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相比前代清代后宫确实称得上宫壼肃清,堵住了所有制度上的漏洞,一方面皇帝通过内务府掌控宫廷事务,皇后处理后宫事务的权力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从在仪制上,禁止臣僚进笺庆贺皇后册立,与皇后有关的亲蚕、外命妇朝贺等礼仪活动也被频繁取消和压缩,同时禁止嫔妃和娘家人接触,基本杜绝后妃和外界沟通接触的可能。对于和后妃关系密切的太监和宫女,皇帝们也防微杜渐,影视剧嫔妃打入冷宫和太监抱团取暖都是假的,嫔妃和太监说笑会被皇帝则责罚,清廷通过不断缩减宫女的服役期限,阻止后妃和宫女建立起稳固的联系。看完之后感到无比的窒息和压抑,但和相比前代 ,清廷又非常有人道主义,规定嫔妃不允许随意打骂宫女太监,宫女三十岁前基本都能出宫婚嫁,没有白发宫女的悲剧,而且后宫没有恶性争宠事件,嫔妃不会在宫斗失败后受到死亡威胁。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清宫戏好是好看,就是有点误人内容很稀罕很涨知识,算是不可多得的读物;行文很严谨,数据说话算是扎实可信。就是有点像读长篇大论文😂看不动了,厚着脸皮从 GET 笔记上借一篇原标题为《与清宫戏中不一样的清宫女性生活》的读书笔记浓缩一下👇“壸”(kǔn)指古代宫中的道路,借指宫内。“壸政” 指的是宫内事务。“宫壸肃清” 指的是清代宫闱以安静和稳定为主。该书第一编 “初入宫闱” 讲选秀制度。选秀制度是清代选择宫廷女性独有的制度。首先,这些女性必须是旗人而非汉人,而且是在外八旗和内务府三旗两个系统内选择。外八旗选的秀女主要为皇室妻女的人选,而内务府三旗的秀女主要充任宫女。对于旗女来说,即使出身底层也可以通过选秀的机会突破阶层的限制而彻底改变身份。秀女入宫后,可能成为后妃也就是主子,也可能成为为主子们服务的宫女。二者的出路是不同的,后妃将终老宫中,而宫女或是在役满之后归家婚嫁,或是受到皇帝临幸而步入妃嫔行列。第二编 “宫壸肃清” 讲后妃制度。清代的宫闱制度于康熙时最终定型。“皇后居中;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 虽然后妃皆出自秀女,而秀女皆出自八旗,所以秀女本应为旗人,但是也有汉女妃嫔的存在。这里的汉女并非出自汉军,而是八旗之外的民间汉女。康熙朝、乾隆朝都有汉女妃嫔。除去汉女妃嫔外,还有蒙古和回部妃嫔的存在。作者讲述了我们最关心的这些妃嫔们是如何晋封的。在妃嫔的晋封过程中,一个妃嫔高升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能赶上集体晋封的步伐,只要能搭上每班车,且自身又能长寿,那么一个妃嫔能获高位是必然的结果。这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妃嫔晋封取决于个人能力和皇帝的宠爱这种情节截然相反。缓慢的晋封制度与为斩断妃嫔与外戚之间联系而实行的宫廷 “内外隔离” 制度是减少宫内竞争与外戚干政这个困扰历朝皇权稳定的顽疾的有效手段。第三编 “金枝玉叶” 讲述皇家公主的 “富贵” 人生。如果说皇子承担了王朝延续的重任,那么公主虽贵为皇族,但是对于重男轻女的皇家而言,公主无论地位和待遇都逊于皇子。公主也有一套品级、待遇和册封的制度,但他们主要是女凭母贵或依赖父皇宠爱。尊贵的出身并不意味着能够拥有顺遂的人生,有很多公主未成年便夭折。有些公主与额驸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在清代 95 位公主中,有 58 位活到成年并下嫁。在 58 位公主中,有 32 位公主在婚后与额驸生活在京城,这些公主的婚后生活是本书作者探究的主要对象。公主的婚姻生活是不幸的,主要原因是身份地位和文化差异。公主的尊贵身份与清代传统家庭秩序的矛盾,使得额驸成为家庭的从属者和寄居者,加之公主府的运转制度使得额驸在公主去世后面临丧失一切财产的危机,这加剧了公主与额驸之间关系的不睦。第四编 “暮年生活” 向读者展示了在皇帝崩逝后,前朝后妃嫔的宫廷生活。这些后妃嫔会搬离紫禁城内路的东西六宫,迁往外路的宁寿、寿康等宫居住。这些 “未亡人” 除了太后外,在未过五十岁前不得与当朝皇帝见面。康熙朝某些有子嗣的太后妃可以出宫养老,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太妃嫔们是在宫中老去。而这些 “未亡人” 也恰在此时会迎来人生高光时刻。他们中有些人会被新帝 “庆隆尊养”。在享有尊贵的同时,也要防范这些 “未亡人”,他们与其他妃嫔一样被隔离封闭在宫廷之中。第五编 “承值侍应” 讲述宫中女性仆从群体。这群女性包括宫女、乳母及各类嬷嬷妈妈。在这群女性仆从中,宫女是通过选秀入宫的,入宫后要经过培训和实习,分配不同的工作,对于那些实在无法胜任宫中工作的会被遣送出宫。宫女在宫中服务到达一定的年龄即可 “出宫聘嫁”。雍正时规定为二十五岁,所以在雍正朝以后,宫中就几乎没有超过二十五岁的宫女了。除宫女外,还有一群已婚年长的妇人,这群人包括哺育皇室子女并照顾其生活起居的乳母、保母。清代汉文档案中 “嫫嫫” 一般仅指乳母;“嬷嬷” 既可指乳母,也可以指保母;“妈妈里” 可以指保母和其他差务仆妇。在乳保之外,清宫中还存在着各种名目的差务妇人叫 “妈妈里”,虽然也是已婚年长妇女,但与乳保不同,他们地位低微,如 “水上” 又叫 “水妈”,是专门担任生火、烧水、洗衣、做饭等事的女性。这些妈妈里遴选的条件是 “无子嗣孀妇”,且年龄在四十岁以外五十岁以内。这里的 “无子嗣” 是指没有年幼的子女在身边。妈妈里进宫后也会享有相应的待遇,他们的服务期限有的长达十几年,对于因病出宫或病故的妈妈里,内务府都会给予照顾。在宫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 姥姥。这群人是专为后妇接生并负责为新生儿 “洗三” 的稳婆,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专项差务。对于这群人,相关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后妃、公主和宫女三个群体是清朝宫廷主要女性群体,对于这些女性的管理,清廷实行的是 “内外隔离” 的制度,使得清内廷的生活较前代更加封闭和神秘。清帝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后宫秩序的控制,确立了宫廷内外皇帝独尊的局面,杜绝皇后与太后为首的女性相互争权夺利而引发矛盾的情况的发生。《壸政》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 “无情”,而非清宫戏中跌宕起伏的戏剧效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乾隆帝一生只有一个目标,即巩固、加强只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皇权。乾隆对于除了原配妻子富察氏外的其他妻妾,包括母亲都表现出很强的控制欲,一切都以为皇权服务为目的,她们的个人意愿是他毫不关心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清廷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无情的宫史。但对富察氏这个心中挚爱,乾隆始终是一往情深。在乾隆心里,这个集美貌与品德于一身的女子,无可挑剔,近乎完美。富察氏病逝时,乾隆写下一首挽诗: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忍诵关睢什,朱琴已断弦。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清廷皇帝又是一个至情之人。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