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份书单请收好,加入哈佛教授的“文学壮游”船队!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最初是一个 “逃跑计划”。2020 年春夏之交,全球交通停摆,哈佛大学的丹穆若什教授被迫取消了原定的所有旅行。于是他找到了另一种环保便捷、无拘无束的 “出逃” 路径,灵感来自两本书 ——《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效仿那位傲娇贵族德梅斯特和神通广大的福格船长,丹穆若什教授以自己的书斋为起点,一天一本书,用阅读 “前往” 一处处城镇乡野。当这个写作计划被发表在哈佛大学网站上,各国学者、译者纷纷加入,将它们翻译成本国语言。韦尔斯利学院的宋明炜教授携手十七位译者组成 “护书使者团”,完成了中文版本的翻译。他们身处世界各地,也许素未谋面,却每天一同等待新的文章出现、认领翻译任务、细心修订并发表,和丹穆若什教授相隔十四天的稳定时差。物理空间隔绝之时,大家以此保持着某种奇妙的同频共振。时隔四年,这个独特的写作计划如今变成了一本书,有了自身的实体形态,又开始了它自己的全新旅程。而我们当下面对的,是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世界。旅行在复苏,物理空间上又可以自由来去,其他则未可知。但至少,这一场多元而丰盛的流动的文学盛宴,可以提醒我们跨越疆界,彼此链接,不至于只聆听一种故事,或陷入相互隔绝的当代巴别塔。加入这场文学壮游吧,也许你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人生之书,遇见某位同行者。又或许只是体验一下,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重生,一种记忆在另一种记忆中穿梭,是何等美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豪华的翻译团队

      这是一场由书房发起的文学旅行。2020 年,全球因疫情陷入停滞,这位哈佛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取消所有旅行计划,转而以 80 本书为舟,在 16 周内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纸上环游。这场旅程的灵感源于两本书: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福格船长的冒险,以及法国贵族德梅斯特在禁足期间写下的《在自己房间的旅行》。作者从伦敦出发,循着文学地图穿行世界。他跟随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漫步邦德街,与福尔摩斯共探贝克街的谜案,在普鲁斯特的巴黎追忆似水年华,又辗转至玛雅神庙和阿兹特克诗歌的废墟。最终,他回到缅因州的童年故乡与纽约的现实居所,完成了一场虚实交织的壮游。80 本书构成 16 个地理节点的文学坐标,既有但丁、卡夫卡等经典作家,也有古埃及情诗、玛雅创世史诗等被主流文学史忽视的文本。这些作品承载着不同语言与文明,在作者的串联下重新流动,如同威尼斯河道般交织成网。书单的构建打破 “西方正典” 的霸权。作者将侦探小说、奇幻文学与严肃经典并置,让阿拉伯女作家、非洲讽刺文学与中国现当代作品获得同等席位。书中收录吴承恩的《西游记》与鲁迅的《阿 Q 正传》,并指出《西游记》与《堂吉诃德》几乎同期诞生,这种时空并置揭示文学跨越文明的共鸣。翻译是这场旅行的核心引擎。作者推崇德里克・沃尔科特将荷马史诗译为克里奥尔语,亲自将刚果作家乔治・恩加尔的法语作品译成英语。他相信翻译不是损耗,而是新生:语言边界被打破时,文学得以在异域土壤繁衍新枝。这种信念投射于本书的创作过程 ——18 位译者组成 “护书使者团”,让文字在 14 天时差中完成跨国接力,最终凝结为中文版近 26 万字的厚重实体。个人记忆与学术洞察在此交融。讲述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的《瓦解》时,作者插入父母在菲律宾传教的旧照;回溯波兰文学时,他提及犹太裔曾祖父的命运:“若家族未移民,目的地或是奥斯维辛。” 这些私密片段让百科全书式的书单沾染体温,证明阅读既是与世界的对话,也是对自我生命的勘探。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父母在路上碰到他们的朋友可以聊小半天而我只会拉着爸妈的手着急向前走后来,岁月悄然揭开谜底那些人,曾是父母青春里最亲密无间的伙伴短暂的相逢后下一次的重聚或许要跨越漫长的岁月长河少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如今,悲欢离合常作客,风吹浮萍无相依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疫情期间诞生的书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疫情期间以网络为工具,以书为向导,走遍多个国家,即时翻译连载。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书,《追忆似水年华》,《十日谈》《魔戒》等等。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从未深入了解的国家和当地的作家与作品。除了目录里提及的书目,整本书里写到了太多的各类图书,能大块的拓展阅读范围。每个作家与作品的介绍简短而有趣,适合碎片化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环游世界的读书之旅

            这是一本包含全世界文学经典的书她起源于作者的若干篇博客文章我通过这本书又产生了读其他书的兴趣从古老的欧洲出发,再到非洲亚洲美洲,有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也有对于我寂寂无名的小说故事。海量的内容适合反复阅读,我用了一个月左右,感谢这个月以来的陪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就是文学版的环球之旅‌

              ‌哈佛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大卫・丹穆若什以凡尔纳式的巧思,用 80 部经典文学作品串联起一场跨越时空的纸上旅行。从伦敦出发,途经巴黎、开罗、东京、上海等地,最终回到起点,每一本书都是一站独特的文化风景。‌一、创作特点‌:‌1. 全球视野‌:打破西方中心主义,融合但丁、卡夫卡、鲁迅、玛雅史诗等多元文本,展现真正的世界文学。‌2. 人文叙事‌:通过文学与城市、历史的互动,揭示语言如何塑造文明,如乔伊斯颠覆英语,策兰回应战争创伤。‌3. 疫情下的灵感‌:2020 年隔离期间,丹穆若什将无法实现的环球旅行转化为每日一本书的文学探险,赋予阅读以行动力。‌二、风格‌:兼具学术深度与旅行随笔的轻盈,既像一份权威书单,又如一封写给文学的情书。中文版(2024)特别收录《西游记》《阿 Q 正传》等中国经典,让本土读者在环球之旅中重识自身文化的世界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只能说,读起来有点费力,很多作者,很多文化不熟悉,只是浮光掠影般,翻过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是有了名人才有名城,还是因为有名城才有名人来,而后出了名。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还是要有大家,才有了人愿意跟随大家的步伐去看一看,找寻一下,他们的足迹,然后感受他们的作品的魅力。八十本书环游地球,都是从这些大家的笔下走出来的地球,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的存在才有了这么多的历史古迹可以让我们追寻。其实,作者在写中国时,却有点背离初衷,中国的好的作品很多,作者只是选择了他认为好的作品。张爱玲、鲁迅等人,我觉得如果写城,老舍、莫言的也是很好。毕竟他们真真正正的在写一座城池,也正因为他们的写作我们才了解到了不同的城市的风貌。济南的景,山东高密的风土,我们生活的地方都有一个故乡,那也是地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不进去 不明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电子书架

                      感觉看完这本书就是对世界文学有一个了解 ,不知道看什么书的时候把这本书拿出来看一看, 就知道要看什么书了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八十本书📚游世界

                        旅行是思维上的游历,这五天通过书籍来体验更广阔的世界,让我耳目一新。躺在卧室游世界,比用腿丈量更累,新的文学目的地不胜枚举。文学总给我们以在想象中转换身份的快乐,我们能毫不费力地把自己想象成任意作品的任一角色,在文字构筑的世界横冲直撞。太多的书不曾读过,就像太多的地方我们没法走到。只希望在看顾自己的园地、在自己房间里周游世界的同时,尽可能去探寻、联结,那些对所有人都重要的事情。而这 “重要的事情” 是什么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书一人一世界,一生一世一轮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项狄成了我的向导。在他人生叙事中表达的密密麻麻的各种观点之中,某次提到 “我亲爱的拉伯雷和我更亲爱的塞万提斯”。我那时对这两位绅士知之甚少,但既然特里斯舛・项狄认为他们足够好,他们一定对我来说也足够好。在校车停靠站点旁边的书店里,我找到了黑色封面的厚厚的企鹅版《巨人传》和《堂吉诃德》,两本书的严谨翻译都出自 J.M. 柯恩之手。这两位作家都不负所望,到仲夏时节,我渴望阅读更多。但下一本在哪里呢?如今有亚马逊算法会推荐你阅读什么,而早年间,企鹅版在封底上,也会根据读者所阅读的书开出一系列预期会吸引读者的相似书目。我渴望找到另一本令人欣喜、拉伯雷式的讽刺,于是我决定读一本标题有着这类暗示的书《神曲》(英文 The Divine Comedy,神圣的喜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