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啤酒还没看到,就先看到大刘
一开始看到《爱生活如爱啤酒》这个书名,我还以为是写德国的风土人情。翻開看了幾章後,才发现是比较偏向中德文化交流及德国出版业方面的文集,正如副标题所说,是 “中国作家的德国文化观察笔记”。在这本文集中作者写下了中国作家、建筑师等在德国的见闻经历,也记录了高立希等德国文化学者在中国的生活。还有作者对中德文化交叉点的一些看法,比如一篇与本书同名的文章《爱生活如爱一杯啤酒》。因为作者的职业,因此本书中很多文章都跟图书出版有关。从而也让我们了解了德国乃至世界出版业的一些情况。比如第一篇《刘慈欣:坐在上帝家里聊科幻》中作者讲述了刘慈欣为了在欧洲宣传自己的科幻作品《三体》等所付出的劳累奔波以及各种问答。作者说道,科幻读者在德国也是小众人群,这跟科幻在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三体》带来的科幻热潮让两国出版业都非常欣喜。她将科幻比作是一辆公交车,“读初中的时候上车,大学毕业就到站下车”,但是 “《三体》出现后,很多人留在了车上”。刘慈欣表示:“现在的美国科幻不再关注星空和探索,把目光收回到人自身的问题。而我还在固执地守着过去的那块科幻阵地”,他也引用了阿西莫夫的一句话:“新浪潮的泡沫终将会退去,硬科幻的海岸会重新显露出来”。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除了黑啤~其实还有很多哦~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是奔着名字来的。我是一个不喝酒的人,但是和朋友去过几次德国餐厅,对烤猪蹄和黑啤上的泡沫非常喜欢~尝起来苦苦的、香香的、绵密而厚实~后来就带着简介里的话题去看书~浅探一下德国与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交往,比如我关心的德国的设计,德国的制造,还有德国的 “强迫症”—— 就是什么都要整整齐齐的~非常合我的胃口~还有就是中国文化如何走进德国?德国如何接纳和看待中国文化和文化人?德国文化的深层状况和肌理如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通俗易懂、极富哲理。 这句话至少蕴含着以下意义: 之一,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们只要活着,就应该坚持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学习,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开拓视野、提升自己! 之二,学海而涯,学无止境,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平凡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要了解、要认识、要探索、要把握的客观世界,则是一个无限发展、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无限时空。我们每个人要想一定程度上,了解无限的世界、认识无限的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去努力适应无限的世界。最方便、最快捷、最实用的路径,就是学习。 《得到》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