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8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下室的幽光

    今天读来依然震撼!它可以医治我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看看另类人生的直白

      一种性格极致的生成的另一种进化方向,值得看看或者看的时候不太舒服,另种人生思想行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这本小说写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展现了他的思想转变:从倾向于空想社会主义到反对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地下室人面对一个理性和科学主导的世界,感到了深深的虚无,因为那个世界剥夺了人的自由和生存的意义。第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提到了两种应对虚无的办法,一种是明线中,地下室人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自由;另一种是暗线中,丽莎用爱的方式给人生带来意义。第四,《地下室手记》不仅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形象,而且对当代的文学、心理学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地下室人?

          书几天前读完了,一直想写个书评,但不知道写什么,直到最近有读到一位名叫冷冰川的艺术家的故事,有点启发。冷冰川的作品是在用墨涂的全黑的背景上用刀一刀一刀刻出来的,黑白两色,但视觉效果极为震撼。谈到创作心得,他的回答很有艺术气质:犯了一个错误后,顺着犯错的方向继续发挥下去,就画出来了。这一类作品,如果有哪几笔画错了,绝不像我们平时用涂改带或涂几个黑疙瘩就能轻易补救过来的,应该小心谨慎才对。他没有。他不会画向日葵,于是野蛮着来,所以没画出向日葵,反倒画出了欲望。人往往就有这种死亡和破坏的欲望。最初读这本书,是了解到它和存在主义哲学有关。与直接去读难啃的哲学著作而言,通过小说来感受存在主义哲学还是相对简单一点。书中的地下室人怯懦,自卑,与全世界为敌,最后与世隔绝,用痛苦证明自己的存在。书中的文字,尤其是地下室人的内心独白,是疯狂的咆哮,很容易让人想到同样嘶吼的尼采,甚至会觉得地下室人跟查拉图斯特拉是同一类的生物,只不过一个是阴暗的地下,一个是天上的太阳。尼采确实也承认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大的影响。这本书的地下室人反对空想社会主义,反对用理性来设计社会,更进一步说,设计人。他很大程度上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陀氏心里的地下室人。他代表陀氏去战斗,敌人是理性与秩序。我想每个人心里也有自己的地下室人,倔强地抵抗着周围人觉得理所当然的秩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胆小狂妄,容易受伤,热爱复仇,从不动手

            我憎恨我所有的同事,从上到下,鄙视所有人,然而于此同时,我又害怕他们。那天我走在路上,跟一个趾高气扬的军官相撞了,我主动让开了,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夜不能眠!我每天走在相同的路上观察他,最后向长官借了钱,买了一套衣服,我要体面地跟这位军官撞回去!两年了,终于等到了万事俱备的那天,到了最后关头我却胆怯了,回家之后发了一场冷热病。在我打算彻底放下复仇的时候,却又出乎意料地下了决心,终于我们相撞了!我完成了我伟大的复仇,于是我欣喜若狂,得意洋洋。我渴望中学同学的友谊,虽然他们都比我富贵,但是我只能等待他们来求我给他们友谊。毕竟我比他们更加高贵更加聪明,我饱读诗书,思想比任何人都深刻,情感比任何人都高尚!他们的聚会没有邀请我,但我慷慨地去赴宴了,并且羞辱了他们中最成功的那个。他们彼此亲密无间,却没有人跪在我的脚下乞求我的友情,我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 气愤的我去找了妓女,她叫丽萨,一个被父母卖了的可怜姑娘。她太悲惨,悲惨到只有对她充满同情,才能彰显我高贵的人格。她来到我家,发现我只是个住在地下室的可怜鬼,是世上最可笑最卑劣最嫉妒成性的虫豸。我的一生,没有亲情,没有友情,也没有爱情。这就是《地下室手记》里那个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 “地下室人” 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人类文学长河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地下室手记》写在他传世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白痴》、《群魔》、《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前,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这本书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转型的先导型作品,非常适合作为阅读陀氏作品的入门。《地下室手记》是一部约为 11 万字的中篇小说,书中的 “我” 以前是个小公务员,热衷于折磨来办公事的老百姓,我获得了一笔遗产,辞去了工作,独自蜗居在地下室里。正如开篇所述 “我是个病人…… 我是个凶狠的人,我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英雄式人物。在书的前半部分,我用和 “你们” 对话的方式进行了哲学式的自白。这个过程并不平顺,我的阐述颠三倒四、矛盾反复,一会儿斩钉截铁一会儿犹疑不决,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辩驳和否定。我蜗居在自己的角落里苟度残年,同时又用毫无用处的安慰来自我解嘲。我总在应该选择 “美和崇高” 的时刻做出卑鄙的事,然后陷入深深的羞愧和自我惩罚,这个痛苦的过程却反过来成了一种享受,因为它给了我一种强烈的存在感带来的安慰。我犹如一只意识强烈的老鼠,被他人欺辱,心里充满了怨恨时时想要报复却永远只能被耻笑、被轻蔑,于是我日日沉浸在无休止的仇恨中,对任何东西都不宽恕。这种半是绝望半是信仰的感情如此微妙,让我反复无常,举棋不定。往往在做了一个板上钉钉的决定之后马上追悔莫及,而这恰恰给我带来了快感。你问我是不是牙疼也能我带来快感?是的没错,牙疼的快感在于呻吟,当周围的人都对这呻吟深恶痛绝之时,正是我快感最强烈的时刻,他们越是厌恶我的呻吟,呻吟越是让我乐不可支。你们问我为什么这么糟蹋自己作践自己?我的回答是:因为无所事事地枯坐,深感无聊至极,所以就装腔作势一番。那些社会上的实干家们,在我的眼里不过是一群蒙昧无知的人,他们目光如豆,所以短期目标就能他们行动起来。而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因为我沉醉于自己的感觉,不管任何事情,我都做不到心安理得,想得太多所以事事我都充满疑虑,这就是我这一生不能开始任何事情,也不能完成任何事情的原因 —— 我是一个聪明人。众所周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伪装成小说家的哲学家。《地下室手记》被认定是最早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作品。在这本小说的前半部分,作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小说家的伪装身份,跟当时的许多思想进行了辩论。这是这本书难读的最重要的原因,它不是独立存在的。1863 年,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发表了小说《怎么办》并且大获成功,成了理性利己思想的典范。该小说的主人公认为,如果人们只是理性计算什么是最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东西,并且做出相应行为,那么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就会平衡他人的行为,这样的话,社会就会成为一个乌托邦。他认为人类不该是利他主义的,只有在利己和悦己的情况下,人才会去帮助别人。陀氏非常厌恶这本书,于是在第二年,他写了《地下室手记》来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进行回应。这就是为什么书中出现了大量如:“水晶宫”、“钢琴琴键”、“逻辑斯蒂”、“自然人” 之类词汇,这是陀氏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中的理论给出的驳斥 —— 人类是非理性的,人类很多时候是混乱的,甚至恶毒的。所以地下室人呈现了一种歇斯底里的极端混乱,却始终对自己的认知的世界保持了高度稳定的质疑。我渴望人们的赞美,对我崇高的赞美。然而世界上哪有真正的崇高?人们做崇高的事不过是因为这符合他们真正的利益。但有一些人,他们完全明白自身利益之所在,却把它们置于一旁不理,没人强迫,他们却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怎么解释呢?只能说明这一意孤行让他们心花怒放!这世上存在着一种东西是人最最有利的利益,一个人为了它,会在必要的时刻准备反抗一切规律,也就是说,反理性、荣誉、安宁、幸福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是为了得到这原始的最为有利的对他而言最宝贵的利益。在我看来,那些期待让人们去努力获得自身利益而变得善良和高尚的理论,都是荒唐的纸上谈兵。纵观人类的历史,人们在战争中堆积着自己的文明,历史学家相信文明的进步会让人类热爱和平,变得温文尔雅,再不像原始人那般嗜血成性,然而看看现实,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三世发动的侵略战争,美国的南北战争,丹麦公国间的战争,人们的嗜杀成性相较往昔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那些坚信文明能让人温文尔雅的人不过是自我麻痹,为了维护自己的逻辑而忽略真相、歪曲事实罢了。也有人相信,科学能够彻底改造并指引人的天性,有了科学,人类就不会再犯错误;科学能够揭示世界上的自然规律,人只要按照科学行事,就可以活的轻松自在。同时世界上还会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关系,一种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精确计算出来的经济关系,这就是未来的完美的社会生活。而你们都不知道,人类是愚蠢的,不愚蠢的人都是忘恩负义的,少有例外。因为人的本质都是喜欢随心所欲采取行动的,拥有自己的意志,自由自在、野蛮的任性。所以那些嘴上宣扬着人类必须拥有某种高尚愿望的人,做合乎理性的人,你们的根据何在呢?!我承认,理性是个好东西,但是人的整个生命,即包括理性,也包括一切内心骚动。我活着是为了满足我的所有生命机能,而非单单理性需求。所以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便这件事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伤害,并与我们理性有关利益所得出的最为合理的结论大相径庭,它仍然比一切利益都更为诱人。—— 因为它为我们保全了最主要和最珍贵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人格和我们的个性。别尔嘉科夫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道:“他是人的自由的最热情而激烈的保卫者,只有人类思想史知道他是如何保卫人的自由的。” 陀氏一辈子都在为人类的自由作出思考,这种自由不是物理空间和物质上的自由,它是一种关怀人类保留个性的自由。陀氏注重个人的内在的主观性、自我情绪和感受、自由意志。这种思想与存在主义哲学不谋而合,所以《地下室手记》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鼻祖之作。一些贤哲人士热爱给自己设立一个一辈子与人为善,完全合乎理性生活于世的人生目标,可人类就是这样天赋异禀的动物,即便你把世界所有的幸福都给他,丰足的物质,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操心忧虑,也不必工作,人还是会故意做出卑鄙肮脏的事情。只因为他无时不刻都要向人证明,自己是人,不是钢琴上的一个琴键!那些总认为人类应该改掉旧习惯,完全按照科学来矫正自己意志的人,你们到底哪里来的依据认为自己是对的?谁知道人类生活在大地上追求的全部目的,仅仅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呢?如果人一定要按照 “二二得四” 这样的规律去生活,那真是让人厌恶透顶!我主张人类应该捍卫自己的任性,并且捍卫那在我需要时能为我的任性提供的保障。相比 “二二得四” 这样的主张,自由意志才高明无比!你们或许会说我这是装腔作势,逻辑混乱,为了哗众取宠说了这么多颠三倒四的谎言。我却要说,每一个人心底里都有一些邪恶的东西无法公之于众,越是正人君子,越是有很多隐秘的思想。人们总是试图粉饰自己,对自己的美德夸夸其谈,都是徒有其表而已。对那些邪恶回避不谈,才是真正的虚伪。鲁迅先生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陀翁的著作都开始于对地下室人悲惨生活的审视,他用挑衅的姿态为人类的自由意志发声,他终生致力于对人类神性光辉的捍卫,为了走进这位非凡的文学大家的思想世界,是今天我们读《地下室手记》的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种像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文笔写的太深了。而不管时空与作者区别多大,总会觉得这里的地下室人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跟我很像,也可能跟我们很像。生活不是故事,没有剧本,可我们又何尝不是隐约给了自己一个剧本吗?不然哪里会有期待,会有规矩,会有矛盾呢?可当剧情根本不按自己剧本发展的时候,我们无论勇敢还是懦弱,去做的都是也只能去改改剧本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存在主义。读他的作品脑袋里会波涛汹涌的闪过无数感悟,可放下书本又觉得根本找不出贴切的文字来形容那些感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經典之作

                讀一遍恐怕不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与伦比的神作

                  读陀翁的《地下室手记》,有一种疯狂、眩晕而又深邃的感觉。纳博科夫曾经质疑陀思妥耶夫斯基 —— 这样复杂激烈的精神活动真的可能在现实里出现吗?确实不会。但它无比真实,就像我们的梦不真实,但却比我们说出来的话更能体现我们的真实想法。“地下室人” 是一个让人不齿、甚至自己也很瞧不起自己的 “非英雄”,他自尊心极强,又性格懦弱,“精神胜利法” 是他的惯用伎俩,他尖酸刻薄、充满仇恨,却又死要面子,经常陷入内心的煎熬。以至于高尔基称《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是 “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典型,社会堕落者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这一人物是 “带着一种为了个人的不幸与苦难,为了自己青年时代的迷恋而不知餍足地实行复仇的人的心情”。然而 “地下室人” 的不幸是多方面的冲突带来的后果,他在物质层面匮乏,在精神层面活跃;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却没有一个和自己能够共鸣的朋友;他的思维独立且极具批判性,却不具备行动的能力和勇气,他的思维还常常前后冲突、自我矛盾,以至于他痛苦不堪。借着 “地下室人” 之笔,陀翁展现了他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他反思了人的生存和价值问题,讨论了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关系,剖析了现代人的虚无状态,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批判了启蒙运动倡导的唯理性主义思想,“地下室人” 如此痛苦地活着,受尽意识的折磨,做那些非理智的事情,想要的,无非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零件,一个机器,或是其他随便什么物体。他想要成为一个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下室手记》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期的代表作,1864 年出版,全书由一个没有名字的 “地下室人” 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讲述了自己在 “地上” 和 “地下” 两个世界之间的矛盾生活,揭示了现代人的虚无境况,并反对当时在俄国流行的理性利己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本书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品,也是最早的存在主义哲学经典之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地下室手记》是 “地下室人” 一系列絮絮叨叨、颠三倒四的独白和回忆,揭示了他极其矛盾的生存状态:他自视极高,却同时病态自卑;他追求真实,却同时欺诈成性;他对社会的黑暗有清醒的认识,却同时道德堕落;他无依无靠,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同时酷爱一味打压攻击别人来彰显自己的自尊…… 这一切矛盾背后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他既承认 “地上世界” 的 “科学” 与 “理性”,同时又坚守着 “地下世界” 非理性的 “情感” 和 “自由”。第一,这本小说写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展现了他的思想转变:从倾向于空想社会主义到反对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地下室人面对一个理性和科学主导的世界,感到了深深的虚无,因为那个世界剥夺了人的自由和生存的意义。第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提到了两种应对虚无的办法,一种是明线中,地下室人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自由;另一种是暗线中,丽莎用爱的方式给人生带来意义。第四,《地下室手记》不仅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形象,而且对当代的文学、心理学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阅读《地下室手记》的感触,是它不同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地方。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发展内在于自己的各种可能性,通过不断超越当下的限制,把内在的可能性变成现实。这就是 “本真的生活”。《地下室手记》让我们去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去追求本真的生活?地下室人那种近乎变态的追求自由的方式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如何保证自我 “本真的生活” 与道德相容?如何在自我之中容纳他人?也许,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助丽莎,而不是地下室人,所表达的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深思:通过爱,我们可以给人生带来意义,同时与他人和谐共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摘抄

                      小说里应当有英雄,可这里却故意收集了非英雄的所有特点,而主要是这一切将给人以非常不快的印象,* 因为我们大家都脱离生活 *,大家都有缺陷,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毛病。甚至脱离生活到这样的程度,有时候对真正的 “活的生活” 反而感到某种厌恶,因此当有人向我们提到它时,我们就会觉得受不了。要知道,更有甚者,我们几乎把真正的 “活的生活” 当作就是劳动,几乎就是在官署里当差,我们都暗自同意,还是照书本上做为好。* 有时候我们干吗要蝇营狗苟,干吗要胡闹,干吗要孜孜以求呢?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干吗。* 如果按我们那些乖戾的要求照办不误,我们只会更糟。嗯,你们不妨试试,嗯,比方说,你们不妨多给我们一些独立自主,给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放开手脚,扩大我们的活动范围,放松对我们的监护,那我们…… 我敢肯定:我们会立刻请求还不如回到有人监护的情形为好。我知道,你们也许会因此而生我的气,向我嚷嚷,向我跺脚,说什么 “您说的是您一个人和您在地下室的那帮穷光蛋,因此不许您说‘我们大家’”。对不起,诸位,要知道,我并不是用大家二字为自己辩护。至于我本人,要知道,** 我不过是在我的生活中把你们都不敢实行一半的事发展到极端罢了,而且你们还把自己的怯懦当成了明智,你们自欺欺人,并以此自慰 **,因此较之你们,我可能还多一些 “活气”。请你们用心看看!* 要知道,我们甚至都不晓得,现在这活的东西在哪儿,它是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们假如撇下我们不管,叫我们离开书本,我们就会立刻晕头转向,张皇失措 —— 不知道加入哪一边,遵循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尊重什么和蔑视什么了?我们甚至连做个人,做个拥有真正的、自己血肉之躯的人都感到累,并引以为耻,竭力想做一个从不曾有过的泛人 *。我们都是些死胎,而且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早就不是那些有生气的父辈了,可我们却喜欢这样,越来越喜欢。我们的兴趣越来越浓。** 很快,我们就会设法让观念把我们生出来。** 最后一段简直振聋发聩,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 “没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我们真的思考过应该怎样活着吗?大家都遵守的风气就一定合理吗?那种游戏规则真的适合你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的无奈

                        人性是什么?人们评价人性的标准是什么?动物性和理性的比例该如何配置?我想这个是由大时代不断进化之后形成的一种平衡决定的,人性的表现就是一种环境的产物,它本身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对象不同而已,如果看到芒荒时代,与我们现在的标准,那时的人就没有人性吗?如果现在的文明毁于一旦,人性照样退回到原始状态,所以,离开了场景谈人性,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人类时刻审视自己,就是不要忘了,善恶只是一瞬间的事,要维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文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毕仙僧

                          我来过这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此书内容读起来令人有些压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不懂但是大受震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抛开社会的面纱,看看潜意识深处的人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 “高自尊”,“高敏感”,“高自私” 的 “下等的动物”。也不知道说自尊就算加上引号,是不是还是有点侮辱这个词。他是矛盾的,胆怯的,而在心里又有阿 Q 的精神,但是阿 Q 仅仅是自己孤单一人,而他却想着拯救世界(地位比他低的世界),发现世界朝他而来时,他又害怕了,胆怯了,不敢面对,这不是幸福?一种卑微的自怨自艾。对于丽莎最恶的,可能不是这个世界,而是这个地下室的人。那种拥有的希望又被给予希望的人剥夺才是最深的绝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拷问灵魂的小说

                                    《地下室手记》,这是本小说,小说创作于 19 世纪中期的俄国,他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生活的这个时期的俄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工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同时也是各种文化思想大爆发的时代,人们理性、利己,就像数据时代下的我们,人们普遍相信事物发展有最优解,按照确定好的规则生活就会获得幸福:小时候父母老师告诉我们你要考这个学校、学这个专业最有出息;毕业后老板告诉我们你要加班好好干,这样年底奖金才会多,健身教练告诉我们你要多吃蛋白质,少吃糖和油脂身体才会健康,保险经纪人告诉我们你要买这个保险,你的未来才更有保障。我们的生活被安排好了最优解,就像一个没有 BUG 的程序一样运行着,人们按照别人指定的规则生活,活在别人的世界中,在别人的世界里知行合一,失去了自我。当然也正因如此,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一本你读完后会认真思考自己灵魂的书。这本书以一个没有名字的 “地下室人” 以第一视角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 “地上” 和 “地下” 两个世界之间的矛盾生活:他自视极高,却同时病态自卑;他追求真实,却同时欺诈成性;他对社会的黑暗有着清醒的认识,却同时自甘堕落、同流合污;他无依无靠,渴望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却同时伤害着与他有同样处境的妓女丽莎。地下室人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而地下室人却是在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选择疯狂的报复社会。这扭曲、拧巴、变态的人格的形成都源于地下室人所生活的那个彼此矛盾的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就像地下室人在伤害了妓女丽莎之后说的那句话一样悲天悯人 “他们不让我…… 我没法做一个…… 好人!” 作者借地下室人之口,表达了对小说世界和当时现实世界的理性利己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满,而地下室人崇尚的则是极端的自由意志和自己那变态的自尊心,明知道自己不受待见也要硬往人群里扎堆。作为一个洞察一切的人,地下室人在否定了全世界的同时,也否定了他自己,就像原文中所讲 “一个人甚至都敢在自己受屈辱的感情中寻找快乐,难道这个人哪怕能够或多或少地尊重他自己吗”。最后,小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当面对虚无生存状态的解决措施,但是却借地下室人和妓女丽莎这两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面对虚无时的两种方法:坚持个体的自由和向他人奉献无私的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在地下室住了四十年,靠回忆过活。他并没有说明在地下室生活的细节,但从他破旧的衣服和对雇佣仆人厌恶的观感来看,那并不美好。他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评价不高,什么有病的人,卑鄙的人,他写下的话杂乱,没什么头绪,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又最终扯回到写这本手记的原因。因为太过无所事事,因为想轻松一些,有瑕疵的回忆是痛苦的,而痛苦需要排解。第一章他对外面的人的嘲讽和唾弃,但他对自己的矛盾反复认识很清楚,既看不起又很谄媚,又骂人又安抚。他开始写自己,取名 “雨雪霏霏”,因为写的时候天气不好,在下雪,地下室阴冷潮湿。他先回忆了自己的职员生涯,他对同事们的厌恶和责怪,对自己阴暗想法又暗爽又愧疚,恨时极端,愧疚时也很难受。他记录了一件关于 “让路” 的事,那种勇气和懦弱的糅合,都在他的幻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一次次失败,为此做足了准备,最后快要放弃的时候,却 “成功” 了,那么蹩脚的理由他却感到轻松愉悦,坚信自己完成了任务。他到朋友家里去,感受到朋友不够重视自己,并对让他感到厌恶的人很吹捧,非常愤怒,于是参与了一次送别宴会。他精心准备,却被放了一个小时的鸽子,因为时间推后一小时没有人通知他。在宴会中他侮辱了朋友要送别的人,以至于被其他人排斥,他自己来回转圈了四个小时。他喝醉后要跟上其他人,但是稀里糊涂在一个妓女的床上醒来,他像一个英雄一样劝解那个妓女,并给了她自己的住址。他回到住处后给朋友写了一封让自己很得意的信,然而还是觉得痛苦,因此在等待丽莎的几天里恨上了她,以至于她来时因为撞见他和仆人冲突的场面而狠狠羞辱了她,并对自己那天的行为进行了剖析,把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告诉丽莎。他给了丽莎钱,他只希望一个人待着,但丽莎走时把钱放在了桌子上,他忍不住后悔,但又怕追上去,追上之后的事。后来再也没有丽莎的消息。地下室人对任何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感受都非常深刻,尤其是痛苦,我觉得这样的人其实不适合流浪在外面的世界,有一个地下室可以归宿,是一件好事,但他又被那些回忆中的痛苦折磨,这种痛苦高不高尚还未可知。他最后有没有拯救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看到,他对自己当一个地下室人的行为非常得意,因为觉得他做了很多人想做不敢做的事。我想我们正是不愿意只做一个地下室人才努力生活,可是在生活中没有了 “活气”,反而不如地下室人了,地下室人的 “活气” 指的应该是那种会思考自己,有一片精神家园来感受自己活着的气质。我们能想象这个人有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但他在别人面前却非常不解风情;他有能力打开别人的心扉,但只对自己认可的人;他有很柔软的内心,但总是为别人对待他的态度感到愤怒,那柔软也就无处施展;他对待事物的态度经常很极端,情绪大起大落,但他最后总会找到自己心理的平衡。这是一个 “活人”,感情十分充沛,不是那些面目模糊碌碌无为头脑简单的人。他在别人面前总是因为自己的小心思表现得有攻击性,他既容易妥协又喜欢抗争着不妥协。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我们自己的影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0年来人类的精神生存问题

                                        再读一遍再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什么是人真正的利益

                                          在刘玮老师的存在主义哲学课引导下看完了这本奇书。主人公太非典型了,但他不是代表了一部分人都的心理活动吗? 甚至代表了一大部分人对不敢对自己承认的话吗?他对理性世界对人性剥夺的追问,仍然不过时,在科技发展爆炸的越来越快速的时代,反而越来越显得理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