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辉煌灿烂
每日一书:《春秋五霸迭兴》。春秋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伍子胥鞭尸”、“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秦风・无衣”、“孔子周游列国”、“卧薪尝胆” 等故事都是在这个时代涌现的。这是礼乐崩坏,思想开放的时代。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讨伐商纣,在孟津会盟,昭告天下,然后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击溃纣王的军队,消灭了立国六百年的殷商。天下初定以后,武王犒赏联军,把王室成员、功臣、殷商贵族等各方势力分封为诸侯。天子赐给诸侯一块地盘,交给他们去管理。诸侯在自己的土地上拥有一切军政大权,称为国君;同时他们要尊奉周天子,定期纳贡、朝觐,镇守边疆,当周王室遇到战乱的时候,诸侯需要发兵勤王。卫国:姬姓,武王之弟康叔之后。中原北方小国,立国九百多年,是寿命最长的诸侯国。宋国:子姓,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的后裔。中原小国,继承商朝宗祀,也是各大国交锋之地。陈国:妫(guī)姓,帝舜的后裔。中原小国,亡国之后,其后裔窃取了齐国的君位,建立了田氏齐国。公元前七七一年,申国联合缯(zēng)国和犬戎的军队突袭周王朝,获得大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入镐京,诸侯来不及救援。申国犬戎联军在骊山上杀死幽王、伯服父子,掳走褒姒,掳掠丰镐二京,搬光了周朝的府库,大肆屠杀百姓。西周被灭国,天下震恐。同时被杀的还有周幽王的叔叔 —— 郑国国君郑桓公。公元前七七〇年,幽王被弑后一年,周王朝开始迁都。由于洛邑在东方,此后的周王朝就被称为东周。这次迁都对于诸侯们来说,是一次传统势力的大洗牌,也是一次重大的机会 —— 谁保护王室迁都,谁就能成为王室的再造者之一,从而获得巨大的政治利益。但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似乎不多,只有几个国君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们是: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其实他们的祖先大费当年就曾经为舜帝训练野兽,也是干得很出色。所以这大概算是一项祖传技能吧,也间接说明这个家族的人办事严谨、认真、勤恳 ——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主要的诸侯国里面,只有秦国没有出过任何昏君、暴君。这一点十分可怕。据说姜太公去治理齐国,仅仅过了五个月就返回镐京向周公述职。周公奇怪地问:“这么快就治理好了?” 姜太公回答:“我按照当地的习俗,简化了礼法,所以他们很快就接受了。” 同一时期,周公的儿子伯禽也被派去治理鲁国,三年以后才回镐京述职。周公问:“怎么要这么久?” 伯禽回答:“我在当地移风易俗,使他们接受周礼,所以耽误了很久。” 周公当即就说,以后鲁国只怕要一直被齐国压制了。齐僖公本身的政治谋略也是相当高的,看得准,站得对,他接力齐庄公,继续推高了齐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被后人评为 “春秋三小霸” 之一,跟郑庄公齐名。“三小霸” 的另外一个来自南方大鳄 —— 荆蛮。楚国不受中原礼法约束,敢于创新,在管理国家方面依据自己的情况创造了许多新的制度,例如无视周朝的分封制,发明了 “县” 这种行政单位,使得国君对国家有更强的掌控能力。公元前六九四年,一年之内,齐襄公接连杀掉郑、鲁两国的国君,两国的政局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纪国从此只能独自面对齐国。所以齐襄公杀公子亹和鲁桓公,表面上看是出于个人恩怨,实际上也有可能是有很深的战略考虑在内。两国国君被杀之后,齐襄公迅速出手,占领了纪国的三座城邑。随后纪国分裂,纪侯的弟弟纪季投降齐国。息妫,又称为息夫人,本是陈国公主,后来嫁给了息国国君。她还有个姐姐,嫁的是蔡国的蔡哀侯。据说息夫人风华绝代,是世间罕有的美人,她出生时漫山桃花盛开,她的容颜如同桃李般娇艳,世人因此又称她为 “桃花夫人”。庆父虽然身败名裂,但他的后人却相当杰出,甚至出了一位彪炳千古的圣贤级人物孟子。另外,庆父、叔牙、季友他们三兄弟的后人最终成为三个大家族,史称 “三桓”。三大家族后来窃取了鲁国国政,成为鲁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晋献公靠着翻脸不认人的做法,轻松地拔掉了两颗眼中钉。这一仗是他一生中的代表作,也清楚地展现了他的个人作风:只讲利益,不讲道义。这种作风在春秋时期很吃得开,献公也靠着这种高明而龌龊的手腕连续吞并了周围许多国家,史称 “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个数量是恐怖的,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楚国吞并的国家的数量。晋国在他手上国土迅猛扩张,终于膨胀成为超级大国。诗中赞美尹吉甫辅佐周天子的功劳,像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这样的句子,都是把重耳比作了天下霸主,鼓励他去辅佐天子,建功立业。这是特别高规格的称赞,重耳怎能不感谢!穆公很谦和,也走下台阶来向重耳还礼。这是春秋时期最和谐的一幕,两位霸主级的君王相互谦让,尽显君子风范。在血雨腥风的乱世里,他们以自己极高的人品和才华,向世人示范:怎样以最温和的方式赢得天下人的敬重。西周末年、春秋初期,楚国有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国君:楚若敖。他是开山鼻祖似的人物,据说他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带领楚人艰难地开创基业,所以后世的楚人对他非常敬仰。他的小儿子斗伯比就以他的谥号 “若敖” 为氏,就是若敖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秦穆公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虽然没能取得自己终生梦寐以求的中原霸主地位,但却在西部戎人部落中成就了霸业,以长远的目光来看,这对秦国的意义其实更加重大。秦国把这些戎人纳入统治范围之后,历经几百年的消化吸收,逐渐同化了他们,使得自己拥有了西部一片辽阔的大后方,然后再向东出击,这才有了更加牢靠的基础。这是后来秦国能够步步紧逼,逐渐吞并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秦国取得的所有一切胜利,都要感谢伟大的秦穆公!在文公的朝廷里,赵衰就是所有人中间的黏合剂,是他抚平了晋惠公时代纷繁芜杂的派系纷争,把整个晋国政坛黏合到一起;因为他的存在,文公时代的晋国才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才能集合各派的力量共同对付国外的敌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春秋历史是一部夹杂着残酷与礼义的大历史。在铁犁牛耕带来生产力质变前,原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生产力已经被开发殆尽。变革期间就只是存量竞争,一个无比残酷的零和游戏。你死我活压榨资源成为主流,国际秩序轰然倒塌,新秩序无法建立,因为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获得足够多的资源,来维持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秩序,导致霸主不断衰败替换。但与此同时,旧秩序依然存在道德正当性。法理依然能够约束各国行为的底线,使得战争不至于成为极端疯狂的屠杀。诸多仁人志士坚守传统道德伦理规则,践行仁义原则。在残酷的现实打击下,还能为人们留下些许高尚德行的慰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