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它与新教伦理是高度伴随的关系。高度伴随指的是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是经常出现在一块的,但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这种联系之下新教徒的工作观与财富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入世苦行來確信預選

      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我希望透過韋伯的著作更深入理解資本主義,特別是基督新教,尤其是加爾文教派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關係。在看完後,除了原先對加爾文教派的入世苦行既有的基本認識之外,我還深刻的學到了韋伯對於理性擴展的描繪、對思想的追朔以及深刻的提問方式。我只能說,韋伯的思考與追問方式實在是深刻而細膩的令我非常驚艷。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簿記在天主教與加爾文教派的對比:在天主教的懺悔中,信徒記錄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完備而不漏的反省和懺悔;然而在加爾文教派,這種記錄行為的做法卻轉化成某種對預選仔細的「合理性」的檢視。雖然兩者行為在形式上類似,但動機、結果與之後造成的社會結構的影響卻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巨大的差異給我很深的啟發。更讓我讚嘆的是韋伯的學術方法與探究精神。他不僅提出著名的入世苦行的結論,還深入追問為什麼人們能接受如此嚴苛的教義。加爾文教義中,唯有少數人能被選中,且這一命運無法改變,這種不容改變的信仰如何被接受?書中給了相當完整的解答,但我在此不劇透,推薦大家自行閱讀。韋伯在書中也對路德宗與加爾文宗的比較做了深刻分析。路德宗較偏向體驗式的宗教實踐,並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認為上帝的選擇是可能改變的;而加爾文則強調理性一致與上帝計劃的不可改變,將其信徒的行為框定在理性與身份認可之下。加爾文教徒認為,花費和職業選擇應符合上帝的揀選,也就是天職的呼召。任何不符合這個目的勞動或花費就是浪費,除非不花時間且不花錢。更極端地說,安逸、夠了就好的心態是種頹廢的浪費,即使不勞動就有足夠的錢,也該勞動來為自己的天職負責。此外,書中對宗教改革中的「Calling」概念、理想型的分析以及三元對比方法的使用也讓我印象深刻。這裡的三元是指韋伯透過天主教、路德宗和加爾文宗的比較,結合歷史事件與世俗動機的演變,並引用富蘭克林、巴斯克等具體案例的拆解。上述這些都讓我對韋伯的思想以及資本主義精神的理解與影響有了更深的體會。最後,這本書中的插圖也深得我心。書中有許多工人、博覽會、路德以及木工廠等情景畫面,讓我更容易進入書中所講的時代的世界,仿佛身臨其境,這是其它本翻譯本所沒有的,我特別喜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回应

        看得不是很懂,这本书被经典化,殿堂化了,门外汉的我,只是在失眠的夜里粗略浏览 —— 本意是枯燥的内容可能更好催眠吧。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唯物主义二元论,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马克思韦伯认为,经济活动和上层思想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单向的。经济活动可能决定上层思想,但反过来,上层思想也可能影响经济活动。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卡尔马克思的理论,只是通过论述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潜在影响,开拓了另一个思路。这本书先是描绘了马丁路德(Luther) 对传统天主教伦理道德的颠覆,然后分析了加尔文宗对这种颠覆的进一步演化,最后以英国清教徒的一个典型人物 Baxter 来阐述了禁欲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潜在联系。书中强调了,经济改变必然是多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可能是所谓的 “资本主义精神” 单方面作用的产物。所以书中探讨的是,宗教因素是否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和传播有影响?有多大程度的影响?这个就是马克思韦伯这本书想要探讨的主题。这并不是说他认为历史的发展里只有经济活动和宗教伦理这两个因素,而是他重点探讨了这两个因素的相关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批判

          在福山的话语体系中是 “承认” 推动了历史;在柏拉图的话语体系里是 “理念” 造就了古今。这两者之间互不交集,也各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清晰。承认人人都有,却难以归类;理念虽自身具足,却难以证伪。此种情况下哲人们不得不再引入一套分析框架作为补充,但要注意,这个框架也并非毫无破绽。倘若您要问破绽在哪儿?请看下文我对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批判。


          要批判,第一步是要打开文本。通读全书你很有可能会有些发蒙。在这里,我向你推荐一个更有效的读书方法,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你可以将新教类比儒学,也可以将商品经济类比农业经济,总之类比越熟悉越好。打开文本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好几页的注释,其实关于这些注释你大可忽略,你要在意的只是这本书的主线,即作者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诠释。
          本书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教伦理与其他教派伦理的不同。其他教派崇尚精神,但缺乏激励教徒的动力;相比之下,新教虽精神不足,但动力却足具万分。要问这动力来自何处?应为 “因信称义”。具体来说,正是加尔文给了圣徒一个义人的标准,所以圣徒们才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反观其他宗教,圣徒们永远在路上,走着走着也就累了。
          要批判,第二步是要找到他论述的缺陷。为了提高批判的精确度,我将缺陷定于源头。到底是经济产生了文化,还是文化产生了经济,这是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中间变量,那就是制度。制度产生于经济,后又将文化定型,最终落于宽泛的文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唯有制度才最具说服力。具体到西方,我们需要的是弄清楚到底先有资本主义制度再有新教伦理,还是先有新教伦理再有资本主义制度。
          这看起来是一个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的问题,但实际上它与循环论证有着本质差别。而这个差别在于有无起点。鸡与蛋,来自不可确证的开天辟地;制与度,来自有史可查的一次变革,一次立法。既然有据可查,那就去查。在这里我姑且默认是制度产生了文化,因为文化需要制度作为载体。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可以用来反驳韦伯文化决定论的因素,例如地理以及其他突发事件。也正是这些导致西方化难以复制更不可复制。
          批判的第三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是要为这些缺陷的本体找到一个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毕竟这是一部经典。我选取的是西方的现代经济状况。如今西方,奢侈成性,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想韦伯之所以要用一本书来重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原因正在于此。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当今中国,已然跃居世界上第二大国,在变强的过程中,中国固然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经历了类似于西方的心路历程。为了回顾这个历程,我们需要提炼,需要总结,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经验与不足并更好地前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需要学习西方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人的必读书,你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文明的构成和资本主义精神

            对照康乐的版本,这个 “哲学小王子” 的版本更流畅一些,韦伯的思考对今天的我们或者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对照另一个德国人 - 马克思的资本论,你能体会到近代西方文明发展的脉搏。不夸张地说,虽然这是部分选译本,其中思考的强音一样会让你震惊不已。“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一切现代文化,具有一个建构性的组成部分:即在天职观念基础之上的合理生活方式。它诞生于基督宗教的苦行精神,这就是本书所要证明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韦伯的社会学奠基之作

              现代性是如何兴起?
              韦伯的答案是,新教伦理。新教引导人们走出修道院,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荣耀上帝。人们开始以挣钱为荣,以消费为耻,处处理性计算,大兴科层制。这种工作观和财富观,为资本主义提供了文化土壤。
              韦伯的解释社会学和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马克思的批判社会学一起,奠定了社会学的基本范式与未来走向。
              你如果想开启社会学之门,这是一本绕不过的书。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

                很好,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解释了神和人,人和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的虚无

                  算是以比较快的速度读完此书。跟真正的经典的伟大作品相比,本书还是有点差距的。虽然没有很认真的看完,其实也恰恰说明,书中内容没有引起我的兴趣,让我刻意放慢阅读速度。读书,让我对抗日常生活的琐碎,对抗自己虚无的人生。我喜欢美好的一切,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人事物,这不就是我们认真追求的意义吗?我们都活在自己认知的信息茧房里,犹如青蛙坐井观天。阅读只是帮助我们拓宽茧房的范围,本质上还是在井里。犹如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智者看到真正的光明,愚者对着光影,蹉跎岁月。即使只能窥见真理的冰山一角,也足以惊艳了我们的岁月。仔细回想,我们人生不过活那么几个瞬间。犹如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石上山,徒劳无功,毫无意义。这种巨大的荒诞感,充斥于其中的每个人。加缪对此发出自己的呐喊 —— 推石上山这个过程就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气很大,距离很远

                    或许距今很远,当时的人或事,了解不透。貌似一部严谨的学术作品,但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之间有联系,感觉还是论证牵强了些,或许要再读或有高人指点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宗教视角下的资本主义萌芽

                      新教徒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呈现了高度伴随性。受前资本主义精神影响下的人们并不渴望财富的积累,反而愿意在赚到了足够生活的钱之后享受更多的闲暇。在此情况下,低工资甚至比高工资更能提高生产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倡导的赚钱为荣,花钱为耻的精神,契合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信教徒信奉的预定论,将财富的积累视作上帝对被选中上天堂的人的奖赏与标志,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普及与发展。由于本书是从宗教视角下来写的,不太了解基督文化的中国人读起来会比较困难,推荐结合得到听书提炼的观点来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问题开头,统计调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这和目前的人文社科研究大不相同,很有启发。读书建议:先读开篇和最后几页。中间的宗教流派不太明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