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摆脱贫穷思维
读的是纸质书,所以滑倒了最后😀作为 80 后的一代人,其实很难想象一天只花 7 元人民币是怎么过日子的,就算是三和大神好像也做不到。但即便是这么少的钱也不是一些人没有力气干活的理由,因为只用 3-4 元就完全可以吃饱,但是很多人是这样的:可以饿着肚子,但绝对不能没有大屏幕电视机;宁愿花大钱找江湖郎中治病,也不肯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援助;不去存钱买化肥提高生产,不克制消费而去支付高利贷款经商,从而在贫困的陷阱越陷越深。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都有一个底层的逻辑 -- 即时满足。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环境,不会担心没有蚊帐导致疟疾致死,也不会担心没有学上而导致没有文化,也不会担心没有卫生的水而导致痢疾丧命。这些都是我们不知不觉享受的福利。但是我们也缺乏自律,也会为了一杯咖啡而一天花去 20-50 元,也会为了好车而一个月多还几百到几千的贷款,我们同样不能延迟满足。正如《贫穷的本质》中所说的:贫穷就像一道陷阱,让深陷其中的人无法逃离。尽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并不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踏上梯子。最后愿你我共勉,不喜勿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爸爸妈妈这代出生于农村典型的穷人思维当然也有时代的造就。他们一辈子在金钱方面都没有富裕过,由于生长在农村一直从事农耕,跟外面更是接触得少,信息的封闭,加之我妈妈是文盲,爸爸只是初中水平,可以想象他们这辈子要想走出农村有多困难,但好在我爸爸还算是明事理的人,自己这辈子可以一眼看到尽头,孩子们还有希望,即便我们家当时很穷,还有四个孩子,我爸爸还是坚持让我们读书,他去打零工,妈妈则在家带我们四姊妹读书。五年前噩耗传来,我妈妈直肠癌晚期,在这之前我妈妈从没有体检过,更别说什么保险之类的,因为家里穷,农村医保刚好那年我妈妈她没有交医保,所有的费用我们没有一分减免,最后我妈妈出院由于晚期只活了半年多就走了。我从我爸爸妈妈身上发生的事得到深刻的教训,我要改变,改变思维,改变认知,改变我农村人的身份,走出去,每年体检,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让我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营养。今天的我做到了,但是我妈妈用生命的代价太大了,如果她能早点预防,今天她孩子我们身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出生不能改变,但认知可以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被问道你为什么不去骗有钱人,而偏偏去骗穷人?他说:你傻啊,有钱人的钱那么好骗吗?穷人之所以穷,是他们不但愚蠢,还贪婪。其实贪婪是人类的本性,穷人被骗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无法区分陷阱与机会。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贫穷的本质》一书的作者。他们花了 15 年的时间,深入到五大州的贫困地区做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贫穷的本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 贫穷源自出生父母贫穷,除了在物质上对孩子影响外,在生活阶层、个人经历、认知眼界都会对孩子的人格、思维方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 即时享受,不做长期规划一个打工者,从早忙到晚,回到家中当然想好好的休息放松一下了,让他静下心来学习也不现实。反观真正的有钱人,工作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所以穷人的生活每天基本都在重复,很难逃脱生活的牢笼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陷阱中的陷阱-我们必须对此谨慎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取决于你是一个非穷人,还是一个真穷人。如果是前者,大概是:有道理,穷人就是这样;如果是后者,大概是:去 nmd!对。一旦我们抛开第一感觉,仔细审查这本书的观点,对它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首先必须说,书的中文名造成了误导。相比之下,本书的英文原名是《贫穷经济学:一项激进的、关于如何与全球贫困做斗争的重新思考》。中文书名《贫穷的本质:如何逃离贫穷陷阱》这个中文名可能不仅并非作者本意,也与本书的内容并不相符:它既没有触及贫穷的本质,也没有给出逃离贫穷陷阱的方法。其次,说说书的内容。之所以说真正的穷人如果看到这本书,他们大概会说 “去 nmd”,是因为,书中对穷人生活的大部分论断,并未提供统计上的研究数据,以证明这些论断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像对这本书观点的第一印象那样点头认同。因为这种认同当中,夹杂着 “穷人之所以穷,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己” 的成分。我们不怀疑书中的现象会出现在一些贫穷的人身上,但我也非常确信他们当中有那种坚韧、隐忍,懂得积蓄,懂得着眼于长远,或者不做他想,安于现状,等等等等。如果我们的案例足够多,也许能够归纳出成百上千种贫穷原因以及行为模式,然后总结出经济模式,可以肯定的说,绝不仅仅是书中的这几种。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天灾,人祸,外因,内因,穷人自身的责任只是一部分。但是本书可以说彻底切割了政府作为社会的最终救济人的责任,而把贫穷反思为一种孤立的,应由穷人自己负责的行为经济学范畴的模式。这才是陷阱中的陷阱:政府可以摆脱肩上对贫困的责任,至少是大部分责任。这样的贫穷理论家得到诺贝尔奖,不知道那些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会作何感想。贫穷个体和大规模贫困问题本身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一点,本书并没有做好区分。行为经济学固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但由于它依靠归纳得出结论,因此它必须有足够大的样本以确保其代表性。这是也本书缺少的。若要研究个体,他所处的环境就不能不考虑,如果要研究一个国家如何走出贫困,行为经济学根本不奏效,这个世界上可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虽然少,但也并非没有,也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所以结论是,如果一个人想避免一些导致贫穷的行为或观念,这本书是有一些用的,但是那些有志于消除贫困的政治家们,应该是不会被这样的小书蒙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我们不想作过多评论,但也不会忽略这项事业所暗藏的逻辑:小的变化可以带来大的影响。肠道寄生虫可能是你最不想提的话题,但是肯尼亚的孩子为此需要在学校接受治疗,时间长达两年,而不是一年(成本是每年每个孩子 1.36 美元),一个人一生的费用是 3 269 美元。如果杀虫工作更加广泛,它所带来的影响会更小:如果,肠道寄生虫被消灭,那些孩子可能早已投入了工作。我们注意到,2006~2008 年,肯尼亚人均收入可持续增长率是创历史新高,为 4.5%。如果我们撬动经济政策的杠杆,那么该地经济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4 年内人均收入将提高 20%,但是,这样的杠杆并不存在。我们不能保证消除贫困。一旦我们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获取了充足的时间。贫困已跟随了我们几千年,如果我们打算在 50 年或 100 年内消除贫困,那就行动起来。至少我们不能再假装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们应与全球其他人一起联手努力,让这个世界再没有人每天依靠 99 美分生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