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送你一个春天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本书是作者的礼物。而她与很多人不同的一点在于,她没有在解释诗词,而是让自己的生命不断地与诗词的意境交融,而后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感受到追寻、思念、孤独等情感通过文字流淌出来。这本书主要讲了十四个诗人,他们都足够细腻而敏感,但又个个不同,他们是一个个独特、丰富而复杂的灵魂。他们感受并表达过晨曦初升的迷蒙与希望、沉浸林野的迷离与魅惑、生命流逝的焦躁与慨叹,还有孤独中生发的适意与饱满,真是一诗一境,里面充满文字的美感,还有那份内心的澄明与清澈。而透过这些文字,我也看到了作为文艺青年的作者。她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曾一次次深入诗词世界,在里面感受一些永恒的情感与价值;同时有丰富的现代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又不被裹挟,能够适时抽离,来进行比较与批判。最后想说的是,以前我觉得诗歌只是情感的抒发,我从她那里还感受到了觉醒与自由,以及存在与意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诗也是读人生看完黄晓丹的《九诗心》以后又来读她的《诗人十四个》整体感觉是她的文风非常浪漫。她因为文学素养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她读过的诗词。这些丰富的联想和灵光一闪的诗心相通能帮助她更好地体悟诗词,并且把自己的感受用十分有画面感的方式讲述出来,这是一个很有益地启迪读者的方法。她鼓励读者带着自己独有的阅读体验把诗词和诗人放在自己的人生语境中去理解。 “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世界与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 她在后记中说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句子,却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作为文科生,在毕业时找工作时常常有 “百无一用是书生” 的感慨,好像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被摆在一个锦上添花的边缘岗位,他人的期待与自我的期许形成强烈的内在冲突。因此,每一份工作都让人如坐针毡,既感到虚空又觉得疲倦。所以,文学世界便成了唯一且必要的避风港。当大多数人都在追逐利益和金钱的时候,文艺青年变成了这个世界的异类,一群不被理解或者被俯视被怜悯的对象。这种感觉时时萦绕心间。 黄老师的旁征博引涉及心理学、哲学、美学、文献学等多个方面,读来满口余香。可能是因为年龄与之接近 因此,对文章中中年人心境的叙述常引发我的共鸣。她无疑是幸运的,闪亮的履历,江南大学的平台,央视的追捧,都为她的书、她的名提供着无与伦比的机遇。希望更多人看到她的书,看她的书也是在与一个有趣的灵魂对话,读她点评的诗也是读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很好的书,比《九诗心》略差,作者精进了我读完《九诗心》以后,非常喜欢作者黄晓丹。于是按图索骥又找到了她的这本《诗人十四个》继续读。这本书也很好,出版时间是 2019 年,肯定是写于《九诗心》之前。不恰当地说,如果非要对这两本书做一个比较,这两本书只能选择一本读的话,还是选《九诗心》,感觉《九诗心》更醇厚,对人生的感悟更深刻。我虽然不喝酒,还是想用酒的窖藏年限来对这两本书打比方,感觉《九诗心》更有岁月的滋味。我从中读出了随着岁月流逝作者的精进。我会继续关注黄晓丹,多读读她的书。我尤其喜欢本书"凡・高在画南法的杏花"一章,详解陶渊明《停云》诗。我以前读过这首总觉得平淡,还有些字念不出来,诘屈聱牙的读不通顺。但作者写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生发出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的结果,“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生发出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的处境;“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生发出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的思念。“静寄东轩,春醪独抚”,意思是 “我获得了安宁,就在东边有高窗的屋子里一个人品尝新酿成的春酒”。…… 孤独是相当美妙的,特别是外面有一个友好的自然,屋里有恰好够用的舒适和闲暇时。……“八表同昏,平路成江” 是把 “平路伊阻” 说得更严重一些,阻隔之意更深,孤独之感更强。但下面两句写得非常活泼:“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陶渊明有时会改变诗词的节奏,用复沓的方式,制造一种口语化的反复沉吟的意味。…… 对陶渊明来说很难的事,小鸟随随便便就实现了。“翩翩飞鸟,息我庭柯”,小鸟根本不需要一间庭院、一张竹席,甚至不需要一棵 “枝条载荣” 的大树。……“敛翮闲止,好声相和”,这两句很优美。鸟是很容易被惊扰的,但它们很安定地收拢翅膀、悠闲地停在小枝之上,毫无警惕之意。它们语调优柔、互为应答,仿佛 “醉里吴音相媚好” 的白发翁媪,其中正蕴含着人类所艳羡的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之意。………… 写得实在美好,我自己读陶渊明的诗可真读不出这种境界。作者"到橘树和艳阳那里去"讲解张九龄的诗《咏燕》也很打动人。——"海燕何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微渺” 是讲在空间中微不足道的存在,“暂来” 是说在时间中极少的占有,二词之间有着何等天高地远的留白。这样的话看起来谦虚,背后却带有极深的自知和强烈的自信。如此渺小的海燕,却是自己意志的主人。没有谁能滞留住它飞翔的轨迹,绣户华堂之精美也好,鹰隼相猜之险恶也好。也没有谁能增损它对自身意义的评价,它不去问谁见证过到来,谁赏识过盛放,因为飞翔和开放本身就带有乐趣。踏入生命与功名的竞技场,它知道只是来此一遭,暂时停留而终将归去。这不是对自我优越性的强迫性求证,而是对生命之趣的自由体验。" 作者这首诗的论述让我想起了《庄子・秋水》寓言中,,南方高贵的大鸟从天上飞过,"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而抢到一只腐鼠的猫头鹰抬头喊"吓",意欲呵斥大鸟不要妄想,不正是最后这句"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吗?诗歌呈现了中国文化延绵不断相继相承的脉络。我也很喜欢"身上站满海鸟的孩子"一章。—— 作者"我们该如何回忆历史,该如何看待历史中个人的位置?….….建构起一个关于过去时间、现在时间与未来时间的框架,帮我们找到某种超越一时一刻成败悲欢之上永恒性的东西,那大概就是古往今来人类精神在某些层面的共通感。我们相信这种共通感会留存到未来。……..中国的古代诗歌非常看重跳出此刻的局限,以联通古今的方式观照存在。不管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还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在表达这样的意思:我既是一个现在热闹生活的我,又是一个从未来看待终将死去的我,还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生命流动体中的一员。所以,对于 “我到底是什么” 有很丰富的体验。"土豆儿说好朋友小韩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背下来的,我刚读完本书,于是正好吃早餐时讨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万物流变,但是有一个永恒性的东西存在以及某种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感。"也算是和青春期的莽娃儿有了点谈资。附:停云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千百次折返后记中最为打动我的是一句话 “人生并非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世界中的一次性取舍,而是千百次的折返”,这是叶嘉莹先生毕生的韧性所在,亦是古代文人穷极一生叩问的话题。你如何看待春日?它可以是承载希望、自由、哀怨、空虚等一切情绪的载体,而诗人们在此中发出的喟叹,从来启示着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短暂而局限的生命。我们可以选择放下执念,学会中止的勇气,也可以凭借一往无前的生命力顽强抵抗;我们可以站在世界之外,深刻内省后,冷静客观地审视一切拥有与失去,也可以选择屹立在时间潮汐之中,历经冲刷后,依然自得其乐、白首忘机。作者对于诗作的解读也是启示性的。作为读者,参与进诗歌所营造的空间,我们会拥有怎样的视角?旁观或是参与者?花香、鸟啼、云月,当掀开诗人对意象拼贴组合的外纱后,我们又将跨越时空收获怎样的视角?品味到如何的情感、洞见到怎样的诗人?他们是如何面对千万次的折返,最终在一片混沌中照见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最好的春天读完的时候刚好立夏,开口想说这是一本适合春天读的书,书中的诗词也多与春天里的幽微的感受有关。后来觉得它其实适合每个明确的季节,有风的夏、有月的秋和有雪的冬。在一个没有明确季节的地方读黄晓丹的《诗人十四个》,会无比想念和向往江南的春天。在这两年这样特别时间里,来自于悠远的、本土的对于生命的境遇和自然的遇见,所化为的一首首诗歌,确实是最能疗愈我们的。我们更有耐心去感受美好字词之下的情感、感悟,居然有文字如此精微的写出自己不能描述的感受。遇见变成看见,看见伴随释然。你终于被一句话、一次行走、一场风景打动,就像作者在讲解 “芙蓉塘外有轻雷”,轻雷便来,它一直等你。于是我们相信大地和人生依然安全而寥廓,静谧又有生机,失去伴随得到,热烈和冷静可以同行,那些因为机心离开的飞鸟,也会自己的释然,重新归来。不来又如何。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本书围绕 “春” 的意象,通过古诗词深入剖析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渴求与接纳等七种生命体验。全书共七章,每章精选两位诗人,细致探讨他们在上述主题下的文学表现与个人气质,使读者得以窥见十四位诗人心灵深处那些幽微隐秘的细腻情感。作者黄晓丹女士,师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解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字里行间也把自己过成了诗,作者日常生活中的一湖一桥、一草一木,都与古诗词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并带给读者深刻又不失愉悦的审美体验。年轻的时候,总是不相信只能拥有自己恰好拥有的,觉得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有感于作者 “通过全然投身于古典文学,服从它的训诫,接受它的磨砺,从而躲避时光的衰朽,抵御尘世的侵袭”,能找到一件事情作为一生的事业,太幸福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