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个70后香港人的奋斗史

    作者林国沣 1974 年香港生人,87 年父母为回归做的准备,13 岁到加拿大生活,5 年后 1992 年考取了美国的沃顿商学院,93 年申请交换生到北大学习一年,沃顿商学院毕业后 1996 年去牛津大学读法律,毕业后在美国当律师,2000 年下海在香港创立社交网站,之后放弃 26 岁加入麦肯锡从基层做起,经过 6 年做到了合伙人,并继续工作了 8 年。2014 年加入国内资产管理公司诺亚集团任 CEO,5 年后加入现在的对冲基金 Two Sigma 任亚太区 CEO。作者 40 年求学和职业生涯,正是中国的高发展期,作为香港人搭上了祖国这艘大船。全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家长和高中生阅读,帮助自我职业规划。个人看法:13 岁以后,家长对孩子身教重于言教,未来需要孩子自发自觉的去闯荡,珍贵的是自主的激情。(当年北大交换生如同现在去印度),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孩子影响最大,全世界的好学校都很卷,孩子的竞争意识,赢的好胜心最重要。(说教和唠叨只会带来挫折感),自主的选择才能不后悔。男人要到 35 岁以后才能赚到大钱,刚进入职场要注重自我成长,而不是待遇。现在很多家庭为孩子毕业找工作,相亲结婚,购房定居都是枷锁。有眼光的女生如同发掘绩优股,不是看男生的现在,而是看其野心和潜能。世界上永远有白手起家的机会,香港人几次移民潮,选择决定命运。 作者自己有些后悔开发的社交网络没有坚持下来成为扎克伯格,因为他是学霸有退路去麦肯锡打工,这也是学霸的短处。技术再发展,人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沟通能力,多语言能力是门槛,年轻的时候,那些杀不死你的经历,最后将会帮助你。

      3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全篇没有什么太多的干货来教我们怎么做怎么干,但是你却能够从作者的经历当中找到自己的共通之处,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全篇很祥和,就是一个过来人的故事,他所获得的启发他所吃过的亏以及他所复盘的经验。书中有一个标题我很喜欢:“人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思考如何用累计的经验与人脉,正面地帮助和影响社会”。作者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他不甘于成为别人眼中的标签,从香港到加拿大的时候他用 “笨办法”(背词典)学好了英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沃顿商学院,最后又去牛津大学攻读法律。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 “不正常” 的人,明明拥有一次又一次安逸稳定的生活不去享受,而是去不断挑战自我,终身学习。打开本书,看看作者为什么这么 “不正常” 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诚意满满的职场教科书,绝对值得推荐。作者不仅描述了自己职场的经历,重要的还有当时的思考与选择,以及心得与得失。不像是传记,更像是一个精英,很谦虚的,有章法的分享职场经验。这是近年读到的,有关个人传记中,很真实很坦率的一部杰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选择

          以平缓柔和的语气,娓娓诉说着作者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因为年轻人不喜欢说教,所以,他就用成长故事作为主线来展开叙述。以 “让年轻人看到希望” 为主题,作者分享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所获得的成就,因为他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的目标读者群是基于年轻人定位的,因为作者认为 “不要小看年轻人”。关于如何打好手中拥有的牌,找到自己的定位,作者认为应该 “基于身份认同的奋斗目标”。很多时候新的机会不是来自生活的顺遂,而是来自沿途的坎坷。所以,不要害怕困难。你的出色是要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的。这也是华尔街的黄金准则之一。因此,应该迎难而上。降维打击的另类理解:如果你能把握整体的游戏规则,认识到在某个战场赢不了的话,就要换个战场。沟通需要技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需要逻辑,而且需要情感,认真聆听、懂得对方的想法并反馈同样重要。敢于提出异议:麦肯锡有一个独特的价值观 —— 提出异议的义务,即每个人都有义务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因为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所以只要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永远服务龙头企业:麦肯锡的品牌定位,取决于我们曾经服务过什么样的客户。所以,永远服务头部企业是我们的信条。当然,非常有潜力的企业也可以被定义为头部企业。工作需要意义:顾问的工作看起来可能有点无聊,让人烦闷,但当你找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且能感同身受时,你就不会觉得工作只是工作了,因为它是一份事业。请求原谅,而不是请求允许:对于一个新的想法,如果唯唯诺诺非得等到上司批准后再去动手验证,可能时间就被耽误了。所以,与其请求允许,不如先干起来!如果结果证明你的想法是错误的,那么及时主动请求原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花时间去阅读

            一本很好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之谈,获益良多。其中很多经验和教训,十分有启发,值得花时间去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满分

              分享,让我感受到作者的真诚。成长,不是线性,而是个曲曲折折的复杂过程。因为有格局的分享,会让愿意进步的人不再彷徨,不再迷茫。一定会。很棒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星推荐,真诚分享

                如题,特别是对于个人身份的认同部分: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香港人,我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地方是中国香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给初入职场,彷徨无助的年青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林国沣的个人经历十分丰富,就读的学校和供职的企业也是如雷贯耳,人脉资源丰富,可以说就是大家所说的人生赢家。这样的牛人也是不断走出舒适区,从自身的优势找出差异定位,顺着潮流大势不断提高自己。这样的人生让人羡慕,即使这样他也在不断反思自己没有坚持,忽视人脉建设,没有进步的时候没有及时退出。我们自己的事业规划可以说是随着单位随波逐流,没有去追求事业和内心的勇气和资本。看看牛人的人生总结,也算是树立了一个参照物,开开眼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小见大

                      我一直认为,读传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虽然这本书可能并不能被称为传记,因为它比较简短,只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上学和工作的经历,但为正是这些经历,能够让我们受到启发!比如,在作者上学的这段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到,国外在财富管理写方面的教育上要比国内领先!我们看到这群求学者,在上学期间,就已经想明白自己要去哪里工作,自己就会在有意识的积累!我们通过作者的工作经历,能够发现这些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在快速的发展!可以说,财富管理行业,真的是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但这样的时代,对于很多本土的财富管理者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快速发展的时代,那么这样的时代,一定会诞生出类似于国外黑石集团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