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8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正能量老俞

    我一直不喜欢旁观别人的生活,更不要说这类 “扮演”,没有主题的漫谈无聊。所以这类访谈和直播都没看过,因为 “得到” 平台的推荐,访谈嘉宾中写过书的,都有些了解。对我来说,本书值得看的是刘大铭的故事,挺励志的。借上一本书评,记录斯多葛哲学如何寻求 “内心的宁静”。这本书刘大铭的故事,正是彰显斯多葛哲学的如何 “接受个人的命运”。抓到一手烂牌,也要坚持打到终局。中国有 8500 万残疾人比英国人口都多,对个人和家庭都是考验和磨难。说起来容易,真摊在自己身上都难,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现在又没有宗亲组织可以依靠,遇到天灾人祸,比如刚发生的齐齐哈尔体育场馆案,平安健康就应该感恩了。全书一般,老俞访谈传播正能量,人年纪大了不免啰嗦,闲刷。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光而行·为当代中国的探索者们致敬

      请原谅我把老俞对谈录的合集拆成两本来看,我还是挺期待用一辈子(七年时间)来完成读完 365 本书的挑战的。大概是从什么时候起,听书量突破 1000,亦或是读书完本达到 100,再或者学了大半年万师的《精英日课 5》,我内心有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读读中国当代人所写的书,最好是活着的偏传记类中国本土主角的书,这下子老俞满足了我的愿望,为我织了一张书网,蛮好的,够用好几年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细看最近风口浪尖上的老俞,再读《向光而行》愈发觉得他了不起。一场好的采访与对谈,提问者很重要。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他和刘大铭聊苦难: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和陈行甲聊热爱:越是浮躁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越追求纯粹;和陶勇聊理想: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和余秀华聊诗歌:要把内心涌起的最高浪花记录下来,只有诗歌能够表达;和周国平聊孤独: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神,要让那个更高的自我,来审视这个具体的自我;和尹烨聊基因: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和李开复聊 AI:技术 Z 大的阻碍是人们的悲观和贪婪…… 老俞说:“我听从命运的安排,但不服从命运的霸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宁战而死,不躺而生。” 回首过去的 3 年时光,他带领新东方低谷奋起,有了东方甄选,更有了走向未来的信心;阅读了上百本书,对谈了近百位各界优秀人士,留下了 120 多万条对谈实录。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这本书,是 60 岁的老俞致敬岁月的礼物。让我们跟随书中的智者,一起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敏锐,保持对话,保持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向光而行

          书是思想的浓缩,老俞的对谈,是和很多人想法碰撞的浓缩,可以看到现实,也可以看到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不同大V 对话录, 进一步让自己成长为成好的人

            有启发 40 句话 1. 我听从命运的安排,但不服从命运的霸道!2.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宁战而死,不躺而生 3. 胆子大一点,去相信陌生人的善意。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最令人感动 4.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如果把世间所有的道理都拆散,只留下一条,我认为是要学会阅读 5. 能尊重常识、坚持非共识,也就是能够做好自己并且成全他人,这一生一定会很精彩,至少不会遗憾 6. 一个人首先要接纳自己 7. 诗歌对语言的锻炼,对视野、思想的锤炼和开阔其实非常重要 8. 工作没有贵贱,要给人以尊严 9. 退休不是一种时间概念,而是一种心态概念。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10. 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 11. 眼睛要节能,会导致近视;大脑要节能,会形成短视 12. 生命转变,十年不晚 13. 中国是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去追赶时代前进的快车 14. 越是浮躁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越是追求那种纯粹的感情 15. 破坏规矩,最后受害的是所有人 16. 很多男性对负面困难的调整能力其实是不如女性的 17. 男性一定要学心理学,而且要相信 “男儿有泪得轻弹”,闷在心里并不好 18. 养成了一个心态,将每一次的困难当作一个挑战 19. 用钱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20. 身在当下、心在未来的情况,造成了焦虑 21. 用稀缺性对抗不确定性 22. 做到稀缺性:我能干、我喜欢、很美好 23. 碰到困难的时候,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4. 一个人一旦到了大学、进入社会,能让我们脱颖而出的一定不是我们的短板,而是长板 25. 前期过度的不回应和后期过度的保护,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26.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来去之间产生的 27. 成长型思维也是从接纳自己开始的 28. 不要和过去纠结,和过去纠结永远没有未来 29. 不要在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活过 30. 没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没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险的 31. 医学的本质不是治愈,而是安慰 32.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幸福的童年能够治愈一生 33. 做大事容易,一定要志存高远,20 岁的时候跟对人,才有机会在 30 岁的时候做对事 34. 难的事和对的事往往是一个事 35. 人从来不会因为做了什么而后悔,只会因为没做什么而遗憾 36. 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逆的 37. 野蛮从来战胜不了文明。作为一个大国,你越成就他人,就越能成就自己 38. 近代史的核心是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史 39. 古代不是用今天的户口本、身份证来定义汉人的,而是用文化,即儒家文化 40. 你为别人提供更多的价值,越成就别人,你就能越好地成就自身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俞敏洪对谈的嘉宾极具多样性,智者的提问总能激发一些共性:接触了一些真诚:都有生命的多样性和精神的丰富性,真诚叩开对谈人内心的大门,内心有光接触了一些真实:都有亲身经历的苦难,对谈人面对苦难的态度,是一种精神疫苗接触了一些乐观:对谈人把生命这栋大楼,托付在不同的地基上,乐观的接纳和感恩接触了一些未知:对谈人背景与问题的多样性,不会让自己的决定变好,但是另一种决策的勇气用后记原文推荐:“一个在人间修行 60 年的智者,叩开一扇扇常人不曾有的,或睿智或坚定或从容的大门,杯来盏去间,开启一个叫作 “境界” 的神域,有缘经过的人,收获多少,自有机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喜欢老俞对谈中传递出来的气息,俞老师人老心不老

                俞老师作为读书人,分享读到的好书,与作者谈笑间,传递人间烟火气,气象万千的气,大气磅礴的气!人,活着也是为了这口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诚~善良~坚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混乱的读后感

                    其实我的运气很好,我算是俞老师直播的第一波受益者,俞老师不断的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不断的输出自己拥有价值观的理由,这引起了我的共鸣,从此我也开始走上了俞老师的这条追梦之路,读书之路。   那段时间,我在直播间买了他推荐的很多书,买回来之后我就开始疯狂的阅读,从不喜欢,着急开始,强行让自己一点点的,一天天的适应,没有一点儿心思,真不想进书房的时候,我就强行让自己站在书房的门口,伸出手然后将里面的书摸一摸,嗯摸一摸之后我,我就顺其自然的走进去,再拿起来翻两页,翻两页有点简单,再多翻几页吧,翻着翻着不知不觉翻了一二十页,半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不错,心情如此糟糕的情况下还能翻半个小时,那心情好的时候,坐一两个小时没问题吧?后来在心情好的时候我试着坐了两个小时,还真没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明白任何的行为只要形成一个习惯就会简单多了,一个习惯的养成是三个月。那么我想要的这个阅读习惯我是不是只需要坚持三个月就会轻松多了。就这样,我诞生了先坚持阅读三个月的小目标,这下,我的目标变得清晰而坚定。很快我就完成了这个目标,那后续就变得简单多了。去年,我阅读了近 100 本书,还写了近 15 万字的读书笔记,我开始渐渐的迷上了这个进步的过程。   其间,俞老师也正式开启了他的对谈环节,当时,我断断续续的看了他很多都对谈直播,完整的就看了他和刘大铭的直播,当时触动很深,这对我的勉励作用更大。因为当时我也读了刘大铭的《命运之上》。坚持看完和刘大铭的直播之后,我再也没有完整的时间看其他的直播了,所以后来的一些直播就只是一些零碎的画面。但今天,我从俞老师的这本书里,却用更少的时间去阅读了他,一场对谈直播近乎两三个小时,而通过这本书我所阅读的一场对谈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所以这本对谈录我用了近 20 个小时就完整的过了一遍。依然收获满满。   再来看看收获,首先通过这本书,我对陈年喜的认识更深了,无论是他的履历还是他的价值观。陈年喜是一位煤矿工人,多年的煤矿工作让他得了尘肺病,这也算是一种职业病。   在和陈年喜的这段对谈中,陈年喜叙述其他煤矿工人无法理解他为何要写作时,劝他放弃读书和写作,而他为了合群,只能背地里偷偷写作。这种别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和寂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深有体会。   当然,事实上我目前也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我的群体却是卡车司机,或许就这点不一样。   对于我来说,陈年喜先生给我树立了榜样作用,是他让我明白,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可以用自己的笔来向这个社会倾诉这个落寞的行业到底会塑造怎样的人。   除了陈年喜之外,彭凯平和周国平两位老师的对谈也令我收获很大,周国平老师的西方哲学史我是去年这个时候咬着牙读的,似懂非懂,但最后总算是读完了。但通过这本对谈录我才明白,周国平老师的老婆是宁夏人,而且也是一名不错的作者。这让我一下子就对周国平老师倍感亲切,甚至对周国平的哲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聊聊彭凯平老师,这位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我在得到的昵称是福流,这个名字也就是这位老头告诉我的。   这位细腻却狂妄,乐观的老头在寻找中国文化中积极心理学的起源时,无意中却发现了福流一词,而且这个词的起源比西方的积极心理学起源更早,这说明中国人对积极心理学的发现也是很早的,而且当时早就用福流一词对其进行了说明。   因此彭凯平老师竟然想用福流一词代替我们所说的心流,从而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人对积极心理学的贡献,这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有价值的,但却没啥功劳的事,而这位乐观的老头竟然在积极的推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还挺感动的,不过我也很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所以请叫我福流。  总之,俞老师的这本对谈录我还是挺喜欢的,今天由于出差,换了一个新环境,还有点不适应,因此写的状态也差了很多,有点懵,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当然写的也就有点混乱,不过就算状态差,我也得写。   因为写比不写要强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高质量的对谈!

                      书中的人物访谈,大多嘉宾其实都是当时直播时准时守候在屏幕前全程看完了的。记得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老俞,那个时候的节目还是 “赢在中国”,老俞作为创业导师的身份出现。后面陆续看了所有老俞的演讲,在各个高校,各个论坛上的金句,确实励志!对那时初中的我,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一位大佬确实是可以成为一名年轻人的人生偶像的,他像是一个灯塔,照亮迷茫年轻人的道路。接下来,准备把老俞对谈录 234 本一起看完。虽然看的很慢,但确实是值得花这些时间在这种美好的事情上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收获,通俗读物

                        收录了他与周国平、李玫瑾、李开复、郝景芳、余秀华等人的对谈录。这本书选取了其中 31 场对话,展示了这些对话的精彩时刻和背后的思想沉淀。在这些对话中,俞敏洪与各界优秀人士探讨了苦难、热爱、理想、诗歌、孤独、基因、人工智能、哲学、挑战、阅读、商业等话题。这本书希望通过这些对话,让读者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敏锐、对话和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次对谈,都是一个专业及相关知识的碰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样可能性

                            生活一旦被某种问题定义,那意味着拒绝了其它的可能性。生活中的认知就如同一个个的思想钢印,让无序变的可预测化,让波动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让生活过成一条死线。生活还能这样过,我想到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哪里有非黑即白的公平?哪里有非黑即白的正义?有的是除了黑白中间五彩斑斓的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的转变影响一群人

                              一个人的转变,影响一群人,甚至带火一个产业,一本书的问世,影响一群人,甚至引领一个群体,很早就加入书架的一本书一直没看,看着看着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幸好虽晚不迟,上次这种感觉还是去年读蔡磊的相信的时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智者采访集成

                                俞敏洪本身很传奇,也很励志,他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一种挑战,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前天优势,而是后来坚持,以致慢慢发酵,最终让人接受,乃至成就经典。书中所请的嘉宾各个身手不凡,加上俞老师的解读,几乎给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很多知识对我而言是温故知新,非常喜欢,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One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诚、亲切、朴实,充满正能量,知识量也不少。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的故事都让人心潮澎湃

                                      俞老师将疫情期间的对谈整理出书,让我们了解到其他人面对生活是怎么的心态。尤其是第一部分精神偶像,读起来更让人肃然起敬。普通人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可能就一蹶不振了,但俞老师对谈的这些人不但没有被苦难击倒,反而迸发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逆势生长,做出了普通人都难以完成的事情。这些人的存在,就是我们的榜样。了解他们的生平,可以让我们更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而且这些人就生活在当代,离我们不远。读到这些人的事迹,也能让我们每天在忙碌于工作时,内心得到一些力量去面对生活的琐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向光而行》记不清具体讲的什么,就是不自觉的想要去看看书中推荐的那几本书,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出点什么。还有一点就是老俞一直说现在自己在学习数学,为的是不得老年痴呆,还有就是可以看懂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对于我们呢?困难是什么呢?从云端坠落,从巅峰到谷底,从掌声鲜花到一无所有。既然一无所有,那还害怕失去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直没机会看俞老师的直播,读了书感觉收获满满,也了解了更多作者的思想与作品,后续都找来读读,期待很多俞老师的作品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