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开创时代的作品,但却难以恒久弥香

    已经读完了第二本绫辻行人的作品,总体感觉来说他的作品如果放在当时的环境,一定是非常新颖和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恐怕不见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就说这本十角馆事件,作案手法模式是模仿了无人生还,剧情推进上的 bug 也有不少,包括凶手的作案手法和动机也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平淡。唯一的一个小亮点是那个漂流瓶,但是漂流瓶扔出去再被相关人员捡到的概率得有多低?这个设定我觉得太过于童话。作为馆系列的开篇之作,无论是文笔还是剧情,都比后来的黑猫馆差了很多。这类型作品更适合探求推理小说发展过程的读者,可以去感受推理文学的演变和进化,从这一点上来说,绫辻行人的作品特点还是比较鲜明的。但是如果纯粹是为了追求推理小说的惊险刺激和人性剖析,绫辻行人的表现一点儿也不 “日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人生还类的推理小说,建议你连着看两遍。

      关于推理小说模块,今天开了新坑。启动了对绫辻行人的阅读。从他的第一部本格推理小说《十角馆事件》读起。没想到,一读就不可收拾。而且一读就是连着读两遍。第二遍还比第一遍更过瘾。这相当于一部推理小说,被剧透了之后,还可以读的津津有味,作者对谜题的设计可见一斑。作者绫辻行人可以被称为日本推理界划时代的作家。是承接岛田庄司衣钵的推理大家,他的馆系列其实早在我搜索岛田庄司老师的御手洗系列时就见到过。那时对他没有概念,直到前几天被【微信读书】频频推送,才入手了《钟表馆事件》和《暗黑馆事件》。原本是想随便抽出一本书来读的。但我印象中在【得到】看到的是十卷本的著作。既然那么多,自然应该从第一本开始刷。所以,特地找来了《十角馆事件》这部绫辻行人的处女座。可领我没想到的是,大师就是大师,恨不得出道即巅峰啊。这部作品我连着看了两遍。他安置凶手的位置,线索提供的精巧度,误导性的设计,以及双线叙事带来的错觉,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新手的处女作。故事的模式和阿婆的《无人生还》比较接近。荒岛求生模式。恕我不再剧透了。但是我建议如果你有兴趣读这本推理小说,试试连着读两遍吧。体验感绝对不一样。不过,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我今晚想要重读阿婆的《无人生还》了。Ten little Indian boys went out to dine; 十个印地安小男孩,为了吃饭去奔走;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噎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Nine little Indian boys sat up very late; 九个印地安小男孩,深夜不寐真困乏;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 倒头一睡睡死啦,九个只剩八。。。。。。。还记得这首暗黑的童谣吗?你会和一群人一起去一个荒岛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本格浪潮的揭幕宣言

        (转自公众号 "时光打磨")阅读本书的想法源起自儿子要看的 2024 年的同名电影。2025 年 1 月 25 日开始阅读,9 天读完。作者:绫辻行人,日本新本格派推理小说旗手。在京都大学推理小说研究社团认识多个日本推理小说界之后的大咖,包括写《十二国记》的妻子小野不由美。1987 年之前日本推理小说主流是社会派推理,由松本清张于 1957 年出版的《点与线》创立。在其之前是古典本格派推理。主张复兴本格的岛田庄司是作者的伯乐与老师,也是新本格派的代表之一。本书是作者 1987 年的处女作,标志日本推理小说进入新本格时代。本作内容除了杀人以外,也许有不少就是作者和他的大学同学的本色演出。2013 年重新引进中文版。作者写了 9 本馆系列小说,其中《钟表馆事件》评价最高,《暗黑馆事件》口碑最热,都是典型的建筑推理。馆系列启发的京极夏彦等三人被称为新本格二期。2000 年后出道的伊坂幸太郎等也受其影响。序幕(《十角馆》的野心从开篇便昭然若揭:它以近乎挑衅的姿态明牌模仿《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的手法,也让读者对即将上岛的人的命运有了预期。无人生还出版于 1939 年,日语版译名《死人岛》,对于 1987 年的日本读者可能没有那么熟悉。)第一天,1986 年 3 月 26 日,岛上埃勒里(奎因),自命不凡,一本正经,法学系三年级,现任推理社总编,薄荷沙龙烟。卡尔(约翰。狄克森。卡尔),满满负能量,对谁都不满,法学系三年级,复读一年,酗酒(酒是禁忌)。勒鲁,天真懦弱的眼睛男,文学系二年级,下一任推理社总编(加斯通。勒鲁)。爱伦坡,不修边幅的医学系四年级,云雀烟。阿加莎,波浪卷发的美貌外向女生,药学系三年级奥希兹,胆小迟钝的文学系二年级,会画画(《角落里的老人》)。s.s. 范达因,病佬(名侦探菲洛。万斯),七星烟,理科三年级,伯父上个月买下了十角馆。父母和妹妹被强盗杀害。(用埃勒里之口吐槽社会派推理,阐述新本格派推理的理念:当「暴风雪山庄」模板被刻意暴露给读者,真正的谜面反而转向叙事迷宫本身。)岛上没电。去年九月的蓝屋杀人事件,四人被害,一人失踪。天才建筑师,中村青司,妻子花房和枝名叫北村的用人夫妇园丁吉川诚一中村青司设计的建筑机关:越是明显对称的结构,越能遮蔽深藏的逻辑死穴。同一天,3 月 26 日,本土江南孝明,通宵麻将的前推理社成员,好奇心旺盛。去年一月,推理社成员中村千织意外死亡。中村红次郎,青司的弟弟,研究佛学。岛田洁,热爱推理,和尚主持三少爷。(埋了好多推理梗,安乐椅,鹅妈妈童谣 Mother Goose)守须恭一,推理社成员,七星烟,描绘花开之前的摩崖佛像。制止江南冲动行事的忠告者。(香烟这个线索几乎震耳欲聋)(双线叙事,本土与岛屿的时空镜像中,侦探与凶手共享着相似的解谜快感。感觉《鱿鱼游戏》的双线叙事都对其有所借鉴。)第二天,岛上奥希兹和中村千织是好友。爱伦坡的六个小狐狸拼图。范成为第一个被怀疑的人,长时间在房间,活动招待者的身份,但缺少动机。(那些在暗影中,似乎并未做出决策,但却推动事情发展的关键人物,往往才是最危险的。在十角世界里,所有证言都是带着棱角的谎言。)第二天,本土园丁妻子,吉川政子江南:孩子总是希望得到新玩家,自己一直在追求刺激,一旦觉得无趣,就会立刻撒手不干。岛田:一天只抽一支,我在怠慢的生活中,唯独严格遵守着这一点。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守须的四杯红茶。第三天,岛上阿加莎起床后会有一个小时低血糖。第一个受害者出现。埃勒里总是给人置身事外,纵观全局的感觉。第二个受害者出现。(如果检查每个人的房间,也许就有线索,但却被人刻意地阻止了)第三天,本土如果岛田为阳,守须就是阴。第四天,岛上十角馆入口的大门没有上锁。(再一次,出现了隐藏在众多意见中的引导者。封闭空间又是最好的人性试验场)第四天,本土红次郎的秘密被岛田揭开。守须的雅马哈摩托车。《源氏物语》中的光源和藤壶的不伦恋情。第五天(那个最没有存在感的人,嫌疑最大。)(几乎所有人已忘记了一年前同伴的意外)第三个受害者出现。第四个受害者出现。(狼人杀的游戏进入最后阶段)即使在危机时分,埃勒里仍然陶醉在破解谜题的乐趣中。第五个受害者出现。第六天一场大火后,无人生还。凶手的身份揭开。第七天地下室的尸体也是被钝器击打,也是他杀?第八天作案手法的详细回溯,捕捉猎物的十角形圈套。(凶手对于被害者的同情不过是鳄鱼的眼泪)尾声这似乎是完美犯罪,但又有很多破绽。保持神秘感是新本格书评的灵魂,如同十角馆永远锁闭的地下室 —— 最关键的真相,必须由读者亲自点亮烛火去窥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事要放在时代里才能看明白

          读完了十角馆事件,这是日本新本格推理的作品,我的感受是很一般,但这种一般其实是因为推理小说已经经历了太长时间的发展,各种风格和流派已经见的多了,而这本书要把它放回到它诞生的时代来看。日本人对于推理小说有着近乎病态的热爱,但这种热爱其实有过很多变化,从古典时代的那种名侦探的塑造到后来本格派的各种诡计,再到变革派社会派的发展。应该说日本的推理小说经历了从智力游戏向关注社会议题的转变,并最终出现了松本清张魔咒,但这种事情就像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为了上价值而上价值最终走向了反面。读者开始要回归最初的那种智力游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十角管事件作为新本格推理出现了。这才是这本书的意义。但因为是为了本格而本格,所以这本书其实核心诡计非常薄弱,是纯粹的叙述性诡计,这也是日本推理小说的一大特色,日本很多推理小说家都非常喜欢使用这种技巧,比如代号,性别,名字。这种小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参透了其中的关窍,就会觉得这种把戏太过于低级。推理小说有时候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智力对抗。如果核心诡计在于叙述性诡计的话,读者就会有所不满,因为。这种情况下读者无法洞悉真相,是因为作者的误导,这也是许多作品在改编时面临的困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平实,一般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隔多年的再次阅读体会

              第一次读是我十二岁的时候。当时在租书店租了这本书。读完久久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再读,有了很多新的感悟。细节描写的真好,稍不仔细,就会错过细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过时的好作品

                孤岛、机关密室、死者的来信,一个精彩复仇故事的要素都齐备了,但故事真的不能说多精彩。不精彩之处大概在于:虽然现实中完美的犯罪是不存在的,但在小说里一定要让犯罪完美呈现,只有犯罪方法 “无懈可击”,推理的过程才更动人,谜底解开那一刻的恍然才能称得上回味无穷。“十角馆事件” 就是缺少了这种完美,犯罪方法、过程中有太多的巧合、不确定性,让推理前后的对比不明显,因此缺少了很多趣味。算是特定时代下的好作品,但不是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又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年轻的恋人一直甜蜜爱着没有公开,不幸的事女孩被一群自己的好友灌醉杀害。爱人不相信自己恋人的死是意外,调查清楚以后来了一场精心安排的谋杀。整个故事的人物在描写时都用了她们的英文名代替,到后来死掉了从警察嘴里说出各自的日本名字,还要一个个回忆起来把人物代进去,这种写法对我来说很新颖,就是有点费脑子。总之故事读完,没有感觉特别的精彩,没有超过预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无人生还》代入了,还以为是凶手早早 “死了”,没想到他狗到了最后。揭秘前,感觉到岛上的人都用代码而不是名字,是不是个诡异点,比如年代差? 比如空间差?不是一个案子没想到凶手是个辛苦双头跑的劳模。最后的尾声是没看懂,瓶子是谁丢的吗,交给岛田洁是自首?包括千织的死因 ,我以为还有反转,结果是没有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三颗半,故事挺好,中途也挺吓人,但是结尾觉得就那么回事儿。作者用两个名字称呼同一个人,导致读起来联系不到一起。有点像阿加莎的罗杰疑案的构思。同一个类型,无人生还决对第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为处女作且在那样的年代,我觉得这部作品很不错了

                        这本书我是听完的,感觉悬疑小说如果里面有很多人名或者要记的东西,还是看会比较适合,不过这是题外话了,进入正题吧!这是我看的第二本绫辻的书了,我是在高中一次书展的时候无意间看到《替身》这本书,并深深被迷住之后才开始关注绫辻的,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处女作,又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新颖且有趣了,但也不可否认这本书确实略显稚嫩了一些比起《替身》来说,有些逻辑也没有那么严谨,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也可以像我一样用听书的方式刷完这本书,蛮不错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