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阿德勒的心理学派是我至今遇到的最合胃口的共鸣书📖
这本书的重点,一直在强调三个观点一,不能通过表面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一个人,而是要从他的童年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成长经历来判断二,人类行为背后暗藏的最大动机为权力与优越感,所演变出的不管虚荣,贪婪,孤僻,或各种情绪都是来自于对权力和优越感的渴望,想超越他人,与社会充满敌意三,解救自己心灵的最佳方式就是让自己拥有社会感,懂得付出和包容,心灵才会是活泼的,才不会如一潭死水停滞不前想想以前的自闭就是因为自己在学校竞选不起任何官职,属于那种没有存在感的人,所以一度怀疑自己也许天生能力智力发育低人一等后面长大了就拼命的寻求存在感,优越感,隐藏的虚荣心等,就是想让别人来夸我,赞美我,巴不得自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我现在明白了自己的人生底色就是深色而非亮色不断的读书让我认识到童年的经历和家庭环境带给我的伤害和自卑但这种懦弱自卑的性格已经扎根于心灵深处,如果解救自己改变自己的话也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变得更理性,清醒,客观,具有社会感,拥有理性和付出精神才能解救自己而不是去学别人的性格,比如企图变得跟外向性格的人一样开朗夸夸其谈等等,如果你企图变得跟别人一样那就是代表着你在排斥你本有的性格特质,你不认可你的性格,你讨厌你的基础性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爱自己呢?性格这个东西一旦在童年时期扎根,就很难扭转其底色,所以内向性格的人如果拥有勇气,智慧,理性的话一样可以发挥对社会和他人的作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理解人性——对每人而言都绝对必要。在本书试图表明,精神源自于一种遗传物质,它既是生理性的,又是心理性的。它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影响的制约。一方面,机体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要求也必须得到满足。人的精神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的,它的发展就体现在这些条件中。进一步研究了这种发展,讨论了认知、回忆、情感和思维能力,最后,我们讨论了性格和情感特征。本书指出,所有这些现象都由不可分割的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这些现象都服从于社会生活的法则;另一方面,它们又都受到个人对权力和优势地位的追求的影响,所以,它们以一种特别的、个别的以及独特的模式呈现出来。本书指出,个体的优越地位目标,经过他的社会感的修正 —— 根据这种社会感在具体情况中的发展程度,产生了具体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性格特征绝不是遗传来的,而是以如此一种方式发展而来的,所以它们适合产生于精神发展起源和资源的马赛克模式,并指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对每个人来说都或多或少地始终存在。这些性格特征和情感都是我们了解人类的极有价值的指示器,其中有许多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讨论,还有许多则被忽略了。我们已经指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野心和虚荣心,这取决于个体对权力的追求。在这种表达方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个体对权力的追求及其活动方式。我们还指出,野心和虚荣心的过分发展会阻碍个体的有序发展。社会感的发展也因此要么会受到阻碍,要么完全不可能获得发展。因为这两种特征带来的干扰性影响,社会感的发展不仅受到了抑制,而且会导致渴求权力的个体走向毁灭。精神发展的这种规律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容否认的。对任何想要有意识地、公开地安排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任由自己成为模糊的、神秘倾向的牺牲品的人来说,它都是一个重要的指示器。这些研究是就人性科学所做的实验,它是无法传授、无法受教的。对人性的理解在我们看来似乎对每个人而言都绝对必要,而且,对这门科学进行研究,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