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当我们在某一个瞬间从现实世界中短暂抽离,游走于山水画卷之中,徜徉于浓淡笔墨的字里行间…… 当我们活在当下,却分明跨越了时空,看见了无数的世界,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她的时候仿佛听到意公子在娓娓道来

      感觉如春风拂面,现在都市人太需要一点艺术来中和一下每天的苟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句句有梗,一口气读完10000年中国艺术史。

        艺术头部自媒体意外艺术新作,这本句句有梗的极简艺术史又来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买的纸质书

          另外一条脉络看中国的发展,通过作品看到活生生的人物和造就他们的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的色彩

            高远、深远、平远,人生也是如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懂中国书画的钥匙:心境

              意公子把中国艺术比喻成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从吃饭使用的陶瓷,从招牌用到的书法,再到走进博物馆,欣赏到大量的艺术作品,这些从来没有消失过。陌生是我们好像又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欣赏他们,到底什么是美,又为什么说它是美的。如何走近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最好的方式,是从人出发,从情感上的共鸣出发,去了解他的人生故事,就好像,梵高的成名,人们也是先知道他的身世故事,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才越来越了解和喜欢他的作品。阅读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走进了中国艺术最独特,也是最难看懂的两个领域,一是书法,二是山水画。一:欣赏书法的关键词:书写心境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之前的人的书法,追求规整,注重记录的功能,这时候毛笔只是一个工具。到了王羲之这里,他把自己的心境融入技法,让书法有了神韵。在微醺时写下的《兰亭集序》,仿佛每一个字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和灵魂,这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分水岭。这是一篇文学与书法并重的作品。文学是指它的内容,记录了一场文人派对。开篇写今天是一个特别好的天气,大家来兰亭开了一场派对,我们坐在河边玩着曲水流觞的游戏,抬头看上天上的云一望无际,我们开心的笑啊笑,快乐无比。之后笔锋一转,开始感叹,在这茫茫的宇宙间,人生是如此短暂,快乐会消失,人也会消亡,事物的发展瞬息万变,一想到我们都会衰老都会死,怎能不让人悲痛?人生的快乐非常短暂,所以值得好好珍惜,正是王羲之要表达的心情。这种心境的转变,不仅在内容上体现,更在书法的字里行间中表现的淋漓精致。最开始,在描写聚会快乐的气氛时,笔法是轻快的,节奏自由。但一想到,这种快乐如此短暂,内心起了变化,此时笔下的字也有了停顿和涂改。最让人触动的一处是,一个 “痛” 字。原本写的可能是一个 “哀” 字,随着情绪的浓烈,又改成 “痛” 字,两个字叠加,让当下的情绪,融入到笔墨之中,让看的人体会到王羲之的真实情感。当心境融入技法,书法就有了神韵。从内容到笔法,都在表达王羲之当时的心境,在字里行间中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穿越了一次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共鸣。二:欣赏山水画的关键词:人生境界如果说宋朝是中国绘画的顶峰时代,那这个顶峰时代里最巅峰的一幅画又是哪幅呢?晚明最重要的书法家董其昌认为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国的山水画,往往是最让观者难以看懂的,它究竟好在哪里?可以从直观感受开始,看画了什么,再结合画家的人生境遇,理解要表达什么。《溪山行旅图》有 2 米多高,1 米多宽,一座大山就这样直直的挡在我们面前,像一座巨碑。画面的底部,也就是前景,用俯视的角度,画了一些石头,挡住了道路。画面中部,又变成平视,怪石越堆越高,有树有路有行人。画面顶部,也就是整个主体部分,是一座高山,变成了仰视,高山直通天空。一幅画中包含了俯视,平视,仰视,在二维的画面中完成多个观看视角,让一座静止的山水画有了身临其境的生命力。这是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单点透视,要到毕加索开创立体主义才打破,而《溪山行旅图》在 1000 多年前,就做到了。这种把时间凝固在空间,用不同的视角描绘出的山水,不是单纯存在与自然,而是存在与人的心里。范宽的人生,先是学习前人的画,再到隐居在山林之间,直接观察自然,最后,把自己内心的声音融入到画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画中的大山,象征着人生困境,看似无法超越,把人困在其中,到同时画中还有有两组人,象征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一是,低头赶路的两位行人,拉着几头驴,匆匆忙忙赶路,无暇顾及周围的景色。二是,画中有一位身穿僧袍的人,正要翻山越岭,去往山中的寺院,这是一个执着于精神世界,努力修行求道的人。人在命运面前,犹如人在大山面前如此的渺小,同时,人又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是低头屈服,还是寻求超脱,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天地之间,做一个谦虚的修行者。画中人,做画人,看画人,在思考人生时,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内心完成了一次与天地,与古今,与自己,与他人的对话。看懂中国山水画的关键词是,画中的人生境界。这本书,是了解和学习中国艺术的入门首选。通过时间线的梳理,建立了中国艺术史的框架,再在每个知识点上放上最吸引人的故事,从情感共鸣切入了解作品,配图和装订也都非常用心,一边享受阅读一边吸收知识。如果这本书,让你记住了一个艺术家的故事,找到了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学会了一个欣赏中国艺术的知识点,就做到了拉近你与中国艺术的距离,这扇门被打开了,艺术自身的魅力,会引领人们自己去探索更多。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得到之书第十八本有感

                不同的人生,画出不同的轨迹,放到时空中,拖洒出满满的瑰丽。为这些为世间带来永恒作品的大家们感慨,美好长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艺术

                  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句句有梗,通俗易懂

                    艺术走下神坛,普通人也能看懂。借用作者的话:艺术,通往我们生命的深处。艺术让我们真正获得的,或许根本不是技巧,或者知识本身。 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艺术就是,艺术家走了,作品替他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艺术便可抚慰人心

                      你比你想象中懂艺术。如果说,晦涩难懂的艺术像座大山,把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拦在了山脚下,那么,我愿意修条山路,陪你看遍沿途风景,去看那山顶绝美的风光。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自己国家的艺术

                        我本身对艺术是非常向往的,但是我总是容易记混画家和诗人他们所对应的朝代和事迹,这本书就很好的解决了我的烦恼。   各个朝代的大家名人,不断吸引我沉浸在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只记得泱泱大国五千年的艺术繁衍!古人的智慧,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其中的奥妙,我们要不断深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想到竟然有一天我会读一本中国艺术史。要说华夏五千年的艺术发展,那绝对是个巨大的命题。作者写中国艺术史这个行为本身就很值得敬佩了。作者巧妙的选择了耳熟能详作品和画 / 书法家,用历史发展的时间线做串联,让这本书充满了趣味,很容易就读下来。作为中国艺术的初步了解的读本,非常适合。ps:读本书适合搭配电脑屏幕或 iPad 使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长过程与人性价值

                            如作者所说,中国艺术真如一个人的一生一般,从孩童期的探索好奇,到青春期的热情洋溢,到青年期的生猛壮丽,到中老年期的思索突破,每一步都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学到了一些技法、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从创作者本身的经历出发,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性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写艺术史的书不少,能写得这么通俗易懂的不多见,属于行文不严肃,毫无阅读压力,知识点丰富的艺术入门读物。艺术可以当作品欣赏,也可以当作历史品读。每一件艺术品背后都是一段故事和一个有趣的灵魂。而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对于喜欢看图的人很友善,不会文字一大条,看得也蛮有意思的,让我了解到一些没听过的画家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专业艺术人士的艺术普及书本

                                  中国艺术史,是很纷繁复杂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陶器、瓷器等等艺术的齐头并进,是很多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非艺术生的入门书籍。但是在中国艺术的细分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没有提及,每一个工艺拿出来,都是有很多故事在其中,看看书,看这些人的故事。理清这些艺术的发展,这本书还远远不够,可以再读一读美术史,将艺术与经济文化社会背景这些结合起来,就能更加的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以上仅个人观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比你想象中懂艺术。如果说,晦涩难懂的艺术像座大山,把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拦在了山脚下,那么,就跟着意公子来看遍沿途风景,一步步去看那山顶绝美的风光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艺术,通往我们生命的深处。

                                      在抖音上第一次看到意公子的作品,就果断关注了。清新的绿色,宁静的氛围,让人眼前一亮,听她像介绍老朋友一般述说着遥远的故事,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听闻本书出版了,第一时间来得到搜索,果然,得到也是极有眼光的。阅读的时候头脑中都能想象到意公子讲述时的样子,引经据典又通俗易懂,文笔流畅富有激情,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豪迈,如果在古代想必意公子会是一个闯荡江湖的侠女吧。书中从艺术家的生平入手,让我们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有小光环也有小情绪,有小烦恼,也有小乐趣,看着看着就会想,画家也是普通人嘛。值得注意的是,好多成就极高的画家,他们的高光时刻都伴随着凄惨悲痛的情感体验,不知是艺术滋养了生命,还是悲痛让艺术升华… 可以确定的是,情感给艺术注入了灵魂,也许艺术最大的作用,就是抚慰人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代人的艺术都有它特有的时代气息,那是岁月给它的烙印。它代表了人类智慧的集结,它给人的心灵带来一些慰藉。人生何其苦,找到一种表现的出口,这就是艺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春秋季节

                                          老实说,我一开始完全没有想到能这么快。因为比起发展脉络清晰、品类明确的西方艺术史来说,中国艺术史的解读确实难度会大很多。其光是种类,就有绘画、书法、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画像石…… 更别说每一件文物和艺术品背后所包含的文学、历史、物理、化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再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作为它的载体,如果只是了解了艺术品的技法而忽略了它的意境,则远远无法了解到我们中国文化的伟大。但意境,恰恰是最难表述的。我也曾诚惶诚恐,不得其门。那,是什么时候开始不一样的呢?大概是 2017 年的夏天,我在公司的书架前拍摄了一期《艺术很难吗》,主题是 —— 用摇滚乐的方式欣赏《千里江山图》。老实说,山水画真的太难懂了,而中国画里,又有那么多的山山水水,到底怎么看呢?于是我们意外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意,就是回到王希孟的人生里,去想象他 18 岁的生猛和轻狂。只有 18 岁,才敢用最珍贵的材料,才敢不惜把自己的所有技法都展现出来,他像是一个演奏摇滚乐的青年,用连绵起伏的青绿山水,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一段绚烂的演奏,像一场璀璨的、转瞬即逝的烟火。在节目录制的最后,我引用了王小波在《黄金时代》扉页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那段话是这么写的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当我捧着书一边念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是啊,倘若我们不画画,不理解他的技法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曾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我们的青春,那抹亮丽的色彩,那个生命力完全绽放的心境,不和千年前的王希孟一样吗?当我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才明白,艺术,通往我们生命的深处。艺术让我们真正获得的,或许根本不是技巧,或者知识本身。艺术最大的作用,是抚慰人心。这本书的问世,要特别感谢的人很多。要感谢读客的伙伴们在产品内容上和我们细致地打磨。要感谢我们意外艺术整个内容团队的配合,尤其是我们主编林雅雯的统筹。要感谢我们每一期视频出来后,真爱们的反馈。2022 年,就是我从事艺术科普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的时间,与其说我和整个意外团队在科普艺术知识,倒不如说,我们只是希望把我们从艺术中所得到的滋养,分享给你,也分享给更多人。下一个十年,我依然会在这里。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