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5.0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是好书,

    这本书,得到电子书会员也是要付费才能读的。而且是按原价 66 元的价格。同样的版本,其他地方是会员免费读,买的话 26 元一本。读库熊猫君这还是有得到账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代表作

      格林以自己 1938 年在墨西哥两个月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权力与荣耀》。此书曾因 “堕落的神父” 受到宗教法庭的查禁,但也被评论界视为格林尤为重要的代表作。书中,格林关注的正是现世的 “人” 的宗教,即在人性的困境中叩问信仰,寻求现世的真理。翻开本书,或许也能让你找到并坚守属于自己的 “权力与荣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墨西哥荒芜的烈日下,一位满身污点的神父逃亡在路上,兀鹰飞过。一路上,神父不仅要躲避迫害与追捕,也进行着欲望与道德的激烈斗争:是弃绝神职的权力,堕落地偷生,还是坚持信仰的荣耀,在死亡边缘挣扎?神父既不坚定也不彻底,但最终他必须作出选择。而权力与荣耀拉扯着他的灵魂,直到一个更高也更危险的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再多的低级红也比不上厉害作家的高级黑

          本书的前 60% 我都在昏昏欲睡。但在这之后急转直上。之前的所有人物和事件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铺垫和伏笔。其实读格林的宗教小说, 你永远都不知道作为一个天主教徒,他的写作对宗教是否是一种高级黑。本文中的神父,在走向生命终结的过程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佛教徒以身饲虎地大彻大悟。而更现实的他作为天主教的神父却是向一个个贫穷的教徒讨价还价地收取每一个儿童受洗的费用,因为这是宗教的正统,更因为他对酒精无法抗拒的私欲。在看过梵蒂冈那美轮美奂的金箔教堂,我不禁佩服教廷的非凡的敛财手段。教徒在弥留之际,他生一切的罪恶都可以用告解清洗,捐献金钱就可以赎罪。这种操作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等价交换的 “公平” 生意。神父们肩负着隽永的信仰, 来开疆拓土,传播宗教。上层的教廷负责运筹帷幄。他们合作无间,分工明确。而信徒们被灌输 “身负平白无故的罪,是无论如何都要赎罪的 (连运动健身的肉体的疼痛都被解释为身负的原罪)”。正是因为这种宗教,西方人可以在历史上心无旁骛地殖民,去烧杀抢掠,侵犯他人的意志。 只要定期向神父告解,然后破财消灾,就可在死后和天使和上帝同在。而殖民地的人们却被灌输了他们的灾难源于原罪,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在死后得到永远的安宁。所以书中设计的印第安男孩,在被用来挡枪而身亡后, 他的母亲尝试寻求神父的帮助的桥段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谬。这些也许是格林的局限性,但我更倾向于是他的一种高级黑。威士忌神父,这种有堕落人性的人物设计的更加真实。他的殉教源于他的信仰,但很大部分因为他人性的软弱。他在信仰和求生意志中煎熬,又无法摆脱堕落的酒精依赖。相对与他的书中的另一个人物,中尉却是一个平铺直叙的 “好人”。他也有自己的坚定的信仰, 并以此为目标残暴地执行(以无辜人为质,逼神父现身),他的信仰是自己的祖国。但他分裂的另一部分(人性)却会给落魄的陷入拘留所的神父(中尉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落魄的酒鬼是神父)一点钱救济。也许这就是他还未沦为国家机器的的最后一点挣扎。书中两个主人公的结局:一个真正的解脱,可以得到他心心念念的 “圣人” 的头号。另一个在路上轻快又执拗的继续行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都已经到了尽头,这时候他才知道,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 —— 当个圣人。《权力与荣耀》之所以成为公认的格林杰作,是因为这本书直接揭示了人物灵魂,展示了价值冲突。读得越细,越觉得触目惊心。上帝面前的神父,在世俗世界里,是一个私生女的父亲。两种身份的相互抵触,无论选择哪种行为方式,都不能使自己的行为与身份相符,而上帝的一再缺席,也没有给天主的代理人神父任何启示。小说后面神父深陷信仰的世界不可自拔,他认为是自己的罪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格上的污点,因而失去上帝的眷顾。当我们追随神父逃亡的脚步,感受神父的怜悯与宽容、人性与神性的冲撞时,人物刻画的张力就非常明显了,神父在压抑人性情感,换取自以为是的道德胜利。小说写于 1940 年,灵感来源于格林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在墨西哥的旅行经历。墨西哥政府和中尉象征着权力,他们利用国家机器推行宗教迫害政策,教会和神父的殉道之旅则象征着荣耀,两者处于对立的状态。而那个时候的墨西哥,任何人都没有遵守契约的动力,只要认为对自己有利,就可以随时撕毁契约,甚至可以随时对他人施加暴力,也许权利是约束宗教的一切外在行为,但人们有一种内在的宗教权利,有形成自己信仰荣耀的权利。《权力与荣耀》让我想起康德的四条道德规则,第一条是不要骗人,也就是诚信,抽象地说,是不能拿别人当手段。第二条是不要自杀,也就是不要拿自己当手段。这两条叫消极义务,就是绝对不能做的。第三条是要发展自己的才能,这可以完善自己,抽象地说是以自己为目的。第四条是去帮助别人,这不是为了获取回报,而是自己选择的道德义务,也就是以他人为目的。这两条叫积极义务,就是需要努力去做才行。权利不同于法律,墨西哥政府用道德名义去胁迫他人,也就是道德绑架是严重的不道德,就在于违反了道德的基本法则。《权力与荣耀》将开头的题目给出了答案:神父是个圣人,在明知权力陷阱,却也慷慨赴死,他给生命、给自己了一个答案,殉道,这就是最后的荣耀。而当我们面对权利与荣耀的选择时,会不会也像神父一样坚守内心的荣耀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权力与荣耀

              这本书对南方的读者真是不合时宜。《权力与荣耀》这本书似乎自带 BGM 的,从翻开书本第一页开始,整个阅读氛围就是笼罩在墨西哥的炎热气候中。空气被炙烤产生的热浪,白得刺眼的阳光,光秃秃的地表,几只秃鹫几丛被烤得焦黄的杂草…… 氧气被蒸发干净的静。故事推进得极其温吞,就像整本书带来的酷热已经把人烤蔫了,思维和行动都是迟缓,沉在凝胶中行进。一直在想,这本书为什么叫《权力与荣耀》。本书的故事线索清晰明了:墨西哥的宗教迫害下,当地的最后一位神父在警察追捕下的逃亡生涯,以及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遇。总之,和我看到书名《权力与荣耀》的时候脑补的宫廷、战争、商战等场景下的关于权力与荣耀的争斗全无干系。权力。我想是每个人应该有的生存、救赎、幸福、信仰自由的权力。在书中描写的残酷的政治、经济现实中,神父、警察、信徒、普通民众都过着严酷的生活,就像面对墨西哥的酷热一样,所有人都只是麻木的熬着。就如同书中经常出现的那句,我们早晚都会死的。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熬到解脱的那一刻。荣耀。书里并没有带着光环的英雄,哪怕这个坏神父最终选择成为一名殉教者,也算不上是位英雄人物。格雷厄姆・格林在《权力与荣耀》中把人性的复杂刻画得淋漓尽致。神父是神职人员,他有教规教谕的限制,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他不是经典里描写的圣人,他也带有人性的弱点。还有书中出现的其他小人物,人性的恶都毫不掩饰的在每个人身上展露。那么荣耀什么呢?荣耀的光辉就在于,神父在逃亡过程中心灵的缓慢、曲折的转变,在于作恶的人偶尔闪现的一点点善念,在于孩子尚存的纯真和懵懂。在于,在巨大的虚无和无望中还能寻求的那点希望。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