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染织界“人间国宝”~~志村福美

    日本染织界 “人间国宝” 志村福美的第一本半自传性随笔集,初版即获大佛次郎奖(该奖表彰在历史人文领域有杰出贡献的散文作品),并屡次再版,长销四十年不衰。除了多个版本的单行本、文库本,还出过特装本(典藏本),如今已成为日本学生必读的散文佳作。此次不仅是志村福美的第一部中文版著作,也是这部经典作品的国际首次授权。这本书里志村福美以诗性的眼,向我们展现她在染织道路上,对汲取自大自然的色彩最初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其中种种无与伦比的体验,是了解这位染织大师的必读之作。诗人大冈信作序推荐,他写下:“在这本名为《一色一生》的书中,可以与一位染织家相遇,了解她的思想,同时深切地体会生命只有一次的真正含义。那也是与人生秘密的相遇,通过一色一生,多色一生也会不可思议地从深奥之处显现姿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志村福美的一生,值得细品。

      志村福美是日本著名的染织艺术家,这本书是她前半生的自传。青年时期,在母亲小野丰的帮助下,她走上了染织的道路。染和织,本书着重讲了染,书名《一色一生》中的一色,就是指和本书封面一样的蓝色。建蓝是所有颜色中最具有难度的,志村福美用了五年去突破技术难题,成功染出了这种蓝色。志村福美受到民间染织手法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染织风格。志村福美青年时期的事情,她写得很细,但她没有提到一件事:在 31 岁那年,她离婚了。丈夫将两个孩子都扔给了她。这件事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我欣赏志村福美不提这件事的决定。过去在女性的叙事中,似乎总要讲到这个女性的感情。志村福美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你是谁,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这一生决定全情投入的事。婚姻不是她的使命。现在再看,志村福美的母亲、师父、亲人们,都一个个逝去了,她依然奔走在民艺工作的第一线,书名《一色一生》中的 “一生” 或许说得太早了。她的一生,是在生活中看到手艺之美,用手艺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生。她有很多名头,但抛却 “人间国宝”,她首先是一个痴人,一个幸福的、自由的、信仰着美的人。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想起《大染坊》

        日本国宝级染织大师半自传随笔,听书解读很详细,本书文笔很棒,惊叹作者的文学造诣,书中图片,手工传统印染织造的和服真是精美,感叹日本继承复现了中华传统工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的是,记得 2003 年流行的电视剧《大染坊》讲也就百年前,中国的传统印染最受冲击的是日本输入的洋布机器印染,中国的李子柒用视频代替文字,复现传统工艺。现在保留发扬光大的应该只有餐饮了,其他工艺品在工业化打击下不断凋零。无论是蜡染,制革和中国丰富的各种工艺品,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支持,很难和大工业品竞争,如同李子柒也难保初心。当然很欣赏和佩服日本人对生活宗教般的认真,一生一色,生活也是修行。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色彩背后,是一条从一而终的路

          书的第一部分是六封信,表面上看是作者对 “色彩、丝线与织物” 的见解,实则是关于颜色与植物、自然、人生的寓言和本义。蓝染之色。蓝的青春期可以让纯白的丝线在一瞬间闪耀翠玉色的光辉,又迅疾地变幻为缥色。. 在经历了沉稳的琉璃绀的壮年后,蓝色成分渐渐消隐,当丝线被染成如水洗过的水浅葱色,就是业已老去的蓝之精魂。. 过了很久我才知道,这种颜色叫作 “瓮伺”。所谓瓮伺,指染瓮里带着一点淡淡水色,那是蓝晚年最后的颜色。苏芳之赤。苏芳之赤、红花之红、茜草之朱 —— 这三种颜色,每一种都像是对女人的微妙诠释。. 苏芳是女人内心的颜色,被喻为红泪。在这赤红的世界里,住着圣女,也住着娼妇,她们同样拥有女人的深情。. 茜是牢牢扎根于大地的女人的颜色,是拥有生存智慧的女人之红。若苏芳是情,则茜草为知。颜色是植物的精魂。曾有朋友收集了很多樱花瓣来染色,结果得到的是略带灰调的浅绿。若想染出樱色,唯有用树干。这一现象道出了色彩对自然周期的无言暗示。. 正所谓花红柳绿,植物之绿与花朵之红堪为色彩的代表,但它们竟无法被直接染出来。色彩的真相就像是一个寓言,道出 “色即是空” 的本义。. 植物生命的尖端,已然抚触到了俗世之外,也正因如此,它们才会那么美,甚至肃穆。志村福美的世界是一台织机、丝线、织布、染缸、大自然的枝树花叶果实以及天地山川。很朴素的说,为什么她选择了植物染,因为植物染成的丝线可以完美的融入自然。在如今的工业社会,充斥着一切人造物,要说融入自然,已经很难很难了。人世间的庸常、聚散离合虽苦,与自己真正的天地相比,也就不算什么。看到书中有这一段,她的老师对她说 “在工艺领域,陶工只做陶器,织工专攻织物,是不是这样专注在一件事上就好?总有一天会受阻,所以一定要学习点别的,什么都行。我就是想告诉你这件事。我亲眼看到有的人一心扑在织物上,技术确实日益精进,但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失了神。所以才想提醒你。想想自己喜欢什么?如果是文学,那么国语文学也好,佛教文学也罢,只管去学习。” 所谓跳出七宝迷楼,才能看清七宝迷楼。这一段话真是令人受益。作者的见地深刻,文字美而深沉,想必是来自对人生和工作的领悟,还有文学的造诣。书中最后有一张作者的近照,是岁月之美,但美的惊人,我只想到一个词,宝光流溢。这样有道行的人,怎么能不美呢。色彩背后,是一条从一而终的路,有一股气韵自那里蒸腾。后记:早上听完 @真真老师《一色一生》的听书,在上班路上就开始看原书。初冬的早晨下着雨,很冷,缩在车子里,看到一片小小的黄叶被雨水贴在车窗上,叶子上有一个一个小小的枯黄斑点,竟有自成一个小世界的感觉。世上的书那么多,打开一本书来读它,看完它,需要你和这本书之间的契机和缘分。路上非常堵,一道道的雨水划过玻璃窗。一边看书,我竟全不在意车子走得有多慢,甚至希望不要那么快到达目的地。我与这书一起沉浸在一片心流中,这样的缘分,可遇不可求。【📝 vivian 读书笔记】(19)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是日本国宝级染织艺术家志村福美的自传。她织出的衣服比铂金包还贵,被誉为 “人间国宝”。志村福美现年 97 岁了,她仍然在一线工作,设计服装,亲自染线织布,制作和服。她还与女儿在京都开办学校,把自己的染织手艺传承下去。志村福美在进入染织行业后发现,染织中最难的就是染色。她坚持用 “植物染” 这种传统的染色方法,也就是将植物的花朵、树皮、果实等熬成染液,再用染液来染线。植物染缺点很多,除了提取染料极其麻烦外,染料的颜色不够浓郁,不够鲜亮,染出来的颜色也不够均匀,无法保证每件作品都是一样的品质。为啥志村福美却坚持用植物染呢?有一次,志村福美把化学染的线与她母亲几十年前的植物染线一起搭在树上晾晒。当她凝望它们时,发现母亲的植物染线与周围的自然景致浑然融合,而化学染线却显得呆板而生分。从这以后,志村福美坚定地选择植物染。她相信,化学染料虽然能将工艺简化,却得不到有生命的颜色。曾经,志村福美以为做好一种颜色会耗费十年,而如今,她觉得做好一色,将用尽一生。志村福美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一生决定全情投入的事。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一件事?读 (听)完全书后,我有一些收获:①易上手的谋生手段。②努力探索高阶技术。③开始探索工作的意义。④找到并坚信某种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色”悟道

                有人顿悟入道,有人以剑悟道。志村福美先生以 “色” 观察世界,词句间带着自然的宁静而又蓬勃的力量。我在帝国理工也借研究颜色有所小悟,虽然是用化学方法,但殊途同归。读完此书后曾沉思良久,对志村福美先生深表敬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这部书冷门,这个关键词才是打开它的正确方式

                  志村福美,一位民间手艺人,今年 97 岁(1924— ),依然忙碌在她的染坊,亲自挑选染料、亲自织布,亲历亲为地忙碌在她最爱的事业上。 《一色一生》,是志村福美在她 58 岁时写的随笔散文,因为这本书,她获得很了多头衔,也得过很多奖,被人称为 “人间国宝”,还被国家授予荣誉勋章。可惜时隔 39 年才授权全球出版,2021 年 1 月在中国一经出版,豆瓣即给出了 9.2 的高分。 看完整本书,花的时间不会太长,短短 400 页,但若要看懂字里行间的岁月阅历,同样要付出我们自己的岁月去领悟。 日本文学多有运用 “物哀” 的表现手法,对人的感动,对世象的感动,对自然物的感动,在《一色一生》中都有对应的章节,不过,这些都不是最精彩的部分,最精彩的是这些事迹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 —— 信仰。  (一)信仰很简单,就是一心一意地坚持下去。 信仰,对于有生活热情的人来说,就是用来燃烧的,奋力拼尽全力,直至火光染红天空。 小野元卫,志村女士的兄长,是家里最痴迷绘画的人,但他的艺术基底源自陶艺这门技艺,做陶艺是没有捷径可寻的,开悟于此,他用制陶一样刻苦钻研的精神去领悟作画的真意,去画出那个存于他心中的 “道”。 创作初期,年轻小野元卫迷茫于寻找灵感,于是他去拜访了京都的河井宽次郎先生,得到了一席话,“不去追寻幸福,因为自身就是幸福。” 小野元卫恍然大悟,原来最好的创作源泉就在身边,目之所及,皆可作画。 而后他创作出了《鸡冠花》,画中青油油的新麦奋力伸向天空,神秘的红牡丹芽,泥土中挖出来的鲜竹笋,露水打湿的鸭趾草,以及四肢发达的促织…… 用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化为对深宏自然的赞美,去唤醒人类对生命最朴质的感动。从此开启了画家之路。 奈何命运弄人,刚刚如愿成为画家的小野元卫,家里的弟弟得了重病,同期,他自己也生了病。家里两个男丁同时生病,在二战时期,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异于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非常担心他的画家未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中,小野元卫的父亲甚至拿出祖传的短刀插在他面前,严厉地要求他把绘画扔了,去寻求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好不容易当上画家的小野元卫怎么可能会放弃。 他说:“如果没有一股哪怕乞讨也要继续创作的决心,是不行的。我曾说过必须要做到一流,但我不是为了成为一流画家而去作画。不如鼓励我,即使平庸也要做那终其一生不会谄媚他人的真实画家。” 被他的决心打动的家人,也就随了他的心愿。 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充实的画作时光始终未能延续下去,正值盛年的小野元卫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人生终点。 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小野元卫开始更疯狂地作画,疯狂的对自己精神世界打满鸡血,虽然他也会害怕死亡,也有偶尔向神明祈祷赐予自己面对死亡的勇气,但很快就被作画的热情掩盖了。 年复一年,病榻上,一个年轻的生命被病魔一点一点啃食,已渐渐握不了笔。曾经把绘画视为一种神圣信仰的小野元卫,如今只剩下在肉体的痛苦中挣扎度日。 这个立誓做个不为名和利的真实画家的年轻人,在万物萌动的炽烈夏日,怀抱着他的遗憾和不舍,燃尽了最后的生命。 漫漫人生路,我们不知会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知伴我们度过困难的贵人会何时出现,但最终,那些给予我们鼓励、支持的话语、回忆的片段,总会支撑我们走过去。 我们参透生活的苦难、领悟生活的真谛,我们坚持着不确定的梦想,执着地寻求看透一切的方法,因为我们不想愚昧的苟活。 小野元卫去世后,次年,志村女士去了上野的博物馆,在参观各时代的佛像、佛画和山水画后,终于理解了哥哥为画作倾注心力的原因。 人类科学发展至今,已破除了迷信,我们大摇大摆地跟着科学家走到了神的背后,我们崇尚科学,讲求经济效益,面包早已大于梦想。 为了走红,为了流量红利,“海量吃播” 一通猛喝,只要流量不要命;为了走红,趴在铁轨上拍视频,最后被拘留;为了走红,一位母亲把 6 个月的儿子放在锅里用意面和酱汁拌了…… 正因为时代的进步,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让人迷失在其中,希望和信念渐渐被眼花缭乱的娱乐代替,志村女士说: “或许我们忘记了神赋予人的使命,人类的归途也正在走向破灭,但我以为越是在看不清归路的狂涛中,越有需要誓死守住的东西。就像相信幽暗山谷间的小花凋谢之后,会有更秾艳美丽的花朵绽放,唯有信念不可失。” 这,就是信仰。  (二)信仰不问出处,从 “挣口饭钱” 到 “学成出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通往成功的路,从来不包括一蹴而就的事,像一根铁杵,细细打磨、勤勤恳恳、日复一日,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这般 “枯燥又乏味” 的道路上坚持劳作,是那些一天倒掉 27 万瓶牛奶,只为让 “哥哥们” 出道的资本选秀根本不能理解的信仰。 时代在进步,我们享受着它带来的红利,但用双手劳作永远是人类进步的根本,资本运作汲取暴利的扭曲发展,留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 1951 年,东京西阵区织造坊,一个在织品界享有盛名、地位崇高的地方。有很多家境贫寒的织工在那兢兢业业地劳作着,织造坊里点着裸灯泡,把原本不明亮的坊间衬得更加昏暗。 没有织工会停下来偷懒,因为身边的机械动力织机,它的工作效率是织工们的几倍,只有比之前还要卖力,才能赶得上织机的速度,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花了。 生于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无从想象当时靠手工劳作的人是怎样讨生活,再加上现代工业的迅速崛起,到手的月钱只会日渐稀薄,直到完全被机器取代。 哲学家罗素说过,最大的希望产生于最大的悲惨境遇中;泰戈尔也说,人在必然世界里有一个有限之极,在希望世界里则有一个无限之极。 有个织工在织造坊劳作了七年,无奈被机器所淘汰,但他却萌发了把西阵所有织造技艺尽数掌握的想法,于是便开始辗转各个织造坊,一学又是七八年。 锦、宗教金襕、古裂的再现,等等,每学完一个技法,与之相关的下一种技法就自动开启。如此,到了他将近三十岁时,竟能够独立创业,经营起店铺的同时,还在继续钻研新技法。 织工的坚持,使得他逐渐走向成功,如果现在换做是你,在昏暗的作坊没日没夜地劳作,一做就是十八年,没有人告诉你未来会成功,没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你鼓励加油,只有你自己,默默耕耘。 不确定的未来,最难坚持。 努力耕耘的手艺人,让人敬佩 —— 即使是最难果腹的时代,也能志存高远,执着又隐忍地走自己的道路,心怀信仰,砥砺前行。  (三)信仰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只为有心人 翻开书本,有六封书信。 信里说,有位梅林的主人送来一车梅树枝,枝条上还点缀着深红的蓓蕾,用手把枝条折断,清润的红色断口像成熟的梅子果肉,还散发出一点酸香。 趁着新鲜,把白梅和红梅的枝条分开熬煮,红梅的汤水熬出了琥珀色,如梅子酒,白梅则略浅一些。把丝线小心地浸入其中,染出了青色底光的淡淡珊瑚色。 画龙需点睛,梅染需用梅木灰做染剂。焚烧了梅木枝,取上清液做成木灰水,再把丝线浸入其中,原来的青色底光渐渐隐去,梅的原色如光幽微地透过和纸,娇滴滴地呈现出来,宛如少女脸颊的一抹相思红。 但如果直接用花瓣却是不能染出花的颜色,有人就曾用樱花的花瓣来染色,得到的是略带灰调的浅绿。 不同季节的树枝染出来的颜色也有云泥之别,甚至会得不到漂亮的色彩。 九月的樱树就染不出三月樱树的春的粉色。那是因为,为了盛开出花朵,树木早已蓄力将生命充盈整个树体,只待时机,便可花开满树。 深宏的自然界,从来不乏色彩,但它也不会徒手奉上自己的颜色,想要,就用人类自己的智慧从中汲取。 海之蓝,天之蓝,是这个地球上最广域的蓝,但它们却不能直接用来染色,那么,大自然中一定暗藏着能够得到这种颜色的媒介。 蓝草,人类最早发现的染色媒介,它与其他植物染料有着本质的区别。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用熬煮的方法得到染液,而蓝草却需要用极其复杂的方式孕育出来,如同养育子女一般,甚至孕育出的蓝能够直接体现出建蓝者的人格。 自古以来,蓝染需要三项重要的工艺一起孕育:建蓝、守瓮、染色,缺一不可。古时候,还会在蓝染作坊中供奉爱染明王,一边祈福一边进行染色作业。 建蓝,万次中未必有一次能成功。失败是常态,百折不挠是应该。 建蓝,如烹小鲜,不厌其烦地反复躬行。   (4) 信仰到底是什么 洋洋洒洒说到这,也许会有读者问,你到底说了些什么,这不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例子吗,也没有很励志呀。 日出东山落西山,一叶落而知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八万里悟道,终究诗酒田园…… 这些是古人告诉我们的道理。 得理于此,我们站在更了加高的山峰上,阅览了更多的群山;站在了更广阔的天地,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若执意用凡人一天的视野,去参透万亿年的斗转星移,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了呢? 生命在于延续,信仰在于传递。 现在的我们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观望,而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后来人的肩膀,他们将会比我们看得更高更远。 信仰是什么,是精神传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在再看,志村福美的母亲、师父、亲人们,都一个个逝去了,她依然奔走在民艺工作的第一线,书名《一色一生》中的 “一生” 或许说得太早了。2015 年,91 岁的志村福美还和女儿在京都开办学校,招募年轻人,把自己多年的染织手艺传承下去。2018 年,94 岁的志村福美仍然在一线高强度工作,她为能剧担任服装设计,亲自染线织布,制作和服。她的一生,是在生活中看到手艺之美,用手艺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生。她有很多名头,但抛却 “人间国宝”,她首先是一个痴人,一个幸福的、自由的、信仰着美的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这代人的悲剧,大都是因为选择项太多

                      世事纷纷扰扰,而人生又晦暗不明,我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推波助澜下,用尽了全部岁月。如果说上一代人的悲剧,是没有选择;那我们这代人的悲剧,一定是因为选择项太多。我们总是对眼下可以抓住的事情漫不经心甚至怨念丛生,却对捉摸不定的未来报以深望;我们无比坚定地自信:眼下能做的事,我一定做不好;未来看不见的事,我一定能做得非常好。就在这种 “狗熊掰棒子” 的田园中,走完了我们的一生。我们都知道 “如果用尽一生只做一件事,那我们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 的道理,所以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都在寻找这件事,并常常自怨自艾 “怎么我就找不到适合我的事呢?” 然而我们却都忽略了这个道理的另一半 — 用尽一生。对于志村福美而言,当她夹杂在二战的炮火中,和养父颠沛流离于中日之间时,她肯定想不到 “织作” 竟会在未来成为她终身努力的事业。但当她得以与亲生父母相认,当她于伴护哥哥的无聊时光,将母亲舍不得丢弃的织机在病榻前重新打开,当她在 32 岁时离婚携带着一儿一女,人生仿佛断绝了所有出路时,“织作” 才开始成为她人生新的起点。这一路,有找不到答案时的彷徨失措,有小有成绩后即被至亲之人的无情否定,有用尽身心建蓝的五年连败,但这一切都被 “坚持” 一一打败;而在自我坚持的路上,她也终于得到了诸如柳宗悦、黑田辰秋、富本宪吉等大师的帮助,以及来自母亲、长女的支持。你看,从来就不是 “织作” 选择了志村福美,不过是志村福美选择了 “织作”,并且献上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与我们并无太大关系;我们参与或者不参与其中,并不能减少或增加其色彩于分毫;当我们明白贫穷与富有,并不完全取决于财富,起码欢乐与痛苦,并不完全与此相关。我们便可以从眼下可能的事情中选择一宗,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哪有什么得失成败高低贵贱,我们这一生,不过是一场取悦自己的旅程。所以,你是在恐惧选择这件事呢,还是在恐惧 “用尽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请将这五彩斑斓的世界穿在身上吧

                        从小就知道我的名字是一种制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本书里也有写,“茜是牢牢扎根于大地的女人的颜色,是拥有生存智慧的女人之红。” 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且富有生命力的描述,作者对颜色的理解不止于视觉,一生都在和颜色打交道,想必和色彩是特别熟的朋友了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仅仅只是了解了志村福美,也算拓展了认识的边界

                          常听人说:“做东西的人,所有精力都在制作上,无暇贫嘴。” 确实如此,物什比我这些刍荛之言要诚实公正得多。人的眼睛,能将物什的表里看得分明,无一隐藏。上手一用则更了然。在作品上倾注一切,其实是至难的技道。想要充分而熟练地运用材质,需要漫长岁月的历练,其中还时常会遭到材质难以预见的抵抗。所谓直觉,不是天赋,而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依然不放弃对技艺的磨练,通过持续的培育和积累而获得的能力。诚然,在工艺领域,甚至可说材质占九成,人心占一成。当这一成能充分发挥出九成的优势时,便可称得上名品。已故的黑田辰秋先生亲手制作的一把裁纸刀,常被我置于书案。读书累了,就会不自觉地拿在手里把玩。刀柄上漂亮的木纹清晰可辨,带着深邃的光泽,美不可言。一块木料的边角,经人的手艺,以完美的形态诞生。人则终其一生甚至两生,在充满爱意的眼里,转世变成一件熟悉的物品。这一刻已无须赘言,物什道尽了一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是专门来看作品的。看的瞬间,确实被这些纯粹美丽和谐的颜色震撼到了。如果这些作品放于卷首,如果书中有更多的作品插图,如果把民间搜集的带有灵魂和爱的温度的和服进行更多的展示,增加科普性,会不会激发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读者的读书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生一色

                              志村女士踏上染织之路时已不算年轻。她是一位带着两个幼儿的单身妈妈,为谋生所迫而走上染织这条路。然而,这样的开端从未妨碍她展现出耀眼的才华。但是不难想象,有一种底蕴 —— 或可谓精神方面的遗产和嘱托 —— 如一股潜热,贯穿于志村福美的事业中,这便是她的母亲和兄长带给她的影响。志村女士的母亲为了从医的丈夫而不得不中途放弃自己毕生热爱的织物创作;她的兄长小野元卫则拥有出众的资质和对艺术的满腔热情,在陶艺和绘画领域勇往直前,生命却陨落于二十九岁的盛年。他们对她的影响,其深度与高度,一直存于志村女士作品的底色中,令人心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图在最后面

                                听书听一遍,电子书看看配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色一生

                                  田色彩斑斓的织展现世界的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谓直觉,不是天赋,而是在一次次失败中依然不放弃对技艺的磨练,通过持续的培育和积累而获得的能力。日拱一卒,一生一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志村福美是如何走上染织这条道路的。书名《一色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颜色 —— 蓝色,是如何染成的。最后来讲民间艺术,通过志村福美几次看到老百姓亲手制作服装的经历,志村福美是如何思考民间艺术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植物染色赋予了织布以生命的色彩。穷尽一生只为一色,这种追求卓越的执着不由得心生敬意。文字朴素细腻,情感真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句子美到溢出

                                          好久不见,这久违的爱不释手的感觉。我曾尝试过扎染,短暂的体验已足够神奇,浸泡过的白布水洗后蓝的纯粹。这次被封面吸引的我先加了书架,再打开竟不想停止。看着这些文字每一个画面在脑海一一浮现,好像一个学徒跟着大师在慢慢学习~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