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直面死亡的勇气
作者坎贝尔以记者特有的冷静笔触,深入走访了 12 种与死亡相关的职业。从传统的殡仪员、掘墓人,到少为人知的犯罪现场清洁工、死婴助产士,再到特殊的行刑者与冷冻学机构工作者。她不仅描绘了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更深入探索了从业者的内心世界。比如那位告别艺术拍卖行业转行殡葬的从业者,为罪犯雕刻死亡面具的艺术家,以及那些为无法存活的胎儿 “接生” 并留下足印作纪念的助产士。这些真实立体的行业群像,揭示了人类隐藏、纪念或规避死亡的不同努力。作者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式,将这些职业展现在读者面前,没有过度渲染,也没有刻意淡化。作者在死亡中发现了别的东西,“就像潜水表和儿时卧室天花板上贴的星星一样:你必须把灯关掉,才能看到光芒。” 这种光芒或许就是对生命本身的珍视与理解。书中还记录了许多温暖细节:尸检技师在逝者身上寻找可能对遗属有价值的遗传病线索;执业十七年的刽子手退休后为废除死刑而奔走;灾难善后服务公司如何尊重不同文化的丧葬习俗。作者最终学到 “足以改变一生的知识:我们需要在心中为死亡留出一席之地,将死亡纳入生命的完整图景。” 这种完整不是消极接受,而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认知,从而更加珍惜当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终将走向何处这本书是不多见的讲与所有的死亡之后的人打交道的一群人。他们是真真切切的服务着死去的人们,但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一群人,也或者是我们比较忌讳而不愿去谈论,更不愿成为其中之一的一个群体。可是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很多死去的人才有了最后的体面,有被尊重的对待,获得最后的尊严,直到与这个世界彻底的告别。作者通过连续不断的走访,采访和死亡产业有关的各种工作者,而且亲自深入到一线,到实地去体验、观摩和感受他们的一线工作。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这种切身的体会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冲击和心灵触动。就像你真的经历了死亡一样,你会被某些东西攫住,你会难过,你会悲伤,你会痛苦。这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体会。这本书深入有关服务死亡人们的一线,去到现场,给你直观的了解各种与 “死亡” 打交道的产业,了解各种产业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从而也能了解到他们自己的内心和自己对 “生命与死亡” 的理解和看法。“殡葬承办人”,他们是接收死者的人们,给他们做最后的告别提供帮助,是死者的家属可以依赖和信赖的告慰场所。“解剖服务人”,解剖好像是法医的工作,也是帮助人们找到死因的最大帮助者,也能通过解剖教学,获得知识,给后来者提供帮助。“死亡面具雕刻师”,这是一种小众的工作,一个很少的人从事的工作,他们雕刻死者的面庞,可以有真实立体的物件,给于纪念和祭拜。“灾难遇难者身份确认服务者”,他们总是参与重大自然灾害遇难者尸体搜寻与确认;提供人类毁灭事故死亡人员的身份确认与搜查,哪怕只是一点点躯体残渣,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犯罪现场清洁工”,每当有人被杀害,当尸体被拉走,总有当局或者家人需要把被害人停留的现场清洗干净,还原到本来状态,让这个地方可以继续为其他人服务。“行刑者”,这是一种不太能见得人的工作,他们往往隐姓埋名,就连自己的妻子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和工作任务。他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负罪感。这是一项艰难的事业,你需要强大的内心去完成你的工作。“防腐师”,很多人死后尸体需要保存更长的时间,可能是为了查案寻找死因,可能是为了等待葬礼的时间,也可能是很多其他原因;等等这些,需要他们的工作能让尸体保存的更久更好,就像睡着了一样。“解剖病理学技师”,他们可能会把尸体掏空、切片、缝合,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个恐怖的工作。他们在这里把死者剖开,又把他们组装好,他们面对着这一切真实。“死婴助产士”,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职业,他们就是为迎接死亡而时刻准备着,这些孩子在到来之前可能已经死掉,或者来到之后,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结果还是死亡。“掘墓人”,人们死去之后,不管是尸体还是骨灰,总是希望有一块地方可以埋葬,可以给后人来祭拜的地方,他们就是挖坑的人。“殡仪员”,这是一个把你化为灰烬的工作者,等你的葬礼结束之后,被推到火化炉旁边,等待着被烧成灰,是他们把你推进去,开火烧掉,又把你化成的灰收集起来。“冷冻学机构工作者”,这是一个有关希望的机构场所和服务者,当你死后,你希望保存你的尸体,以冰冻的方式,保存几十上百年,或者几个世纪。以期待技术的进步,在某个可操作的时间点把你 “复活”。这是一个有关希望的工作。我们可能很少,或者从不知道,有这么多跟死亡打交道的职业和岗位,这是一项有关死亡的产业调查,也是深入死亡产业的第一线,让我们如此近距离的看到死亡,了解死亡,了解死亡产业工作者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的心境。死亡无时无刻都在发生,死亡产业工作者也在坚守自己的岗位,服务着 “死亡” 体面与尊严。生命是高贵的,也是短小的,而我们最终将走向何处,那都是一个相同的宿命。虽然过程各不相同,但 “死亡” 已经给出了最明确的解答。希望到那一天,守在终点的人是可信赖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守在终点的人》讲述的就是那些与 “尸体” 的故事。看的时候在想,集体性事件,既然已经死了那么多的人,有必要再扒出来,好好的拼一拼?不是,死者为大,早点入土为安吗?面对泡发的,支离破碎的,无法辨别的,真的每一次都是有必要的吗?想不明白,所以就不想了。死者为大吧!守在终点的人,他们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常常与尸体做伴,会不会做噩梦呢?心理会不会扭曲,要知道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最缺的就是心理辅导师,而他们总是处理极端情况,他们的心理建设是如何做的呢?书中未讲,我想这也是一个可以去探索的问题。不过,从只言片语可以了解到,很多的场景并不受 “欢迎”,不过,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是比较认真的。死者为大吧!看一本书,开一扇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