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咱的政府,一直在努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大型城市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型城市中,养老问题并非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例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老年人失去了他们的家庭和社区支持,这使得他们在退休后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同时,由于大型城市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许多养老金不足以支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地在完善进步,但随着大型城市的快速老年化,庞大的老龄人口对大型城市来说,确实也是不小的压力。大型城市养老难的问题,也反映出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然这问题非是只有我们独有,放眼世界各地,既使是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虽然号称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 (此处存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本《大城养老:上海的实践样本》中,就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市正在探索创新完善养老服务的模式。上海养老事业在探索中起步,在起步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起,就全面启动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1992 年,市政府实事项目首次将送餐、定期送医上门等为老服务项目列入其中,之后新增养老床位连续 20 年列入市政府实事;1998 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上海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并形成了一系列养老地方性标准和规范;2001 年,在全国最早出现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2004 年开始,又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逐步形成 “六助” 项目,大规模开展上门服务,成批量建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助餐点等设施。同时,“老伙伴计划”、“适老性改造”、“喘息服务”、“护老者培训” 等多个项目的实施,着力提升家庭自主照料能力。到 “十二五” 末,上海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此外,上海市政府为了提高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和普及性,还在持续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缓解老年人经济压力和家庭照护负担。这种保险制度旨在为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两天听到邵恒头条介绍人口普查的事情,感谢得到 app 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总体感觉上海这个大城市率先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上海这近 10 多年的摸索和各种实践是非常成功的。他们的养老政策和措施也越来越细化,而且从各个方面关怀了老年人的精神物质文化和保健需求,比如医院和养老院相结合,还有智慧养老和居家养老,组织社区里的人们互相帮助和支持。上海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关怀老人的方式和方案,有想法,有行动。我在近几年前就想到将来一定是居家养老和智能养老,没有想到在今天,其实上海就一直存在着。真希望在北京或者是其他的二线三线城市,能享受这样好的养老待遇我感觉上海的居民非常幸福,非常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向上海去学习,学习他们这种博爱和做事情踏实,落实到位的精神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