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使这些人处于贫穷状态,他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和我们一样。穷人与我们有相同的欲望和弱点,也并不比我们理性多少 —— 正好相反,恰恰因为他们几乎一无所有,我们常常会发现,穷人在作选择时会非常谨慎:为了生存,他们都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然而,我们和他们的生活依然有着天壤之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在这些方面细细思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扶贫之所以难,就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反馈机制,所以更需要去仔细考察穷人的真实需求,这是扶贫的第一步。第二,认知并不等于行动,扶贫工作不但需要告诉穷人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而且必须设计激励机制,去帮助穷人改变行为模式。第三,帮助大多数穷人脱贫的最好方式,不是借钱给他们做生意,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了几个宏观的原因

        还可以微观化。认知贫穷注意力贫穷时间贫穷缺乏杠杆野心技术文化教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两位经济学诺奖得主的代表作,讲述他们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来解决扶贫这个世界级难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谨防“贫困陷阱”

            面对风险(不仅包括收入风险,还有死亡或疾病的风险)会使我们为此担忧,而担忧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产生抑郁情绪。在穷人当中,抑郁的症状更为普遍。我们在感到压力时更难集中注意力,这可能会降低我们的效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贫穷与身体所分泌的皮质醇水平密切相关,因为皮质醇水平标志着压力的大小。相反,当家庭成员接受某种援助时,他们的皮质醇水平就会有所下降。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贫穷的本质

              首先这是一本很枯燥的书,但营养价值很高,也就是很有用,它改变的是一个人对事情本质的看法。总结如下:1,掌握的资源少,信息不对称;2,不坚定,拖延;3,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浪费在了生活琐事上;4,无法搭上社会红利的便车。给我的启发呢:1,多与外界交流互动,见多识广;2,培养个人主观意识,改变自己拖延的习惯;3,做被钱喜欢的事,提高做事效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摆脱贫穷思维

                读的是纸质书,所以滑倒了最后😀作为 80 后的一代人,其实很难想象一天只花 7 元人民币是怎么过日子的,就算是三和大神好像也做不到。但即便是这么少的钱也不是一些人没有力气干活的理由,因为只用 3-4 元就完全可以吃饱,但是很多人是这样的:可以饿着肚子,但绝对不能没有大屏幕电视机;宁愿花大钱找江湖郎中治病,也不肯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援助;不去存钱买化肥提高生产,不克制消费而去支付高利贷款经商,从而在贫困的陷阱越陷越深。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都有一个底层的逻辑 -- 即时满足。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环境,不会担心没有蚊帐导致疟疾致死,也不会担心没有学上而导致没有文化,也不会担心没有卫生的水而导致痢疾丧命。这些都是我们不知不觉享受的福利。但是我们也缺乏自律,也会为了一杯咖啡而一天花去 20-50 元,也会为了好车而一个月多还几百到几千的贷款,我们同样不能延迟满足。正如《贫穷的本质》中所说的:贫穷就像一道陷阱,让深陷其中的人无法逃离。尽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并不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踏上梯子。最后愿你我共勉,不喜勿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陷阱中的陷阱-我们必须对此谨慎

                  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取决于你是一个非穷人,还是一个真穷人。如果是前者,大概是:有道理,穷人就是这样;如果是后者,大概是:去 nmd!对。一旦我们抛开第一感觉,仔细审查这本书的观点,对它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首先必须说,书的中文名造成了误导。相比之下,本书的英文原名是《贫穷经济学:一项激进的、关于如何与全球贫困做斗争的重新思考》。中文书名《贫穷的本质:如何逃离贫穷陷阱》这个中文名可能不仅并非作者本意,也与本书的内容并不相符:它既没有触及贫穷的本质,也没有给出逃离贫穷陷阱的方法。其次,说说书的内容。之所以说真正的穷人如果看到这本书,他们大概会说 “去 nmd”,是因为,书中对穷人生活的大部分论断,并未提供统计上的研究数据,以证明这些论断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像对这本书观点的第一印象那样点头认同。因为这种认同当中,夹杂着 “穷人之所以穷,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己” 的成分。我们不怀疑书中的现象会出现在一些贫穷的人身上,但我也非常确信他们当中有那种坚韧、隐忍,懂得积蓄,懂得着眼于长远,或者不做他想,安于现状,等等等等。如果我们的案例足够多,也许能够归纳出成百上千种贫穷原因以及行为模式,然后总结出经济模式,可以肯定的说,绝不仅仅是书中的这几种。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天灾,人祸,外因,内因,穷人自身的责任只是一部分。但是本书可以说彻底切割了政府作为社会的最终救济人的责任,而把贫穷反思为一种孤立的,应由穷人自己负责的行为经济学范畴的模式。这才是陷阱中的陷阱:政府可以摆脱肩上对贫困的责任,至少是大部分责任。这样的贫穷理论家得到诺贝尔奖,不知道那些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会作何感想。贫穷个体和大规模贫困问题本身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一点,本书并没有做好区分。行为经济学固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但由于它依靠归纳得出结论,因此它必须有足够大的样本以确保其代表性。这是也本书缺少的。若要研究个体,他所处的环境就不能不考虑,如果要研究一个国家如何走出贫困,行为经济学根本不奏效,这个世界上可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虽然少,但也并非没有,也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所以结论是,如果一个人想避免一些导致贫穷的行为或观念,这本书是有一些用的,但是那些有志于消除贫困的政治家们,应该是不会被这样的小书蒙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该书用九章大篇幅,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在这些章节中被充分揭示出来。该书至少给我们充分区分选择的两种状态,一种是穷人的选择,或者说穷人的非选择;一种是非穷人的选择。从该书可知,选择是需要空间的,这空间至少要大于自身的温饱条件,否则由于可供选择项的稀少而使得残存的选择毫无意义,或者说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告诉我们,贫穷的本质是没有本质,正如那句话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穷人和富人本质都是人,但是穷人面对的处境太复杂,太糟糕,而富人和中产不用担心那么多嘈杂的事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感谢这个美好的社会,“岁月静好” 其实就是人人在自己的领域里 “负重前行” 而不怎么需要为了其他领域的事耗费精力。这本书让人懂得放下偏见,归于实际的情况,不要空谈理论。自以为找到了贫穷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而不是真实地去认识他们,正是扶贫事业需要克服的最大的阻力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kk笔记

                        老板推荐读的 有收获但是我记住的不是很多 或许要二刷提炼一下精华 很多观点还是很受益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

                          这本书说了。整个国家或者整个区域群体的贫穷大概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缺少信息。不良的政策环境。承担太多的责任。为穷人服务的市场。 那么联想到个人贫穷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术的内容太多,翻译看起来也很烧脑,看明白了一些:

                            贫穷本质是思想上的匮乏,认知不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贫穷的本质

                              教会我们大学生如何将人人都知道的问题写成很牛的论文。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两位作者,可能是因为他们满世界跑去调研,2015 年才发表属实有点晚。中国自古在探索贫穷的本质,改革开放后总结出了中国特色的脱贫经验,创造了世界脱贫奇迹。中国人更有资格写这来书。没什么东西,不建议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读《贫穷的本质》

                                今天看了下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的《贫穷的本质》,我是通过达叔的《唤醒自己》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的。经常有朋友问我,想养成读书的习惯,但是不知道该怎么选书。在一个人阅读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人找书是很难的,你需要的是明确一个学习方向,然后找到第一本你想精读的书。如果运气好,这本书你确实感兴趣,就很容易培养成读书的习惯,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只是通过书来找书。就我目前的阅读情况来看,平均一本书会至少把我指向另外两本书。平均每二十本书里面,差不多就会有一本书里面作者会提供一份书单,而这份书单一般会包含二十到三十本书。回到《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上,达叔说,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很多采访和观察,提出了 “脑袋有带宽” 的理论,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能太忙,每天忙得四脚朝天,占用了大量 “带宽”,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总结,没有时间改善自己的行动规则,更别说拿出大量时间进行智力投资。我前几天在出差期间写的某篇书评当中,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个精力即可用于体力劳动,也可以用于脑力劳动,但是总量几乎是恒定的。” 时间是每一个人最重要,可能也是最公平的资产,穷人想要逆天改命,唯一可仰仗的资本可能就是时间了。我最近经常对 00 后说的一句鼓励的话,“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作者用几个月,甚至很多年的时间与非政府组织(NGO)活动分子、政府官员、医疗保健工作者及小额信贷者接触,进行基础性研究。来到街头巷尾,村前屋后,与住在那里的穷人交谈,向他们提出问题,搜寻数据信息。其实我非常欣赏国外很多作者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国内的作品中是相对少看到的。生活中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成功,却很少有人关心失败;总是过多关注有钱人的生活,却很少关注贫穷本身。其实成功的秘诀要从无数失败的案例中寻找,致富的密码要从贫穷的根源中发掘。绝大部分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前人踩过的坑我们是有机会避免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幸运变为可实施的计划

                                  靠自己的努力先富裕起来的那些人或者国家是幸运的。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的重病,没有遇到事故,没有未婚先孕,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踩在了时代的窗口期,勤俭自制等等等。国家或者公司也算一样。这份幸运来之不易,可遇不可求。是千百年时间的积淀。如果想在几代人内完成蜕变,则需要强大的外部力量。虽然让穷人富裕起来之后对帮助过他们的人有什么好处不是本书讨论的内容,但它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