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父母的经验之谈

    作者苗炜 68 年的北京人,北师大文科生,作为三联的付主编文笔不错,大致的同龄人,看到他写的小时候玩瓷片,家里 2 毛钱肉炒蒜苗还挺亲切的,同为 48 岁做父亲,这个年龄的男人才算成熟,做父母也需要学习,太年轻又在北方传统严父慈母的氛围熏陶下,大多数其实不知道怎么做父亲,只有年近 50,才明白世间什么是重要的,没了火气多了平和,好的教育确实不能像木匠要象园丁,成熟的父亲和孩子分享的是经验教训。认同作者这句体会:有钱人鄙视穷人,这种鄙视穷人往往能感觉得到,有文化的人鄙视没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人往往感受不到,因为他不敏感,而敏感这事是需要学习的。现在我们承载着农耕文明家的传统,又面临工业化城市化注定的家庭解体原子化,老年儿孙绕膝的场景不可能了,儿女相伴就短短十几年,感恩珍惜。书中作者回忆一次在高雅场所掏耳朵,被人提醒感到不堪,我们这一代文革红小兵从小批黑修养,现在要想把孩子往贵族路上培养,任重道远呀。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有智识、有审美、有道德的生活

      💌序言:妈妈的话没错,生孩子的那一刻,突然就理解了做母亲的感受。心疼自己的母亲,也发觉长大后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不觉得会生出一丝丝害怕。有了孩子,也更应该多爱爱我们的老小孩们啊!💌智识的生活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教育总是提倡简单有趣,那么孩子学到的也就是一些肤浅的东西。” 找到方法,保持一颗旺盛的好奇心,“在知识的探求中获得满足,这事儿特别来劲。”💌审美的生活非常同意:“人生最重要的三门课不是数理化,而是音乐、体育和美术,你不仅要在学校里学这三门课,离开学校还要接着学。” 要热爱生活,热爱运动,欣赏音乐,欣赏艺术。保持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也需要消极一下,酸甜苦辣不就是它的颜色?💌有道德感的生活不妄加批评人,不卖弄自己,时刻保持低调。育儿育己,成长就是修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孩子一起成长,用书信的方式

        苗炜老师的这本《给大壮的信》,值得一读。用书信的方式给予刚读幼儿园的儿子各种关于成长路上的忠告。也在回顾和复盘自己过去的生活。这是一种难得的亲子互动,与孩子一起成长,让关系多了一种可贵的融合和成长。我们总说父爱如山,很多时候父亲总是沉默寡言。有些人会以身作则,用行动证明,但要靠孩子自己去感悟。而这种对话的方式多了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温暖的人,因为从小就生活在有爱的环境里。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若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孩,也要用书信的方式,记录 TA 的成长,也记录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作为至亲,能做的就是展开双臂,真心的拥抱彼此,做彼此的港湾和牵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品总会品出滋味

          和作者年龄相仿,通过作者又体会了一下自己的童年,跟着现在细细体会那个时代的人,事,物。越老越活的细腻了,希望我也能像作者一样在当下好好陪护好母亲,和她一起回忆一起走过的点点滴滴。和妻子通过一些事感受父母的不易,总结经验让自己做好一个好父母,好丈夫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向往过一种审美的生活

            这本书是苗炜老师写给他孩子的 38 封信。看完之后引发我思考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过一种审美的生活。


            说来十分惭愧。如果审美是一种能力,我觉得我极端缺乏这样的能力。认识美和欣赏美是两件事情。画是美的,让我说好看在哪里,我说不上来。可能是画得像?可能是颜色用的好看?或许也只是惊叹于画家如何在一整面高墙大小的画布上画出几百号人?可 “美” 作为一种感觉,我没有感受到。
            《西方艺术课》听完了,也看了关于艺术的几本书,虽然记住的东西很少,但是能查到的东西很多。带着搜索引擎去逛博物馆的我觉得自己更博学了,可是那种对美的感知力,依然离我很远。
            它们 “本应该” 很美,可是我感受不到。
            你或许说,不必强求啦,美是主观的,每个人心中有每个人自己感受到的美。曾经很长的时间里我也是这样劝自己的。于是对于那些景物描写的段落我就跳过,对于细节描写的段落我就跳过,对于情绪描写的段落我就跳过,对于大段毫无意义的对话我就跳过 —— 我觉得不美,所以我不看,不欣赏。我在 “等待” 我能欣赏的来的那一份 “美”。
            “美” 不是等来的。甚至这种 “审美个人主义” 的视角可能都有问题!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全时代所有民族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审美倾向,是这些审美倾向塑造着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发展也在反向滋养着艺术和 “美” 的具体形象。
            审美说到底是一种建立连接的能力,就像和人交朋友,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理解。读书、听音乐、看画,都要这样。投入,放下自己,然后才能去感受。回忆一下和朋友聊天兴致起来到忘了时间的那些经历,我们是不是没有所求。审美也是一样,美是立体的,如果非要看出点东西,反倒把它压扁了。
            圣诞节的时候去了罗卡角,那是欧洲大陆最西端。我拍了一张照片,两片蓝色拼接而成,上面是天下面是海。我不知道那是不是 “美”,但我分明感受到了苗炜老师所说到的 “崇高感”。那种感觉,让自己瞬间脱离了自己的肉体,忘了自己的存在。
            最后照例分享一段原文:
            “我不知道将来你会不会读金庸,如果你喜欢,我想你该看看明河社的那一套《金庸全集》,读完那三十六本,你应该不害怕繁体字和竖排版了。如果你不喜欢呢,也没关系,世上好小说还有很多。但是,你一定要听听音乐。听听格利高里圣咏,听听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听听马勒,还有瓦格纳的歌剧,起码听听他的前奏曲,你会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升腾,青天一碧,万里无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孩子是父母的,也不是父母的。

              二刷苗师傅的这本《给大壮的信》,总有些话语让人迷恋,恋恋不忘。1. 享受些自然美景,深处其间,其他的留给自己的眼睛、鼻子和耳朵。2. 梦想,身体,流浪。人,还有不少东西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3. 你想以怎样的姿态示人?我想以自己的模样示人。4. 一个观察,一个仔细的观察,是多么的了不起。5. 生命中的某些瞬间总能填满我们的心脏。6. 尊重人的个性,永远宽厚。做个宽厚的人。7. 成功固然重要,金钱也使人快乐,但也要有享受的能力。8. 孩子自带剧本来到世界,希望你演好自己,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福的大壮

                满满的父爱与关怀。幸福的大壮,有这样一个细心的父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若为云,我且作亭,可好?

                  育儿育己。须臾练习。希冀与惶恐并存。思考和传承同行。生机勃勃而又小心翼翼。有很多爱,自呱呱坠地的家庭,蔓延繁盛。有很多瞬间,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在意其中有自己彷徨的身影。有一些故事,写他写你写我,写天写地写时,也写不完期许,如爬山虎般的倔强。好在世上人皆有爱。捧着读着这些故事,没准,也总会想起关于自我、关于自己爱的人,还有自己被爱的样子。爱,原是狭隘的、微末的,经不起问答、观摩和搓揉。而它偏又甘如细水、欢喜温暖,当它成了云朵,便会有人爱看了。它们生猛,随变,表面柔软,内里火电。恰似充满渴望的我们。看着看着,终会发现,云在天上,方才自由。智识,审美,道德感。大壮是幸福的。他有老苗,有李天仙,有铁蛋哥哥,有未来。我们呢?我们有这本书。书中,有我们的大壮,有一起爱他的人,有他得到的一切,以及他可能拥有的世界。想到此处,恍然有悟:原来爱,是永无标准答案的练习题,还着什么急费什么劲去偷看别人的卷子呢?如此这般,爱若为云,我且作亭,可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父为母,用心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掏心掏肺向孩子展示自己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经历的糗事,给孩子或提醒或希望或鼓励,人间乐事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大壮的信—老父亲的心里话

                      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长大成人,记录了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上小学,到孩子步入社会,老父亲呕心沥血,借用许多 “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长辈”,来讲述经历,帮助孩子以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不在迷茫,不知所措。字里行间充满着爱。最让我心动的就是从出生记录孩子的时刻,舍不得删出相册。我想,这也是多年以后的我也会做的事情。智、美、品、家、爱等等,这些都是父母给予孩子最美好的人生要素,这些 “纸上的希望”,深藏于父母的心底,安静而又热烈。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无私且不善言词,人生也不是想象那样的,它缓慢,混乱,没有那么强的逻辑,有很长一段时间摸索不出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要多努力,才能成为好父母?

                          如果说父母是种职业,那么显然大多数父母都是无证上岗,因为并没有一个名为父母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机构来教导人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可若你成为了父母,又想成为一名好父母,那么光凭着满腔的爱还不够,你还需要学习具体的技巧,这些技巧散见于众多谈论父母子女关系的书籍里。看一本是不够的,你要看很多本,随着子女成长的步伐,你要同步修炼自己做父母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的人生经验加人类之子的启蒙教育

                            听苗炜老师解读自己写的书《给大壮的信》,直呼过瘾!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细腻的爱

                              同是父亲,希望拓展包助我给孩子留下更多温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完触动心弦,老爸用心良苦的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认知过程,以及成为人父之后的心路历程和孩子的成长过程结合在一起,同时又把点点滴滴和自己整个家的发展揉为一体,为儿子今后的成长提供多方位的思考。好书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给孩子,也给所有人。

                                  一个父亲碎碎念似地讲述怎么生活、怎么学习、怎么做人,夹杂着对自己儿时的点滴回忆,充满温情。书中能看出对儿子的期待、担忧、莫名的激动、和偶尔的骄傲。而收信人大壮小朋友,现在不过才几岁而已 —— 其实这本书是写给每个人看的。


                                  每封信的主题,无非是智识、美育、道德、情感这些老生常谈,看似很容易变成鸡汤,但苗炜老师的讲述一点也不鸡汤,甚至偶尔还有点毒鸡汤的意思,甚至还有脏话。然而读完之后就会觉得,有一点脏话其实没关系的,反正即使你不说脏话,孩子也自然会在别处学会。但这一点点脏话带出来的,正是最珍贵的品质:真诚。不仅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真诚。
                                  这种真诚,就是我读完全书最大的收获。因为是给自己孩子的信,所以不必阿谀奉承什么,不必遮遮掩掩,不必假装政治正确,不必口是心非。只是用最真诚的态度告诉孩子世界的真相,以及什么是真正的高尚。
                                  我女儿现在一岁半。我想,等她大一些,能顺利看书的时候就行,那时候我一定会让她读一读这本书。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万事非体验不为真”。他说:你几乎不可能想象爱情或饥饿是什么样的感觉,除非你亲身体验了它。我希望,当这类体验降临时,你手边有这本书,会带你把它们放进一个大语境,让你明白你并不孤独。所谓理性,就是在某几个公理之下,可以推导出一个又一个定理,每一个定理都是可以推导的,这就是世上最讲道理的事情。我在数学归纳法中看到了理性的光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受益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给孩子的信,也是写给父母的信。520,一起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大壮的信

                                          2022 年第一天读完这本书,感觉是美好的,书是苗炜老师写给还未长大的儿子大壮的,书里写的很多感受和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大多数人是可以找到共鸣和一些帮助的,我最大的感受是夫妻关系还是要以爱情为第一考虑因素,这是从作者对生活的描写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我坚持认为爱情是伴侣关系良好的前提;其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基础的物质需求满足了以后,决定幸福感的主要还是精神生活,对生活的敏感度,在认清生活真相的基础上依旧能够热爱生活的人是幸福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