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作家确实在人性恶的方面,标写的真细腻。

    小说叙事手法独特,悬念迭出,让人阅读的同时不觉感叹善与恶的边缘如此之近。书中对于少年违法行为,社会环境问题,原生家庭教育问题等都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值得一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的善恶转变似乎只在一念之间,但绝不是偶然的”。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其实在遥远的过去,早已埋下了种子,种子慢慢发芽,成就了现在的你。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在极端情况下也会生出恶的念头,做出违背良心的事。一向道德败坏的人加以正确引导,用善意去感化,也会渐渐回归到正轨上。如果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那就把自己放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生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告白:爱与罪的一线之间

        主要谈谈我欣赏到这本书的写作技巧,简单说一下感受。首先是叙事上用的是叠叙。小说是从班主任的自述开始的,倒叙她的过去,重要的是她有孩子后发现对方有艾滋病。为了孩子,男方拒绝结婚了。万幸的是森口和孩子都没被传染。小女儿爱美很可爱,但她死了,还没到和 “叔叔” 一起出去玩的时间就死了。后来又顺着时间线,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叙事。其次是突发式悬念的设置上非常巧妙。第 1 章神职者,在平静而克制的表达中,我认为受害人家长森口老师是个神职者。后来发现,她用自己的方式来报复自己的学生,法律不会严厉处罚的学生(未成年)—— 她把爱人的血液注射到那两位加害者的牛奶里。有杀意的聪明人 a 同学检查发现自己没有感染,班长检测了,牛奶里其实没有血液。怎么回事呢?老师作为神职者?不是的,是艾滋病人发现她抽自己的血,就更换了牛奶。本以为是有杀意的 a 杀害了爱美,后来发现还没死,是没有杀意的 b 同学害怕被当做同谋,把她扔游泳池里,伪装成意外。实际上呢?b 同学也有杀意,他把她扔水里之前,发现了她还活着…… 再次是通过管中窥豹的方法,揭露了未成年保护法的不合理之处。当法律失去了保护作用,失去了裁决的力量,私仇就会私了。在旁观者的视角,我很同意森口老师的做法:逼疯 b 同学,设计 a 同学让他打算炸死全校学生的炸弹,在他唯一爱的母亲身边爆炸…… 简单的下杀手,实在止不了丧亲之痛。最后,是每一章的开头,都设有金句:愚蠢的庸人们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我唯一爱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痛苦,让我非常难过。前一句是有警醒意味,后一句的感染力很强。我是个非理性的人,很早我就想过,如果我在乎的人被伤害了,法律不能帮我,我会放弃一切的报复。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我很喜欢松子这个形象,所以对于她的被杀,我无法原谅罪犯未成年人。绝对忍受不了松子的侄子愤怒狂吼,却做不了什么。也无法像龙洋一那样眼神凄苦的向上帝祈祷:神是可以原谅不可原谅之人的人。我做不到这样闷着,当我看完这本书,看完森口老师的报复,我觉得非常解气。旁观者看起来只是解气,但对我来说,这是我的救赎。为什么这么极端?因为我害怕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果我很凶,别人就不敢惹我。当然,平时不树敌,有事时有能力守护,这是最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是否玩过名为“生活”的剧本杀游戏

          剧本杀的游戏模式是这样的:一个剧本由若干名玩家共同参与,不同的玩家选取不同的角色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该角色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事件,最后通过大家的交流分析还原推理出事情的真相。


          这种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当你对角色的经历深信不疑时,却往往会被他人所颠覆,交流中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事件的不同侧面会不断冲击着你的信念,直到真相大白时玩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所看到的都只是自以为的那一点点小世界。
          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告白》可以看作是早在 2008 年就完成创作的一部极其优秀的剧本杀作品,全书由五个角色剧本构成,从各自的角度描述了他们所看见的事件真实全貌,这种创作思路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罗生门》(本书也在 10 年前拍摄了同名电影,个人认为达到了 90% 以上的还原度,画面、色调、音乐配合都十分精彩),但与 “罗生门” 这个概念稍有不同的是,本书中的角色没有任何人故意编造过谎言去掩饰什么,而是在他的世界中,世界的真相就是如此,即便是不真实的却也是他所深信的,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并没有不同,只是理解的方式不同。
          本书题为告白(こくはく,罗马音 kokuhaku),这个词在日语里主要有三重含义:一是坦白说出秘密,告诉他人,偏向于自白和诉说,二是表白,指的是向心仪对象表达喜爱之情,三是带有宗教意味的坦白,向神明诉说自己的罪过。
          其中的第一重含义在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事件的每一方都向读者讲诉了只有他的独特视角才能看到的秘密,这也使得作案动机和犯人内心的描写深刻而细腻,引人入胜,从表达方式来说,角色们也纷纷选取了在班上口诉、日记本记录、视频记录等,是不折不扣的告白。第三重含义也在书的每个章节标题中得到了体现,神职者、殉教者、信奉者…… 虽然全书与宗教毫无关联,却在标题中为每一个角色打上了带有宗教色彩的烙印,而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身的罪过所在。
          但还有一重是爱,冰冷的少年杀人案件,令人发指的复仇,极端的偏见与疯狂…… 在这所有无情的元素中,偏偏读者还是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以下轻微剧透)拼命地自我表现只是为了让妈妈在意自己的少年、明白孩子走错路而愿意同孩子一同赴死的母亲、完成了最恐怖的复仇却还告诉学生是他重新做人的第一步的老师…… 尽管很多的爱,是畸形的、错误的、异常的,但爱本身,依然存留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然而这场剧本杀的震撼不仅仅止步于真相大白,在了解了那么多人不同的小世界之后,我们又会发现,这些世界竟然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大世界当中,对青少年的溺爱抑或不负责任、对标签化身份的偏见与歧视、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生命意义的迷茫和不理解,盲目在孩子身上强加的爱与目标的偏执,法律对少年犯惩处的不合理之处…… 这些并不是架空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的生活本身,甚至,就是我们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而当你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将开启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所看到的是否就是真相,你以为的是否就是别人所想的,你选择的是否就是真正正确的。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案件的真相,请开启《告白》这场绝妙的 “剧本杀” 游戏,而如果你想探寻,人,是否可以真的理解他人,请开启生活这场无与伦比的剧本杀游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位母亲,三种母爱,三场悲剧

            第一章读完就知道凶手是谁,但还是想知道凶手的下场。接下来从案件相关者的视角一层层地展开线索,到最后的反转,犹如一颗颗的炸弹。故事中三位母亲用各自的母爱造成了三场悲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性本恶,请好好教化

              之前看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讨论时,就有人提到,若是人性本善,善花如何开出恶果?罗翔老师也提到过小孩子都是恶的,需要后天教育培养的。这本书看得真是让人寒毛直立,除了 “劝世嫌师” 之外,整本书就没有一个好人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环环相扣的犯罪故事,每一个都是受害者,每一个都是凶手。青少年犯罪在很多国家都是顽疾,因为法律规定,年龄不到的犯罪人不需要承担法律的惩罚,也就是说他们的犯罪成本为零,这也使得罪行本身更加肆无忌惮。不只是日本,在中国类似犯罪也越来越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小说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人性是复杂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

                    一口气看完,给我很多思考。我应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才能让她的心不空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电影很早以前看过,没想到原著是这样写的。芥川龙之介《竹林中》、也是黑泽明《罗生门》的表现方法。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来理解世界,所以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感受也完全不一样。这种叙述方法放在推理小说里挺特别的,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里面几乎没有推理的成分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谓“告白”,只是每个内心受到创伤的人的孟婆汤

                        写在前面的我很喜欢松隆子,所以我从那一版《告白》的电影而来。我也之前从未读过凑佳苗的任何作品,我甚至都不知道 ta 是男是女。带着这种心态,我把这本书在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中封存了 3 年。直到昨天,我打开它的那一刻…… 观感这是一个与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或者《非常嫌疑犯》的创作内核有点相近的文学作品,不同在于《罗生门》并没有给出实质的结果,而《非常嫌疑犯》和《告白》都通过在对白或者自述中将原有事实推翻。这部小说,从森口的自述起,到悠子老师(同一个人)的自述终,丝丝入扣,真是 “吃了一盘拍黄瓜凉菜,又上一盘热菜葱烧海参,还没凉的时候,甜点布丁又上来了,直到吃到最后,你会发现,前面那道拍黄瓜实际上,浇了鲍鱼汁。时间线 1. 这部小说的时间线设置非常精巧,而且带有大师级的感觉。最初的森口的叙述风格,让你就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就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篇”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以一个未来的视角去看待过去发生的事,这种基调也贯穿了整个小说。2. 虽然整本书都在描述三个月内发生的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可实际上每个人的时间线都不一样。比如森口,她的时间线从与警世鲜师的相遇开始,一直讲述到整个事件终结。其他人的时间线,都从一个点开始,从这个点开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足以能够影响爱美死亡的这一事件中的角色。这种慢慢展开时间的方式,也像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一样,耐人寻味。人物关于设计的人物形象,我完全被凑佳苗的高超技巧惊到了。1. 悠子:保护学生的单身复仇者母亲 2. 修哉:遭到母亲遗弃的天才少年 3. 直树:用鼓励方法教育出来的平庸少年 4. 直树妈:完成父母两个角色的妈妈 5. 直树姐:下一个直树妈 6. 樱宫:释迦穆尼化身 7. 美月:被群体边缘化的优等生 8. 露娜希:微博记录杀人过程的女孩 9. 八坂教授:错过机遇却要怪罪孩子的古怪高材生老妈看看,这么提炼出来的话,是不是每个人都栩栩如生了。尤其是,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ta 们都有自己的过往,决定 ta 们成为这个形象的既往史。这些人物,也不是独立设计的。其实都是相对设计出来的,不信?我来搞一下。一、樱宫和悠子:一个要劝人向善,一个是全力复仇。二、修哉和直树:天才和平庸三、美月和露娜希:同一个模板的正反面四、直树妈和修哉妈:一个热情似火,什么都要照顾,甚至不惜一起死;一个冷若冰霜,随便就打骂孩子,还在离开孩子时说 “你是我的唯一孩子”。这些小技巧,其实是可以学习的。换句话说,凑佳苗的小说真的非常的技术化,国内的读者应该很少拥有读懂这些技巧。社会现象 1. 小说里涉及了非常多的当代日本现象:牛奶、校园同质化、校园暴力、单身母亲、未成年人法…… 可是最终归为两条线:一、家庭教育;二、学校教育。2. 虽说学校中的老师都在说,学校的教育比不了家庭的言传身教。但是学校的教育仍然是第一位的,因为家中的父母既缺乏有效的与子女的沟通(就像直树的爸爸),也缺乏交付这些知识的能力(修哉的爸爸)。3. 当然,学校也不是最好的选择。当日本的所有学校都使用相同的配置,相同的教师工资水平的时候,教师就是一种很好的职位。应聘这类职位,如果没有好的道德体系匹配,就没法发挥教师的作用。4. 对于低龄少年的保护,似乎已经过了头。《未成年人法》的作用,不是为了让犯罪者脱罪,相反这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能力控制自己行为的同学。结论看这部小说的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行走,而你能够依靠的只有作者给你点亮的一个手电筒。凑佳苗先给你点亮一个地方,然后慢慢掏出几样工具:万花筒、望远镜、放大镜。你通过万花筒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人生,你也可以通过望远镜回溯到影响这一切的最初时刻,你还可以通过放大镜来找到每个亮点中的细微差别。不过,从我自身的阅读体验上来看,作者最想让每个角色都用上一种工具:孟婆汤。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碗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汤。那些爱过的人,那些无法放下的事,那些滚滚红尘中数不清的悲欢离合都只会随着 “孟婆汤” 的缓缓入喉,永远凝固于走在奈何桥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泪水的黯然回眸间,化做缥缈云烟,淡然散去。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阴阳永隔的遗憾?还是挥刀斩袖的决别?…… 都已然不再重要了。因为在饮过这孟婆汤后,一切都已淡然。不管是修哉、直树、悠子、直树妈,ta 们的共同点都是:执念。这些执念控制了她们,让他们活在了幻想中。在著名的心理学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中,艾文斯解释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以及危害性。当长期处于这种幻想中时,就会从外到内地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这种自我可能无意识的否定自己,也可能自我先天不足,没有深度,与社会无法融合,还有可能没有理性、温情、宽容,还有可能用这种幻想控制别人、甚至控制自己的孩子。凑佳苗一定是深深了解这种感觉,她感觉到了,于是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而呈现出来的作品,确实叹为观止。凑佳苗也给出了她自己认为的解决方案:告白。通过告白的方式,每个人的心理压力得到了释放,也许不是全部,但至少可以达到能够淡然接受的程度。不如说:所谓 “告白”,是每个内心受到创伤的人的孟婆汤。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总感觉读过

                          这本书读了读开头,总感觉读过的样子,书名我也挺有印象的。可能是当时只读了读开头。整本书写得还是可以的,不过我不怎么喜欢这种脱离生活的悬疑小说。我感觉这本书的最大作用在于通过作者描写的故事来反思生活,反思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到了这个地步,就和中世纪欧洲的女巫审判没什么两样了。愚蠢的庸人们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己并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 从佑介朝修哉君扔牛奶盒的第二天开始,修哉君的书桌里就塞满了牛奶纸盒。严重的时候,不仅有一星期以前的 —— 令人不解的是,之前这些牛奶盒子都藏到哪儿去了 —— 还有破了口的。他的鞋箱和储物柜也未能幸免。修哉君每天早上来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默默地收拾它们。他的笔记本、运动服等不翼而飞是常事,我还看见过他的课本每一页上都写了 “杀人犯”。尽管大家都无视修哉君,但搞恶作剧的只是少数几个忘乎所以、不明真相的同学罢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深情告白

                              很压抑,但是又很现实的一部!其实往往阅读这样的作品是困难的,很多时候感觉越读越是上不来气儿的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句话,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是社会问题的唯一受害者!想起来东野的《红手指》,可以来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念之差的人生?

                                “能够让一切仇恨烟消云散的复仇是不存在的。” 复仇不能消除仇恨,只会衍生更多的仇恨和悲剧。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想复仇的人,也都有一个想去救赎的人,所以没有一个复仇成功。从不同人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他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充分的理由。一个是因母亲过度溺爱胆小而自卑的直树,为了证明自己而 “多此一举” 的成为了杀死爱美的凶手,从此活在恐惧的阴影下,溺爱儿子的母亲也最终被这份溺爱亲手杀死。另一个是因缺少母爱,想通过这些 “轰动事件” 来引起母亲注意的渡边,把生命当作游戏,内心有美好的期待但最终被摧毁,杀死无辜的美月,母亲也最终因自己而死。两个少年的人生在无数个一念之间改变,无数个人也被他们改写人生,最后的胜利者是森口老师吗?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命运多舛孤苦无依的可怜女人,虽然她因复仇变得残忍,但却始终让人恨不起来,相恋的爱人不能在一起,唯一精神寄托的女儿还被无辜杀害,一次次复仇让她一步步走向深渊。青春期的孩子本有无限的可能,他们聪明、善良、阳光、单纯,但却走在悬崖之上,一念之差便是另一个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几年前看过同名电影,再看原著依然感觉十分震撼。关于青少年犯罪是否应加重刑罚,我个人是赞同的。我们一直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 “平等” 是不是也应该照顾到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属呢?凭什么因为犯罪人是青少年,受害人就得不到法律公平的裁决呢?法律的平等不该如此狭隘,每一个判决不仅是向犯罪人的审判,也是给受害人及家属的交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性由点滴引导,最终变得夸张

                                    《告白》是一部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长篇推理小说。小说主要围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不合理之处展开,并通过对两个少年犯罪原因的拷问,质疑了当今日本的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无论是从社会意义,还是从描写手法上看,都堪称悬疑推理小说的佳作。尤其是叙事结构极具特色,抽丝剥茧般揭开案件真相的过程,令读者步步惊心,欲罢不能。小说的情节是:某初中女教师、单身母亲森口悠子经常将四岁的女儿爱美带到学校照看。一天晚上,爱美在学校游泳池溺亡。痛失爱女的森口查出爱美并不是死于意外,而是她任班主任的班上两个学生所为。森口没有向警方报案,申请调查,而是在学生结业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指出杀死女儿的是班里的两个学生,她在他们的牛奶里加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制造恐慌情绪,在心理上折磨这两个身为未成年人的凶手,并一步步实施报复计划,以达到惩罚他们的目的。全书分为六章,依序分别为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各章分别由班主任森口悠子、班长北原美月、下村直树(学生嫌犯 B)的二姐、下村直树、渡边修哉(学生嫌犯 A)、森口悠子等与此事件密切相关的五人,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告白。通过从各自立场出发的告白,多角度地揭示了爱美溺亡事件的发生经过、凶手的动机,以及整个事件的深层原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怕的人性

                                      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确实让人瘆得慌,故事挺简单的,一口气看完没什么压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善恶都在一念间

                                        在年少无知的时候,会有这些冲动,幸好理智、热血漫占据上风,不再执迷不悟。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没有制裁他人的权力。学文练武,修身养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编,就硬编

                                          全员恶人,人均厌世、精神疾病、毫无社交。似乎人生下来,除了爸妈必须爱自己,自己必须爱子女外,不再需要其他感情了。硬把剧情串起来,戴上一个关注未成年人思想健康的大帽子,真的很难说服我。日本书籍确实很喜欢探讨人性,但是我觉得用一个故事,一个主线任务,去探讨一种人性就已经很复杂了,要在这么短的剧情里浅讲 6 个人的恨和怨,甚至都给不了清晰的背景逻辑,总归就是要人均恶人。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