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1. 苏格拉底被审判的历史背景,是雅典推翻三十僭主集团的残暴统治,以及随后大赦法案的颁布。苏格拉底被控告的罪名包括不信城邦的神、引入新的神灵、败坏青年。2. 苏格拉底通过对话揭示他人的无知,强调要知道 “自己不知道”。他自比为牛虻,旨在唤醒雅典人关注灵魂而非物质财富,强调德性的重要性,并认为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3. 苏格拉底认为死亡可能是灵魂的解脱,是哲学的终极实践,他选择接受死刑,尊重城邦法律。他认为哲学是爱智慧,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是反思和自我省察的开始。他告诉人们要将自己的灵魂转向,从不加反思地接受既有的价值观念,到开始反思,这是哲学的开始,也是爱智慧的开始,这一精神遗产永远地留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追求真理的勇气:苏格拉底的道德坚守"总结一下《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作品,记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在公元前 399 年因被指控 "不敬神" 和 "腐蚀青年" 而被雅典公民团体判处死刑时的辩护词。苏格拉底在整个申辩过程中,拒绝妥协,坚持道德和哲学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辩护词包括三部分:针对指控的回应、对判决的反应和对他即将死去的看法。首先,苏格拉底反驳了不敬神和腐蚀青年的指控。他认为他的工作是激发人们自我思考、质疑常规和追求道徳,这是由神命令他去做的,而非对神不敬。他的教学方式可能对权威构成威胁,但他认为这是为了追求真理。然后,苏格拉底在听到判决后,提出他应该被奖赏,而不是被惩罚,因为他为雅典的道德和精神生活做出了贡献。他拒绝逃脱或寻求轻刑,坚称死亡并不可怕,如果死亡是一个永恒的睡眠,那将是一种神圣的平静;如果死后的生活是真实的,那他会有机会与已故的伟大人物交谈。这本书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记录,同时也是对个人信念、道德勇气和坚持真理的精彩展现。评价:5 分 《苏格拉底的申辩》是一部哲学和文学的杰作。它提供了对苏格拉底思想的深入理解,对道德、生活、死亡和真理的讨论至今仍有深刻的影响。苏格拉底的勇气和坚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生活挑战和困难的模式,同时也探讨了公民的责任和社会的期待。这本书的主题深沉且具有普遍性,对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有所启发。虽然这本书的语言和主题可能对没有哲学背景的读者来说有些挑战,但是它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比如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死,如何去理解和追求真理等等。这些问题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但是往往没有深入思考过。此外,这本书也是了解西方哲学历史的一个重要入口。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人物,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他思想的窗口。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苏格拉底是如何看待生活的,他的哲学思想又是如何影响后世的。所以,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哲学价值来看,《苏格拉底的申辩》都是一本值得 5 分的杰作。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苏格拉底,它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生活,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是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一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苏格拉底把他独特的反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知道,现在他面对的,是陪审团全体。其中有一小半可能喜欢听苏格拉底的省察,一大半并不喜欢。对于那些喜欢的,苏格拉底说:既然你们因为我的省察而受益,那么,你们对我的最好报答,就是对我的儿子做出同样的教育。而对于那些不喜欢的,苏格拉底说:既然你们认为我的省察是一种伤害,而我又不把你们给的死刑当成伤害,甚至还预言了,你们将继续接受我给的这样的伤害,那么,在你们看来,真正能伤害我的惩罚,就应该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你们何不对我的儿子们施加同样的惩罚?这样,无论你们是否喜欢我的省察,你们把这省察还给我的儿子,都应该是最正义的做法(42a1)。当然,这会使得雅典城中永远无法清除掉苏格拉底式的牛虻,恰恰实现了我的预言。而你们,无论是否喜欢我,最终还是要接受我的教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读毕终于明白塔勒布为何如此厌恶苏格拉底了。他知道他不知道?他恰恰不知道他的自以为是。雅典人选择不自省并没有干涉他过自省的人生,他选择自省却非要干涉别人不自省的人生。存在唯一的目的就是存在本身,没有对错,没有真假,妄自想象任何的真理、任何的理念都是自以为是。人类是注定要毁灭在自己手里的,只不过少一些苏格拉底这种自以为是之人,进程会慢些,多一些苏格拉底这种自以为是之人,进程便会加速。重新审视一下智慧、科技、进步、发展这些词语吧,他们于人类而言究竟是美好还是痛苦?自省可以,请不要绑架别人一同自省,道德存在绑架,认知同样也存在绑架。由此看来,我同塔勒布一样厌恶苏格拉底,非要说谁称得上高贵的话,老子、庄子和杨朱。特别点名杨朱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