么样的心理历程。3、读的过程不断让我想起我的上一家公司,也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经 20 周年了。从成立那天开始就充满了争议,技术与业务过于前沿,太多人无法理解。公司创始人三十几岁才创建这个公司,如今年过六十,讲的未来仍然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场景。颠覆创新与未知太多的领域,就有着这样先天的机遇与挑战。因为未知,所以充满机遇,在无人区中有太多待开发待耕耘的处女地。同样因为未知,需要承受来自太多人的质疑。坚持下来,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真正的能力。同样因为那是一片空白,还没受到很多约束,尤其是在事关生命健康的领域,与人命相关,闯入的人对此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和严格的自我把控就非常重要。很遗憾希拉洛斯的创始人显然没有。现在看来,科技不作恶,这是多么基础的底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代风云人物

                                          一个好故事从梦想开始时就应该有不作恶的前提… 再多的背书都无法成就邪恶的欲望…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