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原罪

    作者在书中感叹,在我们的时代 (上世纪),若是没有贫苦受奴役的外国地区,也就没有富有的资本主义中心,两者同属于一个体系。“拉丁美洲的不发达是他人发达的结果,说明我们拉美人之所以穷,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富饶的,自然界给予的得天独厚的被历史诅咒的大地。在我们的世界,这个拥有强大的中心和屈服的外围的世界,对任何财富至少要怀疑其来历。” 世界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发表演讲时,以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为例,指出许多人指责贫穷国家 “你怎么了?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管理自己呢?”,却不愿意反思这些贫困国家无法摆脱贫困的真实历史。结合本书中的诸多案例,可以看出,西方殖民以及后殖民历史的过程:武装绑架一个国家的领袖,扶植一个国家的买办,私有化一个国家的基础供应系统,再派军队维持一个地区的 “和平”,用意识形态宣传蒙蔽一个国家的人民,最后再去暗杀一个国家的觉醒者。然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指着这个国家的鼻子骂:你们的落后是刻在骨子里的,是民族性的。(圆脸评) 很遗憾,这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都是受害者。这是多么地可悲。

      9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殖民血泪史

      这是一本 50 年前的著作,但拉丁美洲的状态没有改变,美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殖民血泪史,上个世纪因为冷战的原因,东西方教材和文宣都充满了意识形态的词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些分类,到现在已经很难概括国家状态,中国人经过近半个世纪 “开眼看世界”,终于理解了墙内我们是华夏人,而外面是印度式的日耳曼人的世界,而那些 “专家”“学者” 只是达利特领班,只要把整个美洲对比印度就能有直观的概念,经过 500 年等层婆罗门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无论是在纽约、洛杉矶还是在圣保罗、里约和布宜诺斯,而底层的达利特负责为婆罗门提供廉洁的服务和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广柔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印度很快就能发展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从购买力已经是了),在印度的亿万富翁也比中国多,但印度的达利特要想翻身脱贫只能寄托于来世,拉丁美洲也是如此,这次美国关税战,美国对亚太平均 30%(东盟更高)欧洲 20%,拉美 10%,为什么拉美最低?因为对美威胁最小。 一、人口排名前十的拉丁美洲国家 1. 巴西(约 2.1 亿人)2. 墨西哥(约 1.2 亿人)3. 哥伦比亚(约 5,215 万人)4. 阿根廷(约 4,676 万人)5. 秘鲁(约 3,450 万人)6. 委内瑞拉(约 3,222 万人)7. 智利(约 1,598 万人)8. 古巴(约 1,138 万人)9. 玻利维亚(约 962 万人)10. 厄瓜多尔(约 1,371 万人)除巴西用葡萄牙语以为,大多数都是西班牙语国家,经济排名也类似,巴西和阿根廷经济好些,在于更多的白人庄园主,而墨西哥、哥伦比亚就任其贫困,想反抗的委内瑞拉的待遇就是古巴,被西方吹上天的商业化,本质是个巧妙的陷阱,达利特领班负责推销,只要看拉丁美洲从蔗糖、橡胶、可可和咖啡,大种植园和欧美垄断企业,不断掠夺式的经营,收割资源和人民,书中各种实例,巴西美国代理人为保护美国速溶咖啡的利益,反向对自己国家的出口收税,巴西总统的夙愿是想让本国人民能吃饱饭,而巴西和印度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美国跨国公司手中,美国大使就是这些国家的隐身总督,500 年来美洲国家各种派别和精英也想过翻身闹革命,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巴西也有左派上台,但只要看古巴的遭遇就能明白要彻底独立的艰难。因为要想工业化需要资本,而世界上资本和市场都垄断在 G7 婆罗门手中,就是印度莫迪也难逃华尔街的掌控,由此才更能体会中华民族的幸运和教员的伟大。运和教员的伟大。当年欧美高举 “新自由主义” 大旗,并在国际开发署的资助下,大喊反对 “国进民退”,目的是将国家命脉企业和民生公共事业落入外资或其 “代理人” 之手,因为就是所谓的 “民企” 可能很快也是去华尔街融资,中国曾经很多关键企业和水电医院和交通都被 “外资” 控制,那么到周期性危机时,ZF 就是失去了调控的能力,只能仰望 “资本” 的鼻息。从历史看中国和邻国的关系和相处之道,充分表明华夏人和日耳曼人的不同,道德属于那个文明。中国不会输出革命,但 “一带一路” 战略,中国人高效廉价的工业品和基础建设能力,是拉丁美洲国家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对中国人来说广饶的拉丁美洲和非洲一样,属于未开垦的土地,华夏人不会先想着去火星掠夺,但我们会对地球村上的土地精耕细作,对华夏人来说地球上除了南亚地区,其他区域都是地广人稀。我相信领导人的智慧,我们不会将战火引入亚太,要折腾也会在美利坚的后院。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本书是拉美文学的经典作品,是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罪恶发出的血泪控诉,它旗帜鲜明地提出:资源丰饶的拉丁美洲之所以一直积贫积弱,原因不是因为这里的民众懒惰,也不是治理者无能,而是因为欧美国家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用各种方式对这一地区进行的不遗余力的剥削和掠夺。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殖民

          地理上,我们知道拉美地区资源丰饶,土壤肥沃,巴西的铁矿、智利的铜矿世界闻名,亚马逊雨林号称地球之肺。为什么资源富饶丰腴的拉美,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发展失败的代名词?为什么拉美多数国家许多民众依然贫困不堪?资源丰饶的拉丁美洲之所以积贫积弱民众饥不饱腹,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民众懒惰,也不是治理者无能,而是因为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对拉丁美洲进行的不遗余力的剥削和掠夺。
          现今的殖民主义虽然多次改头换面,但实际上从不曾改变的掠夺本性。欧美发达国家对拉丁美洲的掠夺和剥削有三种方式:资源掠夺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欧美主要用资源掠夺的方式,从拉美夺走了大量金银、农业资源和其他各类矿产。贪婪的欧洲殖民者用枪炮、利剑和瘟疫实施种族灭绝当地的印第安人,洗劫他们的金银财宝,并驱使那些幸存者为自己采矿在 1500 年后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从美洲运到西班牙的白银超过了欧洲白银储备总量的三倍。比如玻利维亚的当地人只能在废矿堆里寻找当年西班牙人开采银矿时丢弃的锡矿石,以此维生。玻利维亚的命运就是拉美遭受资源掠夺的一个缩影殖民者把加勒比海地区土地改造成了向欧洲市场提供蔗糖的甘蔗种植园。而这种过度种植耗尽了土壤的肥力,这给当地留下贫瘠风化的土地。殖民者种植园则毁灭了当地的森林,破坏了植被和动植物的多样性。那里的孩子只能用木薯粉和菜豆充饥,由于这些食品缺少矿盐,小孩子出于本能,就只能通过吃泥土来弥补并且由于当地原住民因为欧洲人带来的屠杀、瘟疫和过度劳役,人口锐减,为了维持美洲的种植园,殖民者又从非洲运了大量黑奴,这又加速了非洲的衰落。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长期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掌控经济命脉联合果品公司在这些国家的种植园,不仅在经济上自成体系,而且自订法律,自设军营,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抢杀工人,号称 “国中之国”。摧毁拉美国家的民族工业英国殖民者挥舞自由贸易的大旗,把拉美地当成自己的产品倾销地和原料出产地,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扼杀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机会。如果在本国工业体系尚未建立的时候贸然采取全面自由贸易,完全敞开大门,无异于自废武功,任由他人宰割。靠出口为生的港口城市在自由贸易中大发横财,养肥了买办阶级和寡头集团,港口的富裕导致了内陆的贫困,国内市场狭窄。且摧毁了刚刚出现的本地工厂。跨国公司控制拉美国家经济命脉欧美国家还借助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以投资、贷款、技术援助等名目控制拉美经济,实现它们掠夺财富的目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场对拉美的现代掠夺中充当了美国的马前卒。跨国公司则借助更大的规模,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大打价格战,先压低价格,等到本国企业受不了破产时,就将其吞并,变成自己的附属企业。这种附属型的工业化生产出来的财富并不面向社会,而是大多作为利润流回发达国家,剩下的也只是被买办寡头阶级的既得利益占有,加剧了贫富分化在国际贸易中缺少定价权,拉美国家只能靠廉价劳动力生产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出口价格也被压得很低,而从欧美国家进口的产品却是高附加值的制成品,价格昂贵。如在 1954 年,乌拉圭用 22 头小牛换回一台美国拖拉机,而到 1970 年这个数量翻了一倍。在不平等贸易的助推下,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发达国家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速溶咖啡的市场掌握在美国雀巢公司和通用食品公司手中,作为咖啡豆主要生产国的巴西,却只能低价把咖啡豆卖给这两家公司,却无权出口自己生产的速溶咖啡巴西速溶咖啡厂把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立刻会遭遇关税壁垒,税率高到让这些速溶咖啡不可能在美国市场竞争。美国等西方国家入侵颠覆拉美政权对于反抗美国压迫剥削的国家,美国等西方国家会直接插手干涉,推翻当地政府,并扶持傀儡政权。如英国的贸易殖民时期,为了逼迫巴拉圭打开国门,英国唆使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联合入侵巴拉圭而为这场侵略战争提供贷款的,正是英国的巴林兄弟银行、伦敦银行和罗斯柴尔德银行。这其中最大的得利者,自然是挑起这场战争的英国。如 1910 年,墨西哥在起义领袖萨帕塔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土地改革,将那些对美国出口蔗糖的大庄园的土地收归国有并归还给农民。美国则出兵干涉墨西哥内政,两次派遣海军陆战队登陆,并进行多次轰炸,美国大使参与策划了对马德罗总统的暗杀,而这位总统是在革命推动下上台的。最后,起义领袖萨帕塔被自己的部下阴谋杀害,土地改革半途而废。比如 1970 年智利大选中,为了阻止主张社会主义的左派政治家阿连德当选总统,美国先是由中情局秘密干涉大选,并向当时亲美的智利政府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利用智利政局内外交困的局面,美国支持当时的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在 1973 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阿连德民选政府,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在皮诺切特当政的 17 年间,有 13 万人遭到逮捕,6.5 万名政治犯失踪,上万人流亡国外。感言通过本书,我们会明白,健全的工业体系和稳定的国家政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才会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要强调逐步分阶段开放国内市场,而不是一下子全面放开,也才会体会到,为什么中央对于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如此重视。中国经济只有吸取拉美经济发展的血泪教训,加强自身的独立性,摆脱在全球化进程中任人宰割的命运,才会拥有更好的明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拉美,思考自己

            看清现状,了解拉丁美洲的真实情况。作者洞穿事情的本质,从各个角度剖析了拉美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欧美国家的剥削。作者分析了现实,但是并没有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很多状况其实和我们国家遇到的境况是一样的。与拉美不同的是,我们国家我一批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所有人的利益最终让国家好了起来。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国家走向强大,人民走向幸福的一个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拉丁美洲的历史

              被奴役的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革命,为了生存!

                如果你跟作者一样活在上个世纪七零年代,知道写出了这本书就意味着上了军政府的死亡名单,在书的后记里提到他的二十一位朋友,他说要把书献给朋友们,又说道:“对此书造成的后果,他们当然是无辜的。” 我们可以说这本书夹着着强烈的情绪,像一本爱情及海盗小说,它不够客观公正,没有说及拉美人民为自己的独立与自由做了什么努力,然而,连你的性命都可以豁出去的时候,一页页文字如同迸发的子弹,你跟我说要客观要克制,那你何必还要捧起这本书呢?向那些不畏死亡,也要为民族的血泪史呐喊的英雄致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提供了拉丁美洲何以至此的一种解释

                  美国的黑人和拉丁美洲在历史上被掠夺的都很凄惨,前者虽然在今天得到了补偿,但两者都没有走上自强之路。相比较而言,中国没有被直接殖民过,而且在二战后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大国,又搭上了全球化时代的快车,使自己的工业体系能够持续的升级迭代,这是我们幸运的一点。反观拉丁美洲为什么没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难道拉丁美洲沦落到今天这步,天地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归根结底,还是精英没有负到自己应付的责任。从这一点上来看,本书把拉丁美洲人民打扮成完全的受害者形象,更多是在提供一种情绪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何其幸运

                    我们何其幸运,因为前辈们的高瞻远瞩,因为我们祖辈用血肉之躯,驱散了虎狼之心,为我们赢得了真正独立的机会。印第安人真的是懒惰嘛?不知道,200 多年的时间,他们除了少数成为了自由民主尊重的象征,大部分人已经死去,没有能力为自己辩驳了。而曾经的 “东亚病夫”,却因为前辈的努力,现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格      我们何其幸运,我们的父母辈用坚韧和坚忍,抗下了资本积累之初最繁重的工作。记得半夜母亲回家带着寒意的探视,还记得父亲回家时一身的灰,记得隔壁叔伯们外出上工,回家割稻那直不起来的腰。我们就是这样完成了初始积累,并且没有全部挥霍,而是慢慢的强大起来我们何其幸运,是的,感谢我自己,70 年 —80 年代的我们,仿佛一枚鸡蛋,硬生生磕破了自己的壳,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外在,学习调试着外企的先进理念,慢慢的用所学去成就自己。有些人成了行业翘楚。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现在我们追上来了,没人能够忽视我们的存在。90-00 后继续加油  看书的整个过程,每一个苦难和陷阱,我们都都经历了,但我们何其有幸,都挺过来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然西方国家是造成拉美人民苦难的原凶,把苦难都归咎于西方,也有点过于片面吧。政府的不作为也是原因之一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最早的方法,是从西班牙主导的旧殖民时代开始,通过资源掠夺的方式,在拉美攫取大量金银、农业资源和其他各类矿产。这些资源所带来的资本从拉美被切的血管中汩汩流出,流入了欧洲和美国,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却留给拉美贫困和被压榨得骨瘦如柴的躯体。随后,英国人接替了西班牙人的位置,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打开拉美各国的大门,把拉美地区变成自己的产品倾销地,并通过这种方式扼杀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机会。让这些国家无法摆脱自己的附属地位。二战以后,老式殖民主义被迫收敛,但是新殖民主义粉墨登场,通过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以投资、贷款、技术援助等名目进行资本渗透,从而把持拉美经济命脉,这种方式不需要武力占领,不需要枪炮征服,表面上看起来更加 “文明”,但也依然是掠夺财富的手段。最后,如果文明的方式不管用了,来软的不行,那么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会来硬的,直接插手干涉拉美政权,推翻乃至阴谋颠覆当地政府,并扶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傀儡政权。那么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因为在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其实也遭遇过很多和拉美类似的情形,比如外向型经济导致的对欧美的依赖,比如被迫在产业链底端,依靠低成本赚取微薄利润,因此造成国内市场萎缩、农村衰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当作者加莱亚诺说乌拉圭人用 22 头小牛换一台拖拉机时,我们则是用十亿条牛仔裤换一架飞机;当他揭露拉美上层阶级穷奢极欲,以模仿欧美为能事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中国富人在全世界挥金如土的情形?也是通过这本书,你才会更明白,健全的工业体系和稳定的国家政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才会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要强调逐步分阶段开放国内市场,而不是一下子全面放开,也才会体会到,为什么中央对于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如此重视。当然,本书有些情绪化的表述让它在客观性上有所不足。我们也要明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作者忽略了拉美国家的自身因素,而只是将经济落后归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掠夺,也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还应该看到,拉美国家也不都是积贫积弱,其中一些国家如智利、阿根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曾经一度跨过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是有一点书里是没有说错的,那就是欧美对拉美长期实施控制和掠夺的事实,来自资本始终不变的逐利本性。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国经济只有吸取拉美经济发展的血泪教训,加强自身的独立性,摆脱在全球化进程中任人宰割的命运,才会拥有更好的明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