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公平公正自由等观念,掘地三尺式的探讨
以前不喜欢政治。中学学的政治内容,不仅拗口,要背的内容还多,简直不可理喻。政治和我无关,这种想法,不知道是不是这么来的。中学时候喜欢哲学。单纯的喜欢,但完全看不懂。不论是尼采还是萨特,不管是他们写的哲学还是小说,都看不明白。但就是看着喜欢。现在忽然发现,喜欢哲学的部分,恰恰和政治有关。哲学有抽象的部分,先有意识还是先有物质,眼睛闭上世界是不是还存在。哲学也有贴近生活的部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正,什么是自由,我们应该怎么安排各种制度,来获得正义公正和自由。正是这些具体的,政治的,和生活有关的哲学,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指导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公平正义自由的思考,不仅和国家有关,也和每一个个人行为相关。比如,在夜深人静没有人的路口是不是可以不看信号灯。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开启了政治哲学的学习。在那里,我第一次看懂了哲学家们讨论的内容,有点看明白了哲学家们思想的传承。而这本《当代政治哲学》,可以看做是在刘擎老师的哲学花园里的掘地三尺。本来我觉得我知道什么是正义,知道自己主张怎么样的公正,也知道自己需要何种自由。但,跟着威尔・金里卡(很多时候跟不上)的思路,挖的越深,越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和自由。慢慢的看这本书(还不够慢),是一个刺激的,同时也是痛苦的过程,简单粗暴的智商碾压。(感觉这些哲学家要是想,完全可以转身马上成为骗子,怎么个角度的论证,都足够充分足够有理,替他们数钱肯定不知道他们是把我卖了)哪天还得重新再翻开这本书,当教科书学上个一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所谓政治哲学,即政治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讨论何种政策形式为最优,何种政治生活方式为最善。在传统的政治哲学中,我们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于如权力、主权、法律性质等等,这些问题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如今的政治哲学中却不在占有重要的地位。二战之后,随着人权运动与女权主义的兴起,如个人权利、机会平等、公民资格的问题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在传统的政治哲学图景中,我们习惯于用左派与右派的方式划分,即将平等与自由拉出一条横轴,如果一个人更认同平等这一价值,他就会认同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而如果一个人更认同自由为社会终极目标,他就会认为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为理想的政治形态;而如果有人认为平等和自由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那他将支持福利国家的资本主义。在传统的认知当中,我们试图将一切政治哲学理论加入到这一横轴当中。然而作者认为这一分类方式并不科学,因为它预设了一个前提,即不同的政治理论有着根本的分歧。于是,政治哲学似乎便成了鸡同鸭讲的无用之争。就此,罗纳德。沃德金认为,当代政治哲学并没有追求不同的终极价值,共同的终极价值是平等。更抽象的平等 —— 把人当作 “平等者”。左派相信平等的收入和财富是平等的前提,右派相信劳动和财产权为平等的前提。哪一种为更接近 “把人当成平等者” 即为当代政治哲学之争的本质。而本书也认同了这种观点,在以后的各个章节中都将以此为前提进行讨论。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最为简单的表述为:使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用总量即为善。功利主义的两点吸引力:其一,不依赖于可疑的形而上学实体;其二,后果论,而可供评价政策好坏的标准。其吻合了我们的两个直觉,人类的福祉是重要的,道德规则必须依赖于对于后果的检验。道德上最好的行为就是:在同等程度的关注每一个人的福利的前提下,最能增加人类幸福总量的行为。功利主义理论的结构:1. 人类福利(效用)的解释:(1) 享乐主义的解释,快乐体验,即快乐感为首要益品(good)。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一些问题,如人们在诗歌当中获得的往往不是快乐感而是忧伤。诺奇克(nozick)对其反驳,毒品之例。(2) 非享乐主义的心理状态,各种有价值的心理状态 ,但任然无法摆脱诺奇克(nozick)的 “体验机器” 的回应。(3) 偏好的满足,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解释效用,即偏好的满足。如人希望实际的获得爱情,而非在 “体验机器” 当中虚幻,这就是一种偏好。然而偏好并不能确定我们的利益,我们实际上是预设我们当下的偏好是有价值的我们才会如此选择,未必能真实反映人类的福利;其次,适应性偏好,(4) 理性的偏好,含混的定义,放弃 “经验要求” 的偏好,难以判断与指导政策。对此,黑格尔有这样的看法,人有希望自身不被欺骗的偏好,所以,必须吧经验不到的事物加入其中。(5) 个体间的效用无法进行比较,只可以通过增加社会 “通用益品” 的方式来实现功利主义的,资源主义。2. 何为 “我们”?综合道德功利主义:一切主体; 政治功利主义(直接 间接) :政府 3. 功利主义的根本缺陷(1) 特殊关系(2) 不正当偏好,涉他偏好(dworkin),自私的偏好。规则功利主义的反驳,威廉斯(williams)间接功利主义之 “政府大厦的功利主义”,没有人相信功利主义的社会才是最符合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的社会。对功利主义的两种论证(与平等主义的关系):(1) 平等利益的考量:根本的道德基础在于对人的平等重视(2) 目的论的功利主义:根本的道德基础效用的总量,平等只是达到总量最大的手段。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