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的还是微生物的世界,是个大问题

    《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这本书,作者努力探索,试图确定的告诉我们,一个世纪以来,流行病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人类与野生动物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人类在向前发展的同时如何与自然建立一个平衡关系,人类的文化行为是如何影响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变化的。       整本书,作者都在通过大量事实,改变我们的认知。在北大西洋,鲨鱼从不攻击游泳者。流感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它只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构成威胁,而不会影响青壮年。埃博拉病毒仅在赤道非洲的森林地区流行,它无法蔓延到西非的主要城市,更不可能传播到北美或欧洲的城市。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好像任何时候都具有众多这样的 "众所周知" 的常识,但是每每发生的事实挑战了这些 "众所周知" 的常识,人们的认识和常识往往是错误的。19 世纪的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更好地了解滋生传染病的社会和环境状况,就能够预测流行病,从而 —— 如维多利亚时期的流行病学家和卫生学家威廉・法尔在 1847 年所说 ——“消除恐慌”。然而,一个世纪来,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的各种传染性疾病证明了,虽然关于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的科学知识不断发展,而这种发展有时也会蒙蔽医学研究人员,使他们忽视了前述的生态学和免疫学见解,或对即将到来的流行病丧失警惕。以第一章的主角流感为例。1918 年夏天,当所谓的 “西班牙流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阶段出现时,大多数医生认为它和以前的流感差不多,不过是个小麻烦。事实是 1918 年那场大流感在全球造成逾 5000 万人死亡,堪称病毒世界末日。在不断变化的疾病流行与发生模式中,环境、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认为,大多数疾病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生态平衡的破坏,或病原体惯常寄居的环境的改变。作者通过 1918 年大流感、1924 年鼠疫、1930 年鹦鹉热大流行、1976 年 “军团病”、1980 年开始的艾滋病、2003 年的 SARS、 2013 年埃博拉、2015 年的寨卡八大主要的流行病的专业科学详尽的事实书写,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在一个万物流通的世界里,微生物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后果之一。”       作者说,当前,国际旅行和国际商务带来更紧密的全球互联,在拥有国际航班的今天,我们可能无法撼动全球旅行和全球商业贸易的大势,随着机票价格越来越便宜,选择航空出行的乘客越来越多,每年有数千万人在商务出行或外出游玩时乘坐飞机,一种新病毒可以在 72 小时内到达地球上的任何国家。不是微生物自己完成了这项创举,而是我们人类的技术替它们完成的,城市化和全球化似乎是关键原因。       作者告诉我们,自 1940 年以来,科学家已鉴定出了 335 种新型人类传染病,这些新疾病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动物源性疾病,其中有 70% 起源自野生动物,而在动物中,蝙蝠携带的病毒种类又远多于其他哺乳动物。好消息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已经鉴明了蝙蝠携带的几种病毒;而坏消息则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一种蝙蝠都可能还携带有 17 种未鉴明的病毒,而每种啮齿动物和灵长动物身上则有 10 种。但未知的微生物威胁还不止于此,在所有的新发传染病中,有一半是由细菌和立克次氏体引起的,这恰恰反映出由于抗生素滥用,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的耐药微生物。比尔・盖茨担心,在未来十年的某个时候,生物恐怖主义或自然界发生的变异会引发一场出人预料的传染病暴发,可能会造成大约 3 000 万人死亡。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流行病疫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一定会出现新的瘟疫和新的流行病。既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流行病是否会出现,而在于何时出现。瘟疫或许无法预测,但我们应该知道它们一定会再次来袭。本书刚刚完成,新冠病毒肺炎就呼啸而来。       我们一直在帮助微生物变异。一次又一次,我们帮助微生物占据了新的生态位,协助它们传播到新的地区,而且我们通常要到事后才看清这一点。从最近的大流行和流行病来看,前述进程似乎还在加快。新冠病毒肺炎的一年多流行就是个很好的证明,2021 年 4 月 16 日,印度一天检测出二十多万病例,已经远超美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球流行病史

      这本书的作者十分权威,他是英国的霍尼斯鲍姆 —— 非常著名的世界传染病史方面的作家,这已经是他在这个领域的第五部作品。在本书中他讲述了西班牙流感、军团病、鹦鹉热、埃博拉病毒、SARS 以及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病毒等流行病在全球流行的原因、过程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本书兼有专业性和可读性。如果条件允许,你一定要读一读,了解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的大瘟疫,看一看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毕竟这件事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虽然现在在中国新冠疫情正在渐渐走远,我们也正在逐渐恢复工作和学业,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正在经历我们春节期间那样恐怖急迫的流行病袭击。此外也许有人会感觉这四个月的经历就像一场梦一样正在被淡忘。但是对于疫情影响较重的城市和地区来说,也许这场噩梦永远会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在这本书所介绍的病菌中我最熟悉的除了现在的新冠病毒,就是 SARS 非典了。但是当时由于信息传播还不是那么方便及时,所以虽然经历过隔离,但是其实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对于这个病毒并不是非常了解。本书中讲到了因为 SARS 而为人熟知的香港淘大花园。当时 “病毒侦探” 发现病毒在淘大花园住宅区内呈垂直传播的趋势。后来他们又发现患者粪便中有大量病毒,就此判断传播途径是下水管道。幸亏非典病毒的传染性不是很强,如果传染性与当前的新冠病毒一样,可真是不堪设想。纵观本书中所提及的流行病,有两个要点值得深思。首先是流行病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比如埃博拉病毒与蝙蝠,寨卡病毒与蚊子,鹦鹉热与鹦鹉,SARS 及新冠病毒与果子狸和蝙蝠…… 随着人类对土地的不断侵占,野生动物不得不与人类近距离生活在一起,更有一些无法摒弃的食用野生动物的风俗习惯,让一些带有病菌的动物直接进入人体。此外人类对于流行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范措施可能还是不足够以抵御来势汹汹的病菌。掩卷沉思,病毒无法消灭,它们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时间比我们人类更长。而且病毒会变得越发狡猾。想要靠自然免疫法去战胜病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中国人民在这次疫情中的自律自觉精神值得全球学习。相信如果有下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醫學是一門與疾病好好相處的學問

        本書是一本關於流行病的科普書,書中描寫了近一個世紀的九次疾病大流行,從 1918 年的大流感到八十年代的的愛滋病,再到非典肺炎和埃博拉病毒的流行。作者詳細描寫了九次疾病大流行中的醫護人員、衛生官員、政府部門和普通民眾的種種表現,指出人類在面對流行病時的常見錯誤,以史為鑒,幫助我們思考該如何應對未來的流行病大流行。通過過去百年的九次疾病大流行,記述了人類抗擊疾病的過程,也分析了醫療和公共衛生的得失。作者指出人類面對流行病有三個心態,第一是因為醫學進步產生的傲慢,需要科學態度來解決。第二是恐慌導致的隱瞞,真正解決恐慌的是得力的公共衛生管理。第三是歇斯底里,用歧視、排外來面對疾病,如何學會包容和團結是人類面對疾病的重要一課。要想保持人類面對疾病的戰鬥力,還需要繼續加強這些能力。今天一個醫學專家可能是從幾十年前開始培養的。而一個社會良好的衛生習慣,可能需要幾代人來養成。要想做好這件事就不能有絲毫懈怠。作者在總結新冠疫情時就特別指出,遠方爆發的流行病是對流行病逼近的預警。然而許多人沒能識別預警,錯失了控制疾病的良機。在今天,團結與合作是比醫藥更寶貴的東西,幫助他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百年疾病史告訴我們,人類要想徹底消滅傳染病是不可能的。人類將和疾病長期共存。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普写作风格真不错!

          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纪录片、系列新闻报道的历史剪影合集。作者能像记者一样讲故事,也能像医史学家一样扒史实。牵涉到很多细菌学、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干货,都写得清楚又亲民,这种科普写作的风格值得吾辈学习。人类仿佛在一百年里进步了许多,但拿新冠和西班牙流感对比一番,就感觉我们确实在不断前进,也在不断作死……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总会重演,只不过是换个舞台

            本书作者马克・霍尼斯鲍姆是英国著名的医学专家,他在书中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经历过的重大流行病,包括西班牙大流感、鼠疫、鹦鹉热、艾滋病、SARS、埃博拉、寨卡等,每一次流行病都给人类带来了经济上、生命上和精神上的重创。重大疫情对于人类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它们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以新的形式和姿态卷土重来。霍尼斯鲍姆在研究了人类历史上的众多瘟疫之后提出,未来全球性的流行病将会不时地出现。这也就意味着在新冠疫情之后,未来还会有其他新的全球性疫情,对传染性疾病的全球防控,将变成一项长期的国际议题。过去这一两百年,人类的科学、医学发展得特别快,人们不光学会了治病,还开发出很多疫苗。结果呢,这种成就滋生了傲慢情绪,很多医学研究者对于自己的无知,对于世界的未知,不以为然。而一旦新型的瘟疫到来,现有的医学技术手段束手无策以后,人类就会陷入危机和恐慌焦虑,甚至绝望崩溃的境地。这就是傲慢无知的代价。人类在应对瘟疫时,几乎都会经历一个从傲慢无知到恐慌焦虑,再到歇斯底里的过程。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机制,幸运地是我们的机智总能战胜本能,重新正视现实,然后寻找对策。经历了这么多次瘟疫之后,人类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认识到了人类将会和流行病长期共存,从前那种认为自己可以一举消灭疾病的盲目自信不存在了。从不知道自己无知,到承认无知,这种变化是一件好事儿。正是因为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伤痛,才能有破茧重生的决心。每一次的疫情都会给人类带来重创,每一次的瘟疫都会造成损伤,但每一次人类都能挺过来,并且获得新知,实现进步和发展,这是诸多不幸中的万幸。人类或许无法预知下一次这种大瘟疫是什么时候,但我们知道它一定会来。我们也知道,也许我们无法抗衡瘟疫的力量,但瘟疫过后,人类一定又会从废墟之中重建家园,重获新生。这就是我们永不放弃的精神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大瘟疫》

              霍尼斯鲍姆不无忧虑地说:“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流行病疫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一定会出现新的瘟疫和新的流行病。既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流行病是否会出现,而在于何时出现。瘟疫或许无法预测,但我们应该知道它们一定会再次来袭。”2020 年 3 月 12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鉴于新冠病毒的传播和迅速扩大的影响,这次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 “大流行”,10 年前的预言不幸在全世界人的见证下成为现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有人的生活里都有一部历史。”(威廉·莎士比亚)

                📖书名: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作者:【英】马克・霍尼斯鲍姆为什么推荐这本书?霍尼斯鲍姆的著作严格地遵循了自己认可的写作风格,细节与危机并存。《人类大瘟疫》的叙事从 1916 年 7 月 1 日这一天开始,作者以美国新泽西州泽西岛上惊悚的 “鲨鱼咬人事件” 拉开他的故事帷幕,选取了近百年来全球暴发的 9 例特大传染病案例,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与瘟疫相生相杀的历程。通过档案、书信、日记、媒体报道、商业广告和口述访谈,他详细地梳理了每次疫情暴发后,个人(病人、医生、家属)、社区、国家和公共舆情等方方面面的反应,尽可能复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他就像一位出色的战地记者,随军驻扎在欧洲、北美和非洲等处的军营里,追踪病毒传播的路径。他是专业的科学记者,在忠实报道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工作的同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分解分子生物学、逆转录病毒之类的专业术语,使之成为公众能够理解的传染病常识。新闻学和历史学兼具的知识背景使霍尼斯鲍姆的著作既能从容地呈现跨越百年的历史长卷与思想史深度,又不乏新闻广角的宽度和热点,第二章《天使之城的鼠疫》讲述的是 1924 年的洛杉矶鼠疫事件,作者通过报纸广告和政府的市镇规划,分析了美国东西海岸两大城市 —— 纽约与洛杉矶 —— 政府与商人的不同反应,揭示出在这场疫情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看不见的手 —— 商业地产商 —— 在影响着政府的抗疫决策,两大城市及其媒体间的商业竞争引导了公共舆情,致使社会撕裂。在讲解鼠疫杆菌发现的科学过程时,作者将视野转向中国东北,回顾 1910 年在哈尔滨发生的鼠疫惨状,解释中国科学家伍连德以及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如何形成科学家共同体,在实验室里确认鼠疫杆菌的存在,从而绘制成 20 世纪全球抗击鼠疫的历史画卷。这样的著作让读者读起来很过瘾,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社会史学者在讲述一场大流行病时一定需要一个故事,这是业界普遍认同的真理…… 故事情节从传染病暴发那个特殊节点开始,在空间和时间都有限的舞台上,极尽渲染个人和集体的危机,借助戏剧性的冲突表演,传达富有张力的启示录,然后走向终场。但是,如果流行病的细节被模糊了,或者没有明显的危机,情况又会如何呢?这就是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给历史学家带来的挑战。🌟这是本书作者马克・霍尼斯鲍姆在《柳叶刀》上为《西班牙流感:西班牙的叙事和文化定义》一书撰写的一段书评,直接明了地表达了他对传染病史书写的理解:在追求冲突的戏剧效果,刻画个人与社会的危机的同时,重视捕获历史的细节。这一理念与一般严谨的医学史和传染病史学术研究有所不同,更接近科普性质的纪实报道。这种写作风格与霍尼斯鲍姆的身份有关,霍尼斯鲍姆是作家兼新闻记者,他曾是英国《观察家报》的首席记者,并在《标准晚报》、《星期日独立报》和《卫报》等报纸担任调查记者和专题撰稿人。他目前任伦敦城市大学新闻系活动部主任、高级讲师。🌟 霍尼斯鲍姆的传染病史书写是随着疫病感染轨迹布局的,跨越了时空、边界、国族和文化。他认为对当时的医生而言,他们无法判断流感是否会卷土重来,但历史学家可以有一个长时段的考察,通过资料的累积,分析这一事件的延伸性和社会反应。同时,历史学家也可跟随科学家的研究追索疾病的原因和路径,并利用当地科学家在实验室反复求证所获得的信息,描绘现代传染病谱系的全貌。比如关于 1918 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的叙事,作者将时间线索向前追索到 1889 年的俄罗斯流感,向后涉及 1957 年亚洲流感、1968 年香港流感,一直延伸至 20 世纪 90 年代,描述了美国病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如何从死于 1918 年流感的阿拉斯加的女患者身上获取病毒基因片段,直到 2005 年发现病毒株基因组序列,从而揭开西班牙流感暴发的真相,为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霍尼斯鲍姆的著作中频繁使用三个关键词:“大瘟疫”、“恐慌” 和 “歇斯底里”,2013 年的著作便以此命名,而本书的英文书名延续这个主题,并添加了 “傲慢”(Hubris)一词。作者认为瘟疫是流言和恐慌的源泉,并引用《费城询问报》的评论:“恐惧就是流感的最大帮凶。”1918 年至 1919 年西班牙流感导致 5 000 万人死亡,几乎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3%,这是 20 世纪最大规模的传染病。这场 “大瘟疫” 吸引了众多历史学家的兴趣,仅 2000 年以来,就有不同语言的近百种专著出版。2005 年,作者接触到此议题后,首先聚焦他熟悉的英国社会,他 2009 年出版的《与恩扎一起生活:被遗忘的英国故事和 1918 年流感大流行》一书描述了对疾病的恐惧是如何渗透到维多利亚文化中的。作者认为流感是 20 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和文化焦虑的晴雨表,因流感而导致的经济衰退和社会退化引发了群体的恐惧。作者在完成前一本书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对此议题的兴趣,本书的视角由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转向北美军营。据当时的记载,1918 年流感患者的身体会呈现出一种深紫色的色调,作者借用深蓝色的 “天芥菜紫绀花”,将 1918 年流感称之为 “蓝死病”,以此隐喻当时民众和社会的恐惧状态。🌟 霍尼斯鲍姆提出:“1918 年以来,对传染病,尤其是病毒学的科学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1924 年洛杉矶鼠疫、1930 年的鹦鹉热、1976 年费城的军团病、1980 年出现的艾滋病、2003 年的 SARS、2013 年的埃博拉出血热以及在巴西暴发的寨卡疫情,各种瘟疫接踵而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 2015 年总结全球应对 “埃博拉” 时说:“这次疫情暴发…… 既恐怖,又出乎意料。世界各国,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反应太慢了,眼前发生的事情令我们措手不及。” 作者问道:“为什么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来预测流行病的到来,并为迎战它们做准备,却总是被打个措手不及?”2020 年的 “新冠肺炎” 使地球人又一次陷入同样的危机,正在拖垮全球卫生资源的分配。🌟“傲慢”,或许是其中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词。一般而言,当我们在讨论 “傲慢” 时,总是会联想到高等文明、种族优越感、政府与官员们的 “傲慢与偏见”,这些事例在疫情大暴发时,必定会表露无遗。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具体例子,展现不同群体的 “傲慢” 和不同形式的 “狂妄自大” 是如何影响疫情的防控,如何撕裂社会,以及如何摧毁国民经济的。比如 1924 年洛杉矶鼠疫期间,当地政府对疫区 —— 梅西大街和观景花园区 —— 进行隔离检疫的决定与控制感染没有太大关系,完全是出于种族主义与偏见。但《人类大瘟疫》一书尖锐地指出了一个普遍存在,而人们又不愿意面对的事实:大瘟疫的定期降临,是人类为自己的 “傲慢” 付出的代价,持这种 “傲慢” 态度的甚至包括疫病的狙击手 —— 科学家。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场没有可能最终胜利的持久战

                  【7 级,245k】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可能从没有意识到过去 100 年里人类社会(或者说美国)都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从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开始,基本上每隔十几年都会有一场流行病。当中有两年内旋风般夺去千万人生命的西班牙大流感。有折磨人类几百年,一出现就收割一片人头的鼠疫。有因 “养鹦鹉风潮” 而感染千百家庭主妇的鹦鹉热。有在费城豪华酒店水塔里隐藏多年都没被发现的 “军团菌”。有从非洲漂洋而来,跟人体免疫力硬刚的艾滋病。有将冠状病毒引入人类世界的 SARS。有致死率近 90% 的死神埃博拉。有直接致胎儿畸形的寨卡。这些流行病的种类真的让人大开眼界。从病毒(西班牙大流感、禽流感、寨卡)、杆菌(鼠疫和军团菌)、衣原体(鹦鹉热)、丝状病毒(埃博拉和马尔堡)、逆转录病毒(艾滋病)、冠状病毒(SARSMERS、新冠)。它们可以来自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比如非洲的黑猩猩和猴子、南美和澳洲的鹦鹉、无处不在的啮齿类动物和蚊子、家禽、蝙蝠、甚至是你家的水箱和加湿器。它们能在人类社会传播的根源也是千奇百怪:军团菌的传播主要因为人类的懒惰;艾滋病、冠状病毒、埃博拉、鹦鹉热都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入侵;冠状病毒和禽流感是因为人类大规模的迁徙和全球化;寨卡和鼠疫是因为人类社会严重的财富分配不均。人类与流行病的斗争,像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跟围城的军队的斗争,像是树林与火灾的斗争,像是群马与群狼的斗争。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自然是奋战在这场斗争一线的英雄,但这条防线并没有想象中的坚固。人类发现西班牙大流感致病源还是因为一具偶然间发现的冰冻尸体;艾滋病被发现前已经在非洲和拉美暗中传播了数年;军团菌第一次出现时人类毫无头绪,多次被误认为是禽流感;婴儿畸形与寨卡的关系到现在也不能明确;埃博拉如何传入西非到现在也只有猜测;冠状病毒和禽流感每次变异都在挑逗人类紧张的神经…… 这场斗争旷日持久、不见尽头,而人类万没有彻底胜利的可能。每当亮起成功的曙光,下一场更加艰难和阴险的进攻已经开始暗中酝酿,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次次冲击下寻找与自然共处的方式。成功了,人类可以苟存数年,在身后留下大量的疑团。失败了,也就再也没有重来的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史为鉴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生活在蓝色星球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恐慌。世界各地的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抗疫工作者、市民们团结一致,在打一场艰苦卓绝的仗。历史上的这些疫情,不是偶然,却是必然,人类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给疫情创造了便利。人们永不满足的虚荣心、高高在上的骄傲,对大自然中万物生灵的贪婪,却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痛苦。通过阅读《人类大瘟疫》,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与致命病菌共存博弈的百年史诗。以史为鉴,与微生物的和谐相处,将是人类永恒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农历 2022 年大年三十看完了本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月前开始全国蔓延的大疫已经过去,随着大部分人的康复,它带来的恐慌、绝望、愤怒、焦虑、悲痛似乎在春节阖家团圆的喜庆中销声匿迹。我们是善于与伤痛达成和解的种族。我们善于苦中作乐。这百年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及医疗技术最发达的百年,然而在这种天灾人祸面前,我们仍毫无还手之力,总是要付出惨痛代价后,才能够找到疗方。即便这样,我们仍未妥协。战斗或许会无止境,胜利总是伴随泪水,但我们一直都未放弃。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类大瘟疫书评

                        在新冠肺炎还在全球肆虐的当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些对于 “病毒” 的掌控感,因此从历史(病史学)中去寻求答案,获得启示或许是我开启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动力。      本书的作者霍尼斯鲍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在对抗全球性的流行病过程中的情形,从蓝死病,鼠疫,鹦鹉热,军团病,艾滋,sars, 埃博拉到寨卡。      如果对于像我这样希望能从中汲取些力量的人来说,或许读完后会觉得有点失望,在面对未知的病毒是,我们 “尽了最大努力来预测流行病的到来,并为迎战他们做准备,却总是被打个措手不及” 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的恐慌、焦虑以及部分不愿看到的歇斯底里的心态。      在焦虑的背面,我觉得有下面一些来自书中的收获可以作为些许安慰。      “一种疾病特有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它的病因” —— 萧伯纳。传染病几乎都有更广泛的环境诱因和社会诱因。环境诱因:大多数的疾病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生态平衡的破坏或病原体惯常寄居的环境的改变,“宿主死亡对寄生生物来说是种糟糕的策略,也可以说是生物学上的一种意外”。社会诱因:人类是 “魔法师的学徒” 医学学科已经启动了潜在的破坏性的力量,有朝一日可能会倾覆医学乌托邦的美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本流行病入门级的书籍,没有复杂的专业知识,数据量大,看一看有好处。对于普通人来说,致命的东西反而更多来自于人群,流行病就是其中之一,而 sars 和新冠病毒更是飞来横祸级别的,了解一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未知的未知最可怕

                            人类终究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疫情大爆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流行病疫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一定会出现新的瘟疫和新的流行病。既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流行病是否会出现,而在于将在何时出现。瘟疫或许无法预测,但我们应该知道它们一定会再次来袭。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有多长的准备时间,我们依然无法从容应对,恐慌、歇斯底里和傲慢还在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瘟疫离我们既远又近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接触了很多传染病,虽然医学进步了但是瘟疫依然会时不时出现,干扰人们生活干扰人民秩序。现在医学和生命科学虽然已经研究到分子阶段,各种微生物都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已经很了解一些病毒和细菌,我们依然不可能预测会不会由它们造成新的疾病大流行。瘟疫告诉了我们自然的神奇,生命的神奇,也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专业的知识 更有科普的智识

                                  因为从事这一行的关系 翻到了这一本就停留了一下 没想到收获如此巨大 无论作为专业人士应该了解的历史典故 还是作为普通读者 都会从本书中汲取到营养 而且作者不只是停留在对传染病暴发的各种历史条件 更把人们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常犯的错误 犯错误的动机描绘得淋漓尽致 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本科普书籍 也可以称作是触动灵魂的一部哲学著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人类必将与病菌继续共存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性的流行病还将会不时地出现。如果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过往的教训,在研究病菌的同时,不断改善导致瘟疫暴发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许,我们在应对下一场全球性流行病时能取得比现在更好的成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

                                      这本书给我最大感受:震撼!病毒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最终会被科学与技术战胜!比病毒更可怕的是谣言,比谣言更可怕的是媒体推波助澜!但在病毒阴影下,我们更应该相信医学,相信科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大瘟疫》

                                        《人类大瘟疫》是一本关于流行病的科普书,书中描写了近一个世纪的九次疾病大流行,从 1918 年的大流感,到八十年代的的艾滋病,再到非典肺炎和埃博拉病毒的流行。作者详细描写了九次疾病大流行中的医护人员、卫生官员、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的种种表现,指出人类在面对流行病时的常见错误,以史为鉴,帮助我们思考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流行病大流行。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通过过去百年的九次疾病大流行,记述了人类抗击疾病的过程,也分析了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得失。作者指出,人类面对流行病有三个心态,第一是因为医学进步产生的傲慢,需要科学态度来解决。第二是恐慌导致的隐瞒,真正解决恐慌的是得力的公共卫生管理。第三是歇斯底里,用歧视、排外来面对疾病,如何学会包容和团结是人类面对疾病的重要一课。第一部分,本书分析了两个案例,一个是 1918 年的大流感,一个是 1981 年的艾滋病。两次疾病大流行相隔几十年,却有一些相同点。大流感时,医生对病毒所知有限,反而一直在寻找致病的细菌。艾滋病爆发时,人们已经了解病毒了,却发现了解得不够,艾滋病病毒的很多特点都打破了人们的成见。面对流行病,我们必须收起医学进步滋生的傲慢,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疾病。第二部分,本书分析了洛杉矶鼠疫和香港非典的传播情况,重点讲了公共卫生官员的得与失。为了防止恐慌,洛杉矶的官员曾经掩盖消息,结果适得其反,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但是,隔离、追溯疾病传染途径这些手段,却证明非常有效。公众的恐慌不可避免,让恐慌消退不是靠隐瞒,而是靠得力的公共卫生管理。应对疾病大流行,公共卫生和医学进步缺一不可。第三部分,本书分析了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的例子,这是两个悲伤的例子,我们看到,面对疫情,很多人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情绪,污名化疾病,对疾病视而不见,甚至阻碍合作。抗击疫情,反歧视,促团结是人类必须学会的一课。这种进步要比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进步还困难。在今天,我们还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因此作者指出的问题就更值得关注。《人类大瘟疫》这本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第一,回顾过去百年的九次流行病和今年的新冠疫情,每一次疾病爆发,我们都能看到医学和卫生的进步,这是人们长期投入的结果。要想保持人类面对疾病的战斗力,还需要继续加强这些能力。要知道,今天一个医学专家,可能是从几十年前开始培养的。而一个社会良好的卫生习惯,可能需要几代人来养成。做好这件事,就不能有丝毫懈怠。第二,世界真的成为了一体,香港出现的非典型肺炎,仅靠十几个人就可以传播到多个国家。非洲村庄里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很可能传入发达国家。再也没有什么流行病是和你我无关的。洲际航班和跨国物流可以暂停,但不可能永久关闭。作者在总结新冠疫情时就特别指出,远方爆发的流行病是对流行病逼近的预警。然而,许多人没能识别预警,错失了控制疾病的良机。在今天,团结与合作是比医药更宝贵的东西,帮助他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第三,百年疾病史告诉我们,人类要想彻底消灭传染病是不可能的。人类将和疾病长期共存。这些疾病有的会短时间小范围爆发,有的躲在深山老林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2020 年之前,没人能预测新冠病毒的出现。人类一定能战胜新冠病毒疫情,但是也要吸取教训,学会应对未来出现的新状况。在《人类大瘟疫》这本书中,作者还讲解了丰富的案例,比如鹦鹉热、军团病、寨卡病毒等疾病。想继续了解这些知识,推荐读读原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在新冠肺炎仍在全球大流行之际,读这本《人类大瘟疫》,真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新冠肺炎一说(本书英文版成书于 2019 年 5 月)。不过书中已经反复多次提到这样一个观点 “回顾过去一百年的流行病疫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一定会出现新的瘟疫和新的流行病。既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流行病是否会出现,而在于何时出现。” 且不仅是作者持这样的观点,书中提到的不少人都持类似的观点,如比尔盖茨、加缪和一些疾控领域的专家。遗憾的是他们真的一语成谶了,肆虐了两年的新冠如今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最近的好消息是世卫组织研判新冠在 2022 年有望结束,希望这个研判能尽早实现。然而如果人类的活动不能从这些疫情中吸取教训,难保会有新的未知疾病全球大流行。        “西班牙大流感”“鼠疫”“鹦鹉热”“军团病”“艾滋病”“SARS”“埃博拉”“寨卡” 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疾病名称,每一个名称的背后都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生命离去。这其中有不少医务工作者在救治病人、研究病理、研制疫苗等过程中献出了生命。这些疾病在我们现在看来是能够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测试剂以及生化指标准确判断的,可这每一种病症在当时都是全新的未知的,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当时的医学专家不知道自己未知的。可以说是用一条条生命一个个假设一项项研究慢慢总结出来的。所以当我们回头看历史的时候,有时会有一种轻松的掌控感,却不知每一个当下面临着怎样艰难的生死抉择。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在当初新冠爆发的时候,武汉面临怎样的困境。我们不能用事后诸葛亮的方式去评判当时的人应该做出在后来看来是正确的决定。书中写到的这八种病症在最初爆发研究的时候,都无一例外的充斥着各种杂音,其中谣言和阴谋论是最甚嚣尘上的。看来在面对不确定的未知疾病时,国外的情况也不比我们国内好多少。好在我们的党和政府能做出最果断的决策,给人民施以最大的救治措施,才有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对比书中写到的事件 —— 好多地方因为医疗条件不足导致患者因无法救治而死亡,有的地方却因为集团私利而置患者生死和传染风险于不顾…… 而这书中描写的一切跟现在新冠当下我们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的国外是多么的类似。想想我们生在中国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        最后,作为个人首先能做到的是注意个人卫生,不吃野味!        之所以打三星,是因为作者叙述时有点凌乱,跳跃性比较大,连贯性不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