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民国知识精英大事记及八卦

    全景式记述民国知识界名人大事记及八卦。属于开先河之作,在大陆首次正面讲述民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平,因繁杂浩瀚,只能以抗战南迁为主线叙述。一代知识精英可惜生不逢时,他们群体作为旧农业文明文化和工业文明文化的过渡,对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各学科有奠基和开创,但并没有留下传世大作,现代科学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中这些知识精英属于中国首先开眼看世界的人,但毕竟是个动荡时期,求学和研究都是青黄不接,中华文明文化复兴还需要新一代人学贯中西融汇贯通。说到南渡,杨潇的《重走》就比本书好很多,更有条理,文体也更现代。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编排稍微有点乱

      上世纪初,是中国历史发生剧烈变迁的年代:清朝没落,终至倾覆,民国初创,却混乱不堪;袁氏独裁,军阀混战,革命蜂起,国共争雄,直到之后的八年抗战,三年内战…… 神州大地经历了百年未遇的新旧交替和血火洗礼,并因为自己的积贫积弱而使整个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然而,这也是一个人杰辈出的时代:已经在统治阶级的镇压和对外封锁之下衰朽不堪的中华文化,在欧风美雨涤荡下,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并孕育出了一大批即使今天仍然令人感到高山仰止的 “大师”。他们的出现与国家的遭遇有何关联?他们的命运又与国家多舛的命运如何联系在一起?岳南的这部《南渡北归》便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民国初年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全景画像。本书为三部曲的第一部,《南渡》,全书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等院校师生南迁并组织西南联大的历史事件为主线,运用交错笔法,生动再现了从梁启超、王国维、梅贻琦到陈寅恪、傅斯年、李济、胡适、梁思成、林徽因等文史科学领域知识分子精英的思想历程与生活情感经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渡北归系列推荐

        借助得到每天读书 10 分钟坚持 100 天的活动读了《南渡北归》系列三部曲,随着岳南老师的笔锋穿越那段峥嵘岁月。以文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慨叹于文化大师的生平思想和璀璨学术成就,同时对历史迷云中的种种窥见,让我们对历史脉络,历史人物的血肉之躯,有了全新了解。抗日战争,西南联大,昆明学潮,共产党崛起,长沙会战,雅尔塔会,解放战争,胡适外交,陈寅恪学术成就,傅斯年治学,林徽因的太太客厅,蒋梦麟的婚变,太多的历史大事与名人轶事,足以让人应接不暇瞠目结舌。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虽然是三本大部头,但涵盖内容也是极其丰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

          抗战爆发前后,北大、清华、南开师生一路西迁至西南联大,那肯定是一个苦难的年代。然而,那又是一个大师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每一个名字都是刻在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大师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看了南渡北归之后深有体会。另外,大师辈出的时代尚且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何况如今?现在学术圈的丑恶也就可以理解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渡阅毕 北归跟上

              看完南渡一书 了解了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出现的人物 大师们的性格特点真实的展现出来了   生动 真实  面对两难选择他们大多选择名族气节为先   个人利益在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分子的使命

                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化中承担着传承文脉,凝聚人心的使命。在国家命运转折、外敌入侵的关键节点如何选择?何去何从?是选择同侵略者合作卑躬屈膝以求生存?还是不与侵略者合作展示知识分子的担当?本书传递出命运转折节点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不与侵略者合作,坚持斗争的文人风骨。他们是民族文化的脊梁,承担起文化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横空出世

                  如果没有这一帮人,我想也不会出现今天中国的盛世! 动荡时代下的伟大人物们,值得我们去走进他们,学习他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难当头,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只知道抗战时期有一所西南联大。虽然学校环境恶劣,但大师辈出。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所学校的建立是多么不容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为了保全国家的教育事业所做的努力令人敬佩。那个时代的大师们,像傅斯年、陈寅恪、李济等,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严谨治学,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师。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物质条件更加丰富。但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可能远不及大师之一二。这让我想到钱学森先生临终前的著名拷问 “为什么在条件更好的新中国,反而培养不出来一个大师?” 或许如今的我们所缺少的,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们内心对知识由衷的热爱和真诚的信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陈寅恪不愧为三百年才能出的大师级学者

                      这是一本今年来读的最感人的一本书,中国文化巨匠陈寅恪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在及其恶劣、艰苦、几近绝地的环境中不忘学术工作,不忘照顾家人,绝不且从未向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低头,赢弱之躯中可见铮铮铁骨的学者风范,大家啊!佩服、敬佩!!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