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9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逆天改命 大刀阔斧 醉心权术 求而不得

    马伯庸先生的历史小说,读起来都有探案的快乐。1⃣️ 这一本书读完,似乎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每一步都已经埋下了伏笔。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所有人都试图想去,逆天改命,所有的挣扎和努力,总是让人经历一场又一场,求而不得的痛苦,可能这就是人生的本质吧。2⃣️ 权力永远是令人醉心的博弈,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人能够超然物外。我们都是平凡人,看着这些故事,有感动,有心痛,也有一种生命的超然感。此次评述不多言,且待,我的三国领读稿。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本书细节之处的解惑

      "三国" 一直是热度不退的话题,称之为四大名著之首也不甚为过。关于三国的创作也曾出不穷,包括穿越后站在汉献帝的视角,如何去扭转时局的网文也颇多。马伯庸先生另辟蹊径,以真真假假的身份入手,创作此书,另辟蹊径,并且在许多细节处设计巧妙,一些原话的引用,如 "鸡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又能让人不自觉联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事件,读者读起来也是十分畅快。本书当中有一些人物和细节,初读之时有些困惑和不解,不知道马伯庸先生为何要这么写。后来结合了《三国志》再细一品味,才知道其中奥妙所在。(一)关于戏志才的记载文中对于" 蜚先生 "的描写颇为精彩,后面" 郭嘉 "称之为" 戏志才 "时,大家肯定会联想到冷寿光之前将郭嘉称之为" 戏志才 ",后来真相随着郭嘉和曹丕两人的对话得以揭露," 郭嘉 "和" 戏志才 "互换身份。后来我翻了一下《三国志》,果然还真有对于" 戏志才 "的描写:1. 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三国志・魏书十》2. 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攸后为魏尚书令,亦推贤进士。——《三国志・魏书十》3. 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 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三国志・魏书十四》《三国志》当中关于戏志才的描写不多,但的确是每次都有郭嘉、荀彧等人的身影。本书中作者更加大胆,直接将" 郭嘉 "和" 戏志才 "身份进行了互换,是是非非,杀死读者许多脑细胞。看似最后" 郭嘉 "杀死了" 戏志才 ",其实反而是" 戏志才 "杀死了" 郭嘉 "。让人想起了那句" 是谁杀死了谁?是我杀死了我?"。再一联想郭嘉的身世,从拜师华佗,到被人算计、心爱之人身死,再到背负骂名,被众师门刺杀。究竟谁死了谁还活着,还真不好判定。文中有瑕疵的一点 ,对于二人身份互换的原因的解释略少,感觉有点牵强,也或许是我读的不够透彻的缘故。(二)关于文丑为什么被徐晃所杀?按照传统的认知,斩颜良、诛文丑,应该都是关羽的实际,为什么在书中,文丑是被徐晃所杀?《三国志・魏书一》中有描写:夏四月,(曹)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 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 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 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 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 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 可上马。"公曰:" 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 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从文中来看,颜良之死的确是关羽、张辽共同的功劳;文丑被杀之时,其部队也的确是在抢略辎重;文丑被杀时刘备也的确在现场;" 诛文丑 "其实是荀攸巧用计谋,文中将功劳归于杨修。这几处作者进行了还原,后来《三国演义》将此段历史改编为关羽斩文丑。(三)关于关羽所用的武器读到白马之战的部分之时,我也在边看边纳闷:在大家的印象中,关二爷一直是用青龙偃月刀,在文中怎么就变成长矛?后来斩颜良也用的是" 一把长矛刺入 "。这与我们印象中关二爷的形象实在不相符。后来翻了一下《三国志》,也找到了答案:在《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有写到: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能看出来《三国志》里面用的是" 刺 ",之后才" 斩其首还 ",文中作者进行了还原,就连先" 刺 "后" 斩 "这一细节都进行了还原:关羽翻身下马,从尸体上抽出长矛,一股鲜血从创口激射而出,喷了他满脸血污。关羽擦也不擦,俯身摘下颜良的头盔,用矛尖高高挑起,一边纵马驰骋,一边仰天大吼:" 颜良,授首!"。(四)关于司马懿的脖子文中对司马懿的脖子描写颇多,让人不禁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描写" 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 "。其实在三国志中,关于" 狼顾 "描写颇多:1.《三国志・魏书十》:于时韩(遂)、马(腾)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2.《三国志・魏书二十六》:(郭)淮曰:" 今往取化,出贼不意,(姜)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3.《三国志・蜀书十五》:(诸葛)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看了之后会不会纳闷,怎么《三国志》中的" 狼顾 "的都是马腾、韩遂、姜维、诸葛亮?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面" 狼顾 "就成了司马懿?罗胖提出了一个学历史的好方式,看历史事件,要想办法把自己穿越回当时的现场,以当时人的角度去看待,许多看不懂的事件就能看明白。个人以为,是跟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的陈寿,太康元年(280 年),晋灭吴,统一天下。陈寿撰写完成《三国志》,共六十五篇。《三国志》中,《魏书》居前,魏帝称" 帝 ",其传为" 纪 ";《蜀书》《吴书》居后,蜀、吴之帝称" 主 ",其传为" 传 "。按照当时的情况,汉献帝是禅让给魏文帝曹丕,司马炎于 265 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皇权按照" 汉献帝 - 魏文帝 - 司马炎 "进行更替,这一支是" 正统 ",而蜀汉和东吴政权则是" 旁支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的基础上写成。到清代初年,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修订,进一步突出蜀汉的正统地位。小说是围绕传统文化的" 仁义礼智信 "进行展开,并赋予在蜀汉政权的人物身上,比如刘备是" 仁 "的代表,其中山靖王后裔的身份也代表了小说中的" 正统 ",关羽是" 义 "的代表,张飞是" 勇 "的代表,诸葛亮是" 智 "的代表,赵云是" 忠 "的代表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是谁" 狼顾 ",还是要看作者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持的立场了。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有五欲,所谓己道。

        这本书讲透了政治斗争的本质,讲述了复杂小团体的争斗,还有指引每个人行为的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故事很精彩,一群高手之间的斗智真是惊心动魄,但推理与布局容错率太低了,不严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真实历史的缝隙中腾挪闪转

            经过上部 “龙难日” 的洗礼,刘平已经脱胎换骨,找到自己的定位并逐渐成熟独立,在這本書中,就以其以绣衣使者的身份,打入官渡腹地袁绍军营为主要线索,拉开官渡大战的帷幕。刘平和曹丕身负不同的使命潜入敌方内部,接受一次又一次挑战,度过一次又一次危机,意志在不断地磨练中坚定,谋略在瞬息万变的战况下增长,而馬亲王最喜爱的 “阴谋论” 也找到了用武之地。郭嘉的深谋远虑再一次得到体现,他利用汉室天子的白龙鱼服,构造了一个庞大的棋局,每一个人都成为一颗棋子,在懵懂间为其拼杀。而後令人惊喜的是司马懿的惊艳出场,他的冷静沉着与机智敏锐,似乎在宣告自己必定会成为下一部故事的主角,而郭嘉会随着其孱弱的身体而渐行渐远。与此同时,马伯庸在上部作品中展露的煽情功力依然得以发挥,刘平与司马懿的兄弟之情,貂蝉的拳拳爱国热情以及孔融忘我的大义凛然,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国作为经典中的经典,一直被中国乃至世界读者奉若瑰宝,古今中外诸多专家学者投身到三国历史的研究中去,各类学术文献、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而马伯庸把自己的《三国机密》定位为 “历史可能性小说”,“历史上的事件都是固态的,解读却有很多种途径,在不改变历史事件的前提之下,给予不同的解释与逻辑关系,用一些可能性来填充其间,就是这类小说的核心理念” 是他对这一类型做出的解释。這套《三国机密》便是在尊重三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正史上未曾提及的事件进行了合理的演义和想象,添加了作者无穷智慧而写就的小说。“在真实历史的缝隙中腾挪闪转”,应该是对本书最好的评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官渡之战、火烧乌巢之复杂,大小计谋一个套一个,各种反转一个接一个,又夹杂着一些意外情况,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整部小说精彩纷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是小姑娘,还是大舞台?

                从整个故事脉络看,就像一部马路电影,我们被主人公刘平带领着,从许都的深宫大院带着曹丕跑到官渡之战的最前线。而后在郭图等一干幕僚的操控下,在命运的指引下,又从邺城到官渡,到乌巢,到阳武,从密线到明线,全方位无死角的领略真正的官渡之战,同时感受一下郭嘉和戏志才和冷寿光等等同门师兄弟直接的恩怨情仇。整部小说给人的感受就是曲折离奇波诡云谲,郭嘉对戏志才,静安曹对东山,董承对孔融,王越对徐福,杨修对司马懿,刘平对曹丕,伏寿对甄宓,乌巢对阳武,如同阴阳相声一般。同时也隐隐于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演义情节发展相契合。就如同司马懿的补白之计一般,让你不由自主的就主动把相关的感受情节脑补完全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人物有故事,反派有智商,势均力敌较量才是权谋“三国”的魅力

                  《三国机密》,听到 “三国” 二字,第一反应应该是刘关张桃园结义,董卓吕布父子反目,孙权周瑜君臣相惜,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以及借东风火烧赤壁…… 故事都会背了。然而,这些 —— 都没有!曹操在上下集自始至终都没出现,更多的是从多个角度映照出那时的大故事背后的大局中的或者是说局外的 “小人物”。是以往那些被三国题材影视剧忽视掉的配角、小人物、反派甚至是 “炮灰”,才是这书中的主角。小人物也可以有故事,反派也可以有智商,势均力敌的较量才是权谋 “三国” 的魅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平行时空

                    肯定不是历史事实,但是却比历史事实更精彩!如果存在平行宇宙,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确实有可能发生这个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期待续作,但是可能是没有续作了

                      三国机密写到第二部,基本上算是开了个头,但是仅仅写到了官渡之战结束,很多伏笔没有回收,最核心的曹操压根没有出场,原创的很多角色都已经被马亲王写死了,下一步肯定还是要有新的原创角色。我很期待会有续作,其实可以跟三国配角演义结合起来,但是这需要很长时间来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数三国诸子风起云涌的激烈暗战。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大战拉开帷幕。汉献帝白龙鱼服,深入官渡战地。曹不随献帝前往,历经九死一生。表面看,袁曹两军攻城略地轰轰烈烈,谁知实际的操控者却是沉迷酒色的郭嘉和隐居东山的蜚先生。而多年前的一场爱恨情仇埋下了他们仇恨的种子?谁会是官渡之战真正的智者,谁才是官渡之战背后最大的赢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熟悉的历史人物,新颖的故事情节,让今人对于官渡之战记忆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刘平伸出手来,默契地与司马懿击了一下掌,然后合上疲惫的双眼。离开许都之后的一幕幕在他脑海里闪过,就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这一个梦,就像是他在温县生活时做的那些梦一样,无论多么惊险恐怖,最终总会醒来,醒来时,总能找到司马懿当听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三国演义一带而过的人物,这里写出了灵魂,每个人都有一颗赤诚的心,历史只会留下人们想看到的故事,至于真实情况是如何,只有当事人在乎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马伯庸的书真的是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啊。开始看到这本书写三国里面那个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傀儡皇帝几乎不想读了,但是出于对马伯庸的能力信任,坚持读了下去。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写这个角色真的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三国群星荟萃,简直是中国四大名著里面人物最多的,而且英雄坏蛋一大堆,写谁都是一本书,而马伯庸偏偏选了傀儡皇帝来写。这一刀出乎意料,但是高手就是刀行险招,置之死地而后生。非常完美的写了一个善良少年在残酷政治斗争中的英雄之旅。还顺便把官渡之战写了,其实谁输谁赢大家都知道,但神奇在小说里面看起来还是有峰回路转的感觉。书完结的有点不太对,感觉还有续篇的样子,好好等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上部更刺激

                                  感觉没有上部那么好看,不过结局还是可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意犹未尽

                                    非常精彩,意犹未尽,还想看下一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遗憾的佳作

                                        很爽的一本书,马亲王胆子超级大,敢于在中国最熟悉的一个题材上进行创新,看完后感觉余味未尽,真心希望能够顺着马亲王的这个视角看完三国这段历史,可惜这一点很难做到,因此遗憾。如果是跳出这个历史,重新写架空历史,或许能够走的更远。但对这本书非常推荐阅读!感谢马亲王,感谢得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历史的夹缝中生存

                                          三国乱世,想不通的是张秀这人怎么就那么容易被拿捏呢?明明有兵,最后为别人做了嫁衣裳,还落得那么憋屈~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