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初读《一个投资家的20年》
今天看了下杨天南的《一个投资家的 20 年》,作者我是昨天才认识的,昨天看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是杨天南译的,在译者序中他说,“自从 1995 年的金秋时节,我初次读到关于巴菲特的书籍之后,22 年来(1995 年秋至 2017 年秋)大约获得了 1000 倍的投资回报。” 出于对杨天南这个人的好奇,我昨天还特地百度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面的介绍比较简单,“杨天南 1993 年进入投资行业,1995 年杨天南受到《巴菲特之道》这本书的影响, 自此逐渐踏上了专业投资之路。而后远赴美国留学,学习专业投资知识。2007 年发起成立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我昨天看到这段介绍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可能是个富二代吧!看完介绍巴菲特的书,就可以直接踏上专业投资之路。然后直接赴美留学,学习专业知识。我的潜意识总觉得一般人没有这么好的基础,我最初认识巴菲特差不多是 2007 年,是从一本杂志上读到关于巴菲特的文章。认识巴菲特后,虽然被巴菲特深深吸引,但对我的改变主要是开始对整个商业领域产生兴趣,回家后翻出所有家里的报纸,专门看经济相关版块。后来上大学后,我看过基本巴菲特相关的书籍,读完了学校图书馆经济一栏的全部书籍,对我的改变也仅限于此了。炒股的话,我在大一下学期开了股票账户,放过一两千块钱进去玩,但也只停留在这个水平了,潜意识里总还是觉得做实业靠谱。今天我把《巴菲特之道》也翻出来看了下,我发现我看的这个版本也是杨天南译的,同样,他也为这本书写了译者序。这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无比执着的人,他对自己认定的东西,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恒心。杨天南说,他的书架上百余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而我关于巴菲特的书目前只看过三五本。像巴菲特如此坚定的信仰格雷厄姆和费雪,杨天南亦如此坚定的信仰巴菲特,他们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优质偶像的引导。所以我有时候会想,这会不会正是我所缺的,虽然这么多年过去,看的书也不少,但我从来没有像他们这样信仰某个人或者某套理论,我的偶像很多,但未曾迷恋其中任何一个。在 1996 年、1997 年 A 股大牛市中,杨天南取得了 “满仓十倍” 的回报,可以说是用了 “长虹奖学金” 去美国读了 MBA。读到这里,更加让我肃然起敬,并不是作者比一般人幸运出生在一个更好的家庭,更多的还是靠的个人的勤奋,以及不失时机地放手一搏。书中提到,而 1993 年春到 2012 年春,上证指数从 1550 点到 2300 点,累计升幅仅为 48%,折合年复利约 2%。股市的涨幅远远跑输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如果再考虑到 80% 的市场参与者甚至都跑不赢指数,那么由此可见,过去 20 年选择证券投资作为职业并不是一个好的抉择。我还特地看了一下 2012 年至今,上证指数的走势。从 2012 年 1 月一直到 2014 年 10 月,上证指数基本上一直在 2200 点上下徘徊,再然后开启了一个持续大半年的大牛市行情,一直到 2015 年 6 月份,最高点位冲到过 5178,然后由牛走熊,在 2016 年 2 月份跌到了 2700 上下,再然后就是持续六年多不温不火的行情,上证指数基本在 2600~3800 这个区间波动,到目前 3200 上下的点位,相比 2012 年,十年时间也就涨了 1000 个点。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期,要看书就只能去书店或者图书馆,杨天南去新华书店看书,常会舍不得买,为了省下存自行车的 2 分钱存车费,需要将自行车停在远远的不要钱的地方,再折回书店。即便去图书馆,基本上也是站着看书,舍不得从书架走回座位的时间。金融投资领域的杰出人物,几乎没有不喜欢读书的,这个领域即便是高校教授一类的理论高手,也很少有不亲自投资实践的。2001 年美国 “9・11” 事件发生,科技股泡沫开始无可阻挡地大崩溃,新浪从每股 55 美元跌到每股 1 美元,网易更是惨跌至每股 0.60 美元。杨天南就是在这个时候投资了新浪、搜狐,并在之后的两年取得了约 40 倍的回报。所以对于股市而言,对于想抓住大的投资机会,对于行业周期的把控,投资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杨天南喜欢投资具备可持续增长的盈利能力的企业,较为重视的指标有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市盈增长比率等,以及管理者的品质。投资目标的线索通常源于阅读与生活细节,但现实总是较书本复杂得多。这其中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也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像重视自己的工作,自己赖以谋生的饭碗一样,去重视自己的投资,才有可能取得稳定可持续的好的回报。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investmentJust like to choose a right partner,it’s crucial to choose a right great company.How?to be a good person,who is of knowledges,histories,improvements all the day,willing to meet all kinds individuals etc 俗话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年轻的时候不明白,就像我们工作中曾经遇见的情况,当熊市中大家心情都不好时,有人会抱怨 “亏了钱”,心中就想 “如果有一天牛市来了就好了”。后来才明白,这真是年少时的天真想法。事实是,熊市中抱怨你亏钱的人,在牛市中会抱怨你赚得少,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同一个人。那些喜欢的,怎么都顺眼;那些别扭的,怎么都抱怨。人以群分,在有自律有自由地方,遇见更好的人;人生有限,在余生很贵的岁月里,成为更好的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总结10条个人投资原则连续三天,共用时 13 小时完成杨天南《一个投资家的 20 年》一书第二遍的阅读,现将读书笔记整理成个人投资的 10 个原则。1. 迄今为止,已经没有什么投资智慧没有被写在书本上了。在成为一个投资家的道路上,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睁着眼阅读一切,闭着眼思考阅读的一切。2. 投资三部曲:寻找正确的对象 (研究分析)、重仓投入 (资金不能太少)、忍耐等待 (很少有人买了三五年就卖)。我们并不需要一年有很多好主意,而是需要将一个好主意坚持很多年。3.“知而不行,即为不知”。如果想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长,只是一味盯着股票报价是没有用的,必须紧盯着所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才行。投资者关注企业价值变化,而投机者试图揣度人心变化。股市上绝大多数人注重市场情绪变化,因为市场情绪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发酵,而人们都希望能短期致富,那些天天刻苦研究股市、追求提高炒股技能的人和听消息、找内幕、坐庄跟庄等行为均属此类。事实上,揣度市场情绪,更多地与运气有关,因为 “人心莫测”,而运气却不在个人努力范围内。4. 做一个乐观的投资者。格雷厄姆说:“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芒格说:“反过来想一想”,即熊市是投资者赚钱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要辜负了这场熊市给我们提供的较好的投资机会,股市大跌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低价买入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历史不仅一次表明,如能在熊市中感受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光辉,将获益匪浅。反过来看,大众通常在好机会出现时(即市场低迷之际),狐疑不决;在巅峰之时(即市场喧嚣之际),奋不顾身。看看当下抢购房屋的逻辑:“因为房子涨了 10 倍,所以要买房子;因为股票跌了 2/3,所以不买股票。”5. 集中投资法。对于大概率的投资机会,应该下大注。放弃 “玩一玩” 的想法,集中火力持有较大的投资比重,以期在周期性机遇来临时,达成解决问题的投资目标。6. 杠杆投资是财富增长的重要手段。影响投资结果的因素有两个:回报率高低和本金多少。当回报率已经达到天花板时,应该努力扩大本金规模,这是财富迈上新台阶的重点。在戴维斯的投资生涯中,他几乎始终保持一倍的杠杆,也就是有 100 万时,持股市值 200 万。杠杆投资是高手的非常游戏,而且优秀企业家通常都使用财务杠杆。7. 热爱生活投资法,用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投资的线索。挑选投资对象的标准之一就是 “在生活中可以遇见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投资对象的选择标准是 —— 好企业、好价格,即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运营优秀的企业。好企业至少具备三个条件:1. 盈利,2. 持续性盈利;3. 可增长的持续性盈利。比较重要的指标有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市盈增长比率(PEG)等,以及管理者的品质。8. 股价 (Price)= 每股盈利 (EPS)× 市盈率 (PE),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投资者给予股票的估值水平 (PE) 不同。对于同一个标的,在熊市中人们或许只愿意给 10 倍 PE 或更低估值,而在牛市却愿意给出 20 倍 PE 或更高。如果伴随公司盈利的提升,恰好遇见牛市,股价就会出现正向戴维斯双击效应。但当公司盈利下滑,同时遭遇熊市时,就会出现极其惨烈的戴维斯双杀。9. 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巴菲特说 “我喜欢熊市”,因为无论是早年投资 2500 万买下的喜诗糖果,还是后来投资 10 亿入手的可口可乐,如今获得的分红早已远超当年的投资本金,而后续分红依然源源不断,且呈现越分越多的趋势。每做一笔投资,就多出一股现金流 —— 这是巴菲特的投资智慧。10. 在一个充满聪明人的世界中,承认自己比较笨。巴菲特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成功的投资家都承认自己无法预测市场,尤其是短期变化。” 巴菲特说 “我们只想和喜欢、信任、欣赏的人打交道”。真正富有的人,其优势在于有时间思考。在股市上,所谓 “大家” 怎么看,就当 “没听见、没看见”。因为,如果你都听大家的,结果就会和大家差不多。事实上,2018 年共有 13981 只私募基金清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