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形神气质 表里之用

    由于古人的科学认知限制,他们对自然界的伟大的力量产生了崇拜心理,创造了诸神的形象。而会为害人间的魔物,人们必然当作是妖异必除之而后快。结果,人们将一部分存在于自然界的力量加以具象化就变成了供人膜拜的神明;而另一部分就变成了妖魔鬼怪。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中指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 其实,中国的妖怪、妖怪文化历史悠久。有足够的考古证据表明: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对妖怪有了认知和创造。从先秦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将妖怪和妖怪故事记录在各种典籍里,此后历代产生了《白泽图》《山海经》《搜神记》《夷坚志》《子不语》《聊斋志异》等无数的经典作品,使得很多妖怪家喻户晓。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就曾说过:“要考证日本的妖怪起源,我相信 70% 的原形来自中国。” 但是,长久以来中国妖怪的故事虽然丰富,但妖怪的图像留存较少,甚为可惜。出于这样的想法,作者张云便创作了这本《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书中精心选取了 100 个妖怪故事,将妖怪们分为植物、动物、器物和怪物四类,加以润色加工,并特邀新锐插画师喵九,依据原典描述继承宋代简约风俗画传统,以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国风为中国妖怪画像,重磅打造 “现代版《白泽精怪图》”,一幅中国妖怪图像故事山海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听过的故事

      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的一些故事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相似的内容,不同的是,这里记载的是参考文献中的内容,而家里老人讲的时候是一副真诚,似乎真的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者他们见过一样。猫鬼神姥爷的爸爸踩着梯子上房铺盖漏雨的地方,不小心梯子踩塌,踩坏了旁边的一个瓮。当天晚上开始,家里就经常有东西东撞西撞搞破坏,姥爷的爸爸很不耐烦,拿着长鞭在屋里乱抽。第二日,那些东西祸害的更厉害了,其中的一只说,他们是猫鬼神,姥爷的爸爸不仅踩坏了它们的房子,还用鞭子抽断了他们队长的腿。姥爷的爸爸很勇猛,解开裤子开始朝那些东西乱尿,传说,它们怕尿。猫鬼神四散,并诅咒姥爷的爸爸会死在外面。后来姥爷的爸爸当兵打仗,再也没有回过。同样是猫鬼神。村里有个人,逮住了一只猫鬼神,装在了一只面袋子里。猫鬼神恳求:谁谁谁,你放了我,我保证把你家的米面瓮填满。那人答应,并说,不必装瓮,装满屋顶的袋子就行。半夜,猫鬼神连跑好几趟,屋顶的袋子总也装不满,眼看天亮,急了,说:谁谁谁,唉呀,你的袋子太大了,我装不满,天亮了,再装就被人发现了。那人说,够了够了。让它走吧。屋顶的袋子没有底,下面连着瓮,猫鬼神一晚上给它装了三瓮的米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的妖怪

        挺有想象力的一本画册,作者根据古籍记载描述,试着重现古人眼中的妖怪,绘画功底确实很好,而且我觉得也基本抓取到了大部分妖怪的精髓样子。能看出下了功夫,很费心思精神去做的。而且我觉得现在我们也确实需要这样的图文并茂的方式来重新讲解,描述古文书籍,至少这样的方式是吸引我的,让我可以很轻松不排斥的重新翻看古文书籍,毕竟自己之前尝试重读《诗经》,因为无法体会和感悟其中的乐趣,数次半途而废,至今没有完整读完。我佩服作者的另一点在于,我自己深知这样的艺术性表达创作对于人精力的无底洞式的消耗,以及抓不到想要表达的某个妖怪人物精髓时的内心痛苦和煎熬,当然了一定还有某个任务表达超出自己预期时的那种满足感,以及自我感动,这也是艺术类创作的特点,没有思路不满意时脑子里就有很强烈的:妈蛋老子明天就不干了,谁爱干谁干。但在某些自己十分满意,以及自我感动的创作出来后,总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天才,情绪的钟摆就是在两种极端之间反复摆动,让人痛并快乐着。同时对于本书(或者说是画册)我在阅读其中的文字时,总觉得文字的表现和解读远不及妖怪形形象设计的精彩,当然这也是艺术绘画类作品的通病吧,心力和特点放在了视觉表达时的出彩,文字表现的就稍显单薄平淡,各种怪物形象以及内在寓意的解读比较少,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只枣树精的描述,古文里只说了她一百多年来一直在月圆之夜出现,只是静静的看月亮,这里面应该有很多的故事填充联想空间,枣树精为什么要看月亮,是在睹物思人会拜年,回忆漫长树生的往事,还是在吸收月光修炼大法呢,这里面可以联想表现的文字性空间太大了,不过本书全篇文字描述只是简单翻译了了下古文的字面意思,很可惜少了这部分内容的充实,这方面我很喜欢马伯庸的一些作品,只是根据在古文中看的一些零碎片段,一句话,就可以展开联想,重新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长安的荔枝》是这样的,《两京十五日》也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很值得去看。最后我想吐槽一点,为什么古人在创作这些妖怪时,都会认真想象并记录下妖怪是否可食用,清蒸还是红烧味道更好。。。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个鹿精小和尚画的好可爱。

          哈哈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挺有趣,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统文化故事,各种典例让人们可以了解,整理不易,感谢作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神怪

                有点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华历史不同时期想象空间

                  全书分为动物篇、植物篇、器物篇、怪物篇,共选择了 100 种进行介绍,其故事来源于战国《山海经》、晋代干宝《搜神记》、宋代李昉等《太平广记》、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历代作品。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想象空间,作者花费了一定精力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但整书写作上偏于罗列,关于妖怪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还得靠读者重新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妖精鬼怪,四类成 “人” 的意念。看完书分析一下,人类好像都不太喜欢它们,一般有机会不管是否害没害过人都要把它们消灭,这算不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第二,好像所有的成精的 “人”,都只是一种偏执的念,有恨,有爱,有仇,有缘,不过都只是我们对于未知的 “怕”,陌生就可能带来危险。第三,它们为什么都有可以呼风唤雨的能力?为何人不能变成人精,人妖,人鬼,人怪,可能我们心中一直都住着它们,所以才可以放它们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般

                      一般啊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