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轻松的一本书

    我读这本书是冲着王跃文这个名字来的,我读过他的《大清相国》,当时春节假期加班,几天时间读完了,可惜我现在除了陈廷敬这个名字,其他都忘记了。这本书特别轻松,而且可以语音朗读的,我大部分是做饭吃饭,写字的时候放语音听的,书里的内容很多都是很久以前的了,听着还有点怀旧,有些内容并不过时,幽默并不辛辣,有批判,更多有点自嘲。有些观点我认同,有些我不太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杂文集的魅力,能够越古穿今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15 本《幽默的代价》大约二十多岁以后,有那么十来年,我对死亡无所谓怕与不怕,居然暂时把它忘记了。求学、工作、成家、生子,不再像儿时那么懵懂和天真,实实在在的责任压在肩上,不由得我想得太多。当然也经常憧憬未来,却似乎自己的生命漫无边际,还可做很多事情。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教养孩子,相信孩子身上能够发生不可想象的奇迹。我想这多半是种感情色彩的说法,我并不认为自己同后代在生命上有某种线性联系。我只是我,孩子就是孩子。只不过我从孩子身上,无意间感觉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多少有些安慰而已。但是,就像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死亡,生活本身是无可选择的。有时候我们看上去似乎是选择了,其实我们只有一种选择。极乐状态就是一种自我迷失。彻底交出自己,甘心失去自我意识,由此找到人生最高快乐、最高价值。这看似荒谬,却是人生的真实。高尚如法国神秘宗教哲学家薇依,异端如色情小说家萨德,智慧如中国哲学家庄子,表面看相去万里,实际上殊途同归。写小说的若能皓首穷经,做点学问,自然是好;倘若资质不及,则应书不厌杂。陶渊明说五柳先生 “好读书,不求甚解”,有所会意最是要紧。读书越是驳杂,于写小说越有好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水到最低处,流向大海就成海水,失掉了水的真味。人到最高处,倘在古代就是人主,缺少了人的真性。所谓人生如戏,多指往高处走的人。人越是位高权重,越活得不像本真的人。演戏是常事,背叛和被背叛也是常事。熬过了平生最漫长的夜晚,崇祯帝于十九日晨亲自鸣钟,还想召集百官,应者竟无一人。这时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宫外杀声震天,皇上却是形只影单。崇祯帝爬上内苑煤山,寻了一棵海棠树,自缢殉国。太监王承恩也同皇帝相对自缢,算是尽了臣节。崇祯死前在衣襟上写下遗诏,痛言:“诸臣之误朕也!” 开国二百七十多年的明朝,官吏太多而恶习日积,皇帝早已使不动他们了。雍正元年,清世宗胤禛登基没几日,连发多道圣谕,谆谆告诫各级官员。雍正皇帝发给知州、知县的谕示中,专门警告官员,不得 “或借刻以为清,或恃才而多事”。所谓借刻以为清,就是把苛刻严酷当清廉,或自以为清廉便为官凶残。所谓恃才而多事,就是自以为才能卓越,便政事频出,劳民伤财。雍正皇帝看穿了某些 “清官”、“能官” 的面目,可见是个明白君主。翻阅雍正逐日朱批,方知皇帝当得实在辛苦。雍正皇帝励精图治,似乎很快就见效了。山东巡抚黄炳奏称:“双穗瑞谷,处处挺生。” 雍正皇帝很高兴,谕称:“此诚天地神祇并皇考圣灵垂佑之所致也”,“亦由民风淳朴,封疆大吏治理有方,始克睹嘉谷之祥”。全因皇帝喜欢,各省督抚便纷纷奏报瑞谷。雍正皇帝在位时间不长,于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雍正皇帝在遗诏里说:“十三年以来,竭精殚心,朝乾夕惕;励精图治,不惮辛勤;训诫臣工,不辞谆复。虽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渐已肃清,人心渐臻良善。” 但这个时候,官场风气并非雍正皇帝遗诏说的那么好。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晓谕督抚:不得无故传唤属官。此话听来轻巧,实则是官场走奔之风大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读到这种风格的文字,大胆直白,朴实幽默,直接揭开现实中的华丽外衣,了解更多生活的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

          非常喜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