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画识童心》读书笔记

    无意中看到这本书,因为小时候爱画画的缘故就随手翻开,哪知道像是打开了时光隧道一般,无数孩提时的画面瞬间浮现出来,感觉奇妙极了。本书不仅不仅阐述了画画对孩子的重要性,也深刻解读了绘画和情绪的关联,以及如何识别绘画隐藏的感情。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本书,也让我回忆起很多童年时光,对书中很多解读也感同身受。推荐给每位同学,特别是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以及从事绘画事业的人,本书可能会让我们用更丰富的情感面对孩子的作品,带给他生命中难得的理解和温暖。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

      在学习和应用绘画心理学的过程中,作者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解梦、荣格的曼陀罗绘画治疗、温尼科特的涂鸦游戏、末永苍生的色彩疗愈、申荷永老师的沙盘技术、李中莹老师的简快疗法、朱建军老师的意象对话、刘峰老师的心理画像等很多心理学的技术都融入了实践当中,才获得了今天呈现于本书中的经验和成果。作者希望想学习绘画心理学的朋友,一定要多补充背景知识,抱着开放的态度,将各种学科、各种技术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好并应用好绘画心理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作为一位儿童绘画 “疗愈师”,她以帮助孩子为初心,总是能从孩子的一个充满 “负面信息” 作品里解读出更多的积极元素,展示了如何引导孩子情绪过渡的大量技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她也给出了很多识别儿童绘画潜质的方法。如果用她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发现天赋,就要寻找这头潜在水下的巨兽露出水面的两只犄角,一个是擅长,另一个是兴趣。孩子很小的时候,能够轻松完成其他同龄人做不到的事,这就是擅长。孩子很小的时候,对某件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总是重复性地去探索,这就是兴趣。当我们抓住擅长和兴趣这两只犄角,让孩子去发展他喜欢并擅长的事,就一定可以让这头巨兽浮出水面。家长们只需要记住,凡是孩子自发的兴趣,都是有价值的,对待孩子的天赋,要像对待眼球一样小心呵护。就像书中序言的一句话说的那样,虽然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爱。当功利和焦虑笼罩了学校和家庭,孩子们离自由和快乐也就渐行渐远了。希望这本书能带给家长们多一个角度,找回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画中有话

          开卷有益。我的孩子很爱画画,但我只会看像不像,好不好看,完全不懂背后的秘密。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可以尝试着去解读,更好的了解孩子,建立亲子关系。最大的感受是,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陪她玩玩具、陪她读书、看她画画… 不管是哪一种,期待要纯粹、方式要包容、评价要出自 “爱”,更容易养育出心里有爱、脸上有光的孩子。强烈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父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幅画都有他的秘密

            感觉画画这个事情离我很遥远,艺术这个门类更是高深莫测,看了这本书后,我想拿起画笔,看到艺术两个字也舒适了些,笨拙如我,但现在这个时代真好哇,只要想,我们就可以获得很多优质资源,在探寻的路上可以不断汲取营养,被浸润着,像沐浴在阳光下,不但鼓励你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还可与成为好的父母,好的孩子,自信的出演生命里每个角色。看了这本书,陪孩子画画的时候,再也不是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会专注于自己的绘画了,也会时刻注意自己评价、评判,甚至是夸奖的言辞,有一次,孩子画自己在爬山,出了满头的大汗,我随意说了一句,爬山太累了有个隧道就好了,孩子就把画改了,安了一扇传送门,大人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真是一句话的事🙀看了这本书,对于市面上的各种培训班也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和认知,虽然书里并没有提及这些内容,但我知道了最重要的是,要遵从孩子的意愿,辅助孩子在慢慢成长路中追寻自己真正擅长且需要的东西。做好自己,多陪伴,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家也会越来越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推荐阅读

              画画领域里最好的心理疗愈师,心理疗愈领域里画画最好的老师,看她是怎样通过绘画疗愈自己,疗愈儿童,疗愈家庭的。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1 这本书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绘画,分析孩子潜意识状态;2 书中有理论说明,有指导,有如何发现孩子绘画天赋的章节;3 我怀疑它的科学性。因为书中有一章在说开发右脑,左脑右脑分别如何使用。这是伪科学,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大脑协同工作。4 我觉得精神分析有一定道理,但对孩子画各种解读,是否过度?没有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不信任这种结果。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你说去给他各种解读,难保不是你自己的投射。而且,行为不当,怀疑到潜意识,童年,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用行为主义的那一套呢?所以,精神分析可以了解,但你得保持质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解码童心,架起理解与疗愈的桥梁——《看画识童心》

                  在儿童心理世界的探索中,语言常常是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徐婷茹的《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简析》一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精巧而有力的钥匙 —— 它聚焦于儿童最天然、最本真的表达方式:绘画,系统地引导读者解读画面背后的心理密码,并洞见其作为疗愈工具的非凡潜力。核心价值:从 “看到” 到 “看懂” 儿童画本书的核心贡献在于,它超越了欣赏儿童画 “可爱” 或 “有趣” 的层面,建立了一套清晰、实用的分析框架。徐婷茹通过专业的视角,详细阐述了:1. 绘画作为心理的 “投射之镜”: 深入解析儿童绘画中的关键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人物比例、空间布局、特殊符号等)如何反映其内在情绪状态(焦虑、愤怒、快乐、抑郁)、安全感水平、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对家庭环境的感知。书中阐明,画纸即是孩子内心的 “沙盘”,每一笔都可能蕴含着未说出口的故事。2. 发展阶段与绘画特征: 结合儿童认知与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解读不同年龄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儿童绘画的特点及其对应的典型心理意义,帮助读者避免对儿童画进行过度解读或误读。3. 识别 “信号灯”: 书中尤为重要的是,它指导读者(特别是家长和教育者)如何从看似平常甚至 “怪异” 的绘画中,识别出可能反映儿童正经历压力、创伤、恐惧、被忽视感或需要特别关注的 “警示信号”。这种敏锐的觉察是早期干预的关键。从 “识别” 到 “干预”:绘画的疗愈力量令人感叹。《看画识童心》并非止步于分析诊断。徐婷茹进一步展现了绘画在儿童心理工作中的实践价值:绘画能够轻松建立沟通的桥梁:对于不擅或不愿言语表达的孩子(如低龄儿童、有语言障碍或经历创伤的儿童),绘画提供了一个安全、非威胁性的沟通渠道。咨询师或家长可以通过引导绘画主题(如 “画一个家”、“画你开心 / 害怕的事”),温和地打开孩子的心扉。情感宣泄与处理的容器:绘画过程本身具有宣泄情绪的功能。书中可能涉及如何引导孩子通过绘画释放积压的情感,并通过创作过程获得对情绪的控制感和转化。绘画提供了观察干预效果的窗口。绘画可以作为评估儿童心理状态变化和治疗进展的直观工具。系列画作的对比,能清晰展现孩子内心的改善历程。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与实用意义首先,腿脚父母阅读。本书是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宝贵指南。它帮助父母学会 “倾听” 孩子的画语,更敏锐地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和潜在需求,从而改善亲子沟通,营造更理解、更支持的家庭氛围,避免因误解而造成伤害。它让父母明白,孩子的画不仅是艺术,更是心灵的晴雨表。其次,推荐教育工作者(教师、幼师)阅读。对于身处一线的教育者,本书提供了在课堂和日常活动中观察和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新维度。通过解读学生的画作,教师能更早发现可能需要关注和支持的孩子,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更恰当的教育引导方式。最重要的是,推荐心理咨询师 / 社会工作者阅读。作为专业人士,本书提供了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实用理论基础和观察切入点。它丰富了评估儿童心理状态的方法,启发了如何将绘画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整合到儿童心理咨询实践中,尤其适用于初始评估和与儿童建立关系阶段。书中可能包含的案例也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推荐相关领域研究者 / 爱好者阅读。这本书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艺术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入门知识和思考方向。** 特点与定位 *** **“简析” 定位精准:** 书名中的 “简析” 点明了本书的定位 —— 它旨在提供清晰、易懂、实用的入门级知识和分析方法,而非深奥的理论巨著。这使得专业知识对普通读者更为友好。* ** 理论与实践结合:** 书中应包含理论阐述(如投射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应用)与大量实际图画案例的分析(即使未明说,此类书籍通常依赖案例支撑),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 工具性与启发性并存:** 它既是一本实用的 “解码手册”,提供具体的观察点和分析思路;同时也启发读者尊重儿童独特的表达方式,培养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心。** 总结:不可或缺的理解之窗 ** 徐婷茹的《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简析》是一本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著作。它成功地将专业的儿童绘画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尤其是家长和教育者)可理解、可应用的实用指南。通过教会我们 “看懂” 儿童画,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直达孩子心灵深处的窗户,极大地增进了成人对儿童复杂内心世界的理解能力。**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 ** 赋予成人 “看见” 儿童真实内心的能力。*** ** 为无声的呐喊提供了被听见的可能。*** ** 为早期识别儿童心理困扰提供了有效途径。*** ** 为建立更健康、更理解的亲子及师生关系铺设了道路。*** ** 展示了艺术作为沟通和疗愈媒介在儿童工作中的独特魅力。**** 推荐语:**> 无论是渴望更懂孩子的父母,致力于关爱学生心灵的教育者,还是探索儿童心理工作的专业人士,《看画识童心》都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常读常新的必备参考书。它让我们相信,在那些稚嫩的线条和色彩之下,藏着一个等待被温柔解读的丰富宇宙。学会解读它,是我们给予孩子最深的理解与支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画识童心

                    因为朋友的推荐把这本看画识童心放在了优先阅读级别,也是因为 4 岁多的女儿正好也在上画画课,想了解一下怎么通过孩子的画看出她的内心想法,本书有很多的案例,可以让初学者了解某些画的含义,我有时候也会试着分析孩子的画,同时通过跟老师沟通了解看看孩子最近有没有压力,是不是自由快乐的,很棒的一本看画识童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这本书,很为书中提到的孩子感到幸运,也为他们的父母感到幸运,碰到一位好老师,从孩子的绘画中看懂孩子,包容接纳 TA,引导 TA 通过绘画疗愈。       对于孩子来说,在心理咨询中用绘画疗法是常用的,有时他们表达不出来,但从他们的画里就 “看到” 了他们想说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入人心通俗易懂的绘画心理疗愈的著作

                        作为一个爱好者读这本书,由浅入深的去了解绘画对心理疗愈的作用,一方面开始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疗愈自己,有的时候画着画着就会眼睛湿润润的,绘画的方式确实可以引发内心的投射。并且这是一种美好的方式,可以通过绘画去调整人生的方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干很有情怀

                          这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还存在质疑,考虑要不要分享给家长朋友们。但是在不断看的过程中。很多次都被老师真正爱孩子的情怀所感染。而且给出的方法切实好用。十一本很适合家长的读物。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每个家长读一读

                            家长朋友 —— 曾经的小朋友 —— 一定要对宝贝多投入些时间,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用一生去治愈,关爱孩童健康成长从陪伴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绘画看育儿

                              因为发展的原因,儿童的语言功能并不完善,有许多的情绪与意愿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但是通过绘画,他们情绪是可以被大人所感知的,不管是快乐的还是压抑的,亦或是愤怒的、束缚的,他们都能表现在纸上。画画是一件神奇的事,它不仅是创造,也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有宣泄和疗愈。家长要鼓励孩子自由绘画,并且尊重孩子的创作,不作道德性评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愿把它推荐给你

                                我有一位爱好美术的老师朋友,她在她的美术教学课程中,更多的是对孩子绘画技能的培养,现在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她,期望培养绘画技能是她工作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呢,就是读懂童心,读懂儿童行为背后的解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谁压抑了我们的绘画本能

                                  传统的教育压抑了我们的右脑,传统的教育更绝对提高了我们右脑评价标准和水平。通过画画,回归原始,回归自然,找回原生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心不错的一本教育绘画心理学书籍,强烈推荐!

                                    当你学会看懂孩子,也说明你也是一个 “和善圆满” 的 “孩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懂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帮我解释了一个困惑:当老师是教书育人,但现在更强调前者,我一直想要是我能有时间系统的学习下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们在面对难题时解决的把握性更大。这本书告诉我的是:现在,此刻,当下就可以。看见即被疗愈。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在三年的时间里,如果能温暖一个孩子,那么,哪怕仅仅是一次,可能对他来说,回忆起来也是温暖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之前给做绘画心理学的两位老师做过助教。感觉非常神奇,能看出情绪好不好,童年有没有阴影。以及有没有在谈恋爱。在书里还学到了很重要一点,不要看孩子化魔鬼就非常害怕,担心孩子心里变态,你要听孩子解释这个是什么。其实分析都是基于孩子的解释和感受之上的。感觉这一点跟成人的分析有点不一样。还发现了本书作者的公众号,发现都在深圳,希望有机会可以近距离学习一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