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趣险之旅,慢茶回味
初中迷上世界名著,看了不少贝塔斯曼书友会丛书,那时就知道马克吐温的历险记非常出名,但 20 年来一直没机会看。终于上周在 "得到" 邂逅了,刚翻完失望中带着不解:为什么这会是历久弥新的世界名著?所谓的历险也不是想像中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探险之旅。固然可以怀疑名著的魅力是否能跨越文化、时代及审美差异,但更可能是这种碎片化的快餐阅读未能品味个中滋味,于是看完先放下。接下来几天意外发现 7 岁儿子不少调皮捣蛋行为和汤姆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回想书中,汤姆和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在脑海里活灵活现,刷墙、教堂起死回生等情景历历在目,几个小孩人性品格高光时刻熠熠生辉,像是看完一部精彩的电影,人物形象透出文字印在脑海,妙不可言!才恍然,或许这就是世界名著的魅力:看完后说不出哪里好,但放久了总能慢慢品出点若有似无的滋味来,啧啧称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集童趣、讽刺、幽默于一体,充满了阅读的乐趣,是一部跨越百年的经典,至今仍是许多国家中学生的必读书目。而这个小小粉刷匠也早已走出了圣彼得堡村,成为全世界的汤姆・索亚。早在 1917 年,这部小说就被搬上了银幕,此后百年间,德国、罗马尼亚、苏联、捷克、墨西哥、日本,都曾将它翻拍成影视剧、动画片。在美国科幻片《天降奇兵》中,汤姆・索亚还第一次以成人形象出现,身份是一位秘密探员。但对于汤姆这群孩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的成年男女这个问题,作者似乎并不鼓励这样的好奇心,他认为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披露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 “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而马克・吐温所擅长的通俗的民间口语、俚语,也让一代戏剧家萧伯纳尊他为语言大师。鲁迅先生曾说,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童年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汉尼巴尔镇上度过。父亲曾当过小店主,因不善经营导致破产,后于一九四七年马克・吐温十二岁那年去世。马克・吐温从此辍学,开始独立谋生。他曾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报馆的排字工,采矿工,轮船领航员,记者等。内战期间还参加过南军。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上期间,他每天凌晨都听到领航员测量水深时发出的喊声:Mark twain,意为 “水深二英寻”,船可以畅行了。这引发了他长大后当一名领航员的愿望。而当他正式开始笔墨生涯时,就把 “马克・吐温”(Mark Twain)当成了自己的笔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