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很脆弱,好好爱护它

    一本关于神经外科的书。游戏规则 —— 共有五条,最主要的一条,也是第三条规则:“只要病人还活着,你永远有办法把他弄得更惨。”👉🏻让人哭笑不得的 “呼叫怀特医生” 故事。👉🏻冤种同事盖瑞,认真工作又很幽默,一次手术失手,让本来就命运多舛的安迪雪上加霜,最后蜕变为一位 “冷血怪医”。当然治疗过程中是没有对错,手术本身就存在风险,只是都让安迪遇上了。😔😔😔👉🏻先天畸形的早产婴儿 ——“麦肯娜”,小脑长有肿瘤六周大的婴儿 ——“瑞贝卡”,这些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哭,做了母亲后,有更深刻的感受,希望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都能够长乐无忧,健康成长。️生命真的很脆弱,很脆弱,珍惜它并拥抱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心黑、情定,眼明、手稳

      第一条规则:当你的脑壳被打开,跟空气接触过之后,你就再也不是从前的你了。第二条规则:只有别人操刀的手术,才叫小手术。如果负责动手术的人是你,这就是大手术。第三条规则:只要病人还活着,你永远有办法把他弄得更惨。第四条规则:当你觉得某个病人快要出大麻烦了,却始终搞不清楚原因时,要好好睁大眼睛看一看病人。第五条规则:永远要记得亲口问病人到底是哪里痛,或者是哪里发麻没感觉。永远要亲自检查 X 光片,检查片子上的名字和其他图表上的名字是否为同一个人。而且要记住,一定要仔细核对手术同意书上的名字和绑在病人手腕上的名字。.................. 这本《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不同译名《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英文原名 When the Air Hits Your BrainTales of Neurosurgery,我觉得这个中文译名很传神很贴切。作者弗兰克・维托斯克本是一名钢铁工人,后来发奋成了一位神经外科医生。这是以他和他的同事们的经历为蓝本写的一本书,很难归类,讲的是故事,但又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说,也算不到散文里去。在第七章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句俄罗斯谚语,“那些会在葬礼上哭泣的人不应该从事殡仪行业”。我在一次医生朋友们的聚会时,听到几个年轻住院医生的酒后抱怨。抱怨现在的医患关系太紧张,他们的职业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还会因为有人说医生冷血或者麻木之类的话而生气,但又苦于无法在争执中表白自己,无法改变他人的偏见。这时我的那位外科主任朋友,突然不咸不淡的给他们一个六字真言做总结:“非同行,不谈医。” 作为回应,这是我所知道的对于医生的 “冷血” 的质疑,最精辟、最酷、最有型的回答。回到本书,作者的故事讲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吹嘘自己多有才干,他自谦跟天才完全搭不上边。这本书谈的也不是些稀奇古怪的病例或者古怪医生,更没有躲在什么地方谈情说爱的场面,没有什么医学界名人的内幕故事。只是把焦点放在寻常的人物上:寻常的病人、寻常的医生,他们如何面对棘手的疾病,以及偶尔展示出不寻常勇气的时刻。不是不会犯错,但要勇敢面对,善于总结。这不光是对于医者的要求,同样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在书的后半段,他已经成为一名资深的神经外科医生,但依然让读者感受到,他仍像当初那个误打误撞进入神经外科的少年一样,始终带着强烈的真诚和好奇,从没有因为自己的经验丰富而变得麻木。可以说,作者始终都先把自己当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然后才是医生这个职业身份。法兰克没有职业带来的傲慢,而是一直像个朋友一样,对读者娓娓道来。读完这本书你会毫不怀疑,这样一位医生,在面对患者时,也一定会给对方作为 “人” 的尊重。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医生也是凡人 致敬每一位医护人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

            有意思且很牵动人心的一本书。之前对大脑开洞的印象来源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个人为了所谓的超脱性,非要在自己脑门上打个洞,最终成功 “见鬼了”。之后是那个被钢筋洞穿头盖骨的盖奇,虽然几次三番在伤口处长了蘑菇,却依然神奇的活了下来,只是从一个能干谦和的人变成了喜怒无常的暴躁者。大脑这个重量占比 2% 却消耗 20% 能量的神奇存在,让人敬畏又带有好奇。这一次,跟着神经外科医生经历的一个个病例,也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终将逝去,但生命的齿轮依然缓缓转动

              “这本书的重点不是技术,甚至不是医疗,而是疾病的人性面,谈的是那些被病魔折磨的人的人性层面,以及像我这样的新手学习处理病痛时的人性层面。这些层面不受时间限制,历久弥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生命的脆弱。出了一场车祸,表面上看一点事都没有的人,但其内部可能遭到破坏,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死亡。在书中我感受到了神经外科医师、病人和家属的情感。好些故事或者说是事实都让我潸然泪下。我看到了父母与儿子之间、父母与小婴儿之间、小婴儿与神经外科医师之间的情感,看到了美国和英国治疗病人之间的不同,看到了孕妇为了生小孩面对死亡的坚定,看到了作者身为神经外科医师的成长历程,看到了他慢慢变成了冷血怪医,但仍有温柔存于心中。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说道:“尽管岁月流逝,且这个领域出现了无数改变,但我依然相信这本书与当下息息相关。这本书的重点不是技术,甚至不是医疗,而是疾病的人性面,谈的是那些被病魔折磨的人的人性层面,以及像我这样的新手学习处理病痛时的人性层面。这些层面不受时间限制,历久弥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完全是打开了一个视角。原来神经外科医生是这样的!非常难非常可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的书,家里有病人的或者想当医生的,或是关心健康的,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这本书已经让我有了去附近医院做义工的念头。文字幽默有趣,案例触目惊心,既有医生成长心路历程,也有对人间的悲鸣。医院是生死的必经之门,医者是一群游走在天使与魔鬼之间的勇者。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的故事

                      很难想象一个医生身上那么有趣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史。

                        作者讲述了他如何鬼使神差的选择了神经外科,在一个个手术案例中,作者从稚嫩紧张惶恐不安的新手,成长为沉着冷静关心病患但不投入过多感情的主治医师。每一个案例都鲜活 “致命” 因而扣人心弦,但不是每一场手术都那么完美。从中窥见了人类在疾病面前的无助,也窥见了外科医生的艰难。几个感触点:即使像神经外科手术这样复杂的项目,也是通过重复次数的叠加,从而累积经验,以及过程中不断的自我鼓励与说服才能走下去,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是简单的,但也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要求你一步登天。保持跟自己的对话与反思,以及不断记录这个过程很重要。经历丰富,心思细腻,是一回事儿,但只有坚持记录和写作的医生才能写出这样有意思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神经外科成为医生的历程

                          神经外科医生的自述。很难的一个过程,心理的成长,技术的成长都是挑战。这真是一个让我认识一个艰难行业的方法,读他们的作品很不错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3千克的心灵宇宙

                            对大脑这个 1.3 千克的心灵宇宙,人们还了解得太少太少。在人类大脑的上千亿个神经细胞内,储存着各种电子信息,多如恒河沙数。灵魂的织锦穿插在大脑神经细胞里,精巧、从未受到侵犯的脑子优哉游哉地漂浮在头骨制成的保险柜里,就像镶嵌在生物学皇冠上的宝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秘的神经外科医生的修炼之旅

                              故事很好,术语解释很清晰,收获很大。这本书内容完全值得五星,美中不足的是成书时间太早了(2007 年),故事发生更早(19 世纪 70、80 年代?),故事中涉及的外科技术跟今天的差别较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以神经外科的手术就像是一次独自的徒手攀岩,这是一个人的旅程,当你作为主刀医生开始手术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独自完成,因为没有任何的退路。手术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本书虽然是一位神经外科医生日常工作的琐碎记录,还带有浓浓的幽默感,但每一个故事读下来,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一个人面对疾病,面对生死,他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他的思考又是什么样的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