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有幸在 25 年年底退休之前,能阅读到这本书。随着我们平均寿命的增长,即将迎来 50 岁退休的我,感觉的确是年轻了一些。书中有两个哲学重点,一是 "人为什么活着",另一个是 "应该怎样活着";这两个话题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反省。"谁说退休后就一定要另找工作,只是单纯为退休后的初老人生做一下打算","就算继续工作,至少也能做到和以前有所区别"...... 所有人都行走在同一个平面上,前面的人并不比后面的人更优秀。年老不是从正到负的退化,而是生活中的一种变化。这种观念帮助我重新审视退休生活的意义 —— 我负责的 2 个团队,在这 2 年的培训下,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那么,就趁这最后一年,挖掘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理解了退休生活的意义,接纳变化、活在当下、从经历中学习,找到属于自己、幸福度过 "初老人生" 的方法。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记得罗振宇老师的视频讲过,我们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从三段式人生:上学、工作、退休跨越到多段式人生,人不再是一辈子只专注于一类工作和一段婚姻,有可能的情况是工作、学习、工作、学习,或者一次婚姻、单身、二次婚姻这样循环往复式的生活,未来对人生既有模式的颠覆是巨大的。 对于如何适应退休的问题,个人认为现代人对于孩子年轻时缺乏两个教育,才会导致退休后无所适从。 一是生命终点的教育,人总会老去离开世界,我们的生命永远只是到这个世界的一段旅程,我们从小要考虑到有这个终点,然后倒退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不用去害怕死亡,关键是我们让这段旅程如何精彩,一段精彩的旅程是我们离开的时候最好的闪回。 二是人生兴趣点的追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随时不能忘记的,就是不断追寻我们的热爱,不管条件如何,不管顺逆境,心中的渴望要不停去喂养。一般来说,热爱和兴趣才能让人忘我,保持激情去追求,最后留下一辈子的满足。也许人一生热爱的东西会有变化,但是坚持这份热爱的心不要忘记即可。 我想孩子如果在小的时候,去深度思考了以上两个问题,并且把思考的结果融入自己未来的生活,那么他对于退休后的改变不再是难受,而是对新生活的渴望吧。毕竟,这个世界有着太多有乐趣的事去探寻、太多的知识可以学习、还有就是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或者把自己的认知向下一代传递,想想这都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也许我们老一辈的人没有接受这些教育,甚至害怕自己的生活中出现的意外和改变,但是认知这个事情吧,无论从何时何年龄知道都不怕,知行合一,知道就要去做,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多姿多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拥抱初老,开启别样人生——读《更好的初老人生》在大众普遍对衰老心怀恐惧的当下,《更好的初老人生》宛如一股清流,为我们展现了初老阶段别样的美好与可能。作者以细腻笔触与丰富洞察,重新定义初老,引导读者转换视角,将这一阶段视为人生新起点。书中强调,初老并非衰落,而是充满机遇的过渡。步入初老,人们阅历渐丰,心智成熟,能更清晰地审视自我与生活。比如,事业上不再盲目追逐,而是思考工作与生活平衡,可能开启第二职业,凭借经验优势开辟新领域。书中真实案例里,一位初老女士离开忙碌职场,投身心仪的手工艺品制作,收获满足与经济回报。这种转变表明,初老让人有勇气和能力去追求曾搁置的梦想。作者指出,初老为情感关系升华提供契机。年轻时因忙碌忽略亲人朋友,初老时社交回归本质,注重深度情感交流。不再周旋无效社交,而是与老友相聚,分享生活感悟,情谊愈发深厚。家庭中,与子女相处也更平等理解,不再强势干涉,营造和谐氛围。像书中讲述,一位父亲初老后,学会倾听孩子想法,支持其艺术追求,父子关系从紧张变亲密。健康管理是《更好的初老人生》的重要内容。作者强调,初老时身体机能渐变,更需科学管理健康。并非过度担忧,而是积极预防。如合理饮食,增加蔬果摄入,控制糖分盐分;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身的瑜伽、慢跑等。书中还提及心理健康,初老阶段易因生活变化焦虑,要学会自我调节,可通过冥想、阅读等方式放松心灵,保持乐观心态。书中倡导初老阶段积极参与社会。初老群体经验丰富,能为社会贡献独特价值。可参与志愿者活动,如辅导青少年、服务社区老人,传递温暖与知识。或参与行业交流,分享见解,助力行业发展。这不仅让初老生活充实,还增强社会归属感与成就感。《更好的初老人生》是一本实用指南,更是心灵慰藉。它让我们明白,初老不是终点,而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旅程。在这个阶段,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深化情感,呵护健康,奉献社会。它鼓励我们以积极心态拥抱初老,用热情与智慧书写别样人生篇章。正如作者所说,初老是人生新的开始,充满无限可能。当我们转变观念,积极面对,就能在初老岁月中发现独特美好,享受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