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杜甫写诗就像写日记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不能避免的悲剧,尤其因为当时封建的统治阶级只把诗人看成是它的清客和帮闲,看成它的点缀,从来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谁的诗歌里有人民的声音,谁的生活便会受到冻馁的威胁。现在,一切的情况与从前迥然不同了,我们的新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民的诗人产生,但是他们不会遭到像杜甫所经历的那样的命运,更不会得到像杜甫那样的悲剧的结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卷杜甫传,尽览诗圣一生。从盛唐繁华到乱世流离,字字映家国,句句藏赤诚。读他的颠沛与坚守,便懂为何 “诗史” 不朽,为何千年后仍能叩击人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圣不是虚名

        结合杜甫的人生经历再看这些诗句,感觉体味更深,对漂泊状态下的诗句感觉更深,对诗人的状态体味更透。再重新看一遍,再悟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能够基本了解杜甫生平过往,能够感受诗圣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杜甫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其诗文有多么华丽优美,而在于其诗中所表达出了的对天下苍生的关怀,对自己信仰的坚守,虽一生清贫但不负苍生不负国家。读这本书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穷苦之人的诗能够穿越千年流传下来,当时他写完可能就记载在某一张纸上或者某一封书信里了,但是却大多流传下来了,特别是其晚年的诗。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他晚年就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了,当时的很多人应该已经很崇拜他了,所以就把他的诗好好的保存下来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勿念一必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得到 虽有些晚 但只要开始就不晚 三个多月的陪伴 让我除了跑步以外又多了一个能坚持一辈子的事今天的学习让我想到几个词 必须记下来 有的想法像流星一样 它时不时会来一下 又很容易一闪而过今天借杜甫传的平台 记下三勿念一必念妄念 执念 邪念 念亲恩妄念是今天听罗辑思维收货的最大收获和共鸣 一切烦恼源自于欲望 无欲则刚 自身能力不可及 非要依靠他人才能够获得的 只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痛苦执念就是一根筋 对事的执着 认准了就去做 但如果不顾一切周边 那应该属于钻牛角尖了邪念是万万不可有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 一步错步步错 一个邪念要用无数个邪念去掩盖 到头来反被邪念吞噬亲恩一定是要念的 一个人如果连生之养之的父母都不念 大概率对其他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一切都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杜甫,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如果世界上要评选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我愿意把票投给杜甫。不同于李白的天才,杜甫的天才是另一种天才,都是天才,但是方向不一样。杜甫对这个世界更有悲悯和同情,他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善意的,虽然自己的处境不好,也不曾放弃,他也曾意气风发过,可现实的打击让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但也是这样,造就了一个登峰造极的诗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杜甫生于 712 年,卒于 770 年。他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早年漫游时期,他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游历各地,结交朋友,这个时期他的诗歌展现出年轻的豪情壮志。 困守长安时期,他赴长安求仕,却仕途坎坷,生活渐困窘。他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权贵的腐朽,这使他的诗歌开始反映现实的黑暗,如《兵车行》。 为官时期,他短暂任官,却因房琯事件等遭受挫折。在这期间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写下许多反映战乱中百姓苦难的诗篇,像 “三吏”“三别”。 晚年漂泊时期,杜甫携家眷四处漂泊,生活艰难,疾病缠身,但依然心系苍生。其诗歌风格更加沉郁,创作了《登高》等名作,最后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