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山河破碎思故园

    “陶庵梦忆”,用大白话解释就是 “我的回忆”。张岱在国破家亡、回天乏术之时,只能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治愈自己的满腔悲愤。细看张岱的生平,是不是像极了大观园里的贾公子?他们都出身钟鸣鼎食之家,张岱祖上四代高官,贾宝玉生在 "白玉为堂金作马" 的贾府;二人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家族变故,张岱在明清易代时散尽家财,宝玉目睹贾府抄家衰败;他们都对世俗功名不屑一顾,张岱自称 "纨绔子弟",宝玉厌恶科举仕途。最动人的是他们文字中的 "黍离之悲",张岱在《陶庵梦忆》里用浓墨重彩记录旧时光,宝玉在大观园题匾作赋时总带着恍惚的诗意,都像在为消逝的美好唱挽歌。他们也有很多不同。《陶庵梦忆》是张岱用真实的文字,用血泪书写的回忆录;而宝玉是曹雪芹笔下的虚构人物,他的故事是精心编织的寓言。张岱在国破家亡后选择隐居著书,用散文记录时代的伤口;宝玉则在红尘中勘破世相,最终出家完成精神的涅槃。张岱的痛苦是历史的厚重回响,宝玉的悲伤是人性的永恒叹息。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说,“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张岱也许是想说,好梦总是容易碎,但对美好的回忆,却能跨越千年,治愈一切不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整本《陶庵梦忆》,也就是在描述一个痴相公,以及其他一大堆 “痴似相公者”。回想少年盛世又末世的时节,自叹痴,自叹惭愧,看似悔恨,却也自矜自傲,却也因此有了空寂中见热闹的文气。他虽然说自己老来颓唐,是年少时富贵的报应,还动不动 “惭愧惭愧”,看似谦谨,却也不忘带点傲气地,炫耀自己的癖与疵,以及那些与他一样有癖有疵,“痴似相公者” 的人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书既是明末落魄文人的生活记录,也是一部晚明社会的 “清明上河图”,兼具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