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9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赛博朋克的“元故事”

    最近这两三年,赛博朋克这个概念非常火,甚至 2020 年被称为 “赛博朋克元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一款叫做《赛博朋克 2077》的现象级游戏发售。赛博朋克的风潮甚至流行到了很多不同的领域,比如在时尚穿搭,如果你穿着透明的兜帽雨衣,脚踩高帮雨靴,那么你就是在走 “赛博朋克风”。再比如说,各个商场只要在设计中多出了一点 “机械、机甲” 元素,就敢自称 “赛博朋克乐园”。你看,赛博朋克这个词已经扩大化到一种令人厌烦的程度了,和只用一点戏腔唱歌就把自己叫做 “国风” 的人一样讨厌。当然,我对于赛博朋克扩大化的厌恶,可能来自于一个科幻迷无聊的优越感。我也总是告诫自己不能故步自封,多一点人知道这件事总比大家在小圈子里跑团取暖强。不过问题就来了,“赛博朋克” 审美的小圈子是怎么形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很多的讨论视频,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基本上大家公认,赛博朋克这个概念的最终确立,来自于一本叫做《神经漫游者》的小说。不过 “赛博朋克” 作为一种审美范式的真正形成,来自于《银翼杀手》这部电影。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就是这本叫做《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么?》的小说。《银翼杀手》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我就不说了,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 “赛博朋克” 故事,都是《银翼杀手》的某种翻版。现在你提起一个赛博朋克作品,总会想起糟糕的自然环境、无休止的雨、炫彩的霓虹灯广告、脏乱差的贫民窟。这每一个元素都是从《银翼杀手》中长出来的。但是就像我所说的,美术风格不能成为一部作品被称为 “赛博朋克” 的必要条件。不然在另一部科幻作品《战锤 40k》中,很多元素依然存在,但是大家会把它成为 “太空歌剧”。自然,说一部作品的风格,咱们最终还是要看灵魂,也就是它讨论了什么问题。这才是我认为《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么?》是赛博朋克 “元故事” 的原因。他从整个故事的基调上,就说明白了赛博朋克的究极问题,那就是讨论 “人何以为人?”《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么?》的故事有明线和暗线,都是在为这个话题服务。在明线中,主角作为一个赏金猎人,为了获得赏金去猎杀仿生人。而且这件事一点都不容易,仿生人和人的区别非常小,他们甚至会进行团伙欺骗等高端操作,主角一度被玩弄于股掌之间。作为暗线那就更有意思了。在小说的世界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一个重心,那就是养一只宠物。你养的宠物越大、越稀有,就能显示自己身份地位越高。如果实在没钱,那也得来一只仿生宠物。这背后还有一个设定,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只宠物的陪伴,让自己拥有同理心,通过这个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主角在暗线中,就是靠着猎杀仿生人赚的钱,给自己买了一只很贵的山羊。明线和暗线的交汇,就在宠物这一点上了。一方面,主角在猎杀仿生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仿生人和自己可能区别非常小。他对仿生人产生了同理心,同时进行了追问。顺便一提,《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么?》这个翻译不准确,应该译为 “仿生人会梦想得到一只电子羊么?”。而另外一方面,主角得罪的一位最高端的,让他无法分辨的仿生人,把它好不容易买到的山羊扔下了楼。如果咱们带着 “人何以为人” 的这个思路,去看之后伟大的赛博朋克作品,我们会发现这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以及后续的《银翼杀手》系列电影等等。不多说了,赶紧去看这本书,就花 2 个小时,真的会有一种战栗的感觉。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挣扎?挣扎!挣扎。

      无限的怀疑,否定与绝望。一次又一次无休止的重复,对自己所有意念,想法和情感的怀疑?我到底是一个真实的人吗?谁来对真实下一个定义呢?谁又能证明自己是真实的人呢?生命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是见证牛犊出生的欣喜?还是放走一只蜘蛛时的慰藉?生命呀,生命呵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嗨。” 他说。他站在那儿,脸颊上有一道伤痕,衣服皱巴巴、灰扑扑的,连头发里都渗满了尘埃。他的双手,他的脸 —— 尘埃黏附在他身上的每一处,除了他的眼睛。他圆睁的双眼里闪耀着惊奇,像个小男孩似的。他看起来 —— 她想,就像已经在外头玩够了,终于到了回家的时候,回来洗洗休息一下,顺便说说今天碰到的神奇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电影《银翼杀手》的改编幅度还是挺大的,可以说只有内核是一样的。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就是给赛博朋克风格定下调子的那部小说 / 电影。后来的各种赛博朋克作品,几乎都可以看做是它的各种演绎和再创作。细想的话,比较大的设定和逻辑的 bug 还是有的。但也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年代,可以理解。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有点老的科幻

            在科幻电影中《银翼杀手》一直是排名比较靠前的作品,前几年还用同样的 IP 重拍了新片。本想先看看原著再去看电影,不想读完却有些失望。 也许这本写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科幻有点年头太久,不管是对于核战后的想象还是仿生人的设定都有些老套。倒是对人类与仿生人的区别的探讨有点意思,书中给出了这样的设定,即人类普遍具有共情能力,有时候甚至会对仿生人产生共情,而仿生人无论多么聪明,都无法通过共情能力的测试。 虽然如此,人类同时也是最暗黑的物种。在圣经旧约中,上帝过一段时间就会制造一场灾难把乱整的人类大部分灭绝,重新建立一个纯朴美好的新世界。当人类掌握了足以毁灭地球的力量后,甚至不需要上帝出手,自己就会走向毁灭。但人类又似乎是最坚韧的物种,只要还保留了足以繁衍的数量,又会重新开始开创辉煌的文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个年代,能想象出这样的未来,也是非常佩服的。值得一读。打算再看一遍电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然人与仿生人的博弈,对人性和伦理的思考与探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过仿生人,我们可以更好的认清人类的本质

                  银翼杀手电影已经出了好多年,续作也有了很多,但是原著小说我是最近才读完,而且我一次买了两本纸质书,一本看完了,另一本送人了。书中很多设定早就落后于时代,但是精神内核依然发人深省。到底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本书把人的共情和移情能力作为核心,对于现在的人工智能的讨论也有借鉴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永不过时的经典

                    我们常说,一本好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作者仅用了一个书名就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这个人类还没有登月,没有发明电脑之前提出来的好问题,直到现在都不过时。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有地球才是人性的温床” humanityempathyconnection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仅是因为想跟大家分享科幻写作和科幻电影这个类型,同时也是在于这个类型不期然地再一次地与我们的现实相遇,与我们的现实碰撞。在我们仍然怀抱着对科学进步的梦想之际,在我们仍然欢呼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之际,科幻小说作为曾经的 20 世纪在核威胁之下所成为的文明预警者,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丰富的思路和一个更宽广的视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天几乎一口气读完,感觉心情也跟着里克和伊西多尔一起,经历了好几个起伏。仿生人是不是我们的同伴?法律与其构造的本质给了一个答案:不是。但人类的感官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是,虽然可能有些怪异。里克和伊西多尔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即使到了最后,他们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或许在普里斯剪下蜘蛛的腿的时候,伊西多尔感到了不解与悲伤,在得知罗森将山羊杀死时,里克感到了不解,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做出了决断。即使是正常人,也经常有许多怪癖、会让别人不爽,但我们依然可以与他们为伴。按照 “看不见的手” 理论讲,如果仿生人和真人一样按照自己的私欲行事,或许也能达成社会有序(不过可能得让法律的监管能让仿生人觉得干坏事反而不利)。那么,人类和仿生人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是什么?为了什么而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我认知与自我说服

                              看这本书源于《银翼杀手》系列的科幻电影。电影看了好几遍我,但总回忆不起来里面的具体情节,也许是看的时候一般都是三心二意,看着电影干着其他的事情,亦或是因为情节本身就没有太多吸引自己的地方,除了某些场景的深刻,整部电影的画面美学构造之外,剧情依然觉得无法带入,只有朦胧的悲伤的感觉。于是,决定把原著看一下。看完原著,觉得剧情与《银翼杀手 2049》似乎相差还是进行了一部分的改编,与 1982 年的版本的故事情节比较一致。这是一个关于奴役与反抗的故事,一个关于在我发觉与自我说服自洽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与假借信仰之名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一个关于情感与冷漠的故事,一个关于 “道德观” 内外冲突的故事。建构了一个世界,世界原型依然是以帝国与压迫为原型,只是更换了相应价值的外显物质,所以看起来有点滑稽。没有灵魂的人与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之间的博弈。没有灵魂的人探寻自己的灵魂最终依然是一片虚无。生命的虚无,与苟延残喘。但这就是生命的本质。社会的道德与信仰,都只是统治阶级的塑造物,自我的探寻最终注定失败。但依然可以成为支撑生命继续的理由。读起来并不是特别轻松,整体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许是自己还有些地方没有读的太明白或者感悟的太明白。不过和现实的生活在本质上类似,看起来故事里的世界更加悲惨,但实质其实真差不多。最后男主在累的极度困顿下睡着,而无需机器的帮助,也许是对他最好的嘉奖。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同理心的悖论

                                当我们披上无知之幕,我们就能明白,我们对仿生人命运悲剧的同情,本质是希望避免自己有一天也遭遇同样的悲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会同情仿生人么

                                  世界大战,导致环境无法让人生存,有钱有势的人,可以选择移民到火星,并享有仿生人提供服务,而底层人民只能承受灾难性的辐射,沦为下等人,苟且的活着,但有些仿生人不甘受制于人,偷偷回到地球,这就有了主人公出场的使命,毁灭掉仿生人。      随着主人公歼灭战的深入,对仿生人的看法越来越模糊,开始动摇初心,甚至怀疑自己也是仿生人,虽然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并毁灭掉所有逃离的仿生人,但是也让他陷入深思,人所创造出的产物,却不能同情它超过人的存在,一旦发现不在控制范围内,只能毁掉,仿生人和人类怎么共存,对应着现在的 Al 人工智能是否会毁掉人类的命题,作者通过一系列情节来展开,让读者自己探讨,我们有可能就是那个迷茫的主人公。探索之旅还在进行,时常想想初心,旅途也许更顺畅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说已经有办法用数据的形式给人工智能喂感情了。那有了感情的 AI 还会听话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而为人,我要行使自己的职责

                                      不是所有事都与我的意志相符,生而为人,我要挣扎纠结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世界离这本书越来越近了

                                        书中的各种元素,从人类因为核战争让地球不宜居住动物灭绝,再到物品:链接人与人的共鸣箱(好像手机),到虚拟的电视节目老友巴斯特(AI 生成),好像现实世界在一步一步接近这个赛博朋克的阴暗世界。现实世界还差仿生人、情绪调节器、假以乱真的电子动物还有移民火星的科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天杀六个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