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得说,看过了这么多经典作品,有四个人物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罪与罚》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堂・吉诃德・拉曼却,约翰・克利斯朵夫,以及这位保尔・柯察金。尤其后面这两位:知道自己应该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而献身的人,虽然也会遇到挫折,但他们是可以一往无前的。历史的部分我比较无知,暂且没办法评判。就故事和文本来说,也能理解为什么会把这本书推荐给青年们阅读,我想在这样的年代它比较能提醒年轻人,你是不是只是在随波逐流,是不是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在浪费光阴。很明显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找到能为之奋斗终生的那种 “calling”,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带来了解放,也带了困惑和虚无。很难讲哪一种人更加幸福,互道珍重,各自前行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时期最畅销的书籍之一,累计发行量高达 1000 多万册。小说以主人公保尔的一生为线索展开,实际上保尔的原型就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所以本书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在书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将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完全倾注在主人公保尔身上。2. 尽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于苏联的去宗教化时期,但主人公保尔是俄罗斯文学传统道德自我牺牲精神的体现。这种普遍的自我牺牲精神,与俄罗斯根深蒂固的宗教情怀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让苏联迅速崛起,也让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迅速回到东正教信仰的怀抱。3. 尽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但是迫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压力,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得不同意当局对小说提出的修改意见,将乌克兰民族独立领袖彼得留拉写成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的土匪,将革命领袖托洛茨基丑化为背叛革命的叛徒。但是实际上,这一切并非出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本意。4. 尽管从思想性和文学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无法与历史上的俄罗斯文学名著相提并论,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强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虽然时过境迁,我们却依旧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感知,在历史的洪流中,当理想与激情达到峰值时,会怎样影响个体的人生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一部以苏维埃革命为背景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但并不是自传,成功塑造了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年少的保尔因闯祸被开除学籍,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得不走入 “人间”。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赤裸裸的弱肉强食,黑暗的社会底层,考验并磨砺着这位性情倔强的少年。遇到了党的地下工作者朱赫来后,革命的种子开始在他心里萌芽,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转折…… 这是一名无产阶级战士的成长轨迹,是一代新青年锻炼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精彩的 “男孩长成为男人” 的故事。小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浓重的励志色彩,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并因此影响了几代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钢铁意志

          在书中看到了主人公的血性,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同各种困难作斗争。保尔随时随地都在学习,读书,想办法提升自己。保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热度始终满满

            当有了理想和追求,人生的生命就变得热度满满。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承受着各种肉体上的痛苦,但是他的不屈不挠始终没有被打败,最终还是在战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钢铁般的意志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温经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自己的感觉,有些经典可以经久不衰,有些经典真的是历史产物。我们要做的是吸取书中的精髓,就像这本书所称的为了理想而奋斗。要抛开书中所描述苦难,苦难是小说的营养,但是却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保护好本钱,我们再来谈理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人激动的书籍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应当这样度过人生: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的时候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距离第一次读这句话已经过去了 26 年,可是读起来还是让人热血沸腾。这句话是保尔一生最好的写照,他为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奉献了短暂而宝贵的一生。除了考虑到当时的政治气候,我们或许也能把保尔这个形象放到整个俄罗斯文化背景中重新审视,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俄罗斯文学中传统道德情感的体现。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尽管这部作品创作的年代正是苏联去宗教化的时期,保尔实际上仍是一个标准的圣徒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于 1934 年,在苏联累计发行量高达 1000 多万册。书刚一出版,就被译介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尤其在我国,绝对算得上是最耳熟能详的苏联小说。在书中,关于人生应当怎样度过的金句,成为一年又一年高考学子争相引用的名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时期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充满坎坷,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青春,带病坚持工作,最终导致双目失明、下半身瘫痪,但他没有消沉,而是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书里的故事就是作者的人生,所以这是一本独特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虽然书中的内容受到特殊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许多内容与事实相去甚远,但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字感知,在历史的洪流中,当理想与激情达到峰值时,会怎样影响个体的人生选择。俄罗斯接受基督洗礼的时间非常晚,直到 988 年才开始信奉基督教。此后,随着罗马教廷的分裂,天主教在西欧占据主导,而东方教会被迫转移到拜占庭,后来又转移到莫斯科。根据这个说法,俄罗斯的教会提出了莫斯科是 “第三罗马” 的说法,认为莫斯科所代表的东正教才是基督教中最正统的。东正教,顾名思义,也就是东方正统教派的意思。所以,信仰宗教的俄罗斯人还认为自己是天选之人,肩负着某种特殊的、神圣的使命。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沉淀后,甚至连不信教的俄罗斯人也怀着某种救世情怀。当然,这种强烈的精神诉求也有消极的产物 —— 大国沙文主义,十月革命之后,苏联进入了无神论时代,但是这种强烈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却保留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苏联建立的,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并跻身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致力于外国文学名著出版,延请国内一流学者研究论证选题,翻译更是优选专长译者担纲,先后出版了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名著名译插图本” 等大型丛书和外国著名作家的文集、选集等,这些作品得到了几代读者的喜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保尔与丽达重逢后谈起自己思想的转变:“我仅仅抛弃了那种用苦行来考验自己意志的毫无必要的悲剧成分。” 这个转变是与冬妮娅分别多年以后才领悟到的,既然用苦行来考验意志在自己看来已经没有必要,当初何必强迫冬妮娅一起出演悲剧呢?保尔最终没有和冬妮娅在一起,是这部作品不完美的完美。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